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血液病

血液病

就诊科室:

血液科 急诊科 血液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血液病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脐带血可治疗恶性血液病?有哪些利弊?

近年来,“脐带血”逐渐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手段,相信很多人都会存在这样的疑问,使用脐带血与其他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方法相比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而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是生命的种子,它会分化成人体的各种细胞,结出各种不同的果实——血液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等。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免疫系统,以及遗传代谢性及先天性疾病。

 

 

因此,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类生物资源。而且还可能成为一个家庭的保障,存储的脐带血干细胞将来可能会给你的直系亲属提供更多的选择。除了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不需要配型外,同胞兄弟姐妹至少有75%的机会有部分基因匹配。

 

脐带血的优势:

 

第一,就取材而言,与骨髓移植相比,脐带血的来源相对丰富、采集方便,而且对产妇及胎儿来说,没有痛苦及副作用。

 

第二,分化能力强。与成人外周血、骨髓相比,脐带血中所含的造血干细胞更为充足,且较为原始,所以其具有更强的分化能力。

 

 

第三,发生排斥的几率小。与外周血、骨髓相比,脐血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这样的话,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就相对较弱,移植后受体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就相对较低。

 

 

第四,保存时间长。据相关研究表明低温下脐带血可以保存十年以上。

 

第五,脐带血到应用于移植时间较短,且脐带血保存于液氮中,获取简单、快捷,尤适用于病情不是很稳定、进展速度比较快的患者。

 

第六,脐带血有胎盘屏障的保护,其成分受到细菌或者病毒污染的概率相对较低。

 

 

当然使用脐带血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

 

(1)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绝对值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其在成年患者中的使用,而且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移植失败和植入延迟的现象。

 

(2)使用脐带血可能会发生的家族遗传病。

 

(3)必须一次就成功, 否则如果手术失败或病情复发就会失去补救机会。

 

以上就是使用脐带血的利弊,在使用其之前还需要考虑清楚,不要盲目使用。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赵彦鹏医生

150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令人闻之色变的白血病,到底是种什么病?

到白血病印象深刻。

 

小学二年级,我的一个男生同桌上了一段学以后突然间请假,好长时间都没有见到他。过了段时间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整个人都变得比较的臃肿,当时听同学说可能是吃药吃的。然而在学校没待了几天又请假回家了。

 

等到刚升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这个男同学去世了。这个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的深刻,后来才听说这个男同学家里不止他,他的爷爷也是因为白血病去世的。也因为这,我从小对白血病就比较的畏惧。

 

什么是白血病呢?

 

白血病是由于血细胞分化或凋谢障碍导致的一类恶性肿瘤。表现为血细胞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呈自发性、进行性无限增殖,并伴骨髓和其他器官的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它就像一个可怕的吸血鬼吸光人的血一样,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

 

 

白血病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4)/10万。白血病患者白血病是如何分类的按病程长短,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的自然病程约为两年。

 

目前国际上一般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前者又分为L1~L3三个亚型。后者有M1~M7七个亚型。慢性白血病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多毛细胞白血病及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类型。

 

现有的白血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白血病最初的诊断方法是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然而,单纯以形态学分类不能全面反映白血病的异质性。免疫学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的结合使白血病分类更加准确。依免疫学分型,ALL可分为B细胞型、T细胞型、非T非B细胞型。

 

 

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几乎所有的白血病都有染色体异常,其中某些亚型白血病具有特殊的异常染色体,如CML的t(9;22)易位;AML-M3(APL)的t(15;17)易位等。染色体的断裂、缺失常使得断裂点附近的基因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基因缺失、融合基因等),这是白血病及血液系统其他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基因诊断提供特异的靶基因。

侯艳娇医生

146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传说中的α地中海贫血,你了解吗?

