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产生咨询需求:随着咨询的深入,来访者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需求,主动提出咨询需求。咨询师敏锐地捕捉到来访者的需求信号,引导其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4. 具象咨询事件:将咨询过程中的模糊问题具体化,通过回顾具体的咨询事件,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例如,来访者详细描述工作中与同事发生冲突的具体场景。
5. 明确咨询问题:在对具象咨询事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咨询的核心问题。这可能涉及到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模式、人际关系等方面。
6. 创设咨询环境:选择合适的咨询场所,营造开放、平等的沟通氛围,运用多种咨询方法,为来访者创设安全心理咨询环境,激发来访者的思维和创造力,同时通过情景模拟,对话练习,情境感受体验性训练等创设性环境,提高来访者社会适应能力。
7. 寻找咨询证据:结合多种咨询支撑理论,从不同角度寻找支持咨询策略的证据。例如,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分析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运用人本主义理论关注来访者的成长潜力。
8. 达成咨询共识: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分析,咨询师与来访者就问题的解决方案、下一步的咨询方向和策略等达成共识。
(二)路径实践指导
1. 评估: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情绪状态、心理需求、问题的严重程度等。咨询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心理测试等方式获取评估信息。
2. 倾听(共情):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叙述,设身处地地体会来访者的情感和体验,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3. 断句:在来访者叙述过程中,适当停顿和分析,突出重点,理清思路,避免信息的混淆和遗漏。
4. 提问:运用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引导性问题等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激发来访者的思维,帮助其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5. 解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咨询过程中的现象等进行分析和说明,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咨询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三)咨询支撑理论
1. 精神分析理论:分析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动机,理解来访者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 存在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存在意义、自由与责任等问题,引导来访者思考生命的价值和选择。
3.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潜力,关注来访者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体验。
4. 认知行为理论: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5. 短程心理:聚焦于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咨询效率。
(四)咨询模式效果评估
1. 咨访关系:评估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合作程度。
2. 情绪调节:评估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情况。
3. 自我觉察:评估来访者对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4. 信念与态度变化:评估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信念和态度的转变,如对自己、他人、世界的看法等。
5. 社会适应:评估来访者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包括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方面。
6. 有效行为:评估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行为的改变和有效性,如问题解决能力、应对策略的运用等。
7. 咨询胜任力:评估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专业能力和胜任力,包括咨询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
(五)哲学思考与咨询理念
“人初性,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思考为模型赋予了人性关怀的基础,强调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只是后天的习惯和环境影响了个体的发展。“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咨询理念突出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成长,咨询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积极的生命态度影响来访者,帮助其实现自我成长。
四、融合应用实践
(一)构建咨询关系与描述情境
在咨询的初始阶段,咨询师通过积极倾听来访者对引发情绪情境的描述,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关注和理解,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例如,来访者详细描述工作中被同事指责的情境时,咨询师给予充分的倾听和回应,让来访者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
(二)优化咨询感受与标明感受
咨询师运用共情技巧,理解来访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感受,帮助来访者准确标明自己的情绪。例如,当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委屈时,咨询师通过共情回应,如“我能理解你在那种情况下的感受,被指责确实会让人很生气和委屈”,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认可和理解,从而优化咨询感受。
(三)产生咨询需求与归因思维
随着来访者对情绪的深入分析,逐渐认识到自己情绪背后的原因,产生了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需求。咨询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来访者进行归因思维,深入挖掘情绪产生的根源。例如,咨询师问:“你觉得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感到特别愤怒呢?”引导来访者思考自己情绪背后的想法和认知。
(四)具象咨询事件与探索需求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回顾具体的咨询事件,帮助来访者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例如,通过对被同事指责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来访者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得到同事的尊重和理解,明确了自己的内心需求。
(五)明确咨询问题与建设性的想法和行动
在明确了来访者的需求后,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有哪些建设性的想法和行动可以满足这些需求。这一过程有助于明确咨询问题,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例如,来访者提出与同事单独沟通、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等行动方案,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这些方案,明确咨询问题和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五、应用效果评估
(一)咨访关系方面
通过融合应用,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咨访关系更加稳固。来访者在咨询师的陪伴下,能够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情绪,积极参与咨询过程。
(二)情绪调节方面
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运用黄维仁博士的情绪调节步骤,结合应和心理咨询模型的方法,逐渐掌握了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标明自己的情绪,深入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明确自己的需求,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调节情绪。
(三)自我觉察方面
来访者在情绪调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觉察能力。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了解自己情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反思和探索,来访者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自我觉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信念与态度变化方面
随着咨询的进行,来访者的信念和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看法更加客观和理性,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例如,来访者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不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情绪感受,而是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行为和观点。
(五)社会适应方面
来访者在情绪调节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例如,来访者通过与同事的沟通和反思,改善了与同事的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有效行为方面
来访者在明确了自己的需求和问题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处境。这些行动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还培养了来访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策略的运用能力。例如,来访者通过与同事的沟通和自我反思,学会了更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咨询胜任力方面
咨询师在融合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胜任力。通过运用黄维仁博士的情绪调节步骤和应和心理咨询模型,咨询师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来访者的问题和需求,提高了咨询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咨询师也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丰富了自己的咨询经验和专业素养。
六、结论
黄维仁博士的情绪调节五个步骤与应和心理咨询模型的融合应用,为心理咨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结合两者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帮助来访者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增强自我觉察、改善咨访关系等,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咨询师需要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两种方法的融合应用,为心理咨询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 心理治疗中的人际关系三要义对家长辅导学生作业的启发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文章 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探究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文章 循证心理咨询领域新星: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