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孕妈妈赶春运需做好4件事情

孕妈妈赶春运需做好4件事情
发表人:医疗之窗

春运期间,对于孕妈妈来说,出行是一次特殊的挑战。漫长的旅途、拥挤的车厢、复杂的交通工具,都给孕妈妈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确保母婴安全,孕妈妈在春运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膀胱健康

憋尿是许多孕妈妈在长途旅行中容易犯的错误。憋尿会导致膀胱发炎,甚至引发肾脏感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孕妈妈需要养成及时上厕所的习惯,不要强行憋尿。如果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及时求助

春运期间,孕妈妈可以提前了解列车长、乘警等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便在遇到困难时及时求助。如果出现肚子痛、胎儿异常等情况,应立即联系工作人员或向身边的人求助。

三、备齐孕产资料

孕妈妈出行前,应提前到当地医院做孕期检查,并携带相关资料,如产检报告、医生联系方式等。如果乘坐飞机,还需要提供孕期证明等相关文件。

四、注意饮食和休息

春运期间,孕妈妈要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

五、关注身体状况

孕妈妈在春运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此外,建议孕妈妈在出行时有人陪同,以确保母婴安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先兆早产疾病介绍:
早产是指妊娠达到28周但不足37周时分娩,孕妇可出现子宫阵发性收缩,伴有腰腹部疼痛及坠胀感,可有血性阴道分泌物或大量水样排液。早产可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通过抑制宫缩等治疗可尽量延长孕周,促进胎儿发育成熟,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越重,孕周越长,预后越好。如孕周小,出生体重低,新生儿可有视力异常、呼吸困难等出生缺陷,甚至出现死亡。孕期应定期产检,进行早产预测,必要时及时干预治疗,避免早产发生。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孕期34-37周的早产儿,患多种疾病的概率远高于足月产儿。那么,如何预防早产,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呢?

    一、感染是早产的第一大隐患

    感染,特别是生殖道感染,是引发早产的首要因素。准妈妈要避免生冷食物、隔夜饭和外出就餐,多喝水,穿棉质内衣,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二、双胎、多胎、胎位不正,需特别关注

    双胎、多胎以及胎位不正的准妈妈,属于早产高危人群。要避免剧烈活动,定期进行产检,一旦出现早产征兆,要及时就医。

    三、羊水过多,需及时治疗

    羊水过多会导致子宫张力过大,容易早产。准妈妈要定期进行产检,一旦出现羊水过多,要及时治疗。

    四、宫颈口松弛,可进行宫颈环扎术

    宫颈口松弛的准妈妈,可以尝试进行宫颈环扎术,预防早产。

    五、避免早产,32周后禁性生活、防便秘

    32周后,准妈妈要避免性生活,预防感染和宫缩。同时,要预防便秘,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六、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

    定期进行产检,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发育异常,预防早产。

    七、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良好的心态对预防早产非常重要。准妈妈要避免焦虑和紧张,保持乐观的心态。

  • 孕妇在孕期中,经常会抚摸自己的肚子,与胎儿进行情感交流。然而,近日有专家指出,孕妇频繁摸肚子,尤其是力度较大的拍打或触压,可能会引发流产等风险。

    孕妇在怀孕期间,子宫内的胎儿就像一个球,通过羊水与子宫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孕妇用力摸肚子,可能会刺激子宫,引发宫缩,进而导致早产或流产。

    此外,孕妇在怀孕晚期,子宫壁的肌肉会变得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此,孕妇在抚摸肚子时,要尽量保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为了保障母婴安全,孕妇在孕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用力摸肚子,尤其是怀孕晚期。
    • 不要使用拍打或触压的方式抚摸肚子。
    • 抚摸肚子时,力度要轻柔,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 如有早产迹象,应立即停止抚摸肚子。
    • 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

    总之,孕妇抚摸肚子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交流方式,但要注意方法,避免引发流产等风险。