什么是α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珠蛋白合成障碍导致的血液病。在多数情况下是于珠蛋白基因缺失,也有部分病例是由于碱基突变所致。

 

 

按照珠蛋白链合成速率降低的程度,地中海贫血又分为不同类型。如α地的海贫血,同一条16号染色体上的两个α珠蛋白基因均不能表达,使α链的合成完全缺乏,称为α°地中海贫血;如果只有一个α珠蛋白基因表达,使α链部分合成,称为α地中海贫血。

 

α地中海贫血存在怎样的分子缺陷,有何临床症状?

 

α地中海贫血根据分子缺陷及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三类:

 

①    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这是α地中海贫血的杂合子。这种患者一般只有一个基因缺失或突变,所以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②    标准型α地中海贫血,这是α°地中海贫血的杂合子,是两个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

 

这类患者由于尚能代偿性地合成相当数量的α链,临床上也没有症状,但血液学检查可出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降低。

 

 

③HbH病。是α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由于4个α珠蛋白基因中有3个缺失或缺陷,使α链的合成受到严重影响。

 

这种患儿在出生时几乎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轻度贫血,至1周岁左右便出现明显贫血,多数患者伴有肝脾肿大及轻度黄疸,少数患者病情较重,血红蛋白含量可低至30~40克/升(正常成人一般在120~160克/升,新生儿170~200克/升),并有骨骼变化及特殊贫血面容。

 

④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这是α°地中海贫血的纯合子,4个α珠蛋白基因全部缺失。患本病的胎儿由于不能合成α链,会出现全身水肿,肝脾肿大,四肢短小,腹部因有腹水而隆起,故名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胎儿多于妊娠30~40周时死亡或早产,且早产儿产后半小时内即死亡。

 

如何进行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

 

由于α地中海贫血,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基因缺失,故可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DNA点杂交的方法,鉴定出α珠蛋白基因缺失数目或突变类型。对于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可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RFLP)连锁分析的方法,进行间接的产前诊断,或检出致病基因携带者,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用PCR扩增后,再用特异寡核苷酸杂交的方法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 《看数字诊疾病》

侯艳娇医生

145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β地中海贫血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β地中海贫血?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于β珠蛋白肽链的合成显著减少或完全不能合成所致

的遗传性血液病。根据患者溶血性贫血的严重程度不同,β地中海贫血一般分为重

型、中间型和轻型3种类型。

 

β珠蛋白基因结构是怎样的?

 

编码β类珠蛋白的基因和编码α类珠蛋白的基因一样也串联在一起,称为β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基因排列商序5'-E-Gy-Ay-4β-8-β-3,长度约60千碱基对。ε珠蛋白为胚珠蛋白,γ珠蛋白为胎珠蛋白,4表示假基因,它是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结构上与相对应的基因相似,但没有功能。

 

 

β地中海贫血有哪些基因突变类型?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β地中海贫血除极少数是由于基因缺失引起以外,绝大多数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不同类型的点突变(包括单个碱基的取代,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所致。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130余种不同的β地中海贫血,而在中国人中已被确定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也有22种,包括:①转录突变(5种);②RNA加工突变(6种),即剪接点突变、共同序列突变、插入序列突变和编码区替代;③翻译突变(11种),即无义突变和起始密码突变。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人群特异性。

 

中国人常见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其频率除了在各省区有所不同外,不同的民族之间也有所差异:壮族人与汉族人所具有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谱相似,而海南的黎族人中β地中海贫血基因几乎完全为CD41-42(-4bp),基因频率高达94.7%,而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南部德宏地区的阿昌族,人口总数不足3万,但HbE突变类型的基因频率高达41.2%.

