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鹅口疮

鹅口疮

别名:假膜型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雪口病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口腔黏膜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鹅口疮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宝宝长疹子:10种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皮疹(含图片)

    婴儿的皮肤特别娇嫩、敏感,几乎所有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皮疹,今天跟大家分享小婴儿最常见的10种皮疹。

    目录:婴儿痤疮、婴儿湿疹、乳痂/脂溢性皮炎、粟丘疹、尿布皮炎、鹅口疮、新生儿毒性红斑、间擦疹、痱子、荨麻疹

1、婴儿痤疮(Baby Acne)

     临床表现:婴儿痤疮多在宝宝生后3周左右开始出现,表现为宝宝面颊、额头或鼻部出现黑头、丘疹及“小红疙瘩”状红疹,有时红疹中央有白点(犹如成人的粉刺)。

     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多数研究显示与宝妈在孕期把雄激素过多的传给宝宝、宝妈孕期高糖高脂饮食相关。

     治疗:较轻的婴儿痤疮不需治疗,注意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干爽,可以逐渐自愈,大部分宝宝会在1-2岁内自行消退,但也有部分宝宝皮疹持续更长时间。较重的婴儿痤疮也需引起重视,因有可能继发感染,愈后形成结节、遗留瘢痕,需带宝宝及时医院就诊,可选用红霉素软膏涂抹防治感染,另外有一些宝宝可酌情用维A酸治疗。

2、婴儿湿疹(Atopic Eczema)

      临床表现:又叫特应性皮炎,一般在宝宝满月时开始出现,大多从面部开始,颈部、躯干、四肢也可逐渐出现,主要为发干、发红、发痒的红斑、丘疹、斑丘疹,可有鳞屑,常呈慢性复发性病程,湿疹好转后的皮肤局部可发黑或发白,但常常是暂时性的。

     病因:婴儿湿疹与过敏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比如爸爸妈妈有过敏性疾病的宝宝更易出现婴儿湿疹。

     治疗:保湿、润肤是最最最关键的防治湿疹方法。婴儿湿疹虽容易反复,但很多宝宝随着月龄增长能逐渐有所好转,大多在1岁左右能慢慢缓解。给宝宝选用合适的润肤剂,每天洗澡对湿疹宝宝亦是合适的,洗澡后毛巾拍干皮肤,马上用上润肤剂,帮助宝宝锁住皮肤水分,对于润肤剂每天的次数及用量标准是不定的。另外,对于经良好皮肤护理,湿疹仍明显,或因瘙痒、抓挠出现哭闹明显的宝宝,则可外用、涂抹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湿疹宝宝的一线用药,也可选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其他外用药。
 
3、乳痂/脂溢性皮炎(Cradle Cap)

     临床表现:常在生后2-3个月时出现,不具传染性。好发于头皮、前额、眉间、面颊、耳后,表现为黄色或棕色斑块,表面有油腻性的鳞屑痂,部分宝宝鳞屑痂周围皮肤可能发红,较严重皮疹可能散发出似许久未洗头发的气味。

      病因:病因不完全明确,但常认为与宝宝皮肤局部皮脂分泌过多相关,亦有人认为与部分新生儿皮肤天然存在的一种菌马拉色菌相关。

     治疗:乳痂常能在数周内自行消退,但宝妈们也可进行一些处理加快皮疹的好转。不可强行剥离痂皮,可用凡士林、甘油或植物油涂抹于痂皮上,待软化后用温和的宝宝洗发水清洗干净。严重的皮疹可能需要外用糖皮质激素膏剂或抗真菌药。

4、粟丘疹(Milia)

     临床表现:在新生儿中非常常见,是在鼻尖部位出现的针头大小、黄白色小白点或小颗粒,也可在面颊、额部、躯干及四肢出现,此种皮疹无痛感及痒感。
     形成原因:粟丘疹的出现是婴儿小汗腺汗管被角质层的死皮细胞水平角蛋白阻塞所致,它对新生儿而言是无害的。