    此外,孕妇在孕期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
    • 适当进行孕期运动,增强体质。
    • 定期进行产检,及时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孕妇在孕期中,要注重自身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为宝宝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 胎教作为一门新兴的育儿学科,越来越受到年轻父母的关注。科学的胎教方法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成长,然而,错误的胎教方式却可能对胎儿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一、不当的语言教育:孕妇与胎儿进行语言交流时,应避免大声喧哗和严厉的语气,以免影响胎儿的心灵成长。可以选择轻柔的语调,朗读诗歌、讲故事,或进行简单的数字游戏,让胎儿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母爱的温暖。

    二、不良的情绪:孕妇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中,容易导致胎儿出现宫内发育迟缓、出生缺陷等问题。因此,孕妇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平和的情绪,为胎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噪音污染: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损害胎儿的听觉系统,甚至导致胎儿听力下降。孕妇应尽量避免身处噪音污染严重的场所,如高速公路、工厂等。

    四、不合理的运动:孕妇进行运动胎教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运动胎教有助于促进胎儿血液循环,增强胎儿体质,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对胎儿造成伤害。

    五、孕期保健:孕期保健是保障胎儿健康的重要环节。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孕妇还应注重营养摄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为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 小宝宝为何容易患上贫血?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专家戴家振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对铁元素的需求量大,而铁元素供应不足。

    据戴家振介绍,我国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20%,铁缺乏超过50%。6个月至1岁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贫血症状。

    宝宝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胎儿期铁储备不足
    • 早产儿或双胎、多胎宝宝先天储铁少
    • 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当
    • 疾病因素,如隐形出血性疾病

    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戴家振建议:

    • 孕期注意预防缺铁性贫血
    • 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主要通过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铁元素
    • 6个月后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婴儿高铁米粉、肝泥、肉沫等
    • 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 对于已经出现贫血的宝宝,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补铁并非越多越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种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然而,对于一些特殊儿童群体,如早产儿、新生儿黄疸、热性惊厥、癫痫等,他们的疫苗接种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和医护人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杭州和苏州三地的儿科专家和疾控专家合作,编写了《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系列文章,为特殊儿童的疫苗接种提供了科学指导。

    以下是一些特殊儿童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解答:

    早产儿可以接种疫苗吗?

    可以接种,但需注意出生体重小于2.5kg的早产儿暂缓接种卡介苗。

    哮喘儿童可以接种疫苗吗?

    哮喘缓解期且健康状况良好的哮喘儿童可以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但需注意对蛋类严重过敏的哮喘儿童需在监护下接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儿童可以接种疫苗吗?

    原则上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但需根据不同的PID类型区别对待。

    食物过敏儿童可以接种疫苗吗?

    可以接种,但有严重过敏史的儿童需在监护下接种。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可以接种疫苗吗?

    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正常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可以接种。

    湿疹儿童可以接种疫苗吗?

    可以接种,但需避开湿疹部位。

    热性惊厥儿童可以接种疫苗吗?

    单纯性或非频繁性发作的热性惊厥儿童可以接种。

    癫痫儿童可以接种疫苗吗?

    6个月及以上未发作的癫痫儿童可以接种。

    脑瘫儿童可以接种疫苗吗?

    可以接种。

    新生儿黄疸可以接种疫苗吗?

    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患儿可以接种。

    感染性疾病患者可以接种疫苗吗?

    痊愈后可以接种。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为特殊儿童的疫苗接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有助于保障儿童的健康。

  • 近年来,早产儿弃婴事件时有发生,令人痛心。本文将结合案例,探讨早产儿的成因、护理、治疗以及预防措施,以引起社会对早产儿的关注。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分娩者。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消化、感染等问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早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孕妇年龄、妊娠并发症、感染、吸烟、酗酒等。预防早产的关键是加强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并发症。

    早产儿的护理至关重要。保暖、喂养、呼吸管理、感染控制等都是早产儿护理的重要内容。此外,早产儿还需要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及时发现并干预发育迟缓等问题。

    早产儿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止咳药、止吐药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肺炎胸腔闭式引流等。

    为了预防早产,孕妇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检。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3. 预防感染,避免接触传染病人。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 随着社会的发展,晚婚晚育现象越来越普遍,生育年龄也随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母婴健康,为宝宝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现代父母关注的焦点。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生育年龄对宝宝智力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男性在30-35岁之间,精子质量达到高峰,并可持续5年。而女性在23-30岁之间,全身发育完全成熟,卵子质量高,分娩风险低,胎儿生长发育良好。

