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准妈妈如何躲避“秋老虎”

准妈妈如何躲避“秋老虎”
发表人:刘正根

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气温虽然有所下降,但“秋老虎”依然虎视眈眈。准妈妈们在这个季节,更要注意健康保健,避免因天气炎热而引发中暑等疾病。

中医认为,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阳暑多因烈日下劳作或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引起,而阴暑则多因贪凉避热所致。准妈妈们由于身体特殊,更容易受到“秋老虎”的侵袭。

为了避免中暑,准妈妈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高温潮湿环境。

2. 适当增加衣物,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3. 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

4. 适量摄入清凉解暑食物,如绿豆汤、西瓜等。

5.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6. 如有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

此外,准妈妈们还应关注以下疾病:

1. 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们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2. 妊娠期高血压:准妈妈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3.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准妈妈们应关注自身甲状腺功能,预防甲状腺疾病。

4. 妊娠期感染性疾病:准妈妈们应加强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性疾病。

5. 妊娠期抑郁症:准妈妈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预防妊娠期抑郁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暑病疾病介绍: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可导致机体神经和循环系统出现障碍,重者可致死亡。闷热潮湿的夏季,是中暑高发时节。一旦发现中暑,须立即采取降温等紧急措施,并送至医院对症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经综合治疗后,中暑大多可痊愈。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四季养生,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顺应四季变化规律,调整情志、起居、饮食等,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夏季阳气旺盛,酷暑炎热,易中暑;阴气始升,湿热交蒸,肠道疾病多发。因此,了解中医夏季养生知识至关重要。

    夏季从立夏开始,至立秋前一天结束。此时,天地阳气交会,万物繁荣。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养心神

    夏季,借助自然美景,宣泄春季郁滞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多到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避免生气、焦虑、抑郁,保持淡泊宁静心态。

    少汗养心

    夏季炎热,微微出汗可调节体温,调和营卫。但出汗过多,耗津伤血,伤阳气。夏季宜晚睡早起,午睡半小时,饮食温和、清淡、有节。

    药茶宁心

    根据体质,选用中药泡茶饮用,调整阴阳平衡。如西洋参、麦冬泡茶,有益气养阴;菊花、决明子泡茶,清肝明目;莲子、栀子、酸枣仁泡茶,清心除烦。

    夏季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避免感冒。汗后不宜吹空调,睡眠时尽量不用空调。

    夏季养生,注重养心,还需注意生活细节,保持身心健康。

  • 夏季高温天气,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暑轻则表现为口渴、乏力、头晕等症状,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中暑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在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中午至下午两点这段时间。如果必须在户外活动,应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并采取防晒措施。

    其次,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建议多喝水,特别是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此外,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戴帽子和太阳镜,也有助于预防中暑。

    当出现中暑症状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2. 大量饮用凉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3. 如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除了预防中暑,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降低中暑风险:

    1. 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或电扇降温。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让防暑降温药品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商品。然而,许多人对于防暑降温药品的使用存在误区,甚至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当而‘帮倒忙’。

    防暑降温药品种类繁多,每种药品都有其特定的药效和适用人群。例如,风油精具有醒脑提神、预防中暑的作用,但其中含有樟脑等成分,孕妇和新生儿应禁用。藿香正气水主要针对中暑前兆,如头痛昏重、腹胀呕吐等症状,但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应谨慎使用。

    在使用防暑降温药品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成分、药效、用法用量和禁忌症。

    2. 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药品,切勿盲目跟风。

    3. 注意药品的储存条件,避免受潮、变质。

    4. 对于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应遵医嘱使用。

    5.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总之,正确使用防暑降温药品是预防中暑的关键,切不可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夏季来临,气温升高,孩子们活泼好动,但同时也更容易受到中暑的困扰。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小儿中暑,确保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的夏日。

    首先,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穿着。根据气温变化给孩子合理增减衣物,避免过度保暖导致体液流失。同时,选择宽松、柔软的全棉衣物,避免化纤类物品刺激皮肤。

    其次,鼓励孩子多饮水,保持水分充足。在炎热的夏季,每20-30分钟给孩子补充水分,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除了白开水,绿豆汤、西瓜等清凉饮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避免孩子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间外出,并做好防晒措施,携带防暑药品。

    家中常备一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孩子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就医。

    最后,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中暑的迹象,如头晕、恶心、乏力等,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出汗增多、体温升高等症状,这些都是人体对高温环境的应激反应。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夏季养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夏季养生的饮食建议:

    1. 粥品为主食

    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多,粥类食品易于消化,能帮助补充因出汗而消耗的水分,还能快速补充血糖和能量。在煮粥时,可以加入豆类、杂粮、果蔬和药材等,以增强粥的保健效果。

    2. 汤茶饮料宜“热”喝

    夏季大量出汗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增加中暑风险。汤茶饮料可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具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降低体表温度,消暑效果优于冷饮。

    3. 冷饮不宜过冷

    冷饮过冷会对正在受热的机体造成不良刺激,损伤胃肠黏膜,影响消化功能。建议冷饮温度不要低于10°C。

    4. 增加低脂肪优质蛋白摄入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率增加,出汗多,容易导致负氮平衡。建议增加蛋、奶、鱼虾、豆制品等低脂肪优质蛋白的摄入,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营养。

    5. 适量食用凉性食物

    凉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暑、降火、解毒、消减身体燥热的作用,适合夏季食用。常见的凉性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蛋豆类等。食用方法以蒸、煮、炖为宜,忌煎、炸、烤。

