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心脏疾病,食管、肺、纵隔、胸部疾病及外伤的外科治疗
暂无
胸外科科普文章
  • 1 与肝炎患者共餐会传染肝炎病毒性肝炎分五种,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通过体液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含有约一般血液含量的病毒,如果其血液病毒载量超过105 IU/mL,共用同一餐具可能传播乙型肝炎。2 肝炎患者不应限制特定食物病毒性肝炎患者,无论急性或慢性肝炎,在发病期或活动期,如果有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暂时限制患者感到厌恶的食物;如果没有进食相关的症状,应当遵循“跟着感觉走”的原则合理摄食,食物种类不受限制。急性肝炎恢复期,受肝脏代谢功能的限制,不宜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否则,可能会发生脂肪肝;但食物种类不应受限制。长期限制特定食物的后果,会导致某些营养要素特别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造成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受损肝脏的修复,而且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不稳定。因此,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摄食原则是“跟着感觉走”和“食物多样化”而非限制特定食物。3 肝炎患者应适当体育锻炼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体育锻炼应遵循“避免超负荷”的原则。急性肝炎需要住院治疗,出院后的患者,运动不受限制,但应避免超出自身体力负荷的长期体育锻炼。慢性肝炎,无论活动期或非活动期,运动均不受限制。但应避免超出自身体力负荷的长期体育锻炼。注意一个误区,慢性肝炎应当避免“过度疲劳”不等于“注意休息”。其实,慢性肝炎患者非活动期患者应视为“健康人”,活动期患者应让专科医生决定需要住院治疗还是继续工作。就慢性乙型肝炎而言,不仅要“避免过度劳身”而且要“避免过度劳心”,但不等于“不能劳身”或“不能劳心”。4 肝炎患者应合理使用保肝药物保肝药物是一类缓解肝脏炎症、促进肝病恢复的药物,对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有一定或有限的治疗作用,属于对症治疗之列。虽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转归机制尚未阐明,事实上也不可能最终阐明,但同时其自我恢复或修复机制也未阐明。作为经验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产物,保肝药物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急性自限性肝炎的对症治疗;但它们不能代替有试验医学背景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主要是慢性持续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病因治疗。充分理解慢性持续性肝炎的自然转归机制是合理应用护肝药物的前提。因此,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而不建议患者自购护肝药物。5 慢性肝炎可用免疫调节药物慢性肝炎慢性化或持续化的直接原因是机体免疫不能有效清除肝炎病毒,但并不意味着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就慢性乙型肝炎而言,病毒与人体宿主之间存在及其复杂的关系,至今仍在探究之中,至少人体内分泌环境、肠道为群落构成与病毒、免疫之间的“神秘”关系;事实上,慢性乙型肝炎慢性化只是人体免疫不能有效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而非不能有效清除其他病毒;换言之,慢性肝炎患者并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滥用对机体免疫的特定环节或某个层面有提升作用的免疫增强药物不仅不利于机体清除病毒,而且可能导致新的免疫不平衡。因此,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免疫调节药物。6 慢性肝炎不是均应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特效治疗,但是,抗病毒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因耐药会带来新的治疗问题。慢性乙型肝炎经历免疫耐受、免疫激活、免疫再耐受和免疫再激活四个阶段,其中免疫耐受期虽然有最高的病毒载量,但不发生肝炎或仅存在轻微的肝炎,无需抗病毒治疗;免疫再耐受期病毒载量很低,肝炎趋向恢复和肝病趋向修复,也不需抗病毒治疗。免疫激活期和再激活才是抗病毒治疗的合理阶段。抗病毒治疗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握免疫耐受与免疫激活、免疫再耐受与免疫再激活过渡期的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需要患者自觉接受医生随访。杨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94110237171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中组部第十八批博士团成员,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担任北京肝病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兼职20余项。主持我国16部肝病指南共识文件撰写,承担10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被邀请担任10余部国际及国内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