    因此,男女生育的优化年龄组合应该是前者比后者大7岁左右。这样的组合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为宝宝创造一个更良好的孕育环境。

    产前检查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完善的产前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孕妇及胎儿异常,为胎儿和准妈妈做好健康的把关。一般来说,完整的产前检查次数为15次,包括怀孕28周前每4周检查一次,怀孕29~36周每2周检查一次,怀孕37周后每周检查一次。

    除了产前检查,孕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夫妻双方应提前咨询医生,进行孕前检查,接受必要的预防接种,调整生活习惯,为宝宝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关注生育年龄,做好孕前准备,进行完善的产前检查,是保障母婴健康,为宝宝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措施。

  • 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梅毒感染孕妇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妊娠梅毒不仅对孕妇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将介绍妊娠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孕妇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妊娠梅毒。

    妊娠梅毒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很大的危害。孕妇感染梅毒后,容易出现消瘦、乏力、营养消耗等症状,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同时,妊娠梅毒还会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严重后果。

    妊娠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与梅毒感染者发生性接触,就有可能感染梅毒。此外,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也可能将梅毒传染给新生儿。

    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这些检查可以检测孕妇体内的梅毒抗体,从而判断是否感染了梅毒。

    预防妊娠梅毒的关键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护意识。孕妇应避免与梅毒感染者发生性接触,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梅毒。此外,孕妇在怀孕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梅毒的风险。

    治疗妊娠梅毒主要采用青霉素类药物。孕妇在感染梅毒后,应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孕妇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换药。

    总之,妊娠梅毒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很大的危害。孕妇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梅毒。同时,全社会也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妊娠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共同呵护母婴健康。

  • 蚕豆病,又称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由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导致红细胞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引发急性溶血。

    一、蚕豆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因:蚕豆病的主要病因是G-6-PD基因突变,导致G-6-PD酶活性降低或丧失。

    2. 发病机制:G-6-PD缺乏导致红细胞内抗氧化能力下降,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导致溶血。

    二、蚕豆病的临床表现

    1. 急性溶血:患者食用新鲜蚕豆后,短时间内出现溶血症状,如发热、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等。

    2. 慢性溶血:长期接触氧化性物质,如药物、化学物质等,可导致慢性溶血,表现为贫血、黄疸等症状。

    三、蚕豆病的诊断

    1.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食用蚕豆或接触氧化性物质史。

    2. 实验室检查:G-6-PD活性测定、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等。

    四、蚕豆病的预防

    1. 避免食用新鲜蚕豆和接触氧化性物质。

    2. 孕期保健:准妈妈在孕期应注意避免接触氧化性物质,定期进行孕期检查。

    3. 新生儿筛查:对新生儿进行G-6-PD基因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

    五、蚕豆病的治疗

    1. 症状治疗:针对溶血症状进行治疗,如输血、补液、利尿等。

    2. 对症治疗:针对具体症状进行治疗,如黄疸、贫血等。

    六、蚕豆病患者的日常保养

    1.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易诱发溶血的食物,如蚕豆、某些药物等。

    2.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3.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 双胞胎作为人类繁衍的特殊现象,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近日,美国波士顿发生了一起奇特的双胞胎出生事件,哥哥比弟弟早出生了24天。这对双胞胎的出生时间差异引起了医学专家的广泛关注。

    根据报道,这对双胞胎的母亲在怀孕6个月时,第一个孩子提前出生。医生们为了确保第二个孩子的安全,决定让其足月后再出生。最终,哥哥在妊娠24周时出生,而弟弟则在24天后顺利诞生。

    这种双胞胎出生时间差异的情况虽然罕见,但并非不可能。医学专家指出,双胞胎出生时间差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胎儿发育、胎盘功能、母体健康状况等。

    针对双胞胎出生时间差异,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双胞胎的健康。对于早产的双胞胎,医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补充营养、加强保暖、预防感染等,以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风险。

    此外,医学专家还提醒,双胞胎母亲在孕期要注意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以降低早产的风险。同时,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之,双胞胎出生时间差异虽然罕见,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加强孕期保健和产检,可以有效降低早产的风险,确保双胞胎的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