  • 夏季高温,中暑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于湿热体质和阴虚体质的人群。中医认为,这类体质的人更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中暑症状。

    为了预防和调理易中暑的体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药物调理:在医生指导下,可以服用一清胶囊、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帮助调整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 饮食调整: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瓜、绿豆等,有助于清热解暑。

    3. 适量运动:在高温环境下,应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量运动,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4. 休息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5. 适度防晒:外出时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如果发生中暑,应立即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冷水擦拭身体、喝含盐饮料等。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总之,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休息和防晒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调理易中暑的体质,保持身体健康。

  • 夏季高温,人体容易受到暑邪侵袭,出现伤津耗气等症状。为了补充能量,保持身体健康,夏季饮食应以清热、消暑为主。空心菜作为一种夏季常见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解毒功效,成为夏季餐桌上的佳品。

    空心菜,又称蕹菜,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中医典籍记载,空心菜性凉,捣汁服用可解食物中毒,外用可消肿解毒。现代研究表明,空心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预防感染,具有防暑解热、凉血解毒、防治痢疾等功效。

    空心菜的做法多种多样,如水烫空心菜、酸辣空心菜梗、素炒空心菜等。其中,水烫空心菜做法简单,将空心菜放入开水中烫熟,捞出沥干水分,加入蒜末、辣椒末、生抽、白糖、鸡精、香油等调料即可;酸辣空心菜梗则先将空心菜梗用盐腌片刻,再爆炒,加入蒜末、鸡精、辣椒、醋等调料;素炒空心菜则将空心菜茎切成段,与葱丝、姜丝一起翻炒,加入盐、鸡精调味即可。

    除了空心菜,夏季还可以通过其他食物来清热解毒,如西瓜、绿豆汤等。西瓜性寒,具有消暑解渴、利尿的功效,被誉为“天然白虎汤”;绿豆汤则具有解湿热气的功效,是夏季解暑良品。

    夏季饮食应注意避免过量食用冷饮,以免损伤脾胃,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   炎炎夏日,游泳成为了上海市民消暑纳凉的首选运动之一。游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本文将为您介绍几家上海颇具特色的游泳馆,让您在炎炎夏日畅享清凉。

      上海游泳馆

      上海游泳馆原是上海游泳队和跳水队的专用训练馆,其独特的六角形设计和玻璃幕墙在当初建造时颇具创新。馆内设有比赛池、跳水池、训练池,并提供各类游泳培训班,深受游泳爱好者喜爱。

      大康水上乐园

      大康水上乐园位于共和新路共康路555号,是一座集游泳、嬉水、娱乐于一体的水上乐园。园内设有造波池、滑道、嬉水池、跳水池、漂流池等设施,是夏日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三甲港海滨度假娱乐游泳馆

      三甲港海滨度假娱乐游泳馆位于浦东三甲港东海之滨,拥有美丽的海滨浴场和完善的度假设施。在这里,您可以尽情享受阳光、沙滩、海浪的惬意,感受异国情调。

      虹口游泳池

      虹口游泳池位于上海西北角的东江湾路500号,是一座大型露天游泳池。馆内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张江体育休闲中心

      张江体育休闲中心位于春晓路81号,是一座集游泳、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中心。馆内设有游泳池、健身房、瑜伽室等设施,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健身场所。

      古华公园游泳池

      古华公园游泳池位于解放中路220号古华公园西侧,是一座具有浓郁园林风格的露天游泳池。泳池独特的手枪造型和周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泳者。

  •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来临,防暑降温药物成为了家中的常备药品。然而,对于新生儿而言,并非所有的防暑降温药物都适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生儿防暑降温药物的选用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正确应对高温天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生儿为何不宜使用防暑降温药物。新生儿由于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较弱,因此,许多成人的防暑降温药物对于新生儿来说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那么,新生儿应该如何应对高温天气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室内通风,温度适宜。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避免直射阳光。

    2. 给新生儿多饮水,保持水分充足。可以通过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来补充水分。

    3. 为新生儿穿着透气、吸汗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

    4. 注意室内外温差,避免新生儿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环境。

    5. 如有发热、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新生儿而言,以下防暑降温药物需要特别注意:

    1. 风油精:风油精中含有的薄荷、樟脑等成分可能对新生儿皮肤造成刺激,不建议使用。

    2. 藿香正气水(胶囊):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新生儿不宜使用。

    3. 十滴水:十滴水主要用于治疗中暑,对于预防中暑的作用并不明显,新生儿不宜使用。

    总之,新生儿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避免使用防暑降温药物,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保养来应对高温天气。

  •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酷暑使得人们出汗量大幅增加。众所周知,出汗过程中,人体不仅丢失水分,还会丢失钠、钾等矿物质。那么,面对夏季大量出汗,我们是否应该通过多吃盐来补充流失的钠呢?本文将从医学角度,为您解答这一疑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夏季出汗多,确实会导致人体钠的流失。然而,日本国立循环脏器疾病研究中心高血压·肾脏科河野雄平部长提醒我们,由于日常饮食中食盐摄入量已经超标,因此,夏季并不需要特别增加食盐摄入,反而要注意控制食盐摄入量。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然而,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却远超这个标准。食盐过量摄入与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在夏季,我们更应该关注食盐摄入量的控制,而不是盲目增加食盐摄入。

    当然,对于室外劳动者和运动员来说,由于大量出汗,确实需要适当补充盐分。此时,可以选择运动饮料或淡盐水进行补充。同时,也要注意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症。

    总之,夏季出汗多,并非需要多吃盐补充钠。我们要关注食盐摄入量的控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