 

 

怎样做好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

 

近年来,随着PCR技术逐渐被广泛地应用,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更主要依赖于PCR技术以及它们与其他基因诊断技术的组合。主要包括:①RFLP连锁分析;②PCR/ASO探针分析;③多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分析;④少数未知突变类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除可采用前述的RFLP连锁分析技术,更主要的依赖于DNA序列的测定以阐明其突变性质。

 

在取材方面,由于DNA分析不依赖于基因表达,于妊娠早期(8~12周),取绒毛作基因分析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对妊娠中期16周以后的β地中海贫血高危胎儿取羊水脱落细胞完成产前基因诊断。

 

参考文献:

[1] 《看数字诊疾病》

侯艳娇医生

14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检查血液病需要骨髓穿刺吗

检查血液病,一般来说只有做骨髓穿刺才能确诊,或者是排除严重的血液病。

比如说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白血病等,因此血液病的检查,骨髓检查是一个确诊的试验。

但是对一般比较轻,比较明确的血液病,这个时候,可能就没有必要进行骨髓检查。

比如说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查和病史已经确认,同时也进行了血清铁代谢的检查,此时已经确诊为轻度的缺铁性贫血,那么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而对于严重的缺铁性贫血,或者是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此时可能要考虑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主治医师侯争飞

147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经常流鼻血是白血病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它的概念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而造成血液系统受到抑制,包括白细胞受到抑制、血小板受到抑制,红细胞受到抑制,尤其是红细胞受到抑制会造成贫血,血小板受到抑制会造成出血,白细胞抑制会造成出血的症状。

如果孩子反复的流鼻血可能是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或者是小板功能障碍造成的。如果有白血病可能的原因就是由于白血病抑制了血小板的生成,血小板减少而出现的经常流鼻血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是到医院去详细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如果血常规里面血小板少,同时白细胞高或者是白细胞异常降低,再进行白血病方面的检查。再者如果是血常规正常、凝血功能异常,此时可能就不考虑白血病了。

主治医师侯争飞

147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小板增多症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很多朋友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血小板升高,这种血小板升高一般不会有症状,但是如果出现 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肢端感觉异常和手足发绀等微循环障碍症状,疲劳、腹部不适、皮肤瘙痒、盗汗、骨痛、体重下降就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了,尤其是还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中风,静脉血栓,吸烟等基础问题的时候,就更加要小心了,要及时来到血液内科就诊。
医生会从2方面进行鉴别,血小板升高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继发的也就是说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增多,这些原因主要包括3种情况,感染,炎症,还有缺铁性贫血。 感染和炎症常有 CRP和红细胞沉降率 增高,因此,一个血小板增多的患者应通过这2项检查结合病史首先应排除感染和炎症导致的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缺铁性贫血时可有血小板增多,可通过血清铁蛋白等检查鉴别。如果患者有缺铁,在充分铁剂补充治疗后再复查血常规,血小板往往恢复到正常水平。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所谓的原发,就是没有其他病因的血小板持续增多,往往超过3到4个月,数量大于450,这个时候血液科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接受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检查,大家其实不同担心这个检查项目,风险很小,通过局麻就可以完成,不需要进手术室,时间在10分钟,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疼痛,无需卧床休息,不影响活动,通过骨髓检查主要看一下巨核细胞的情况(这个细胞是生成血小板的),如果是原发的血小板增多症,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是增多的,体积增大或是巨大,胞核是过分叶状态(像是鹿角),粒细胞和红细胞的前体细胞正常,在早期一般不会出现纤维化表现,这里主要是和早期的骨髓纤维化这个疾病进行鉴别,这个病在早期表现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和巨核细胞增生,红细胞增生轻度或是减低,伴有纤维组织增生。
血小板增多的风险是血栓
但是不同的人,血栓的风险是不同的,医生会根据评分系统来预测未来的血栓风险,分成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 :年龄>60岁(1分),有心血管危险因素(CVR)(1分),此前有血栓病史(2分),Jak2V617F突变阳性(2分)。依累计积分血栓危度分组:低危(0~1分)、中危(2分)和高危(≥3分)。各危度组患者血栓的年发生率分别为1.03%、2.35%和3.56%。
如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理想目标血小板<400,对于某些患者<600也可以接受
降低细胞治疗
年龄<40首选干扰素,建议使用长效的聚乙二醇化的干扰素,起始每周1次, 血常规监测:治疗的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血象稳定后每3个月1次。 年龄>40岁患者可以选择羟基脲, 起始剂量为15~20 mg·kg -1 ·d -1 ,8周内80%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可降至500×10 9 /L以下,然后给予适当的维持剂量治疗。血常规监测:治疗的前2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月1次,血象稳定后每3个月1次。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 PLT >1 000×10 9 /L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出血风险,应慎用(原因是是血小板过多可能出现vWF的消耗增加,出现血小板功能异常)。PLT >1 500×10 9 /L的患者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者可换用氯吡格雷。如果是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建议联合抗凝治疗。

 

 

主治医师庞文正

14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骨髓捐献怎么做的?