     治疗:粟丘疹多在生后4周内自行消退,不需干预处理,宝宝家长们也千万别用手挤皮疹。

5、尿布皮炎(Diaper Rash)

     临床表现:尿布皮炎是每个妈妈都需注意及应对的问题,皮疹可能是很轻微的只有几个红点,但也可重到整个会阴部都呈潮红状,尿布包裹部位发红,可稍肿胀、发热,皮疹可蔓延至大腿、腹部及背部皮肤。
     病因:尿布更换不及时,尿液及粪便长时间接触、刺激皮肤所致。或有些宝宝尿布透气性及吸水性差、材质不合格也易出现尿布皮炎。

     治疗: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屁屁局部清洁、干爽是最重要的防治方法。另外也可每次大便后屁屁涂抹鞣酸软膏或其它护臀霜,让屁屁局部形成一层物理屏障,隔断尿液及粪便的刺激作用。条件允许下,可不穿尿布,适当晾晒屁屁。布尿布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避免纸尿布的化学成分及粗糙边缘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但会增加宝妈们多次清洗的工作量。

6、鹅口疮(thrush /Oral Candidiasis)

     临床表现:鹅口疮又名雪口病、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形似奶块,无痛,白色斑块不易擦掉,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
     病因:它是由白色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感染所致。

     治疗:注意宝宝喂奶器具的清洗、消毒,母乳宝宝注意宝妈乳房、手部清洁及衣物的干净,宝妈有霉菌性阴道病时应积极治疗。轻度鹅口疮经过良好清洁、常能自行消退,持久不退或较重患儿可涂抹制霉菌素,宝妈们可把宝宝每日口服的维生素AD混入制霉菌素中,更易于涂抹。若皮疹仍反复,则医生可能会给宝宝选用大扶康等其他抗真菌药治疗。

7、新生儿毒性红斑(Erythema Toxicum Neonatorum ,ETN)

     临床表现:常在生后第2-4天开始出现,但亦有出生时就出现或晚至1周后出现的宝宝,可在皮肤任何地方出现,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丘脓疱疹。宝宝衣被过多或洗澡后更易出现。
     病因:目前病因不明,但有研究显示可能与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发育有关。

     治疗:可在几小时内消退,大多在5-10天内可自愈,注意避免衣被过多,不需特别处理。

8、间擦疹(intertrigo/intertriginous dermatitis)

     临床表现:又名擦烂红斑,夏季好发,主要见于腋窝、腹股沟及颈部等皱褶部位,皮疹为红斑、丘疹,部分呈水疱,继而糜烂、渗出,边界清楚。

     病因:是皮肤皱褶部位的皮肤由于潮湿、温暖、摩擦,汗液潴留,导致浸渍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护理不当可继发感染。

     治疗:注意宝宝皮肤清洁护理,保持褶皱部位干燥,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可以给宝宝褶皱部位拍抹保持干燥、凉爽的粉剂,亦可外涂炉甘石洗剂。继发感染的宝宝需外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9、痱子(Miliaria)

     临床表现: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宝宝出汗多时出现,主要有晶痱、红痱、脓痱三种表现形式。
     病因:因高温、闷热环境下,宝宝出汗增多,大量汗液不易蒸发,导致汗液滞留及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

     治疗:保持室内通风、凉爽,避免衣被过多,注意皮肤清洁、干爽,皮肤局部可外用痱子粉等外扑,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或其它清凉止痒洗剂外用,脓痱感染时需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0、荨麻疹(Hives/Urticaria)

     临床表现: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可出现荨麻疹,皮疹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疙瘩或红斑状斑疹、丘疹,边界及轮廓常清楚、中心发白状,可似蚊虫叮咬状。皮疹常伴有明显痒感,偶可伴有刺痛感或烧灼感。可持续几小时缓解,也可持续几天,甚至偶有几个星期时间。

     病因:食物过敏,药物、环境因素(如气味或化学物质)或物理诱因(如热或冷)均可诱发荨麻疹。急性荨麻疹中,感冒病毒是最常见诱发因素,而慢性荨麻疹往往找不到任何诱发因素。

