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抑郁症,
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常识?
最近几个同学聚会,都是高知层次的人才,但是,当她们谈到抑郁症时我才意识到老百姓们对于抑郁症相关的常识问题匮乏到什么程度。
其中一位同学是内科医生,曾经在某医院进修时接触过一位抑郁症自伤自杀的孩子。当时这个孩子因为自杀未遂在急诊科住院,期间这位同学作为进修医生陪同查房。
谈到当时的感受时,这位医生觉得很奇怪:这样的抑郁症的孩子怎么能在查房时轻声细语地回答问题,难道抑郁症的患者不是愁眉苦脸的吗?难道抑郁症患者还能那么温柔地说话?
更让这位同学诧异的是孩子轻声细语地说自己前一天晚上情绪崩了一下,所以没有控制住自己,就自伤了。当时这样的场景对于这位内科医生来说很是震撼,内心冲击力非常之大。
另一位同学是高校老师,说是自己周围就有这样抑郁症的孩子,感到很担心,也害怕自己受到伤害,听她说话的口气好像是在说怪物一样。
闺蜜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现在怎么那么多孩子有抑郁症,然后,突然之间大家都看着我,等待着我来科普一下。
首先,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全世界平均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抑郁症患者。患抑郁症的人不是怪物,只是生病了,就和感冒发热一样。这种病目前病因不明,可能和遗传、个性、成长经历以及社会环境多方面因素有关。
其次,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各种各样,不全是天天愁眉苦脸的,其中有一种“微笑型抑郁”。
我常常拿张国荣的例子来打比方,张国荣的亲朋好友都觉得张国荣是个非常绅士愿意帮助人的明星,但是他却是抑郁症患者,在2003年4月1日坠楼而亡。
前些天有一位家长反复跟我说,周围亲朋好友都认为自己孩子没有抑郁症,因为她孩子在与别的孩子玩的时候很开心的样子,不像是抑郁症,甚至说这些话的都是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其实,我更想告诉这位妈妈,是因为她自己不能接受孩子患病的现实,所以,更愿意相信别人的一些好言宽慰的话而已。
我们在临床诊疗中遇到不少孩子,在详细的病史询问中会发现,有些孩子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就有症状出现了,但是那时候往往被家长忽视了,甚至会认为孩子的一些行为是青春期叛逆而已。有些反复就诊,经多家医院确诊的孩子,家长们也是不能接受这样的诊断,认为是不是误诊了或者孩子只是被惯坏了而已。
曾经有一位确诊的孩子家长在我的诊室内给老师打电话,说是孩子压力有点大,希望能申请不参加近期的考试,可是这位老师的反应差点让我的眼镜跌掉了。
老师在电话里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说孩子不可能是抑郁症,因为孩子一直很有上进心,失眠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哪个高三的孩子不失眠,甚至老师说是所有的高三学生来就诊都会被戴上抑郁症的帽子...... 我当时有些无言以对,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现在我们也会更多地走到学校给老师们科普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
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心理治疗抱有神奇的幻想。他们认为,抑郁症就是想多了,只要做做心理治疗,让他们不瞎想就没有问题了。很多陪伴孩子住院的家长也是这样的想法,反复跟孩子说“不要瞎想就会好了”。对于这种情况,我就会问家属:你们会不会跟一个骨折的病人说“你只是骨折了而已,还能继续运动,运动了就没事了”?
心理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有一个过程,抑郁症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慢性病,复发率高,早期确诊、早期规范系统治疗很重要。
曾经有一位抑郁症的孩子经过治疗好转,但是家长在学习了一些心理知识后,相信孩子能够在自己陪伴下不治而愈,自行给孩子停药,强迫孩子正常参加学校学习,认为只要孩子心理疏导好了就行了。
其实,抑郁症根据严重程度,一般中重度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金标准,心理治疗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不能本末倒置。结果孩子出现病情反复,有严重的自伤自杀现象后家长无奈才再次住院正规系统治疗。
文章 孩子罹患抑郁症,父母如何有效帮助孩子
徐慧
副主任医师
芜湖安定精神病医院
文章 关于青少年抑郁症,我们需要知道哪些?
徐慧
副主任医师
芜湖安定精神病医院
文章 家长如何陪伴有情绪问题的孩子
徐慧
副主任医师
芜湖安定精神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