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储藏药品的7个小措施

科学储藏药品的7个小措施
发表人:医疗之窗

随着气温的升高,药品的储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夏季高温、潮湿、光照等环境因素容易导致药品变质,从而影响药效甚至引发中毒。因此,科学地储存药品至关重要。

首先,要了解不同药品的储存条件。一般来说,药品应置于通风、干燥、避光的地方。对于容易霉变生虫的中药材,应放入塑料袋或容器中,并定期通风、晾晒。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冰箱保存**:对于一些对温度敏感的药品,如胰岛素、生物制品等,应放入冰箱保存,但要注意避免频繁开关冰箱,以免水汽浸湿药品。

2. **防虫蛀霉变**:可以采用“对抗同贮法”,将具有辛辣香味的药材与其他药材放在一起,如花椒与蛤蚧、海马同贮等。

3. **防潮**:一些药材可以晒干去除水分后,放入密封的瓶子保存。但要注意,北芪、陈皮、当归、淮山等不宜暴晒,应存放于冰箱。

4. **看清标签**:即使是同一种药品,由于晶型、处方工艺、辅料等因素的不同,其储存条件也可能不同。因此,要仔细阅读药品标签,了解其正确的储存方法。

5. **建立药品档案**:将药品分门别类,并记录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失效期等信息,方便查找和管理。

6. **定期清理药箱**:每隔一段时间,要检查药品是否过期或变质,并及时清理。

7. **注意不同剂型药品的保存**:如糖浆剂、口服液等,使用时要避免污染,并注意密封保存。

总之,科学地储存药品,不仅可以保证药效,还能避免药品变质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普鲁本辛[溴化丙胺太林]中毒 (X43.953)疾病介绍:
药物中毒,是指短时间内误服或服药过量、注射药物过量引起的药物累积导致的中毒。以服用和静脉注射中毒,最为常见。最常见的中毒原因是自杀。严重者会迅速危及生命,其主要中毒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发绀等症状。需要尽快处理,短时间内排出毒物,紧急情况需要心肺复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药品监督管理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包括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全过程。

    首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药品研制和药品的生产、经营以及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事项进行监督检查。这确保了药品从研发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保障了公众用药的安全。

    其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药品质量进行抽查检验。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不合格药品,防止其流入市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此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还负责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报告。通过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发现药品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措施防范和减轻其危害。

    在药品监督管理中,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 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具有权威性,当事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验。

    2.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设置的药品检验机构和确定的专业从事药品检验的机构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3. 地方人民政府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以要求实施药品检验、审批等手段限制或者排斥非本地区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进入本地区。

    总之,药品监督管理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 在日常生活中,药品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药品可能会发生变质,影响其疗效甚至带来健康风险。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辨别变质药品,保障用药安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变质现象。胶囊剂如果出现软化、碎裂或表面粘连,丸剂出现变形、变色、发霉或臭味,药片出现花斑、发黄、发霉、松散或结晶,糖衣片表面褪色、露底、出现花斑或黑色,冲剂受潮、结块或溶化、变硬、发霉,药粉吸潮、发酵变臭,药膏油水分层或有异臭,均不能使用。

    此外,内服药水尤其是糖浆剂,如果出现絮状物、沉淀物、发霉变色或产生气体,也应避免使用。眼药水要求澄清,不得有纤维、混浊、沉淀或变色。注射液不允许有变色、混浊、沉淀或结晶析出等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药品在外观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内部已变质。因此,过了“有效期”的药品不能再延长使用。所谓“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贮存条件下,能保持质量的期限。通常药品标签上注明的有效期年月,是指可以使用到所标明的月份的最后一天,次日即无效。

    此外,保管不当也会导致药品变质失效。因此,我们要正确储存药品,避免阳光直射、潮湿、高温等不良环境。

    在购买药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如果对药品的质量有疑问,应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总之,了解药品的变质现象,正确储存和使用药品,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 随着冬季的到来,许多人都开始注重养生,而‘补冬’便成为了冬季养生的热门话题。为了保健身体,很多人会选择购买中药材炖煮药膳进行进补。然而,在众多中药材中,如何辨别新鲜度和品质,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一大难题。

    中医师陈旺全提醒,冬令进补要吃得健康无负担,购买和处理药材时一定要多加留意,谨记‘闻、摸、看、问’四大辨识原则,以及烹调前先行清洗的步骤,才能避免补身不成,反而伤害身体。

    ‘补冬’是冬日传统,很多人喜欢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来一碗热呼呼的滋补汤品或药膳,满足口腹之欲。然而,冬日药膳补身旺季,也是药材商赚钱获利的最佳时机。消费者在选购药材时,应多加留意药材的新鲜度和完整性,以免购买到变质、劣等、未受认证的药材,进补不成,反成冤大头。