     治疗:能找到诱发因素的宝宝,需及时脱离诱发过敏因素,但很多患儿常找不到具体诱发因素,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滴剂等是治疗荨麻疹的最佳用药,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治疗。

     新生儿及小婴儿的许多皮疹是无害的、能逐渐自行消退的,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有部分皮疹却需特别关注,如一些过敏引起的皮疹,甚至可能会合并过敏性休克等致命情况。如果您对宝宝皮疹没有把握,或宝宝有精神反应不好、发烧等其它异常临床表现,还需及时带宝宝医院就诊。

主治医师万媛媛

149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4个月,嘴里长了白白的硬硬的是什么?

最近,成妈妈很担忧:“宝宝前几周,嘴里长了一颗白白的,摸起来硬硬的,很光滑的小块,看起来即像鹅口疮,又像长牙齿,一直在上牙龈那里,擦也擦不去,宝宝看起来也没有不适感,这到底是什么呢?对宝宝有什么影响吗?”

 

我想,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妈妈都遇到过,其实,这不是鹅口疮,鹅口疮通常在牙龈周围形成,有斑片状白膜附着,形似奶块,用棉签一擦,就可轻轻剥去,剥去白色黏膜后,基底部会感觉到明显充血,但是,周围无炎症反应。

 

而据成妈妈反应,小宝宝的表现其实是马牙,这种白白硬硬的东西,一般长在牙龈上的成半圆形或椭圆形,今天,就带各位家长来了解一下“马牙”~

 

 

一,什么是马牙?

 

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4--6周时,当然,也有少数宝宝会在3-6个月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

 

医学上叫做上皮珠,具体的形成原因目前还未确切,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

 

二,需要怎么护理吗?

 

“马牙”不影响宝宝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不过,有的婴儿因消化系统不够完善或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但是,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所以,各位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用太过担心,这对宝宝没有什么坏影响,一般情况,宝宝随着发育成长,慢慢会自动脱落的。但是,如果发现白色部分用棉签一擦就掉,那很有可能就是鹅口疮,建议尽快就医~

 

平常日常护理中,要注意的是,确认是马牙之后,就不要去擦更不能挑,年轻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切不可以为孩子擦什么“马牙”,这样做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健康。

  

 

有些人新手爸妈,不了解“马牙”,想各种方法去掉它,拿针挑,用布擦等,这都是很危险的,新生儿的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丰富,本身的免疫力又未完善,这种行为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口腔炎或凳骨髓炎,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

 

所以,各位家长,特别是新手宝妈宝爸,一定要谨慎,多多学习相关育儿知识~

奶爸小朱医生

148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鹅口疮治疗建议

鹅口疮是比较常见的新生儿口腔问题。妈妈首先不要太焦虑,随着孩子长大,慢慢这个现象会好转。鹅口疮的治疗第一是注意日常食具、玩具的消毒,第二就是局部抗真菌治疗。可以用小苏打水清洗宝宝的口腔,用百分之五碳酸氢钠液体(药店都能买到)清洗口腔,一天三次,洗好后再用自配液: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即可好转(有些轻症涂1-2次)就没有白色的了,切记:白色消失需要继续用药三天左右,连续用药一周左右可治愈。注意口腔及手卫生,宝宝的玩具也要注意卫生,经常清洗和太阳晒!妈妈喂奶前最好用苏打水把乳头也要清洗一下。 

主任医师张耀国

149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鹅口疮

相信很多妈妈都听说过鹅口疮或「雪口病」,通过字面意思,我们就能大概知道这个病的样子——嘴里有很多白色的斑块。
 
鹅口疮虽然不是个「大病」但在婴幼儿中却很常见,同时这个疾病也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就让我跟大家聊聊鹅口疮的问题。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念珠菌(又叫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引起的,通俗讲就是一种真菌感染。
 
