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常见的颈部肿块有哪些?
常见的颈部肿块
(一)甲状舌管囊肿
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是由口底向颈部伸展的甲状舌管的下端发生的,以后该管自行退化闭锁。若退化不全或未退化,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 15 岁以下儿童,表现为颈前中线、舌骨下方出现圆形囊性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随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如继发感染而破溃,可形成甲状舌管瘘。治疗应采用手术切除。
(二)颈淋巴结结核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结核杆菌经鼻咽部侵入,或继发于肺结核。表现为颈部一侧或双侧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多数位于颌下区及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早期淋巴结肿大,质韧无痛,散在而活动,以后逐渐互相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移动的结节性肿块。晚期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流出豆渣或米汤样脓液,日久潜行蔓延,形成窦道。部分病人有低热、消瘦、食欲不振等结核病全身症状。病人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给全身性抗结核药物治疗,局部治疗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慢性淋巴结炎
常继发于头、面、颈、口腔的炎症病灶。一般有多个淋巴结肿大,常位于颈侧区、颌下和下区,体积不大,扁平、质中等,表面光滑,能推动,可有或无压痛。经治疗原发病灶后,颈淋巴结炎自能好转。在鉴别诊断困难时,可取组织检查。
(四)恶性淋巴瘤
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肿大的淋巴结常先出现在一侧胸锁乳突肌周围或锁骨上窝。早期肿大的淋巴结散在、活动、稍硬、无压痛。不久可迅速增大,相互粘连成团且固定不活动。同时,全身淋巴结及肝脾均肿大,并有不规则的高热。淋巴结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采用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五)淋巴结转移癌
一般先有原发癌的临床表现,再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上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病灶,大多在头颈部,如鼻咽癌、甲状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灶,大多在胸腹部,如肺、乳腺、胃肠道等。肿大淋巴结初起时单发,坚硬如石,表面不平,以后多个淋巴结互相融合,且固定。有时原发癌灶很小,多无自觉症状,而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此时,需要全面细致地检查才能发现原发病灶,必要时可切除肿大淋巴结作活检确诊。
主治医师刘亚民
文章 颈淋巴结结核的治疗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由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累及颈部淋巴结,导致淋巴组织发生结构破坏、炎症、坏死等的疾病。
颈部淋巴结结核按其病程发展可分为:结节型、浸润型、脓肿型、溃疡瘘管型。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状况,年轻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孤立性、慢性、无压痛的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一般无压痛,增大数周至数月,无明显全身症状,可出现相互粘连和波动感。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
通常采用多药联合抗分枝杆菌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即抗痨疗法。一般来说,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包括强化治疗阶段加继续治疗阶段。若不确定其是否感染 HIV,则应进行 HIV 咨询和检测。对于成人 HIV 感染者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启动治疗时须考虑到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和从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启动 ART 的最佳时机。
住院医师王子杰
文章 颈淋巴结结核的外科治疗:功能性清扫、病灶清除和VSD引流术
颈淋巴结结核是肺外结核中最常见的一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结节型、浸润型和脓肿溃疡型。尽管内科治疗可以使病灶局限,但由于药物难以在病灶处达到有效浓度,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且病灶中常有干酪样坏死物和细菌存在,形成窦道,难以治愈。因此,颈淋巴结结核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制定个体化的全身抗结核治疗方案,并及时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提高治愈率,缩短抗结核治疗病程。
手术适应症包括:淋巴结结核病变沿淋巴道播散;结核病导致感染、脓肿窦道形成及病情迁延不愈;局部病灶药物可能达不到有效浓度;药物治疗不易使病灶完全吸收;药物治疗的毒副反应患者难以耐受等。对于单纯结节型颈淋巴结结核,手术是最佳时机,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行病灶淋巴结摘除活检。对于浸润型及脓肿溃疡型颈淋巴结结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彻底清除。
本文介绍了一例重度脓肿溃疡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通过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核脓肿病灶清除和VSD引流术成功治愈。患者发现颈部肿块3个月余入院,经多次检查和治疗后,于40天前颈部肿块破溃流脓。手术中清除了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和脓肿,并在伤口内放置VSD引流,术后9天拔除VSD缝合伤口,随访3个月患者预后良好。
健康百科
文章 慢性扁桃体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慢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首先,扁桃体是结核杆菌感染的潜在入口。研究表明,约1/3的结核病患儿同时患有慢性扁桃体炎,且在这类患者中,颈淋巴结结核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及时清除扁桃体病灶对于预防和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慢性扁桃体炎还可能与支气管哮喘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扁桃体隐窝的感染可以导致机体敏感化,进而引发支气管痉挛。因此,扁桃体区被认为是最明显的反射源区之一。
最后,慢性扁桃体炎也可能影响肝功能。研究显示,70%至90%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肝解毒功能有所下降,约80%的患者的蛋白合成功能出现紊乱。这些变化通常在扁桃体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专家认为,肝功能障碍是小儿慢性扁桃体源中毒的早期表现之一。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四川成都市民的呼吸内科线上问诊体验