  • 心房颤动,与其与之为敌,不如学会与之为伴。 带着心房颤动/抖动,带着早搏(包括室性早搏)的人生依然可以长寿、幸福、美好,可以享受人生,奉献社会。 先从一位我亲自诊治过的中年心房颤动患者曲折治疗经历谈起吧。这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企业家,本无明显不适,工作繁忙,事业有成,常规体检时,从记录的心电图上发现有心房颤动,便开始在网上搜寻相关诊疗信息,越看越害怕:许多文章讲到心房颤动不及时做导管消融手术治疗,病情会逐年加重,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而卧床不起;同时他发现网上描述射频消融技术十分神奇而美好,微创,不用开胸,可以根治,可告别心房颤动;再仔细打听,AZ医院做的最多最好,FW医院是老二,尽管打听到医疗费用很高,但他自己完全可以承担,钱对他不是问题,身体健康最重要。他马上去找了AZ的主任医生,主任对他的病很重视,亲自披挂上阵,给他做消融手术。术后从导管室回到病房,刚躺到病床上,心房颤动就复发了!手术以失败而告终。主任说,不要灰心,这种手术一次不成功,不等于没有希望,有的做了8次才成功。患者说先出院养养再做,连着手术太伤元气了。患者出院后,去找了老二----FW医院另一位专家,也属心房颤动消融的武林高手,第二次消融又以失败告终。中国的两大高手都失败了,他的目光转向了国外。于是飞往加拿大住院做消融手术,虽说事不过三,他第三次消融手术后还是很快又复发。回国半年后,收到加拿大医生邮件,说医院有了新的设备,有了新的消融工具,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再次飞往加拿大,手术再次失败,比第一次复发的更早更快。又过了三个月,听朋友介绍美国休斯敦射频消融做的好,他又去休斯敦,先后两次射频消融都未成功。六次手术之后,他挂号找到我,讨论下一步咋办?是否继续手术?与我谈话时,患者心情极为低落,本来十分成功的事业也不干了,不敢游泳、出差,天天觉得胸闷不适、心悸、全身乏力,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我和他充分沟通,讲明可以带着心房颤动生存,本来心率不快,又无症状,手术前完全适应高强度、强节奏出行、工作,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年纪才50出头,没有任何发生血栓的风险,因此,最好的治疗是不射频,不服药,不要与心房颤动为敌,而学会与之为伴,重新享受生活,回归社会。经过一段系统的康复,他重新振作精神,恢复了事业,愉快地生活着。 (胡大一及高堂,来源于胡大一微信公众号)我母亲也患心房颤动几十年,也有过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她一直坚持保守治疗,用最便宜的阿替洛尔控制心室率。98岁时还能每周出诊6天,老有所为。还有一位已成好朋友的心房颤动患者,因二尖瓣脱垂伴有心房颤动,在某医院成功接受了瓣膜修复手术,同时接受了心房迷宫手术,希望根治心房颤动,而原本预期3-4小时的手术,做了15个小时,瓣膜修复术很成功,心房迷宫手术失败;之后去做射频消融,很快复发,心房颤动改变为心房扑动;又做直流电击复律,又很快复发。术前他能亲自驾车,爱旅游,几经折腾变得不敢运动,开车也担心。找我会诊,我告诉他要学会与心房颤动为伴,在和睦家医院经过康复后,恢复了工作生活状态,去海南休假,家人也不让他爬山,他坚持爬上去,无任何不适。现在每天在微信运动群互动,每天他能走1万5千到3万步,经常占领微信运动群封面。 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技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可根治。但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至今在最有经验、手术量最大的医院,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往高说不超过70,术后的复发率往低说不低于30。该技术引入中国有20多年历史,大多数医院医生仍无法重复出上述结果,医疗成本非常大。我认为射频消融肯定不是今天和以后解决中国几百万心房颤动患者的主流治疗方法。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医学精英掌握着话语权和引领医疗的发展,以创新、创业、创收为动力,不断撬动发展最新、不成熟、成本大幅拉高的技术,正面是创新发展,另一面是名利双收。同时,当前的医疗信息时常把不接受这些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成本高的治疗技术的后果说的很可怕,如引起心力衰竭、引起猝死等等;这让那些治不起,不需治,手术失败,术后复发和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破裂)的患者觉得人生无望,情绪低落,犹如被判了“死缓”。而我们的医院只卖汽车,不办4S店,做完支架、搭桥、射频消融就“放羊”、散养,让患者自己想着办。这是一种科学主义、技术崇拜、极不负责任的趋利医学模式和职业行为。 我学医行医51年,经历过没有支架、没有搭桥、没有射频消融甚至药品也十分匮乏的年代;我也经历了新技术层出不穷,甚至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在过去,很多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几十年病情稳定,生活美满。当前,有了更多药物和正在发展起来的心脏康复系统服务,很多稳定的冠心病患者,CT筛查出的无症状的血管狭窄临界程度(70~80)的患者,很多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不做支架或搭桥,不做射频消融,比做手术活的更好,甚至更长寿。 过度医疗,对广大患者带来的伤害,让我的内心始终不能平静。我不能不说,我不能不干:反对过度医疗,反对神化高成本技术,反对诱导患者过度医疗的言论和行为。这是在捍卫常识!捍卫科学!捍卫良心和道德底线!这是捍卫医生职业的神圣! 我们要实事求是,满怀同情心与责任心,去呵护那些不需要、做不起、手术失败后复发、甚至出了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让他们重拾光明和希望。 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医疗医学最需要的永远不只是技术,而是一颗对受病痛折磨的一个个患者的无限同情与换位思考,以及为一个个患者解除病痛应勇于站出来承担的一份责任。 