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压力过大出现失眠、焦虑症状,询问用药及购买建议。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
总交流次数:16
19岁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阅读障碍,疑似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5
患者询问精神疾病复诊续方流程及用药相关疑问。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5
文章 抑郁障碍有哪些临床特征?三
5 )自杀观念和行为: 约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自杀观念轻者想到生活没有希望,想到与死亡有关的内容,想无痛苦地死去,严重时做死亡准备,计划死亡,写遗书并采取自杀行为
6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表现为脑子反应慢,思维缓慢而迟缓,活动减少或抑制,患者处于慢半拍的状态,严重时表现为木僵状态。激越则相反,脑子反复思考无用无目的内容,紧张不能放松,烦躁不安,有时发生冲动行为。
7 )自知力: 轻度抑郁时能发现自己的状态不好,主动求助,抑郁严重时丧失自知力,表现为报警投案自首、绝食自杀,或采取其他自杀行为,而完全丧失求治愿望。
躯体症状群
1 )睡眠紊乱: 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适、多梦易醒、醒后不易人睡、早醒等,不典型抑郁可表现为贪睡。早醒后构成患者自杀的高危时间
2 )食欲紊乱: 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严重时导致养不良。不典型抑郁可表现为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
3 )性功能减退: 表现为性欲的减退或完全丧失,无法从性活动中获得乐趣。
4 )晨重夜轻: 抑郁症状在早晨加重,到下午和晚上好些,这是内源性抑郁的典型表现,心因性抑郁常在下午和晚上加重。
5 )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有些抑郁患者表现为疑病症状,以躯体不适主诉为主,包括非特异的头痛、全身疼痛、周身不适、胃肠功能紊乱、心慌气短、尿频尿急等。仔细询问还是可以发现抑郁症状,相关的躯体及辅助检查也不能发现明确的躯体疾患
对抑郁患者进行精神检查时可以发现患者常表现为:眼神接触差,流泪,垂头丧气,不注意外表;抑郁,易激惹,沮丧,忧伤;少语或者缺乏主动性,语速慢、声音低、讲话简短单调,迟滞或激
住院医师刘庆雨
文章 Meta分析博士研究生的焦虑、抑郁与自杀观念研究数据
通过近几年媒体讨论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自杀、抑郁等心理问题不只是“心理脆弱”可以解释的。
高学历人群、更容易自杀?
在 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焦虑、抑郁已是很常见的一种状态。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容易emo了。
高学历人群实际上是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研究调查发现越是追求优秀、追求完美、追求成功的人,会较容易得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
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 相较于主要忙于课程的学生而言,处于综合考试和论文阶段的学生更易忧虑;
• 该群体既需面临课业、教学和科研竞争压力,同时还需要处理人际关系、社交孤立、家庭照料和经济不稳定;
• 虽然博士研究生群体入学人数增加,但终身学术工作机会并未与其匹配性的相应增加,加剧了毕业后求职竞争和压力;
• 其他:学习工作的效率压力、自我怀疑、不确定的职业前景、恶劣的居住环境、缺乏睡眠、感到被贬低、师生关系、经济挑战、工作生活难以平衡、感到被孤立和孤独等因素,也加重该类群体的焦虑情绪。
在面对竞争和高压环境时,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越高学历的人群越有一种不服输、不愿意接受自己失败了的事实,并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痛苦压抑的情绪得不到释放,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一、Meta分析博士研究生的焦虑、抑郁与自杀观念研究数据
本研究共纳入32篇文献,涉及29项独立研究,其中26项研究评估了抑郁症状,19项研究评估了焦虑症状,6项研究评估了自杀观念。
数据分析
■抑郁症状:有16项研究(N=23,469)报告了抑郁症状发生率。结果显示,存在临床显著抑郁症状博士研究生的比例约为24%
■焦虑症状:9项研究(N=15,626)报告了焦虑症状发生率。结果显示,存在焦虑症状的博士研究生比例约为17%
■自杀观念:6项研究报告了博士研究生自杀观念的发生率为2%-12%
结论
1、在师生关系恶化时,导师与学生之间威权关系可能会妨碍该类博士研究生寻求合理帮助
2、博士研究生主动寻求帮助的人并不多,报告心理健康问题的博士研究生中仅约1/4正在接受治疗
本研究发现博士研究生群体中临床显著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4%和17%,高于普通群体中的成年人。
尽管抑郁和焦虑症状在博士研究生群体中高发,但是该群体中寻求帮助的人员所占比例较低。
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担心损害学术生涯、经济不稳定、缺少时间、缺乏寻求帮助的意识以及医疗卫生系统相关因素(如专业人员数量少、服务可及性差等)。
综合来看,抑郁、焦虑在博士研究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应引起社会和专业人士的重视,及时给予系统性的干预。
参考文献:Satinsky EN, Kimura T, Kiang MV,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Ph.D. students. Sci Rep. 2021; 11(1): 14370.