那天,我因为颈淋巴结结核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线上问诊。起初,我对线上问诊的效果有所顾虑,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渐渐放下心来。
问诊当天,我通过手机APP预约了一位呼吸内科的医生。医生首先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了解了我的症状和已经服用的药物。面对我的疑问,医生总是耐心地解答,让我感到很安心。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进行了CT检查,结果显示炎症问题不大,且有钙化,考虑为陈旧性。医生告诉我,定期复查即可,无需过分担心。对于肝肾指标的问题,医生也给予了合理的解释,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询问后期复诊和药物问题时,医生详细解答了我的疑问。他告诉我,药物一般不含激素,但可能会有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或关节疼痛等。医生还提醒我,复查项目和开药都可以在医院平台进行,方便快捷。
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让我深受感动。他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心理状态,让我感到温暖。虽然只是线上问诊,但我却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贴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全新的认识。医生的专业、便捷的服务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我的病情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临床上如何检查颈淋巴结结核
颈淋巴结结核,作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病因、诊断方法、鉴别诊断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颈淋巴结结核的相关知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颈淋巴结结核的病因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这些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并在淋巴结内繁殖。颈淋巴结结核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免疫力低下:如HIV感染、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 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某些菌株的毒力较强,容易引起感染。
- 感染途径:经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摄入是常见的感染途径。
二、诊断方法
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结核病接触史、症状等。
- 体格检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
-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可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大小等。
- 实验室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等,可检测体内是否含有结核分枝杆菌。
- 病理学检查:如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可确定淋巴结是否为结核性病变。
三、鉴别诊断
颈淋巴结结核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包括:
- 急慢性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与感染有关,一般症状较轻,抗生素治疗后可消退。
- 恶性淋巴瘤: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症状。
- 颈部转移癌:多见于成人,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固定。
- 放线菌病:表现为颈部肿块,可伴有疼痛、压痛,溃破后形成窦道。
四、治疗
颈淋巴结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 手术治疗:对于形成脓肿或窦道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总之,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医疗之窗
文章 颈淋巴结结核容易与什么疾病混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颈淋巴结结核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然而,由于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很容易产生误诊,延误治疗时机。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颈淋巴结结核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帮助您提高警惕。
颈淋巴结结核的主要症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但如果没有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诊断往往较为困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淆疾病:
1. 急性或慢性淋巴结炎
急性或慢性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常由扁桃体炎、口腔龋齿感染等引起。患者会出现发热、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红、压痛等症状。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可迅速消退。
2.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初期表现为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增大、增多,甚至融合成团。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发热、贫血、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
3. 颈部转移癌
颈部转移癌多见于成人,主要症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无痛。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增大、固定,甚至出现疼痛。晚期肿块可发生坏死、溃破、感染、出血等症状。
4. 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常继发于牙齿感染或口腔外伤。患者会出现颈部肿块、质硬、不规则、疼痛或无痛。肿块中心坏死液化后,可形成脓肿,溃破形成多个窦道,经久不愈。
为了预防颈淋巴结结核及其混淆疾病,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牙齿。
3. 勿吸烟、饮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4.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疾病。