任何人都可能会发生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人。
 
患鹅口疮的婴儿在嘴唇内黏膜、、上颚、舌头、颊黏膜等处常出现不容易被擦拭掉的白色斑膜,一般为乳酪状,有点状的,也有融合成片的,如果强行刮下这些白斑可能会造成出血。
 
很多患儿可能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但一些重症鹅口疮可能会有发热,如果并发了口炎、口角炎,则会在吸奶时会感觉到疼痛而哭吵、不愿意吃东西,甚至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严重时鹅口疮如果蔓延到咽喉,则可能会影响吞咽、呼吸等,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请注意:鹅口疮和奶块还是有区别的,那么如何区分两者呢?很简单。用棉签等去轻轻擦拭白斑,如果白斑很容易被擦掉,且擦掉以后口腔黏膜完整、光滑、无损伤,那么可以认为这只是奶块,反之,很有可能就是鹅口疮。
 
为什么会发生鹅口疮?
正常情况下,宝宝口腔内的各种细菌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口腔白念珠菌也是正常菌群的一种,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
 
但是当宝宝免疫力下降、口腔卫生不佳或者营养不良时,口腔菌群原先的平衡遭到破坏,「稳态」被打破,白念珠菌「疯长」,便导致了白念珠菌感染。
 
1. 婴儿用品消毒不严
 
由于婴儿本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更难抵抗疾病的入侵,如果日常使用的婴儿用品清洗消毒不彻底,比如奶瓶(奶嘴)、安抚奶嘴、玩具等不干净,就很容易发生鹅口疮。
 
比如,大部分宝宝在4~10 个月期间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2. 滥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可能会杀死能抑制白念珠菌过度生长的「有益」细菌。失去「有益」细菌抑制的白念珠菌就可能过度增殖,发生鹅口疮。
 
不恰当地使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强的松、甲强龙等)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没有免疫系统「压制」的白念珠菌就会如鱼得水般地疯狂繁殖。
 
3. 其他情况
 
存在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婴儿、早产儿或久病体弱儿,也很容易发生鹅口疮。此外,如果生产时孕妇存在阴道霉菌感染,也应格外注意宝宝是否发生白念珠球菌感染。
 
如何避免鹅口疮发生?
尽管鹅口疮在婴儿中很常见,但只要稍加注意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其发生。
 
1. 注意宝宝口腔卫生
 
乳具清洁:如果正在使用奶瓶或者安抚奶嘴,平时要注意清洁。这样能减少橡胶乳头和安慰奶嘴上的白念珠菌,避免宝宝反复感染。
 
 
 
玩具和手清洁:对有吮指习惯或者乱咬玩具习惯的宝宝,要注意小手和玩具的清洁。
 
2. 避免宝宝和妈妈相互感染
 
对于正在哺乳的妈妈,当乳头出现了发红、疼痛时需警惕乳头感染。此时应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平时接触宝宝时要注意清洁双手。
 
3. 不要滥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
 
滥用抗生素、激素都可能导致白念珠菌「疯长」,发生鹅口疮。
 
发生鹅口疮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宝宝发生鹅口疮后,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或在感染处涂抹制霉菌素。在治疗期间,家长有些细节需要注意。  
 
1. 不要用力擦拭感染处
 
有的家长可能会试图用毛巾、棉签等擦掉白色斑块,然而即使表面的白斑擦掉了仍然有许多真菌存在,过一段时间又会繁殖起来。
 
不仅如此,用力擦拭不但会损伤口腔黏膜、出血,而且还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甚至败血症。
 
2. 涂药后不要马上喂奶
 
医生开出治疗药物后,给宝宝涂药后不要马上喂奶或进食,这样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建议在喂奶后或两餐奶之间涂抹制霉菌素。
 
切记:
 
疗程很重要,大部分宝宝的鹅口疮在用药后不久就会消失,此时家长不要因为顾忌药物副作用而随便停药。因为,虽然口腔内看不到白斑了,但事实上白念珠菌尚未被完全消灭,未消灭的白念珠菌又会卷土重来。所以,即使看上去好像是好了也还需要继续使用,制霉菌素总共的使用疗程一般为7~14天。
 