以前谈起骨髓,我的第一反应总是小时候啃的猪大腿骨,我超爱吃里面的骨髓。所以谈到骨髓捐赠,我总是在想象一个巨大的针管戳到我的脊柱或者大腿骨里面。
 
我有幸曾经在美国,参加了一次骨髓捐献的活动,捐献对象是一位 3 岁的小姑娘,尽管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各项身体检查,但可惜的是最终由于小姑娘可能存在的身体状况的原因,捐献手术被取消了。
 
在手术取消前,骨髓捐献中心跟我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我通过亲身经历以及骨髓捐献中心的各项告知,大概了解了整个骨髓捐献的过程。
 
骨髓捐献会有危险吗?
尽管,当时签署同意书时是一时冲动,可当电话通知我,我是捐赠的候选人之后,我当时脑子真是一片空白,除了高兴外,还有一丝丝紧张。不论是家人还是自己,对这件事情都不是那么了解,很怕有后遗症什么的。
 
我自己也到网上看了很多的资料,问了杜克大学医院的教授,这才知道骨髓捐献,主要可能存在这些并发症或风险:
 
1. 骨头剧痛
 
捐献手术后大概 1~2 个星期会有骨头的剧痛,得靠止痛片,但是 1 个月以后就应该基本恢复了。
 
2. 麻醉事故
 
捐献骨髓时候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可能性大概是 1.34%,主要的问题是麻醉事故,还有骨头穿刺过程中的一些误操作。
 
平时我会觉得 1.34% 的概率简直可以忽略,但是真正自己遇到的时候觉得 1.34% 概率好高啊!
 
到了这个时候,想退缩是很难的,因为小女孩得的是地中海贫血,只能靠接受别人的骨髓来救命,如果退缩了,就像你害了她一样,这样的道德压力是巨大的。爸妈一直很担心,但是老婆最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骨髓捐献是怎么做的?
其实骨髓捐赠需要的是骨髓里面的造血干细胞,所以应该叫「造血干细胞捐赠」更合适,抽取骨髓最佳的地方之一是髂骨(在后背的腰部上面一点),因为那里造血干细胞很丰富,而且神经比较少,风险小一些。
 
若是以传统的方法来捐献,捐赠的时候,医生会在骨头上打几个小洞,然后用特别的针头去抽取骨髓。一般成年人 有 3 公斤的骨髓,捐献的一般是 5%。
 
其实现在需要抽取骨髓的时候已经很少了,多数都是采取新技术,叫做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离。就是给捐赠者左右手臂分别插一根管子,血从一头流出来,通过特殊的仪器,造血干细胞被分离出来,其他的部分,例如血浆、红细胞,还原封不动地送回体内。这个过程不需要手术,也不需要麻醉,所以是更加简单的办法。
 
但是这个医生特别要求传统骨髓捐赠,据说是对小孩来说,传统骨髓移植成功率比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高一些。既然如此,我也就只能让他们在我背后戳几个洞了。
 
在确定我愿意履行捐赠意愿的时候,骨髓捐赠中心的人和我通了一个小时的电话,确认了捐赠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给我详细描述了从开始到捐赠结束会发生的事情。
 
捐赠前 :
 
要签一大堆的表格,表示自己理解了手术过程、风险、确认要捐赠等等。
 
里面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退出,但是请记住,如果患者开始化疗清髓后,你选择退出,患者多半都会死。」还有一些选择性参与的项目,比如留一些血液样品给他们做别的研究,参与一个 10 年的跟踪实验看捐献骨髓对身体的长期影响等等。
 
