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的蓬勃发展,假冒伪劣、掺杂使假、违规经营、非法加工等现象也日益凸显。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更对人们的用药安全构成了威胁。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暗访摸底显示,在全国多地中药材市场上销售的药材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质量问题。这些药材不仅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甚至还存在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
为了规范中药材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CFDA于7月17日召开中药材专业市场整治约谈会,约谈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17地政府相关负责人。会议强调,要严厉打击中药材市场违法行为,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中药材市场乱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假冒伪劣:一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将低劣药材冒充优质药材销售。
2. 掺杂使假:一些商家在药材中掺杂其他物质,以提高药材重量或改变药材性状。
3. 违规经营:一些中药材市场存在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现象。
4. 非法加工:一些中药材市场周边存在非法加工生产、炮制药材饮片的情况。
5. 毒性药材滥用:一些中药材市场存在毒性药材随意购买的现象。
为了解决中药材市场乱象,CFDA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2. 推进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中药材来源可追溯。
3. 加强中药材质量抽检,提高中药材质量。
4. 加强中药材科普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意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家庭小药箱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药品储备库,但你是否注意过其存放的药品是否安全有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居民,家庭药品要及时检查,以确保用药安全。
研究表明,许多家庭在储备家用药品时存在误区。例如,72.4%的家庭从未注意过药品的储藏条件,23.4%的居民服有药品时不看有效期,87.8%的家庭从来不清理自己的药品。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药品过期、变质,甚至引发健康风险。
专家建议,为家庭小药箱制定“处方”,定期检查药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药品分类:将药品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并按照药品名称、用途、用量、用法、注意事项、有效期等信息进行分类记录。
2. 检查有效期: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及时处理过期药品。
3. 储藏条件: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的储藏条件存放药品,避免阳光直射、潮湿、高温等不良环境。
4. 安全存放:将药品存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
5. 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意识,正确使用药品,避免滥用药物。
此外,以下是一些家庭药品储备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确保药品质量。
2. 妥善保存药品说明书,以便查阅。
3. 遵循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药剂量和用法。
4. 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5. 定期清理家庭小药箱,避免药品过期、变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保健品市场迅速发展。然而,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添加违规成分的保健品,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曾警告近300种添加违规成分的保健品,提醒消费者警惕这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保健品中添加违规成分,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例如,减肥保健品中可能添加西布曲明等药物成分,这类成分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健美产品中可能含有合成类固醇,会导致肝损伤、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性保健品中可能添加万艾可、希爱力等药物成分,这些药物成分只能作为处方药出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能服用。
那么,如何判断保健品中是否含有药物成分呢?首先,要关注保健品广告。合法的保健品不能涉及“疗效”,只能补充日常膳食中未能提供的营养。如果保健品广告中宣称能替代药物,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就要提高警惕。其次,要关注服用后的效果。如果服用保健品后出现不适症状,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厌食、失眠等,可能就是添加了药物成分。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保健品的监管,严厉打击添加违规成分的行为。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也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仔细查看产品成分和说明书,避免购买添加违规成分的保健品。
此外,消费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各种药品广告,它们承诺各种神奇疗效,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违法药品广告的伎俩,欺骗消费者,危害公众健康。
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违法药品广告伎俩,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1. 暗度陈仓型
一些药品广告未经过正规审批,擅自发布,甚至不标注药品广告批准文号。这类广告的信息可信度较差,消费者需谨慎对待。
2. 走为上型
这类广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通过在某一地区连续发布广告,短期内实现巨额销量。当被举报时迅速撤离,逃避处罚,再换个地方继续运作。
3. 偷梁换柱型
擅自更改或替换已经审批的药品广告内容,内容通常超出药品说明书范围。消费者需仔细辨别,切勿轻信。
4. 改头换面型
某些药品仅在广告中标注商品名或商标,然后以“新药”进行宣传。消费者需注意辨别,避免上当受骗。
5. 趁火打劫型
抓住患者久治不愈、迫切求医的心理,大肆宣传所谓“特效药”,药价奇高。消费者需警惕此类广告。
6. 笑里藏刀型
聘请明星、名人作证明,宣传获奖情况,用科研单位、医院或专家、患者名义作证明,提供优惠等。消费者需警惕此类广告,避免被误导。
7. 浑水摸鱼型
一些保健食品、食品、消杀用品、化妆品等非药品假冒药品进行广告宣传,处方药不允许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有些药品不允许发布广告。消费者需仔细辨别,避免上当受骗。
消费者在选购药品时,应选择正规医院和药店,通过药品广告选购药品应慎重。看清广告是否具有批准文号,药品是否有生产批准文号,功能主治和适应症是否以药品说明书为准。遇到违法药品广告,要及时举报。
近年来,药品广告乱象一直备受关注。国家药监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药品报纸广告违法率高达95%。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告审查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蓝煜透露,2004年1-9月,对全国45家频道、电视台播放的3万多次广告进行监测,发现其中竟有2万多次存在问题,违法率高达62%。而同一时期,药品报纸广告的违法率更是高达95%。
违法广告主要表现为:处方药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未经审批擅自发布广告、伪造、冒用药品广告批准文号、使用过期失效文号或已经依法撤销的批准文号等。
为何药品广告违法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我国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低、缺少核心竞争力,各企业都将工作重心放在营销上,导致广告水平低下,违法现象不断。
2. 广告经营单位的法治意识淡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受理违法广告。
3. 对广告市场的监督检查和执法还存在盲点,广告审批机关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需提高。
