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郝伟

人类最痛苦的疾病之一 —— 抑郁症

人类最痛苦的疾病之一 —— 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人类有3400万人患有抑郁症。虽然抑郁症不是要命的病, 但患了抑郁症的人痛苦得要命, 所以病人的自杀率非常高, 成为目前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第一位的原因。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看, 抑郁症有轻重之分, 轻型的抑郁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 与精神刺激和性格关系密切些; 重型的抑郁又称内源性抑郁, 与脑内的神经化学递质的变化关系可能密切些。本文主要介绍神经症性抑郁

       

XX 女 28岁 未婚 技术员

头昏脑胀、无精打采、悲观失望、心情压抑等10余年来诊。

患者自幼起, 父母就不和, 后离异, 一直与外婆生活在一起。性格内向、腼腆, 遇事总是往后缩。15岁方与养父、生母生活在一起。虽然他们之间彼此客客气气, 但情感法无法交流, 视生母也如路人。总想早日脱离家庭环境, 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想来想去, 考大学是唯一的途径。故发狠读书。患者虽智力一般, 但成绩在重点班的中上水平。老师、父母对她的期望很大。高考前过分紧张, 通宵失眠, 高考发挥不佳, 名落孙山。至此患者觉得自己已到了绝路, 烦躁、失眠、不思饮食, 自觉反应迟钝, 整日以泪洗面、卧床不起、唉声叹气, 这种情况持续了1月余。经父母的努力, 读自费, 然患者情绪始终处于“阴天”之中, 最好是个“多云”。在大学期间, 虽能坚持学习, 但十分吃力, 多次考试不及格。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工厂当技术员, 专业不对口, 但又无法选择, 勉强上班。二月前被工厂裁员, 下岗。下岗后情绪更差, 有轻生的念头。

来诊时反复乞求医师保证“病能治好”, 但不又放心, 一再声称“不要嫌我啰唆, 我一肚子苦水没有地方泼, 没人理解我的痛苦”, “早就想独立, 28岁仍要依赖母亲, 活是一种痛苦,死是最好的解脱,”, “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能那么快活”。整日昏昏沉沉, 大有度日如年之感。自诉“也不是哪里痛哪里痒, 只是不想动” “我的脑子像一个生锈的机器, 动不了”, “这样下去还有什么希望?”

从以上的典型病例看, 病人有以下表现:

兴趣减少:生活情趣减少,即使是以往特别喜好的活动也兴致锐减,很少能从消遣娱乐中体验到乐趣。山珍海味,如同粗茶淡饭;花香鸟语,却是触景生悲。连棋牌书画、声色犬马也都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

希望减少:在他们看来,前途灰暗渺茫。他们也想前进,但目标难觅;也渴望成功,却光明依稀。有时候,他们也试图努力,却感到举步维艰,没有勇气与毅力付诸实现, 因而感到失望与无助。

精力减少:他们经常感到全身怠倦无力、疲惫不堪,进行较剧烈的体力活动,也不能进行较复杂的脑力思考,深感精神不振,力不从心。

自信心减少:他们往往自我估价过低,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因而逢人退避三舍,遇事踌躇不前。常自卑、自责、后悔。内疚。他们虽厌倦生活,却又恐惧死亡,因而陷入痛苦的两难境地,自杀念头是常见的。但往往又顾虑重重,想死又怕死。

一旦发生了抑郁症, 就应及早诊断与治疗。首先要强调地是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 治疗好以后, 能恢复到病前的功能水平。患者、家属千万不要讳医忌药, 以免延误病情。治疗的方法很多, 不外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在心理治疗中, 针对改变病人认识问题方式的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较为有效, 在药物治疗中, 可以选择的药物有很多, 多虑平、丙咪嗪、阿米替林、氟西丁、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等效果都不错。前三种药物副作用相对大些, 而后三者不良反应少些, 经过国家集中采购后这几类药物价格都比较便宜。如需治疗, 一定要到专科医院, 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研所治疗, 以免误诊、错治。

 