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率、适宜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做好“五个处方”服务。旗帜鲜明反对过度左心耳封堵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不恰当应用。组建“过好心房颤动人生”俱乐部,控制好心室率;用好华法林(做好抗凝);这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战场、主旋律。通过俱乐部,实现医患之间、同病相怜的患者之间、从事这一事业的医生与医生之间的互动,医患之间建立信赖,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让广大不必做射频消融,做不起射频消融,消融失败,术后复发的心房颤动患者回归美好人生。作者胡大一本文转载自胡大一微信公众号

  • 游川湘浙粤河山,大饱眼福。 吃煎炸烤卤美食,大饱口福。 烧烤火锅串串香,奶茶啤酒小龙虾。 胡吃海喝上腹痛,急危重症胰腺炎!

  • 1 与肝炎患者共餐会传染肝炎病毒性肝炎分五种,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通过体液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含有约一般血液含量的病毒,如果其血液病毒载量超过105 IU/mL,共用同一餐具可能传播乙型肝炎。2 肝炎患者不应限制特定食物病毒性肝炎患者,无论急性或慢性肝炎,在发病期或活动期,如果有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暂时限制患者感到厌恶的食物;如果没有进食相关的症状,应当遵循“跟着感觉走”的原则合理摄食,食物种类不受限制。急性肝炎恢复期,受肝脏代谢功能的限制,不宜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否则,可能会发生脂肪肝;但食物种类不应受限制。长期限制特定食物的后果,会导致某些营养要素特别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造成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受损肝脏的修复,而且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不稳定。因此,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摄食原则是“跟着感觉走”和“食物多样化”而非限制特定食物。3 肝炎患者应适当体育锻炼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体育锻炼应遵循“避免超负荷”的原则。急性肝炎需要住院治疗,出院后的患者,运动不受限制,但应避免超出自身体力负荷的长期体育锻炼。慢性肝炎,无论活动期或非活动期,运动均不受限制。但应避免超出自身体力负荷的长期体育锻炼。注意一个误区,慢性肝炎应当避免“过度疲劳”不等于“注意休息”。其实,慢性肝炎患者非活动期患者应视为“健康人”,活动期患者应让专科医生决定需要住院治疗还是继续工作。就慢性乙型肝炎而言,不仅要“避免过度劳身”而且要“避免过度劳心”,但不等于“不能劳身”或“不能劳心”。4 肝炎患者应合理使用保肝药物保肝药物是一类缓解肝脏炎症、促进肝病恢复的药物,对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有一定或有限的治疗作用,属于对症治疗之列。虽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转归机制尚未阐明,事实上也不可能最终阐明,但同时其自我恢复或修复机制也未阐明。作为经验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产物,保肝药物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急性自限性肝炎的对症治疗;但它们不能代替有试验医学背景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主要是慢性持续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病因治疗。充分理解慢性持续性肝炎的自然转归机制是合理应用护肝药物的前提。因此,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而不建议患者自购护肝药物。5 慢性肝炎可用免疫调节药物慢性肝炎慢性化或持续化的直接原因是机体免疫不能有效清除肝炎病毒,但并不意味着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就慢性乙型肝炎而言,病毒与人体宿主之间存在及其复杂的关系,至今仍在探究之中,至少人体内分泌环境、肠道为群落构成与病毒、免疫之间的“神秘”关系;事实上,慢性乙型肝炎慢性化只是人体免疫不能有效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而非不能有效清除其他病毒;换言之,慢性肝炎患者并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滥用对机体免疫的特定环节或某个层面有提升作用的免疫增强药物不仅不利于机体清除病毒,而且可能导致新的免疫不平衡。因此,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免疫调节药物。6 慢性肝炎不是均应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特效治疗,但是,抗病毒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因耐药会带来新的治疗问题。慢性乙型肝炎经历免疫耐受、免疫激活、免疫再耐受和免疫再激活四个阶段,其中免疫耐受期虽然有最高的病毒载量,但不发生肝炎或仅存在轻微的肝炎,无需抗病毒治疗;免疫再耐受期病毒载量很低,肝炎趋向恢复和肝病趋向修复,也不需抗病毒治疗。免疫激活期和再激活才是抗病毒治疗的合理阶段。