    中草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想要一一根据其特性判断新鲜与否并不容易。但即便如此,消费者仍可以通过以下四大辨识原则,来确保购买到优质的中药材:

    原则1:看一看

    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外观是否完整,有无反潮、软烂、发霉、变色等异常状况。对于果实类药材,可以拨开果实观察果核颜色,判断新鲜度。

    原则2:闻一闻

    闻一闻药材是否有刺鼻的硫磺味,以判断是否经过硫磺燻制,避免重金属残留。

    原则3:摸一摸

    触摸药材是否出现大量细屑、粉末,以判断是否保存不当,产生黄曲毒素。

    原则4:问一问

    询问商家是否能提供药材的进出货原料来源,是否有经过许可,以降低购买到劣质药材的机会。

    此外,为了减少摄入重金属、农药等有害残留物,熬煮中药前应先简单冲洗,去除脏污及残留农药。在炖煮时,打开锅盖让蒸气散发,也有助于去除部分的农药。

  • 近年来,青少年自残行为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据统计,13-16岁之间的青春期少女自残行为发生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尤其在心理服务设施不完善的地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自残行为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它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自杀等严重后果。一项发表在《BMJ》杂志的研究指出,自残行为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高风险因素,而自杀则是2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该研究由曼彻斯特大学的Cathy Morgan博士等人进行,他们分析了英国范围内儿童与青少年自残行为的流行趋势,并与相应的地区心理健康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女孩子的自残率远高于男孩子,且13-16岁之间的女孩子自残几率从2011年的45.9/10000上升到了2014年的77.0/10000。

    研究还发现,发生自残行为的儿童或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风险是健康孩子的9倍,其中自杀和酒精/药物中毒是主要死因。因此,对青少年自残行为进行有效干预,降低其自残和自杀风险刻不容缓。

    青少年自残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心理压力、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识。

    2.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3.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4. 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应对青少年心理危机。

    5. 加强对青少年自残行为的监测和干预,降低其自残和自杀风险。

  • 小儿误服药物中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除了儿童自身的好奇心和模仿行为外,家长对药品知识的缺乏、随意存放药品以及盲目滥用药物也是导致小儿误服药物中毒的重要原因。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误服药物的情况,是家长们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

    小儿误服药物中毒的原因复杂多样。例如,将带有甜味和糖衣的药物误认为糖果,或将颜色鲜艳、气味芳香的药物误认为是饮料,这些情况往往发生在家长将药品随意放置在儿童容易触及的地方时。因此,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家长们应该将药品妥善保管,避免儿童接触。

    近年来,临床统计数据表明,由于家长错误用药导致的小儿药物中毒案例也占了相当比例。例如,有报道称,一位婴儿因家长错误地给其灌服人参汤,导致呼吸衰竭死亡。这再次提醒我们,没有科学指导的药物滥用是极其危险的。

    当家长发现孩子误服药物时,切勿惊慌失措或责骂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迅速采取行动,减少药物吸收,及时进行解毒治疗。首先,要观察孩子是否有异常行为,例如误服安眠药或含有镇静剂的降压药,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等症状。此时,家长应该立即检查家中药物是否被孩子动过。

    接下来,家长需要尽快了解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服药时间以及误服的剂量,以便为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做好准备。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且剂量较小,例如毒副作用很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可以让孩子多饮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液中排出。如果误服的药物剂量较大或有毒性,或副作用较大(如误服避孕药、安眠药等),则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切勿延误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应携带误服的药物或药瓶,以便医生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

    总之,预防小儿误服药物中毒的关键在于家长的重视和科学的药物管理。家长们应该加强对药品知识的了解,妥善保管药品,避免将药品放置在儿童容易触及的地方。同时,当发现孩子误服药物时,要保持冷静,及时采取行动,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 天南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药材,具有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癫痫、惊风、破伤风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天南星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本文将详细介绍天南星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如何安全使用天南星。

    一、天南星的不良反应

    1. 消化系统症状:口舌麻木、疼痛、口腔黏膜糜烂/坏死、舌体、咽喉水肿、味觉丧失、声音嘶哑、张口困难、呼吸困难、咯血/呕血/大便潜血等。

    2. 神经系统症状:运动性失语、头晕头痛、昏迷、言语不清、智力发育迟钝等。

    3. 皮肤过敏:皮疹或皮肤瘙痒。

    4. 其他: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发热、心律失常、室颤等。

    二、如何安全使用天南星

    1.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建议,制天南星用量为3-9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2. 避免误食:生天南星有毒,误食可能导致严重中毒,应避免误食。