祝天下抑郁症患者都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人类最痛苦的疾病之一 —— 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人类有3400万人患有抑郁症。虽然抑郁症不是要命的病, 但患了抑郁症的人痛苦得要命, 所以病人的自杀率非常高, 成为目前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第一位的原因。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看, 抑郁症有轻重之分, 轻型的抑郁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 与精神刺激和性格关系密切些; 重型的抑郁又称内源性抑郁, 与脑内的神经化学递质的变化关系可能密切些。本文主要介绍神经症性抑郁。 XX 女 28岁 未婚 技术员 因头昏脑胀、无精打采、悲观失望、心情压抑等10余年来诊。 患者自幼起, 父母就不和, 后离异, 一直与外婆生活在一起。性格内向、腼腆, 遇事总是往后缩。15岁方与养父、生母生活在一起。虽然他们之间彼此客客气气, 但情感法无法交流, 视生母也如路人。总想早日脱离家庭环境, 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想来想去, 考大学是唯一的途径。故发狠读书。患者虽智力一般, 但成绩在重点班的中上水平。老师、父母对她的期望很大。高考前过分紧张, 通宵失眠, 高考发挥不佳, 名落孙山。至此患者觉得自己已到了绝路, 烦躁、失眠、不思饮食, 自觉反应迟钝, 整日以泪洗面、卧床不起、唉声叹气, 这种情况持续了1月余。经父母的努力, 读自费, 然患者情绪始终处于“阴天”之中, 最好是个“多云”。在大学期间, 虽能坚持学习, 但十分吃力, 多次考试不及格。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工厂当技术员, 专业不对口, 但又无法选择, 勉强上班。二月前被工厂裁员, 下岗。下岗后情绪更差, 有轻生的念头。 来诊时反复乞求医师保证“病能治好”, 但不又放心, 一再声称“不要嫌我啰唆, 我一肚子苦水没有地方泼, 没人理解我的痛苦”, “早就想独立, 28岁仍要依赖母亲, 活是一种痛苦,死是最好的解脱,”, “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能那么快活”。整日昏昏沉沉, 大有度日如年之感。自诉“也不是哪里痛哪里痒, 只是不想动” “我的脑子像一个生锈的机器, 动不了”, “这样下去还有什么希望?” 从以上的典型病例看, 病人有以下表现: 兴趣减少:生活情趣减少,即使是以往特别喜好的活动也兴致锐减,很少能从消遣娱乐中体验到乐趣。山珍海味,如同粗茶淡饭;花香鸟语,却是触景生悲。连棋牌书画、声色犬马也都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 希望减少:在他们看来,前途灰暗渺茫。他们也想前进,但目标难觅;也渴望成功,却光明依稀。有时候,他们也试图努力,却感到举步维艰,没有勇气与毅力付诸实现, 因而感到失望与无助。 精力减少:他们经常感到全身怠倦无力、疲惫不堪,进行较剧烈的体力活动,也不能进行较复杂的脑力思考,深感精神不振,力不从心。 自信心减少:他们往往自我估价过低,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因而逢人退避三舍,遇事踌躇不前。常自卑、自责、后悔。内疚。他们虽厌倦生活,却又恐惧死亡,因而陷入痛苦的两难境地,自杀念头是常见的。但往往又顾虑重重,想死又怕死。 一旦发生了抑郁症, 就应及早诊断与治疗。首先要强调地是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 治疗好以后, 能恢复到病前的功能水平。患者、家属千万不要讳医忌药, 以免延误病情。治疗的方法很多, 不外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在心理治疗中, 针对改变病人认识问题方式的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较为有效, 在药物治疗中, 可以选择的药物有很多, 多虑平、丙咪嗪、阿米替林、氟西丁、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等效果都不错。前三种药物副作用相对大些, 而后三者不良反应少些, 经过国家集中采购后这几类药物价格都比较便宜。如需治疗, 一定要到专科医院, 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研所治疗, 以免误诊、错治。 祝天下抑郁症患者都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郝伟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49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湘雅名医 成瘾行为心理专家——郝伟教授