抗病毒治疗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握免疫耐受与免疫激活、免疫再耐受与免疫再激活过渡期的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需要患者自觉接受医生随访。杨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94110237171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中组部第十八批博士团成员,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担任北京肝病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兼职20余项。主持我国16部肝病指南共识文件撰写,承担10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被邀请担任10余部国际及国内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

  • 心房颤动,与其与之为敌,不如学会与之为伴。 带着心房颤动/抖动,带着早搏(包括室性早搏)的人生依然可以长寿、幸福、美好,可以享受人生,奉献社会。 先从一位我亲自诊治过的中年心房颤动患者曲折治疗经历谈起吧。这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企业家,本无明显不适,工作繁忙,事业有成,常规体检时,从记录的心电图上发现有心房颤动,便开始在网上搜寻相关诊疗信息,越看越害怕:许多文章讲到心房颤动不及时做导管消融手术治疗,病情会逐年加重,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而卧床不起;同时他发现网上描述射频消融技术十分神奇而美好,微创,不用开胸,可以根治,可告别心房颤动;再仔细打听,AZ医院做的最多最好,FW医院是老二,尽管打听到医疗费用很高,但他自己完全可以承担,钱对他不是问题,身体健康最重要。他马上去找了AZ的主任医生,主任对他的病很重视,亲自披挂上阵,给他做消融手术。术后从导管室回到病房,刚躺到病床上,心房颤动就复发了!手术以失败而告终。主任说,不要灰心,这种手术一次不成功,不等于没有希望,有的做了8次才成功。患者说先出院养养再做,连着手术太伤元气了。患者出院后,去找了老二----FW医院另一位专家,也属心房颤动消融的武林高手,第二次消融又以失败告终。中国的两大高手都失败了,他的目光转向了国外。于是飞往加拿大住院做消融手术,虽说事不过三,他第三次消融手术后还是很快又复发。回国半年后,收到加拿大医生邮件,说医院有了新的设备,有了新的消融工具,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再次飞往加拿大,手术再次失败,比第一次复发的更早更快。又过了三个月,听朋友介绍美国休斯敦射频消融做的好,他又去休斯敦,先后两次射频消融都未成功。六次手术之后,他挂号找到我,讨论下一步咋办?是否继续手术?与我谈话时,患者心情极为低落,本来十分成功的事业也不干了,不敢游泳、出差,天天觉得胸闷不适、心悸、全身乏力,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我和他充分沟通,讲明可以带着心房颤动生存,本来心率不快,又无症状,手术前完全适应高强度、强节奏出行、工作,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年纪才50出头,没有任何发生血栓的风险,因此,最好的治疗是不射频,不服药,不要与心房颤动为敌,而学会与之为伴,重新享受生活,回归社会。经过一段系统的康复,他重新振作精神,恢复了事业,愉快地生活着。 (胡大一及高堂,来源于胡大一微信公众号)我母亲也患心房颤动几十年,也有过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她一直坚持保守治疗,用最便宜的阿替洛尔控制心室率。98岁时还能每周出诊6天,老有所为。还有一位已成好朋友的心房颤动患者,因二尖瓣脱垂伴有心房颤动,在某医院成功接受了瓣膜修复手术,同时接受了心房迷宫手术,希望根治心房颤动,而原本预期3-4小时的手术,做了15个小时,瓣膜修复术很成功,心房迷宫手术失败;之后去做射频消融,很快复发,心房颤动改变为心房扑动;又做直流电击复律,又很快复发。术前他能亲自驾车,爱旅游,几经折腾变得不敢运动,开车也担心。找我会诊,我告诉他要学会与心房颤动为伴,在和睦家医院经过康复后,恢复了工作生活状态,去海南休假,家人也不让他爬山,他坚持爬上去,无任何不适。现在每天在微信运动群互动,每天他能走1万5千到3万步,经常占领微信运动群封面。 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技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可根治。但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至今在最有经验、手术量最大的医院,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往高说不超过70,术后的复发率往低说不低于30。该技术引入中国有20多年历史,大多数医院医生仍无法重复出上述结果,医疗成本非常大。我认为射频消融肯定不是今天和以后解决中国几百万心房颤动患者的主流治疗方法。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医学精英掌握着话语权和引领医疗的发展,以创新、创业、创收为动力,不断撬动发展最新、不成熟、成本大幅拉高的技术,正面是创新发展,另一面是名利双收。同时,当前的医疗信息时常把不接受这些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成本高的治疗技术的后果说的很可怕,如引起心力衰竭、引起猝死等等;这让那些治不起,不需治,手术失败,术后复发和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破裂)的患者觉得人生无望,情绪低落,犹如被判了“死缓”。而我们的医院只卖汽车,不办4S店,做完支架、搭桥、射频消融就“放羊”、散养,让患者自己想着办。这是一种科学主义、技术崇拜、极不负责任的趋利医学模式和职业行为。 我学医行医51年,经历过没有支架、没有搭桥、没有射频消融甚至药品也十分匮乏的年代;我也经历了新技术层出不穷,甚至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在过去,很多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几十年病情稳定,生活美满。