然后还要去医院做一个超级详细的体检,最后再确认一遍我的身体合格,能够捐赠。X 线、心电图、血、尿、内科,反正能想到的都会来一遍。同时我也会第一次见到给我做手术的医生。身体没问题的话,就等着捐赠那一天了。
 
与此同时,不知道身在哪里的患者会开始为期 10 天的高强度化疗,杀死自身的血液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然后就一直待在无菌的隔离病房里面,等着我的骨髓到来。化疗很痛苦,而且这过程中, 他们随时有可能被感染,由于没有了任何免疫系统,会非常危险。
 
所以每次当我担心自己手术的风险和疼痛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小女孩承受着百倍的疼痛和风险。幸好她才 3 岁,以后应该什么都不会记得。
 
捐赠当天 :
 
一大早就要到医院报到,准备手术,手术要 1~2 个小时,麻醉采取的是静脉注射的全身麻醉。手术完了会送到观察室待一天一夜,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回家了。
 
他们给我买了最全面的保险,包括医疗保险、意外残疾保险、意外死亡保险,全部都填了老婆为受益人。另外我问了一下能不能找朋友拍个视频留念,他们说不行,因为怕我放到网上,揭露了我捐赠的地点。看来捐赠者的隐私也是被严格保护的。
 
捐赠后 :
 
我以为这么大的手术后至少要休息 1 周。结果他们说因为我手术是周四,他们推荐我周五请假,然后周六、周日继续休息,周一就可以去上班了!
 
我说不会吧?你们美国人也太猛了。对方说除非我是建筑工地上搬砖的,要不然休息两天足够了。如果真是如此,这消息倒是振奋人心,说明这手术真的不算什么。
 

住院医师曾沣

146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组织损伤,促进炎症进展。正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在0.05-0.5109/L,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表现为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

减少的可能原因

伤寒和副伤寒患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等

增多的原因

(1)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过敏、过敏性紫癜等。

(2)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

(3)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

(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

(6)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等。

(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主治医师庞文正

144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个患者化疗后血小板降到病危,一查发现是血液病,如何鉴别两者

最近一个晚期肺腺癌病人来门诊复查,这个病人确诊时病情太晚,无法手术,基因检测提示EGFR 19外显子突变,符合靶向治疗条件,于是给予了培美曲塞联+顺铂联合靶向药埃克替尼治疗。在化疗六周期结束后,病人出现血小板下降,连续三个月,不断的输血小板,打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维持在(13-15)*10^9。

化疗后由于骨髓抑制会引起血小板下降,但绝大多数病人血小板会在化疗结束后20天逐渐恢复正常,即便没有达正常水平,一般也会在50*10^9以上,这个病人治疗结束后三个月,血小板仍重度低下,就不得不考虑是血液科的问题了。最后该患者至血液科做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血小板对人体的作用就不必赘述了,作为不可或缺的血细胞,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血小板,皮肤上一点点伤口就有可能血流不止。即便没有任何伤口,当人体血小板低于30*10^9时,就有较大的自发性出血的风险,血小板越低,出血风险越大。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出现内脏出血及脑出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原因比较复杂,既往认为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容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现在的新的观点认为是免疫损伤骨髓巨核细胞或抑制巨核细胞释放血小板。总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上面那个肺癌病人不能绝对的说是化疗及靶向治疗引起的免疫紊乱,肿瘤本身引起的免疫失衡也不能排除,但血小板减少与其前期治疗有很大的关系。总之,当化疗病人出现反复血小板低下,而白细胞和红细胞下降不明显时,不要单纯认为就是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种疾病有可能在治疗后伴随出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仅仅通过输注血小板和打TPO,效果是很差的。治疗上以减少血小板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为主,常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二线治疗方案包括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利妥昔单抗、艾曲波帕,脾切除术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

1445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