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溺水千万别倒背跳动急救

儿童溺水千万别倒背跳动急救
发表人:运动与健康

随着夏季的到来,儿童溺水事件也进入高发期。近日,一种名为‘倒背法’的溺水急救方法在朋友圈流传,称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然而,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甚至可能延误救治。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儿童溺水急救的正确方法,帮助您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溺水的情况。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溺水超过50万例,其中约有37万人死于溺水。在我国,溺水是0~14岁少年组排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同时也是排意外伤害死亡人数的第三位死因。因此,掌握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那么,当儿童发生溺水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急救呢?首先,要保持冷静,立即将儿童从水中救出。然后,检查其呼吸和心跳,如果儿童没有呼吸和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儿童心肺复苏,与成人有所不同。婴幼儿(1-3岁)采用单掌按压法,儿童(大于3岁)采用双掌按压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按压部位:胸骨下部,乳头连线中点。

2. 按压方法: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3. 清理口鼻:清理口鼻内的分泌物和异物。

4. 开放气道: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下、向后压,使头后仰。另一只手手指放在下颏处,向上抬。

5. 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立即2次有效人工呼吸。

6.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儿童恢复呼吸或心跳。

除了心肺复苏,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将儿童平躺在硬板上,保持呼吸道畅通。

2. 给予儿童保暖,避免体温过低。

3. 及时将儿童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此外,预防儿童溺水也非常重要。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儿童单独靠近水域。同时,可以教会儿童一些基本的自救技能,如游泳、漂浮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其中一些情况可能会涉及到生命的抉择。比如,当儿女同时落水时,母亲该先救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复杂的道德、情感和生存问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背后的道德困境。在传统观念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为了保护子女,父母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因此,在儿女同时落水的情况下,父母往往会优先考虑救自己的子女。然而,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父母应该先救年幼的子女,因为年幼的子女生存能力较弱,更需要得到保护。也有人认为,父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先救谁,比如考虑子女的生存能力、身体状况等因素。

    除了道德困境,这个问题还涉及到情感因素。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处于危险之中时,往往会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焦虑。这种情感上的挣扎会使他们在救孩子时更加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学会冷静思考,尽量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困境呢?首先,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尽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其次,我们要学会基本的自救和救人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或救助他人。最后,我们要保持冷静,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从医学角度分析,在儿女同时落水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救援?这需要专业的救援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儿女同时落水,先救谁?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体健康的基石。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质问题日益突出,桶装水成为都市人日常饮用的首选。然而,桶装水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才能确保饮水安全。

    以下是关于桶装水安全的七个健康贴士,帮助您更好地保障饮水健康:

    1. 观察桶体外观:选择透明度高、颜色为蓝色或白色的桶装水,避免选择深蓝色或紫色的桶装水,因为它们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2. 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购买近期生产的产品,避免选择保质期过长的桶装水,以免水质下降。

    3. 选择新桶:避免使用旧桶装水,因为旧桶内壁容易滋生细菌。

    4. 密封检查:检查桶盖是否密封良好,避免桶装水受到污染。

    5. 定期消毒:使用消毒设备对饮水机和水桶进行定期消毒,确保饮水安全。

    6. 避免阳光直射:将桶装水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水质变坏。

    7. 轮流使用冷热水嘴:定期轮流使用冷热水嘴,避免长时间闲置导致水质变坏。

  •   儿童溺水迹象与预防措施

      近年来,儿童溺水事故频发,许多家长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儿童溺水时往往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挣扎或呼救,而是以一些不易察觉的迹象表现出来。本文将介绍儿童溺水的一些常见迹象,以及如何预防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

      一、儿童溺水常见迹象

      1. 站立或坐在水中,头低垂,眼睛无神,表情呆滞;

      2. 手脚无力,无法维持平衡,身体下沉;

      3. 漂浮在水面上,头部露出水面,但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4. 呼吸急促,声音微弱或无声;

      5. 面色苍白,嘴唇发紫;