当前,有了更多药物和正在发展起来的心脏康复系统服务,很多稳定的冠心病患者,CT筛查出的无症状的血管狭窄临界程度(70~80)的患者,很多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不做支架或搭桥,不做射频消融,比做手术活的更好,甚至更长寿。 过度医疗,对广大患者带来的伤害,让我的内心始终不能平静。我不能不说,我不能不干:反对过度医疗,反对神化高成本技术,反对诱导患者过度医疗的言论和行为。这是在捍卫常识!捍卫科学!捍卫良心和道德底线!这是捍卫医生职业的神圣! 我们要实事求是,满怀同情心与责任心,去呵护那些不需要、做不起、手术失败后复发、甚至出了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让他们重拾光明和希望。 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医疗医学最需要的永远不只是技术,而是一颗对受病痛折磨的一个个患者的无限同情与换位思考,以及为一个个患者解除病痛应勇于站出来承担的一份责任。 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率、适宜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做好“五个处方”服务。旗帜鲜明反对过度左心耳封堵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不恰当应用。组建“过好心房颤动人生”俱乐部,控制好心室率;用好华法林(做好抗凝);这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战场、主旋律。通过俱乐部,实现医患之间、同病相怜的患者之间、从事这一事业的医生与医生之间的互动,医患之间建立信赖,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让广大不必做射频消融,做不起射频消融,消融失败,术后复发的心房颤动患者回归美好人生。作者胡大一本文转载自胡大一微信公众号

  • 双眼皮小课堂 暑假扎堆做双眼皮 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我需要做“眼综合”吗? “割”的双眼皮会看起来假吗? “肿眼泡”能做埋线吗? 做完双眼皮会变大吗? 炎炎夏日,抵挡不住爱美的热情,每年暑假都是学生党一窝蜂做双眼皮的最佳时期。然而面对错综复杂的手术方案还有各种双眼皮的形状类型时,我们到底该怎样抉择呢? 下面小编就帮大家梳理一下,双眼皮术前常会问到的问题,以及应该怎样选择手术方案。 Q1:我需要做“眼综合手术”吗? A:首先“眼综合手术”并不是专业医学手术名称,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手术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眼部基础条件,切记盲目跟风。 Q2:“割”的双眼皮会看起来假吗? A:看起来假的双眼皮不是因为手术方法,而是手术前的方案设计。双眼皮手术并不是简单的多出一条“线”而已,要体现出眼睛的灵动之美,术前设计很重要。 Q3:我是“肿眼泡”能做埋线吗? A:我们常说的“肿眼泡”是不适合做埋线这类微创的手术,需要切开法改善臃肿的眼皮。 Q&A Q4:我的眼睛小,做完双眼皮会变大吗? A:会。因为视觉上会将双眼皮皱襞的部分纳入其中,感官上有眼睛放大了的效果。 Q5:切开的双眼皮,疤痕明显吗? A:传统切口的位置在闭眼/向下看时会有一道切口的痕迹,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良,已经不会出现明显的“阶梯感”,而且睑缘切口(隐形切口)的双眼皮是真的闭眼无痕,对疤痕零容忍的童鞋们可以放心选择。 Q6:双眼皮做完多久能看着自然? A:一般来说切开法双眼皮消水肿,看上去自然需要 3-6 个月;微创类手术,如埋线、三点定位等 1-2 月外观即可看起来自然。 Q7:我能做成某某某同款吗? A:对于携图来问的朋友们,我只能说:“臣妾真的做不到啊!”可以做到形似,并不能神似,因为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而每个灵动的眼神则各有千秋。 关于双眼皮形状的选择 小编建议应该根据自己的眼睛基础条件为前提,结合自身特点,个人独特气质为参考,而不是盲目跟风,被网红明星带节奏,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当然还要参考医生的建议,所以选择审美同频的医生也很重要哦。 关于双眼皮术式的选择 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毕竟手术安全是先提条件。 根据自身基础条件选择手术方案,比如,眼皮薄且无明显皮肤松弛的可以选择微创双眼皮手术;眼皮厚或皮肤松弛的应该选择切开法双眼皮手术;还有担心术后疤痕明显的可以选择“隐形”切口切开法双眼皮手术等等。 作为求美者,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无法判断自己的眼部条件适合做哪类手术,那么就把难题抛给医生吧。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甘肃路 4 号天津市眼科医院 门诊 2 楼整形与皮肤美容科 电话: 022-27233135

  • 误区一:谁都可以运动 尽管运动治疗益处多多,但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有以下情况的糖友运动时需要谨慎评估,不能盲目运动:①血糖很高(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或波动很大(一天中经常发生高低血糖);②有活动性眼底出血;③肾功能不全,有大量蛋白尿;④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重度高血压;⑤足部感觉严重减退及足部破损坏疽。建议:糖友在计划开展一项长期进行的运动前,有必要做一次包括血糖、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微量白蛋白尿、血压、心电图、眼底、足部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在内的全面体检,以确定有无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再由医生根据体检结果决定患者是否适合运动。