    3. 避免与生川乌等有毒药物合用:生川乌与生天南星合用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4. 长时间煎煮:煎煮时间越长,天南星的毒性越小。

    5. 仔细观察患者反应:使用天南星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河豚,又称江豚或角,是我国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常见的鱼类。然而,这种看似美味的鱼类却含有剧毒物质——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卵巢、睾丸、肝脏和肠道等部位。河豚毒素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一旦误食,可引发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河豚毒素的毒性】

    河豚毒素属于氨基过氢喹氮杂茂化合物,具有与箭毒相似的神经阻断作用。其毒性相当稳定,即使是经过盐腌、日晒、煮沸、高压或高温121℃处理,也无法完全破坏其毒性。

    【临床表现】

    河豚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等。
    • 神经系统症状:口唇麻木、全身软弱乏力、麻木、共济失调、眼睑下垂、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瘫痪。
    •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浅慢、不规则、呼吸困难、发绀等。
    • 循环系统症状:血压、体温下降,脉搏慢、传导阻滞等。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言语不清、意识模糊、昏迷等。

    【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河豚毒素中毒,应采取以下措施:

    • 水产部门应加强对河豚的监管,严禁销售河豚及其制品。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河豚毒素中毒的认识。
    • 学会识别河豚,避免误食。

    一旦发生河豚毒素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立即催吐、洗胃,清除胃肠道内的毒素。
    • 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补液、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 使用特效解毒剂,如L-半胱氨酸、阿托品等。

    【总结】

    河豚毒素中毒是一种严重的食物中毒,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必须加强对河豚的监管,提高公众对河豚毒素中毒的认识,避免误食河豚及其制品。

  •     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近日,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105家违规药品批发企业进行了重点监控,以确保药品流通安全。

        据悉,这105家企业在去年药品经营活动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销售假药、劣药等,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为加强监管,这些企业必须接入“药品流通实时监控系统”,并定期上报药品购、销、存和流通情况。

        从7月1日起,药监部门将对这些企业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和监督抽验,严厉打击销售假药、劣药等违法行为。对屡次违法的企业,将依法予以处罚,并列入黑名单,实施特别监管。

        这一举措体现了河北省对药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同时,也提醒药品经营企业要合法经营,严守药品安全底线。

        以下是一些与药品安全相关的建议:

        1. 购买药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药品的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2. 如发现药品质量问题,应及时向药监部门举报。

        3. 药品经营企业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药品质量。

        4. 药监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5. 全社会共同关注药品安全问题,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 近年来,假药问题屡见不鲜,不仅危害患者健康,也暴露出医药流通领域的严重隐患。2004年,浙江“321”销售假药案震惊全国,涉案金额高达500万元,数百名患者受害。此案揭示了假药如何进入正规渠道,以及医药流通领域存在的漏洞。

    假药为何能畅通无阻?首先,不法分子利用挂靠正规医药公司的手段,获取合法的药品经营资质。其次,假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制假技术日益先进,使得真假药品难以区分。此外,药品抽检制度不完善,医院对药品检验力度不足,也为假药流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打击假药犯罪,我国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销售假药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医药流通环节的监管,提高药品抽检频率,加强医院药品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关键。

    此外,患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真伪药品的能力。在购买药品时,要到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来路不明的药品。

    总之,打击假药犯罪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维护医药市场的正常秩序。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药物是不可或缺的,但误食药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那么,当不幸发生药物中毒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我们要迅速将中毒者脱离毒物环境。如果中毒者意识清醒,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清除口中的异物和残留毒物。如果中毒者昏迷,应将其头部转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避免窒息。

    其次,可以采取催吐和导泻的方法,加速毒物排出。催吐可以用蛋清、牛奶、豆浆或米汤混合木炭粉服用。导泻可以使用硫酸镁、巴豆粉、果导片等导泻药,或者食用蓖麻油。

    最重要的是,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到来之前,要尽量了解中毒物品的种类,以便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如果病人意识丧失,或服毒者为自杀,不能或不愿配合救助,可在中毒现场寻找盛装毒物的容器,并积极查看服毒的药物是什么。此外,还可以通过气味分辨毒物,例如有机磷中毒时,呼出的气体有蒜臭味;乙醇中毒时,有乙醇香味;含硫毒物中毒时,有臭鸡蛋味;醛类中毒时,有梨味;硝基苯中毒时,有鞋油味。

    在处理药物中毒的过程中,要准确记录药物名称和剂量,并将药物收集起来进行化验,这样可以让解毒的过程更加顺利,提高救助中毒者的成功率。

    除了上述急救措施,我们还要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药品管理,避免误食药物。同时,要了解常见药物的中毒症状和治疗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总之,药物中毒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方法,并加强日常药品管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中毒的危害。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