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半个世纪以来,肝癌诊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
1960年代早期,乙肝病毒作为肝癌的主要元凶被发现,为后续的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法国学者Henri Bismuth对肝脏解剖的完整描述,为肝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1963年,肝移植手术的出现,为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20世纪70年代,丙肝病毒被发现,并成为肝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981年,第一个预防乙肝病毒的疫苗问世,为预防肝癌提供了有力手段。1983年,消融治疗的出现,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90年代,肝移植技术不断改进,使更多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2007年,索拉非尼成为第一个被证实有效的肝癌靶向药物,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为肝癌的防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器官移植技术作为一项挽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山一院举办的一场感人的肝移植、多器官移植病友会,让我们见证了263位“重生人”的故事。
这些“重生人”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只有6岁。他们通过器官移植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并在病友会上分享了自己的“重生”故事。
陈先生,一位来自广东江门的54岁肝移植患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在20年前因胆管癌进行了肝移植,至今已经20年。他感慨地说,感谢器官移植技术,让他得以重获新生。
郭先生,一位来自梅州的37岁肝移植患者,也在病友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在2011年因肝硬化内出血进行了肝移植,如今已经喜当“二胎爸爸”。他感谢捐献者,并表达了自己愿意捐献器官的意愿。
李先生,一位来自珠海的肝移植患者,在2013年因肝硬化晚期腹水进行了肝移植。他分享了等待肝源期间的艰辛,以及手术后的喜悦。他表示,自己的命是靠别人捐献的肝脏救回来的,如果有机会,他也会捐出自己的器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教授表示,器官移植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是值得信赖的技术。他呼吁社会关注器官捐献,并鼓励病友不要恐惧器官移植。
今天一大早,我就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医生的服务态度非常好,一开始就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提醒我一些注意事项。我告诉他我正在服用阿兹夫定片,但今天重新挂号时被告知药品缺货,让我感到有些困扰。
医生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为我提供了解决方案。他告诉我可以尝试联系其他医生,有的医生可能手里还有存货。虽然我感到有些失望,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
随后,我向医生表达了另一个担忧,我是一位肝移植术后的患者,急需一盒药物。医生没有犹豫,立刻表示会尽力帮我。他告诉我,虽然目前药品缺货,但他们会尽量调配资源,确保我能及时得到所需药物。
在等待药品的过程中,医生还主动与我保持联系,询问我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我相应的建议。他的关心和细致让我倍感温暖。最终,在我焦急的等待下,药品终于到位了,医生也及时通知了我。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让我对他们的服务充满了信任。虽然线上问诊无法替代线下就诊,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的问题,让我感受到了医疗服务的温暖。
在进行线上问诊时,患者提到自己移植23天的血值为5198,询问是否正常。医生在询问患者当前的用药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后,给出了积极的治疗建议,并鼓励患者放松心态,继续治疗。医生在整个问诊过程中,表现出了耐心、细心和关心患者的品质,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和精神支持。
患者在问诊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焦虑和疑惑,医生则以友善的态度进行沟通,给予患者鼓励和希望。整个问诊过程充满了温暖和关怀,展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它会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损害。一旦发生肝硬化,就无法逆转,只能通过治疗尽可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肝硬化治疗中逐渐崭露头角。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清除导致肝硬化的病原体或异常细胞。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是肝硬化的一种类型,主要由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如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学认为,当人体正气不足,对湿热和毒素的抵抗力减弱时,容易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肝硬化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酒精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脂肪肝、免疫疾病、药物或化学毒物等。
肝硬化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抗炎和抗肝纤维化治疗、并发症防治等。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可以考虑肝移植手术。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肝硬化患者的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戒烟戒酒,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
免疫治疗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未来,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肝硬化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许多肝脏疾病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和等待,终于迎来了肝移植手术的机会。然而,手术只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移植术后护理的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首先,术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同时,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患者应尽量避免出入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类、奶制品、蛋类和瘦肉等,以促进术后体重的恢复。同时,患者应保持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术后患者还需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注意观察伤口的恢复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若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患者还需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也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疾病。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战胜病魔至关重要。