3. 必要时及时就医
 
白念珠菌不仅会感染口腔,还可能会感染咽喉、气管等部位。当宝宝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咳嗽声像狗鸣)、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皮肤发紫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反复发作怎么办?
总有些宝宝鹅口疮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是急坏宝妈了。不用急,这里有后招。
 
妈妈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规范用药或擅自停药,如果是这种情况,要注意遵医嘱合理用药、用药的疗程要足;
 
 
想想是不是存在乳头感染或妈妈的文胸是否是阴干的,或者存在玩具、奶瓶不洁,注意对因处理;
 
 
是不是自己喂养不当,使宝宝缺乏某些营养素,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常常生病。这种情况下,妈妈要保证宝宝的饮食均衡,培养宝宝正确的饮食习惯、不挑食。此外,还要经常带宝宝进行运动,增强体质;
 
 
如果宝宝的鹅口疮反复发作,或者是 9 个月大后还发生鹅口疮,尤其是伴随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情况,需要及时看医生,排除是否存在免疫缺陷或其他疾病。
 

住院医师曾沣

14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鹅口疮的临床诊断

鹅口疮的病因多见于免疫缺陷者、婴幼儿等群体,由念珠菌感染引起,口腔黏膜出现乳凝状白色膜状物,不易剥离

一般临床上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属于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口咽部念珠菌过度增殖引起。

患者以长期应用激素者、HIV 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有口颊黏膜、腭部、舌头表面或者口咽部表面的白色斑片。一般不容易擦掉。

患儿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成年患者一般表现为口干、烧灼不适,轻微疼痛。

一般去口腔科,口腔黏膜科这样就诊,医生根据检验结果真菌涂片和培养检查可确定有无真菌感染,并为明确诊断进行其他必要的检查来辅助诊断。

主治医师张茂全

143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鹅口疮的一般治疗药物是什么?

该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根据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对确诊为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可口服或局部应用抗真菌药进行治疗。

常用药物有制霉菌素片和氟康唑,制霉菌素片能够抑制白色念珠菌的快速生长和繁殖,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法用量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常情况下,在治疗 2 周内可起效,不过往往仍需要持续治疗至消退后 2~3 天。如超过 2 周仍未起效,可能与母亲乳头没有用药治疗或者奶瓶没有消毒反复感染有关,应及时就医复诊。

口服氟康唑能够杀灭白色念珠菌,治疗效果较制霉菌素好。对于小婴儿,如果涂抹制霉菌素无效,可以选择口服氟康唑;大于 1 岁的孩子,中度以上的鹅口疮首选口服氟康唑治疗,不良反应可能会有引起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胃肠道不舒服;偶有过敏反应这样。

主治医师张茂全

144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治疗鹅口疮的方法

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因为小儿口腔及舌上生有白屑或者白膜满布,形状像鹅口,所以叫鹅口疮。这种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患病年龄多以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为主。

鹅口疮,除了积极治疗外,饮食的调理也是非常关键的。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中医认为鹅口疮常见有心脾积热和虚火上炎两种情况。那么,这两种情况需要怎么样的中医药膳疗法呢?今天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

心脾积热,是实证,可以见到口腔舌面到处都是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表现。这时候,可以多吃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中药食材。荷叶,性味甘平,具有解暑清热,升发清阳的功效,适合于夏季时出现的鹅口疮。绿豆,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的功效,同样适合于夏季时出现的鹅口疮。这些食材可以用来熬汤,也可以用来煮粥。

虚火上炎,是虚证,可以见到口腔舌面散在白屑,周围红晕不明显,口干不渴,面色潮红,手脚心热,虚烦不寐等。这时候,可以多吃具有滋阴降火生津的中药食材。枸杞子,性味甘平,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可以用来熬汤。雪梨,性味凉酸,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可以加冰糖炖雪梨。

鹅口疮的中医药膳是相对简单,实证的多吃泻火的即可,虚证的多吃滋阴的即可。鹅口疮的发病原因是营养不良、哺乳器具污染、慢性腹泻、长期应用抗生素等。所以,加强营养饮食,哺乳器具的清洁消毒,治疗原发病等也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住院医师张旭