二、如何自我缓解emo情绪?
1、 拒绝自我沉默、接纳自己
社会都在告诉我们该如何成功,但是没有人说:失败了怎么办?做错事了怎么办?
当遇到困难或不如意时候不要憋在心里,可适当反思,不要独自钻牛角尖。拒绝内耗,与家人沟通、与朋友沟通寻找解决办法。需要适当的社交。
接受支持与爱,也接受不被看好的声音。既然不能改变,就接纳已经发生的事情。
2、 学会让自己转移注意力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遇到糟心的事,睡一觉再说”
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长期把焦点注意在紧张害怕的事情上,也不要试图去强制压抑这些胡思乱想,
转移注意力四法:
一、消遣转移法:散步、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等…
二、繁忙转移法:有意的安排事情做,无暇顾及烦恼
三、心理暗示法:通过心理暗示改变当时的状态
四、改变环境: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去见想见的人
3、 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运动可缓解情绪,宣泄情绪,可促进大脑的多巴胺分泌。运动类型有很多种,例如: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之类的挥拍运动。在这类运动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你打过来、我打过去,都是需要集中精力去预判。相互还会学习聊天,这一系列的行为对身体健康、情绪宣泄是有用的。
4、 不定时咨询心理辅导
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当自身情绪、躯体问题或者负能量积累到无法自拔时,别忘记,还有我们!
一定要去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沟通。
主任医师陆小兵
文章 我最近总是心情低落,没兴趣,甚至有自虐倾向,需要帮助吗?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咨询室里,心情如同窗外的天气,阴沉而沉重。医生,一个看起来温和的中年人,坐在我对面,他的眼神里透着关切。
“您好,请问要咨询什么问题?”他的声音温和,像是一股暖流,试图驱散我心中的阴霾。
我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我最近心情很低落,平时也偶尔有自虐倾向,几乎每天都有一部分时间心情低沉,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提不起兴趣。”
医生微微点头,“是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情绪低落吗?”
我点了点头,“几乎不是一半时间就是大部分时间,很少有一天是心情好的。”
医生又问,“是否对以前感兴趣的事不再感兴趣了?”
我犹豫了一下,“偶尔还感兴趣。”
医生的眼神变得严肃,“有那种感觉特别累,没有精神的时候吗,也是一天的大部分时间?”
我叹了口气,“是,我总是感觉特别累,没有精神。”
医生接着问,“有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眼神突然就涣散,跟容易发愣?”
我苦笑,“大部分时候是,眼神突然就涣散,跟容易发愣。”
医生又问,“有没有自我评价降低或自信度降低这种情况?”
我低下了头,“总是感觉自己干什么都没信心。”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有没有自伤或自杀观念和行为?”
我咬了咬嘴唇,“有死亡念头(没有付诸行动,自虐倾向)。”
医生的眼神变得严肃,“睡眠怎么样?”
我叹了口气,“睡得比较晚,睡觉还不能太安静。”
医生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我,“你目前也就是有点抑郁情绪。”
我抬起头,看着他,“自己调节一下。”
我点了点头,心中五味杂陈。离开咨询室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医生依旧站在窗边,他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独。
我想,也许我需要更多的帮助,但我不知道从何开始。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
张淑芳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汤珺
主任医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陈旭东
主治医师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