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幼儿受到虐待的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高鸿云教授指出,儿童早期心理创伤会对脑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家长在孩子遭受虐待后要及时进行干预。
高教授表示,家长在面对孩子遭受虐待的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情绪化。以下是她提出的八点建议,帮助家长帮助孩子从不幸事件中恢复:
1. 尽快带孩子远离受虐场所,与熟悉且信任的人在一起,避免再次触碰到孩子的创伤回忆。
2. 避免反复询问受虐情景,如果孩子主动提起,可进行沟通,但不要回避。
3. 保证孩子正常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睡眠问题。
4. 陪伴者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对孩子大声吼叫或动作过猛。
5.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安排丰富的游戏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6. 允许孩子通过游戏或生活重现暴力或虐待场景,温和陪伴,询问孩子的感受。
7. 避免在孩子面前讨论虐待相关事宜,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二次伤害。
8. 如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持续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诊心理科,寻求专业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那天,我带着八个月大的女儿,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一家名为XXX的医院。孩子最近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换尿不湿或洗完澡穿衣服时,她会全身攒劲,小脸憋得通红,双腿紧紧夹住,持续时间较长,把我吓得不轻。
医生接待了我,他非常耐心,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症状,并建议进行一系列检查。他告诉我,孩子可能患有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这种病症在儿童中较为常见,通常表现为阵发性两腿交叉、夹紧、用力摩擦阴部,长时间发作可能会影响心理。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带孩子做了小儿妇科检查和脑电图,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医生告诉我,孩子的情况并不严重,他建议我保持耐心,观察孩子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每次孩子发作时,我都会耐心地安慰她,分散她的注意力。慢慢地,孩子的症状有所缓解,她变得更加活泼可爱。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怀。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给予了我心理上的支持。我非常感激这位医生,他让我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找到了依靠。
现在,每当我想起那段经历,我都会感到无比温暖。感谢这位医生,是他让我明白了,在医疗的道路上,有他们这样的守护者,我们就不怕风雨。
近年来,儿童虐待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除了心理上的创伤外,最新的研究指出,童年受虐还可能对心血管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的研究发现,童年受虐的个体在面临压力时,其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这增加了他们日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将探讨童年受虐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并介绍一些预防和缓解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那么,童年受虐是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呢?研究指出,童年受虐会导致个体在面临压力时,身体产生过多的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么,如何预防和缓解心血管疾病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限制饮酒量。
5. 心理调适:学习心理调适技巧,如冥想、瑜伽等,以减轻压力。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总之,童年受虐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熊孩子,这个让人头疼的词语,几乎每个家庭都遇到过。他们调皮捣蛋,无拘无束,让家长们头痛不已。那么,面对熊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熊孩子的行为特点。熊孩子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了解了熊孩子的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他们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应对熊孩子的建议:
除了以上建议,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年龄段熊孩子的应对方法:
总之,面对熊孩子,家长要保持耐心和爱心,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宝宝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其与父母之间亲密关系的基础上,然而,有些不经意的言行却可能对宝宝的安全感造成伤害。
以下5句话可能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
1. '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
2. '你不是妈妈生的,你是捡(抱)来的'
3. '你如果再……,看我不打你,把你关在门外'
4.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这孩子咋那么让人烦呢?'
5. '天黑了,不能出去,外面有坏人(大灰狼、老虎等)'
这些话语虽然看似平常,却可能给宝宝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其缺乏安全感。
为了培养宝宝的安全感,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与宝宝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关注其每一个举动。
2. 用鼓励和表扬代替批评和责备。
3. 不要用威胁和恐吓来教育宝宝。
4. 鼓励宝宝独立,接纳其个性。
5. 为宝宝制定恰当的规则。
6.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安全始终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家长不可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这就需要提前教会孩子如何在不同场景下保护自己。
一、公共场所走失
公共场所如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地人流密集,孩子容易走失。家长应教孩子牢记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电话号码,并让孩子熟悉如何使用公共电话求助。当孩子走失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寻找熟悉的工作人员或安保人员求助,切勿盲目跟随陌生人。
二、陌生人接触
孩子遇到陌生人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语和礼物。家长要教育孩子,遇到陌生人搭讪时,要保持距离,并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如果陌生人纠缠不休,要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三、独自出行遭遇跟踪
孩子独自出行时,要时刻注意周围环境,遇到陌生人跟踪时,要勇敢地向警察或路人求助。如果坏人强行拉扯,要保持冷静,尽量往人多的地方跑,并大声呼救。
四、遭遇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家长要教育孩子,遇到欺凌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学会寻求帮助,向老师或家长反映情况。
五、网络安全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与陌生人聊天,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期末和开学阶段,孩子厌学情绪高发,许多家长焦虑不已。如何应对这一现象?心理咨询师林虹杰指出,解决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基础。
齐女士的儿子从上学期期末开始厌学,甚至不愿出门。原因是老师严厉批评后,孩子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孩子厌学的问题。