总之,肝移植术后护理工作不容忽视。通过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和心理调适,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复健康,迎接新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许多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手段。肝脏移植作为最常见的器官移植之一,在挽救无数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本文将围绕肝脏移植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
一、肝脏移植的适应症
肝脏移植的主要适应症包括:
二、肝脏移植的手术方式
肝脏移植手术主要分为活体肝移植和尸体肝移植两种方式。
1. 活体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是指将一个或多个亲属捐赠的肝脏部分移植给患者。这种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2. 尸体肝移植
尸体肝移植是指将因死亡而捐赠的肝脏移植给患者。这种方式需要等待合适的心跳停止捐献者出现。
三、肝脏移植的术后护理
肝脏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严格的护理,包括:
四、肝脏移植的预后
肝脏移植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方式、术后护理等。一般来说,肝脏移植患者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
五、肝脏移植的费用
肝脏移植的费用主要包括手术费用、药物费用、住院费用等。具体费用因地区、医院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肝脏移植的费用在15-20万元之间。
总之,肝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许多患者重获新生。了解肝脏移植的相关知识,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铜代谢障碍,导致铜在体内沉积,损害肝脏、脑部和其他器官。目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Wilson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选择合适的供体对于亲体肝移植的成功至关重要。传统的诊断方法,如临床表现、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检测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近年来,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Wilson病亲体肝移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DNA测序技术可以检测患者ATP7B基因的突变情况,从而明确诊断Wilson病。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突变,可以了解其遗传背景,为选择合适的供体提供重要依据。此外,DNA测序技术还可以用于排除症状前患者,避免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
本文报道了2例Wilson病患者亲体肝移植的案例。通过DNA测序分析,发现其中1例患者的基因突变与临床诊断相符,其父母均为致病突变的杂合子;另1例患者被误诊为Wilson病,但其基因突变情况正常。这表明,DNA测序技术在诊断Wilson病和选择供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NA测序技术为Wilson病亲体肝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基因诊断,可以更准确、更有效地治疗Wilson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广东省各大医院门诊病历格式不统一,患者手中往往持有多个不同医院的病历本,这不仅增加了就医成本,还影响了病情的连续性记录。为解决这一问题,省人大代表颜湘蓉曾建议推行全省通用门诊病历制度。本文将探讨门诊病历通用化的意义,以及其对患者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
一、门诊病历通用化的意义
1. 降低就医成本:通用门诊病历可以避免患者重复购买病历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 便于病情记录:统一格式的病历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连续性记录,便于后续治疗。
3. 提高医疗质量:通用病历有利于医院对门诊医疗质量进行监控,规范病历书写,提高医疗质量。
4. 促进医患沟通:通用病历便于医患双方查阅病历,提高沟通效率。
二、通用病历的具体措施
1. 统一格式:省卫生厅将制定全省通用门诊病历的统一格式,包括病历封面、首页、病程记录等。
2. 规范内容:明确病历内容的填写规范,如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3. 推广实施: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通用门诊病历制度,并加强对医院的指导和监督。
三、通用病历的预期效果
1. 方便患者就医:通用病历有利于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就诊,提高就医效率。
2. 提高医疗质量:规范病历书写,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3. 促进医疗资源整合:通用病历有利于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1岁的张先生,体重高达236斤,因暴发性肝衰竭,生命垂危。肥胖带来的心肺负担,增加了麻醉难度和手术风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移植团队成功为其实施了手术,术后张先生恢复良好,现已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十年前,张先生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但未引起重视。大量饮酒和肥胖,导致其出现严重症状,被诊断为暴发性肝衰竭。紧急人工肝治疗无效后,肝移植成为其唯一生存希望。
由于张先生肥胖,手术难度极大。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最终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张先生恢复良好,现已恢复正常生活。
暴发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病,起病急、病情危重。乙肝病毒感染者,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大量饮酒容易诱发暴发性肝衰竭。肝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有效方法。
肝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并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清淡饮食、避免熬夜等。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针对这一疾病,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葛西手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那么,葛西手术后患者能活多久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葛西手术后的存活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一年左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仅仅依靠葛西手术并不能完全治愈胆道闭锁,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肝移植等进一步治疗。
影响葛西手术后生存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体质等因素都会影响手术效果及生存时间。
2. 手术时机:早期发现并接受手术的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4. 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除了葛西手术,肝移植是治疗胆道闭锁的重要手段。据统计,肝移植1年生存率为85-98%,2年为88%,3年为86-88%,5年为83-98%,10年为81-85.8%。
总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在接受葛西手术后,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好术后护理,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