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道血管发生迂曲、扩张、变硬等畸形
- 常见症状为肠道出血和继发贫血
- 以内镜治疗为主,预后较好,但容易复发
简介
肠道血管畸形表现为肠道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结构畸形,包括动静脉瘘(动脉与静脉间存在异常通道)、血管扩张、血管瘤(血管异常扩张形成瘤状)、血管发育不良等,可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的血管,以小肠多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病临床较为少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与20~30岁及60~70岁为两个年龄段的人群,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1]。肠道血管畸形的临床症状多隐匿,缺乏特异性,主要的症状为消化道出血,有黑便,腹痛及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肠道血管畸形可以治愈,经及时规范治疗后,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因病灶分布广泛而复发。如未进行治疗,患者可因反复慢性肠道失血继发贫血或突发肠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症状表现:
肠道血管畸形主要的症状为肠道出血,有黑便、腹痛及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
诊断依据:
依据患者周期性腹痛、贫血、黑便等症状,结合内镜检查或肠道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肠道血管存在迂曲、扩张、血管瘤样病变、异常增多的血管丛、结构紊乱等表现,可确诊肠道血管畸形。
肠道血管畸形有哪些类型?
1.根据内镜下血管畸形特点,可分为:
- I型(孤立型或局限型):呈局限型血管扩张,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包括区域内的血管扩张(Ia)和蜘蛛痣样血管扩张(Ib);
- Ⅱ型(弥漫型):血管扩张呈弥漫性,范围广,色鲜红,与正常黏膜分界较模糊;
- Ⅲ型(血管瘤样型):呈紫红色或灰蓝色团块,稍隆起于黏膜面,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楚。
2.根据肠道血管造影显像,肠道血管畸形可分为:
- I型:为动-静脉吻合或黏膜下血管发育不良;
- Ⅱ型:为血管错构瘤,血管扩张呈弥漫性,范围广;
- Ⅲ型:为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少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报道的病例以20~30岁及60~70岁为两个发病高峰,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可以治愈,肠道血管畸形经及时规范治疗后,部分患者可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因病灶分布广泛而复发。如未进行治疗,患者可因反复慢性肠道失血继发贫血或突发肠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7岁患者突发大量拉血,偶尔拉肚子,可能是肠息肉或血管畸形,需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血液科
总交流次数:22

李军
副主任医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患者的母亲半年前因黑便就诊,经过胃镜、肠镜和CT检查未发现问题。最近再次出现黑便,考虑到可能的原因包括药物影响、血管畸形等,建议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原因。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总交流次数:34

沈凯
主治医师
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
78岁老人因便黑血住院,诊断为小肠血管畸形,心血管医生建议无手术指针,病人持续便血,胶囊内镜未排出,求助治疗建议。患者女性78岁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总交流次数:44

颜秀娟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文章 便血怎么办?揭秘便血原因及治疗


健康驿站
文章 便血:揭秘便血背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大便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便后出血:揭秘原因与应对方法


运动与健康
文章 便血背后的真相:揭秘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频繁上厕所却拉不出大便,甚至拉出血,怎么办?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大便出血:揭秘原因及日常护理方法


医疗数据守护者
文章 便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医疗之窗
文章 大便带血怎么办?揭秘便血背后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绿色医疗倡导者
文章 肠道血管畸形:消化道大出血的罪魁祸首


远程医疗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