误区二:家务劳动也是运动 做家务虽说也是运动,但与运动治疗还是有区别的。运动治疗要满足一定的强度、时间和连续性,而家务劳动往往是一些琐碎的事,不仅运动强度较低而且往往缺乏连续性,实际上消耗的热量并不多,通常达不到治疗所需要的运动量,所以不能代替体育锻炼。误区三:运动只会降血糖,不会升血糖 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既可降也可升,这主要取决于你采取什么样的运动。各种耐力性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的确可以降低血糖,但剧烈的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如赛跑、拔河、举重等)反而会升高血糖。因为剧烈运动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儿茶酚胺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大量分泌,导致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区四:运动强度越大越好 运动强度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心肺功能状态等情况而定,太高太低均不合适。运动强度太大对血糖不降反升,还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如心绞痛、血压升高)等不良后果;运动强度太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建议:糖友比较适合运动强度中等偏下的“有氧运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耐力性运动”,如步行、慢跑、爬山、做健身操、打太极拳、游泳、骑自行车等。而高强度剧烈运动(即“无氧运动”)不适合糖友。为保证运动效果,运动时的心率应达到“170-年龄”。例如,一名50岁的患者,要求运动时心率为170-50=120次/分才是比较合适的。误区五:能运动就不错了,运动时间没必要讲究 并非所有情况下糖友都适合运动。如空腹(或餐前)运动,容易诱发低血糖或引起血糖显著波动;餐后立即运动,会妨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并引起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建议:糖友最好选择在饭后1~2小时开始运动,这个时段体内血糖水平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另外,运动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糖友生活作息毫无规律,闲暇时连续“暴练”,忙起来完全不练,既不能保证运动效果,又会导致血糖波动,对血糖控制十分不利。一般说来,糖友每周至少要锻炼5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误区六:选择哪种运动都可以 糖友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病情的前提下,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量力而行,合理选择。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心肺功能允许,可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登山、骑自行车、打乒乓及羽毛球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适合低强度的活动,如散步、健身操、太极拳等;老年糖友(尤其是体质较差者),步行是最安全、最适宜的运动方式;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友应避免跳跃、碰撞或用力憋气等运动方式,可以选择在室内游泳,但不能潜水;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最好选择游泳、划船、骑自行车等非承重性的运动,以避免下肢损伤;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选择步行,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或用力憋气、快速升高血压的运动。误区七:热身、放松,这是什么鬼,没必要 有的糖友上来就运动,从不进行热身,结束运动后也不做放松整理,这是不对的。进行运动时,要先做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太极拳、步行、保健操等,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使心血管适应,并提高关节、肌肉的柔韧性,避免肌肉拉伤。运动结束后不要马上停下来,应进行5~10分钟的整理放松活动,如慢走、自我按摩等。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减轻肌肉酸胀不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肢体淤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脑晕厥或心律失常等意外。

  • 第一,这种疾病带给患者的健康困扰是不容忽视的,很多风湿病人都会陷入极大的健康危机难以解脱。风湿的发病率很高,而且有很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活动和健康。患者瘫痪在床会给家庭带来很多负担,需要有不少的劳力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风湿的发病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无法抹灭的痛苦折磨,这是因为风湿的治疗过程漫长,患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很多健康的家庭支离破碎,一些贫困地区的风湿病患者更是欠下大量债务,给整个家庭带来阴霾。 第三,患者在发病期间如果不能有效的遏制病情,那么就会导致生命危险的降临。专家指出该病还会损害内脏重要器官而危及患者生命,有一定的死亡率。风湿病反复发作后会引起病变如心脏受到损坏,病从出现心慌、气短、消瘦、多汗等,形成风湿性心脏病。 想必现在大家都非常了解和认识风湿病的表现,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积极的发现,一旦出现类似于和上述的发病症状,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待做好更好的确诊这样起到积极对症实治的有效效果。