      6. 头部后仰,无法正常控制头部位置。

      二、预防儿童溺水措施

      1. 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告知他们不要单独到水边玩耍;

      2. 在儿童游泳时,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不要分心做其他事情;

      3. 在水边玩耍时,为孩子配备救生衣等安全装备;

      4. 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时,应先了解水域情况,避免发生危险;

      5. 学习基本的溺水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救助。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3. 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

      4.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总结

      儿童溺水事故令人痛心,家长和监护人应时刻关注儿童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警惕,共同预防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

  •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升高,人们纷纷选择游泳戏水来消暑。然而,溺水事故也成为夏季的一大安全隐患。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夏季都有大量的溺水事故发生,其中不乏儿童。近日,一名10岁的男孩在西枝江边玩耍时不幸溺水,被救上岸后由于未得到及时的现场急救,导致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至今躺在ICU病房里昏迷不醒。

    夏季游泳,安全意识不可忽视。首先,游泳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因水温过低导致身体不适。其次,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在无救生员监管的场所游泳。此外,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避免儿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私自下水。

    当发生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溺水急救方法:

    • 迅速将溺水者救上岸,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 使溺水者头朝下,拍打背部,帮助其排出呼吸道内的水。
    • 如果溺水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尽快将溺水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除了现场急救外,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溺水事故的认识。
    • 在游泳场所设置救生员,加强安全管理。
    • 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避免儿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私自下水。
    • 在游泳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身体不适。

    总之,夏季游泳安全不容忽视。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

  • 近日,南汇新场镇接连发生两起令人痛心的儿童溺水事件,短短几个小时,三条幼小的生命瞬间逝去。这再次敲响了暑期青少年安全防范的警钟。

    据了解,这两起溺水事件均发生在河边,由于天气炎热,孩子们相约到河边玩耍,结果不幸发生意外。此类事件提醒我们,夏季是儿童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家长和监护人必须加强儿童水上安全教育。

    那么,如何预防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教育孩子不要单独到河边、池塘等危险水域玩耍。

    2. 加强儿童游泳技能培训,提高孩子的自救能力。

    3. 家长要掌握基本的溺水急救知识,一旦发生溺水事故,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此外,以下是一些溺水急救知识,家长和监护人要牢记:

    1. 发现孩子溺水后,立即大声呼救,同时拨打“110”报警。

    2.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等急救措施。

    3. 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总之,预防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长和监护人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注重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养生,却忽略了周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其实,一些看似反常规的养生方法,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雨中漫步,享受负氧离子

    下雨天,许多人会选择待在室内,避免湿气侵袭。然而,雨中漫步却是一种特殊的养生方式。下雨时,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增加,被誉为‘空气维生素’。负氧离子能够净化空气、改善呼吸,有助于降低血压、松弛神经,缓解疲劳。此外,雨水的轻柔拍打还能起到按摩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需要注意的是,雨中漫步要选择小雨天气,避免淋湿感冒。同时,要热身后再进入雨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受凉。

    水中运动,塑造完美曲线

    水中运动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关节的冲击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在水中运动,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燃烧脂肪,塑造完美曲线。此外,水中运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进行水中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水温,避免水温过低对身体造成伤害。

    冷水澡,激活免疫系统

    冷水澡是一种刺激性的养生方法,能够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冷水澡能够刺激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此外,冷水澡还能改善皮肤状态,使皮肤更加紧致有弹性。

    进行冷水澡时,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降温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不宜尝试冷水澡。

    赤脚行走,刺激穴位

    赤脚行走是一种简单的养生方法,能够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足底穴位与人体各个内脏器官相对应,赤脚行走能够调节内脏功能,改善身体健康。

    赤脚行走要选择柔软的地面,避免地面过硬或尖锐物体划伤脚底。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在天气寒冷或地面湿滑的情况下行走。

  • 运动补水,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大学问。正确的补水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脱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还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运动能力。那么,男性在运动前后应该如何科学补水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运动前补水:预防性补充,为运动储备能量