14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个月小孩不愿意吃奶怎么办

1.三3个月的小孩子如果不爱吃奶,母乳喂养的宝宝要注意母乳量是不是充足。如果不充足,孩子身吸吮费力,就会产生不爱吃奶。看是否母乳充足,可以观察孩子吸吮几口有咽下的声音,如果吸吮很多次才咽下一次,就证明母乳不足,并且孩子每次哺乳的时间延长,并且不到两小时就会产生哭闹饥饿。母乳不足,母亲需要 加强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果确实还是不足,可以延长母乳喂养的间隔,中间可以加一次配方奶粉。
 
2,用棉签儿看看宝宝的舌面,口腔是否有白色的膜状物,如果有说明孩子有鹅口疮的存在,严重的鹅口疮也可以导致婴儿食欲不振,需要给予治疗,关键是每次喂奶后要 喂5~10毫升的水相当于漱口,这样可以防止鹅口疮,同时要注意乳具的消毒,轻微的可以应用2%碳酸氢钠涂口腔,严重要应用制霉菌素涂口腔。
 
3.孩子对牛奶蛋白过敏也可以产生食欲不振,因为一旦出现过敏,进食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或者肠绞痛的现象,婴儿就会在进食时候产生恐惧而不愿意吃奶。特别是对于有反复腹泻,便秘或者有皮疹的孩子,要注意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性很大,需要进一步查过敏原来鉴别,如果严重的有奶蛋白过敏需要氨基酸配方奶粉过度。
 
4.如果是早产,低体重,或者孩子身高体重增长缓慢,需要注意铁锌等营养素缺乏的可能,需要查微量元素,给予及时的补充,同时要注意除外一些器质性的疾病所导致的食欲不振。可到儿童保健科或生长发育科就诊。

住院医师曾沣

143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婴儿突然不吃母乳,有哪些原因?

 
1.注意观察孩子口腔内有如鹅口疮,溃疡,疱疹等情况,可导致孩子口腔疼痛,不愿吃奶,除了不吃奶以外,孩子可能还会伴有发热,流涎等症状,因此要注意观察体温情况。严重的鹅口疮,孩子不愿意吃奶,可应用生理盐水察拭口腔后,用制霉菌素和鱼肝油的混合液涂口腔。轻微的可以应用2%的碳酸氢钠涂口腔,要注意保持乳具以及母亲乳头的消毒,同时要特别注意每次喂奶后要适当喂水,起到漱口的作用,孩子经常含有乳汁,是导致鹅口疮发生的主要原因。
 
2.要注意观察腹部的情况,如果孩子腹胀,没有大便,可以通过适当喂水,顺时针的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大便通畅,消化功能正常是宝宝正常进食的基本保证。如果婴儿存在便秘或者消化不良的情况,可以口服益生菌。
 
3.婴儿的厌奶期一般在4-5个月开始,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婴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因此哺乳的环境一定要安静。稍大一点的婴儿已经添加辅食,因此对母乳可能兴趣逐渐减弱,这样可以通过其他的食物进行补充。
 
4.哺乳的母亲要注意乳房是否有胀痛的表现,乳汁是否充足。如果婴儿吸吮费力,得不到满足,就会对母乳不感兴趣。
 
5.如果孩子有精神不振,苍白,呕吐,哭闹,咳喘,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就诊,以除外缺锌,缺铁等疾病所致的食欲不振。

住院医师曾沣

144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三周,如何轻松应对宝宝脐炎、黄疸、鹅口疮?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第一周关注热点:新生儿脐炎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新手父母们就要接受来自宝宝的第一个考验:新生儿脐炎。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护理不当造成新生儿脐带炎症,严重的脐炎甚至可能造成败血症危及生命。


症状:


正常情况下,生后3至7天新生儿脐带的残端就会脱落,护理不好会发生炎症。轻度发炎时,父母可以在孩子的脱落伤面看见少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脐部脓肿,并波及大部分腹壁,同时还会出现发热、哭闹、呕吐、拒食等现象。父母在发现轻度炎症症状时,就应该及时请求医生的帮助,千万不要以为是小事忽视拖延,最终导致病情迅速发展。


护理方法:


1、保持孩子脐部干燥。新生儿脐带脱落之前,不要把孩子放在水盆中洗澡,最好采用擦浴的方式,因为将脐带浸湿后会导致延期脱落且易致感染。

2、选择质地柔软的衣裤减少局部摩擦。

3、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以免长期刺激形成慢性脐炎。

4、不要用脐带粉和龙胆紫,因为粉剂撒在局部后与分泌物粘连成痂,影响伤口愈合,也增加感染机会,而龙胆紫只能起到表面干燥作用。

5、尿布不宜过长。避免尿湿后污染伤口。有条件可用消毒敷料覆盖保护脐部。同时可以用95%酒精擦脐部,每日4-6次,促进脐带及早干燥脱落。

6、脐带脱落后,如果脐窝处仍有分泌物,可用1.5%碘酒涂在脐窝处,每日2次。脐周被碘酒涂着处可用75%酒精脱碘,以免妨碍观察周围皮肤颜色。

 

 

第二周关注热点:新生儿黄疸


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症状:


生理性黄疸—黄疸色不深,妈妈会发现宝宝的食欲依然很好,精神也不错,没有过多的吵闹现象。在7—10天的时候就会自然消退。


病理性黄疸—宝宝出现黄疸时间过早,或者症状过重、延续时间长,这个时候就要怀疑是病理性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通常有这样一些症状:

  • 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
  • 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
  • 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
  • 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
  • 宝宝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
  • 黄疸同时伴随有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护理方法: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婴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家长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2.病理性黄疸: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并发脑核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

 


 

第三周关注热点:新生儿鹅口疮


第三周时,很多新手父母们都会在心里暗暗舒口气:最手忙脚乱的时间过去了。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假如卫生工作不够到位,孩子可能会患“鹅口疮”。


症状:


孩子的口里,出现白颜色的东西,看起来有点像奶块,开始是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地融合成一大片。一般的奶块很容易擦掉,但是鹅口疮则不易擦掉。有的父母会用手强制扣掉,被剥落的部位会出血,没有多久,你会发现在原来的部位又出现了新的白片。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鹅口疮”,不痛、不影响吃奶,也不会出现其他症状;但是如果鹅口疮特别严重,整个口里都被覆盖住,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方法:


用2%苏打水溶液少许清洗口腔,每天l-2次;或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鹅口疮即应好转或痊愈,如仍未见好转,就应到医院儿科诊治,可考虑口服小剂量氟康唑。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京东健康

1432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陈念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三甲
江苏省人民医院
慢性肝炎(5例) 胆汁性肝硬化(2例)
专业擅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肝衰竭、重型肝炎、自免肝等疑难肝病,中枢神经感染,发热待查,黄疸待查及肠道传染病的诊治
好评率:100% 接诊量:1537
余更生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支原体感染(30例) 维生素缺乏(12例)
专业擅长:在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处在生长发育评估,同时在如小儿矮小症与性早熟等问题上,也有深入的研究。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最佳时期的选择提供决策的依据。此外,他还精通川崎病的长期随访治疗、小儿心肌炎、各种类型的早搏、心力衰竭、心肌病及胸痛的诊断与治疗,对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也是擅长与诊断与治疗。 同时,还利用其39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精准解读各学科和各专业的检查报告。通过系统化的分析,他能够对医学常见问题及复杂疑难杂症做出科学的决策,这种临床专业经验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完整且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好评率:99% 接诊量:5338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三甲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咳嗽(4例) 胃炎症(1例)
专业擅长:小儿咳嗽,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哮喘,小儿感冒,小儿腹泻,厌食,便秘,小儿发烧,小儿心肌炎,小儿保健,小儿手足口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
好评率:100% 接诊量:692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