因此,加强对药品广告的监管,提高制药企业的法治意识,提高广告审批机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解决药品广告乱象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儿童用药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为儿童用药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儿童健康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版基药目录中,收录了近200种可用于儿童的药品,其中儿童专用剂型、规格超过70个。这意味着,针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药物将更加丰富,可以有效满足儿童用药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基药目录中,针对儿童白血病、终末期肾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药物也得到收录。这将为这些疾病的患儿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新版基药目录的实施,也将对儿童用药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儿童用药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相关药品企业将受益;另一方面,儿童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更好地满足儿童用药需求,我国将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儿童用药研发和生产,提高儿童用药可及性。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儿童用药安全,合理用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新版基药目录的出台,为我国儿童用药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儿童用药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药品安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近日,吉林省药监局和卫生厅联合查处了一起重大的假人血白蛋白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了解,此次事件中,共有18家医院使用假人血白蛋白,造成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经调查,这些假药大多由患者或家属在院外市场购买后带入医院使用。虽然销售过程中提供了齐全的资格审核证书和批号,但这些证书和批号均为假冒。
对于涉案医院的责任问题,吉林省卫生厅有关官员表示,由于医院不具备鉴定药品真假的能力,很难要求医院承担责任。但药监局局长隋殿军则认为,已对相关医院和医药经销机构进行了处罚。
此次事件暴露出我国医疗行业在药品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一方面,药品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质量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此外,此次事件也提醒广大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避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
针对此次事件,吉林省卫生厅已向省政府报送了一份内部处理建议,将对涉案医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处分。
总之,此次假人血白蛋白事件再次敲响了药品安全的警钟。只有加强药品监管,提高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药品安全意识,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打着“绿色、安全”旗号的保健品和药品,然而,其中一些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却备受质疑。近日,桂林市发生了一起因误用“液体安全套”导致女性意外怀孕的案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类产品的关注和警惕。
桂林市的蒋女士等三位女士,在一位代理商的推荐下,购买了名为“维妮好”的消毒液,声称具有100%的避孕效果,并被誉为“液体安全套”。然而,在使用该产品后不久,她们却发现自己怀孕了。在寻求赔偿无果后,她们向工商部门投诉,要求经销者和生产者赔偿损失。
经调查,该产品实际为消毒水,并非药品,且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的检验证实,该产品具有杀菌作用,但并无杀精避孕效果。而该公司在广告宣传及包装和说明书上却夸大了其功效,误导消费者。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选择保健品和药品时,一定要谨慎辨别,切勿轻信虚假宣传。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保健品和药品市场的监管,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一些选购保健品和药品的建议: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2. 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了解产品成分和功效。
3. 不要轻信虚假宣传,理性消费。
4. 如有疑问,及时向相关部门咨询。
江西药监部门近日发布提醒,呼吁患者切勿轻信未经审批的药品广告,以免上当受骗,延误病情。
据悉,药监部门对省内媒体发布的药品广告进行了严格监控,发现以下六类违法广告:非药品冒充药品功效宣传、自制小报发布禁止广告、未经审批擅自发布、擅自篡改审批内容、批文过期夸大疗效、利用专家形象宣传。
专家提醒,患者在选择药品时应谨慎,务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关注药品的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信息。
以下是一些与医疗相关的科普内容:
1. 疾病预防: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预防措施,定期体检,提高自身免疫力。
2. 药品知识:了解药品的种类、作用、副作用,正确使用药品。
3. 治疗建议: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5. 医院选择:选择正规医院就诊,了解医院科室设置、医生资质等。
家庭药箱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急救用品,合理地保存药品对于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家庭药品保存的技巧,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家庭药箱。
首先,保留药品原包装是最为方便和安全的做法。原包装上通常会有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等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如果需要将药品转移至其他容器,请选择干净、透明的容器,并在容器上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等信息。
其次,避免阳光直射。许多药品对光敏感,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药品变质,降低疗效。因此,应将药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此外,温度也是影响药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高温会加速药品的分解,使其失效。因此,请将药品存放在室温下,避免放置在高温、潮湿的地方。
有些药品对湿度敏感,如干酵母、维生素B1片等,容易吸潮失效。这类药品应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并确保容器盖紧闭,避免空气中的水分进入。
对于儿童家庭,要特别注意药品的存放位置。将药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食或误用。同时,家中使用的消毒剂、灭虫剂等危险品也要妥善存放,避免与药品混放,造成意外。
最后,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的药品。药品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如变色、结块、发霉等,请勿再使用。
总之,合理保存家庭药品,既能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为了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的建立旨在推动完善药物合理使用和不良事件监测制度。通过监测网络,医疗机构可以及时了解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不仅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将开展《中国国家处方集》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撰写本医疗机构的处方集,针对疾病系统临床出现的用药问题,如何决定临床诊疗及合理用药原则及治疗方案等。培训分为高级综合班和系统专题班,旨在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素养。
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表示,合理用药是全球的难题,在我国任务更加艰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的建立,将推动完善药物合理使用和不良事件监测制度等,有利于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临床合理用药目标。
此外,为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卫生部于2010年2月发布了《中国国家处方集》,其中收录了1336种药物涉及199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会期间,卫生部还对参会的医疗机构人员进行了《中国国家处方集》培训,以使他们掌握各治疗系统主要疾病用药原则,遵守处方行为管理与规范等内容,促进合理用药。
据悉,《中国国家处方集》门户网站将于11月正式开通,为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