    1. 运动前2小时,建议饮用400-600毫升含糖和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为身体储备能量。

    2. 运动前15-20分钟,再次补充400-700毫升水分,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

    二、运动中补水:少量多次,保持水分平衡

    1. 运动过程中,应根据出汗量进行补水,一般每小时不超过800毫升。

    2. 每隔15-20分钟,补充150-300毫升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水造成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负担。

    三、运动后补水:及时补充,恢复体能

    1. 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使机体恢复到平衡状态。

    2. 运动后补水量可根据体重丢失情况而定,一般建议补充相当于体重下降1%-2%的水分。

    四、运动饮料选择: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1. 运动饮料一般含有糖和电解质,能够满足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和电解质需求。

    2. 对于血糖偏高或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或无糖的运动饮料。

    3. 高血压、心功能或肾功能不好的人,应避免大量饮用运动饮料。

    五、注意事项

    1. 运动前、中、后均应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2. 运动后,不要只饮用白水,应选择含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

    3. 运动补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水。

  • 夏天,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青少年。据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统计,溺水已成为暑假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孩子们贪图方便,独自到河沟、池塘、水库游泳,缺乏安全意识,泳技不佳,一旦发生意外,往往不知所措,酿成悲剧。

    那么,遇到溺水者,我们应该如何施救呢?首先,不识水性者不建议直接下水救人,以免造成更大的危险。可以大声呼喊,并拨打救援电话。如果身边有长木杆、绳子或救生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间接施救。

    溺水者本身也需要掌握自救方法。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双手不要乱抓,寻找逃生的方向。如果身边有矿泉水瓶,可以握住它,利用其浮力减缓下沉。其次,要积极配合救援人员,按照救援人员的指示进行行动。

    对于会游泳的施救者,燕重远主任总结了四个步骤:1. 从背后接近溺水者;2. 摆脱溺水者的抓握;3. 拖拽溺水者上岸;4. 上岸后进行急救。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考原文。

    除了溺水急救知识,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夏季游泳安全不容忽视,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悲剧的发生。

  • 夏天来临,许多人选择到水域边消暑纳凉,然而游泳安全不容忽视。本文将针对溺水这一紧急情况,从疾病预防、自救方法、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远离溺水危险。

    一、溺水的原因与症状

    溺水是因呼吸道被水或其它液体阻塞,导致缺氧窒息的一种紧急情况。常见原因包括:游泳技能不足、水下情况复杂、精神因素等。溺水者初期症状可能包括:呛水、咳嗽、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 保持冷静:遇到溺水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恐慌。尽量放松身体,尽量保持面部朝上,让头部露出水面。

    2. 寻找漂浮物:寻找身边的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等,抓住它们作为自救工具。

    3. 仰泳自救:在水中保持仰泳姿势,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4. 拉伸腿部:在水中,可用手拉住岸边或同伴,用腿部力量将身体推出水面。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紧急呼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2. 清除呼吸道:将溺水者头部侧向,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

    3. 进行心肺复苏:如溺水者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四、预防溺水,从我做起

    1. 学会游泳:提高自身游泳技能,降低溺水风险。

    2. 选择安全水域:选择有救生员监管、水域条件良好的游泳场所。

    3. 遵守游泳规则:不在水域边缘玩耍、不酒后游泳等。

    4. 关注儿童安全:看护好儿童,避免他们单独在水域玩耍。

  • 当遇到有人落水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近日,一篇关于孩子溺水急救方法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其中提到‘攥着孩子的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的急救措施,专家指出这是错误的。溺水并非只要不超过1小时就能救活,长时间溺水会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和脑部缺氧。此外,抢救溺水者时不应进行控水,因为控水可能会引起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和肺部感染,还可能延误心肺复苏的最佳时机。正确的急救措施包括尽快将溺水者移至安全地带,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救护车。即使呼吸心跳停止超过10分钟,也应积极抢救,因为潜水反射和低温环境可以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使脑组织耐受相对长时间的缺血缺氧。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