当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医者荣耀
文章 颈淋巴结结核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颈淋巴结结核作为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常常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例如癌症、肿瘤等。虽然颈淋巴结结核的危害相对较小,但我们仍需警惕,了解其可能混淆的疾病,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颈淋巴结结核若仅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而无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时,诊断难度较大,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 急性和慢性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常由扁桃体炎、口腔龋齿感染等引起。急性期常有高热、不适等症状,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治疗后可迅速消退。
2. 恶性淋巴瘤:淋巴系统的原发恶性肿瘤,初期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质硬、可活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增大、融合,可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消瘦、乏力等症状。
3. 颈部转移癌:多见于成人,常表现为颈侧区或锁骨上窝出现坚硬的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晚期可出现坏死、溃破、感染等症状。
4. 放线菌病:常继发于牙齿感染或口腔外伤,表现为下颌或面部出现单个、质硬的肿块,可有疼痛、压痛等症状。肿块中心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后,可有波动感,溃破形成多个窦道,经久不愈。
5. 颈部结核:颈部结核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可伴有寒性脓肿、溃疡等症状。
为了准确诊断颈淋巴结结核,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了解可能的感染源。
2. 观察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特征。
3. 进行实验室检查,如淋巴结穿刺、细菌培养等。
4. 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5. 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了解颈淋巴结结核及其可能混淆的疾病,有助于我们及时诊断和治疗,保障身体健康。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颈淋巴结结核的病因
颈淋巴结结核,作为结核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然而,了解其病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颈淋巴结结核的致病因素
颈淋巴结结核的致病菌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其中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最为常见。此外,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颈淋巴结结核,但这种情况在我国较为罕见。
颈淋巴结结核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1. 上呼吸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上呼吸道或随食物在扁桃体、龋齿等处形成原发灶,随后通过黏膜下丰富的淋巴网感染颈部的浅层、深层淋巴结。
2. 血行或淋巴播散:肺部原发性结核灶或纵隔淋巴结结核也可能导致颈淋巴结结核,通过淋巴管上行感染。
(二)颈淋巴结结核的发病机制
淋巴结是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具有过滤作用和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当结核分枝杆菌初次侵入机体,特别是进入淋巴结后,可致敏其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使其增生繁殖,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分泌淋巴因子、抗体等活性物质。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还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杀菌能力。
在机体抵抗力正常的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可被消灭,病灶基本消散或仅残留少量纤维组织。但在抵抗力低、病灶菌量大的情况下,病变可继续发展,形成干酪样坏死,周围可形成纤维包膜,甚至液化形成脓肿,穿破淋巴结包囊,感染周围组织或向体表皮肤溃破。
了解颈淋巴结结核的病因,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风险。同时,对于已经患病的人群,了解病因也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老鼠疮怎么治疗
颈淋巴结结核,俗称老鼠疮或疬子藓,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颈部淋巴结,表现为局部肿块,严重时可破溃形成窦道。本文将详细介绍老鼠疮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
一、病因
老鼠疮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缺陷、遗传等因素有关。
二、症状
1. 局部肿块:颈部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可活动或固定。
2. 肿块破溃:严重病例可破溃形成窦道,排出脓液。
3. 疼痛:肿块局部可有轻微疼痛或压痛。
4.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低热、盗汗等症状。
三、治疗方法
1. 内治:中医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逍遥散、二陈汤、白质地黄丸、湘贝杨蓉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2. 外治:初期可用羊血宁软膏、冲和软膏、黑退消软膏等外敷局部肿块;中期可进行穿刺抽脓、冲洗或切开引流;晚期可外用芪三丹、巴尔丹、红药膏、冲和膏等药物。
3. 针灸疗法:适用于发病初期,可刺激肝俞、舒歌等穴位。
4. 成核疗法:将白降丹混合太乙软膏,贴在结核肿块上,外用生肌散和白玉软膏。
5. 手术治疗:对于局部、较大的淋巴结,可考虑手术切除。
四、日常护理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
3.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五、预防
1. 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老鼠疮的认识。
2. 积极开展结核病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全球医疗视野
凌晓锋
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颜昕
副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漳州市医院
胡晓鹏
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