  • 在平时的生活中,风湿患者要认识到自我保健对取得理想疗效的重要作用,这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一个重要捷径。下面给大家介绍风湿患者日常需要重视的两个自我保健的关键点,对促使风湿造成的病痛尽快消除非常有效。 1、患者要清醒的认识到精神状态与身体健康状况是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所以要积极的对自己进行情绪护理。有的风湿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又产生了急于治愈的心理、心情急躁、要求医疗效果过高的情绪等等精神状态,都严重影响了治病的疗效,此时虽有"灵丹妙药"也难奏效,所以对风湿病人的护理首先要做好情志护理。风湿的保健常识主要是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争取亲属积极配合,使能达到预期疗效。 2、患者要想取得理想的保健效果就要在日常做好各种生活护理。风湿病患者最怕风冷、潮湿、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风湿患者在洗脸洗手宜用温水,晚上洗脚,热水以能浸至踝关节以上为好,时间在一刻钟左右,这种风湿护理方法可促进下肢血液流畅,对缓解病情非常奏效。 以上是风湿患者进行自我保健的两个关键点,也是不可或缺的风湿护理的重要内容,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风湿患者一定要在治疗的同时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做好生活护理。

  •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通常由血液循环不足引起。当体内的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时,身体会出现休克的症状。 休克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严重出血、心脏疾病、感染、过敏反应等。在休克发作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等。严重的休克可能导致意识丧失、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治疗休克的关键是迅速找出并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因。在急救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如提高患者的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输液补充体液等。同时,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以恢复血液循环和维持器官功能。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因此预防休克的发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定期体检并及时治疗潜在的疾病,都可以减少发生休克的风险。 总而言之,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预防休克的发生是关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是预防休克的重要措施。癫痫患者发作时出现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来保护患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冷静: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确保周围环境无危险,尽量避免患者受伤; 2. 呼叫急救: 向医护人员提供详细信息,告知患者出现了癫痫发作并伴有休克症状; 3. 保护头部: 癫痫发作可能导致患者头部碰撞,因此,使用柔软的物体(如枕头)垫在患者头下,以减轻头部受伤的可能性; 4. 不要强行控制: 切勿试图强行控制患者的身体或嘴巴,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相反,将周围的物品移开,确保患者在发作期间有足够的空间; 5. 保持患者侧卧: 将患者轻轻侧卧,以避免可能的窒息。这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减少窒息的风险; 6. 注意观察: 在癫痫发作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状态。记录发作的持续时间和发作的特征,这将有助于医护人员进行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7. 安抚患者: 尽量保持安静和安抚患者。避免过多的刺激或声音,这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症状。 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专家温馨提示,以上建议仅供参考,请在紧急情况下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王超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王超
王超
主治医师

已认证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