林虹杰表示,孩子厌学的原因主要有学业压力、与同学或老师关系问题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亲子关系不良。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回家后没有得到理解和疏导,反而被责骂和压抑,导致厌学情绪。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林虹杰建议,家长应创造自然轻松的沟通环境,例如边做家务边聊天,或散步时不经意地谈心。同时,家长要用肢体语言和眼神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总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孩子厌学问题的关键。家长要学会倾听、理解和沟通,帮助孩子度过厌学期。
相信很多家长都发现,现在的孩子会有一点‘势利眼’的倾向,比如,谁家的孩子打扮的比较漂亮,用的文具比较高级,他身边聚集的朋友就会多一些,大家都对他好一些。而家庭相对比较贫困的孩子,在学校可能就会遭遇冷淡的对待。甚至有些家长明确的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那些乡下的孩子一起玩,“脏兮兮”的。也有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一起玩,“成绩会变差”之类的。整个社会的功利化,导致了孩子纯真的童年开始功利化,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架了,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丈夫在里边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里边再问:“谁?”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这一次,门开了。
维多利亚放下了身份,平等的和丈夫说话才能获得与丈夫交流的机会,才有可能解开他们之间的矛盾。我们理应用平等的思想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平等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才能够收获更多的真情。
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一切的图案都是家长和学校一笔一笔给他涂抹上去的,如果家长给孩子画的是鲜花,那么在孩子的眼里的他人也就是鲜花,就不会有明显的势力的情况发生。所以,家长在处理孩子势利眼的情况时,首先应该检讨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孩子造成了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楚天金报》报道,武汉一家长给上幼儿园的孩子设计名片,详细标注家庭成员工作情况。该家长坦称,如果幼儿家长有一定的官职、地位,或者经济条件优越,老师就可能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幼儿名片折射出的是不少家长势利的心态,认为只要是有一定官职、地位或者经济条件优越的孩子就可以享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家长给孩子印名片这种势利的做法,必定会让孩子的内心从小就形成一种势利的看法,即有一定的官职、地位或者经济条件优越就可以凌驾于别人,并以此享受更多的特殊待遇。
其实,在每个人的周围都存在着很多人,他们可能身份地位,家庭状况都存在着差异,但是他们都是平等的人,没有谁可以凌驾于谁,只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就都拥有独立的尊严。在教育孩子选择朋友的时候,必须从平等出发,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身边的人,必然能够收获真挚的友情。谁都没办法穷人的孩子会一辈子贫穷,而有地位的孩子会一辈子都有地位。衡量朋友的标准是平等,是真心,不是家庭状况或者成绩好坏。
家长在平时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首先应该自己以身作则,当着孩子的面不贿赂领导,巴结富人,不表现出任何势利的行为来。我们整个社会已然存在一种功利的心态,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功利,平等始终是人际交往的核心,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的孩子必须懂得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才有可能在社会中立足。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以下六大因素,可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父母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
2、母亲的情绪状态
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母亲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母亲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孩子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3、缺乏心理营养
孩子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爱,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心理营养,如缺乏自由、独立和情绪的释放,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4、过度溺爱
过度溺爱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畏惧困难,缺乏安全感。
5、家长的期望过高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容易让孩子产生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
6、缺乏挫折教育
孩子需要经历挫折,才能更好地成长。如果缺乏挫折教育,孩子会缺少应对挫折的能力。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往。然而,这种过度的关爱是否意味着父母的爱已经超出了理智的范围,变得过于主观和片面呢?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是否对孩子过度保护,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估问卷。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评分标准如下:1=从不;2=偶尔;3=经常;4=总是。
(1)与其他孩子相比,我对孩子的爱和关心是超过一般人的。
(2)我给了孩子其他小孩得不到的东西。
(3)在和亲戚、朋友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对孩子的照顾是显而易见的。
(4)不管孩子是否正确,我对孩子有些偏爱,不愿意批评他。
(5)即使是孩子错了,我也会把责任归咎其他人。
(6)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总是可以找到孩子犯错误的理由,如他太小了,他不适合做。
(7)我不喜欢别人批评我的孩子。
(8)我一直相信孩子是会成功的,不管他现在是什么样子。
(9)在孩子生日前一个月,我已经开始准备生日礼物。
(10)我没有打算引导孩子离开我,去外地工作。
评分标准:
15分以下:您对孩子有些冷淡,缺乏激情,孩子时常得不到您积极的关注和特殊的爱。这对小孩子是不利的,您应该经常给孩子很强烈的暗示,如“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加油,孩子,加油”。
15~25分:您对孩子的关心是适度的,这对树立孩子的自信,探索新事物很有帮助。适当的鼓励和及时的批评有助于孩子成长。
当孩子犯错或成绩不佳时,许多家长依然沿用体罚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打孩子的屁股。然而,近期的研究发现,长期的体罚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更会对他们的智力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体罚会导致孩子臀部周围的血肿、血液循环不畅,甚至引发坏死性炎症。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器官娇嫩,更容易受到外力撞击而造成损伤。
其次,美国《世界日报》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遭受体罚的儿童,其智商比未遭体罚的儿童低。这表明,体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具有负面影响。
此外,体罚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体罚会破坏亲子关系,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因此,家长应避免使用体罚,而是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如耐心沟通、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等。同时,家长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
以下是一些可以替代体罚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