从医四十余年,从赤脚医生到湘雅名医,再到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第一副主席,面对外界附加的一系列头衔,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主任医师郝伟,仍以精神科大夫自居。 “没有高考,我可能还是个赤脚医生” 1974年,不满17岁的郝伟下放农村当知青,在经过近一年的“五七大学”的赤脚医生培训后,当上了赤脚医生。这段经历让郝伟收获颇多:不仅知道农民的疾苦以及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而且学会了如何与别人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对困难与挫折的耐受性,虽然下放“浪费了青春”,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是最重要的财富。 1977年12月,全国高考在中断12年后恢复举行,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郝伟就是其中之一。放榜那天,看见中学黑板上自己被第一志愿安徽医学院(今安徽医科大学)录取的考号,郝伟骑着单车到30里路外的县教育局反复确认后,高兴得一路高歌。时至今日他还不禁感慨:“如果没有高考,我可能还是个赤脚医生。” 1984年,郝伟考入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遇上了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导师——杨德森。他对精神医学事业的追求、行为方式、表达问题方式、战略思维,都对郝伟的影响非常深远。 1992年,在杨德森教授的指导下,郝伟在成瘾行为社会心理学机制、生物学机制以及治疗方面开展工作,获得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CMB)的支持,1996年又获得CMB的支持。2000年,郝伟成功预测了以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毒品使用会下降,以冰毒摇头丸为代表的新型毒品会上升,为我国戒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科研为公共卫生服务永无止境” 2003年,郝伟通过与专家合作,对我国毒品使用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脑影像研究,首次发现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的脑影像改变与分裂症类似,海洛因所致脑影像改变可逆,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David Nutt教授、剑桥大学Trevor Robbins院士和Paul Fletcher教授等人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在国际上首次对慢性氯胺酮依赖者进行了系统的脑结构和脑功能活动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郝伟认为,良好的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控制成瘾相关行为的重要保证,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的前提是坚实的科研数据与理论支持。他在我国创建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模式,半年内操守率提高了15%。为推广此干预模式,WHO五次在长沙举行培训班,并认定(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所为西太平洋地区唯一的“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研究中心”。 2014年,郝伟被国家禁毒局聘为合成毒品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年6月25号的世界禁毒日前,郝伟教授作为全国禁毒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受了领导接见。2015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委员,参与国际毒品与精神药物的管制政策制定与监测。2017年5月,在麻醉品管制局第119次会议上,成为第一副主席。 “做年轻一代坚强后盾” 在学生的眼中,郝伟教授治学严谨,颇有学者风范。“细节决定成败”是郝伟教授对学生的要求。 从课题设计到论文答辩,郝伟都会悉心指导。即使是标点符号的错误和表现形式上的不恰当都会一一指出,所有答辩PPT反复修改才允许答辩。在2015年编著国家级规范教材《成瘾医学—理论与实践》期间,当时行为成瘾范畴在国内研究基本上刚刚起步,可参考的内容较少,对此郝伟教授格外慎重,带领学生每段话再三斟酌,每个标点符号都做仔细的校正,诚可谓手把手以师带徒。 除了严谨的治学精神,郝伟甘为人梯,长者风范也令学生印象深刻。在2002年,时任WHO社会心理因素、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中心主任的郝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期间,身为组织者的他,却将其师弟推到前台,而自己甘居幕后。郝伟教授的恩师杨德森教授对此大加赞赏,对其人格魅力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其具备“学术领袖风范”。 郝伟主编的全国教材《精神病学》第4-7版是全国精神科发行量最多的书籍,已印刷200余万册,被称为“干细胞”教材。今年,郝伟又获得第8版主编资格。他主编的《酒精相关障碍诊疗指南》《成瘾医学:理论与实践》《精神病学案例分析(双语教材)》《精神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等著作,对于促进我国的精神障碍、成瘾相关障碍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关爱公益直播课程 疫情期间,湖南省禁毒委员会、中国青爱工程湖南省基地、青爱工程湖南省株洲基地共同举办了“6.26”国际禁毒日心理关爱公益直播课程——《禁毒与艾滋病防控》和《青少年性教育与毒品的预防》。 郝伟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如何来救治吸毒成瘾者,并从心理层面,对如何预防吸毒作了具体解读和诠释。 即将进入耳顺之年,郝伟的工作重点渐渐地从引导学科发展,转向去做年轻一代坚强后盾。 “应顺应自然之道,明白在不同阶段做什么事情。”目前为止,郝伟已培养硕士、博士56人,其中38名博士,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成为各地医疗机构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为成瘾医学走向成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部分内容来源:湘雅二医院

郝伟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4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科诊断正本清源

有人认为精神疾病没有客观的生物学标准来进行判断,有没有精神病全凭医生的一张嘴:“说你有病,你就有病”。与此类似的观点认为精神科医生把患者不承认有病作为诊断和收治的标准,一个人如果不承认有病就是没有自知力,没有自知力就是精神病。所以,一个不承认有病的正常人就随时可能“被精神病”。这是对精神病学的误解。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由于临床常见的多数精神疾病到目前为止无法找到病因学上的确切证据,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学等诊断方法无用武之地,而主要依靠医生对患者进行的精神检查结合家属提供病史来进行诊断,因此受到社会人士的质疑,这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事实,但始终没有因此而改变它作为医学科学的属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发展历史有一百多年,经过众多医学专家的反复研究和论证,至今发展成国际通用的诊断体系,即《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要点(ICD )》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我国吸取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也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这些标准都在我国精神科临床上广泛使用。尽管诊断标准仍缺乏生物学客观指标,但决不意味着诊断是不客观的。经过严格的精神病理学训练的精神科医师对精神症状的诊断一致性可以高达85%以上,进而依据相同诊断标准做出精神障碍诊断的一致性也相当高,甚至不亚于临床医师做出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诊断一致性。 不可否认精神科存在误诊,这是临床医学无法杜绝的现象,需要医生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来尽量避免,而不是因噎废食地由非专业人士来重新制定标准,甚至由非专业人士来进行诊断。社会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比如律师,他们对精神病的理解程度和精神科医师对于其他领域比如法律的理解程度一样,都不是很深入,更谈不上准确把握,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尊重科学规律和经过长期科学研究得出的成果,将导致更大的混乱。精神科与其他医学学科一样,漏诊、误诊不可避免,但精神科医生在主观上不会象有人说的那样“想说你是精神病你就是精神病”。 另外一个误解是认为医生把“自知力”作为诊断精神病的重要或唯一的标准,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扩大和加深了这种印象。其实,缺乏自知力绝不仅仅以“不承认有病”作为标准,它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判断,比如患者是否自我察觉到和以往明显不一样,是否意识到周围人认为他的变化是不正常的,是否能够判断这种变化是精神方面的问题,是否承认精神症状的非现实性和荒谬性,是否愿意接受治疗,等等。诊断精神病必须全部满足症状学标准、病程标准、严重程度标准、排除标准四个部分,其中精神症状的表现是最重要的标准,而自知力只是严重程度标准中的一个内容,以及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在诊断中的作用并不大。

郝伟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4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