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过程中,督导者可以适时地断句,引导被督导者关注重点问题。例如,当被督导者的叙述比较混乱时,督导者可以说:“等一下,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帮助被督导者理清思路。
提问: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被督导者深入思考,激发创新和探索精神。
督导者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被督导者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与来访者沟通,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让被督导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解释:向被督导者阐明观点、理论和方法,提供清晰指导,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当被督导者对某个理论或方法不理解时,督导者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例如,在介绍认知行为疗法时,督导者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详细说明如何运用该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认知。
(五)督导支撑理论
融合精神分析、存在主义、人本主义、认知行为和正念等多种理论,为督导实践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多元化视角。
例如,在一个案例中,来访者有长期的焦虑问题。督导者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支持受督咨询师分析来访者的潜意识冲突;同时结合认知行为理论,支持受督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再运用人本主义理论,支持受督咨询师激发来访者的内在潜力和积极品质;最后引入正念理论,支持受督咨询师让来访者学会关注当下,调节情绪。通过多种理论的融合,受督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了更全面、有效的帮助。
(六)受督咨询师咨询效果评估
咨访关系:评估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质量,包括信任、尊重和合作程度。
通过来访者的反馈、咨询师的自我评估等方式,评估咨访关系。例如,如果来访者在咨询后表示愿意继续与咨询师合作,并且对咨询师充满信任,说明咨访关系良好。
情绪调节:考察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调节情绪的能力和效果。
观察来访者在咨询前后的情绪变化,以及咨询师采用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一位来访者在咨询前情绪非常激动,经过咨询师的引导,逐渐平静下来,并学会了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说明咨询师在情绪调节方面有一定的成效。
自我觉察:关注来访者自身的自我觉察水平,包括对自身情绪、行为和思维模式的认识。潜意识、心理资本、自我效能、依恋模式,自我价值,能力,自我认识觉察等等觉察。
指导来访者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也可以引导参加成长性团体讨论等方式提高自我觉察。例如,一位来访者在反思日记中写道,自己在与一位强势的领导相处时,不自觉地变得顺从,通过自我觉察,他认识到这可能是自己的一种潜意识应对模式,通过咨询师引导,修通,后续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做自己,除了顺从,也能合理表达自己需求,希望与领导达成更好的合作。
信念与态度变化:咨询师通过提问跟解释,启发来访者,让其了解自身信念和态度,以及不同的信念与态度,即时带来的积极影响。
例如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对来访者情绪、态度、行为产生影响,说明来访者在信念与态度方面有了成长。例如,一位来访者原本对某个群体有偏见,但在与咨询师通过明确问题,创设环境,寻找证据,达成共识的访谈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这种改变,让来访者感受情绪的改善、更有能力与信心同这个类型的人,进行接触,也出现了更有效的行为。在消极的认知改变,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对未来充满希望,能更好的适应未来。
社会适应:评估来访者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改善情况。
观察来访者在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判断其社会适应能力是否提高。比如,一位来访者在咨询前因为社交恐惧而避免与人交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能够主动参加社交活动,说明其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
有效行为:观察咨询师引导来访者采取有效行为的能力和成果。
看咨询师是否能够帮助来访者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监督来访者执行。例如,一位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制定了减肥计划,并且坚持执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说明咨询师在引导有效行为方面做得较好。
(七)督导效果评估
督导关系:评估督导双方的关系质量,包括信任、尊重和平等程度。
通过双方的反馈、互动情况等进行评估。如果督导者和被督导者能够坦诚地交流,互相尊重,说明督导关系良好。
情绪调节:考察督导者和被督导者在督导过程中的情绪调节能力。
例如,当被督导者在督导中因为某个问题而情绪激动时,督导者能够及时帮助他调节情绪,同时督导者自己也能保持冷静,说明双方在情绪调节方面有一定的能力。
自我觉察:关注督导者和被督导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提升情况。
督导者可以引导被督导者进行自我觉察,同时自己也不断反思自己的督导行为。比如,督导者在一次督导后,反思自己在某个问题上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被督导者也通过督导认识到自己的一些盲点,说明双方的自我觉察水平都有所提高。
信念与态度变化:分析督导对双方信念和态度的影响。
如果督导者在督导过程中,对某个理论或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这种认识影响了他的督导方式;被督导者也在督导中改变了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说明督导在信念与态度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工作适应:评估被督导者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和表现改善情况。
观察被督导者在接受督导后,在工作中的表现是否更加自信、专业。例如,一位被督导者在接受督导后,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各种咨询技巧,处理复杂案例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说明他在工作适应方面有了进步。
有效行为:观察被督导者在督导后采取有效行为的能力和成果。
看被督导者是否能够将督导中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比如,一位被督导者在督导后,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说明他在采取有效行为方面有了积极的变化,给来访者支持中,达到显著的效果。
督导胜任力:评估督导者的专业能力与伦理等多维胜任力水平。
可以通过被督导者的反馈、同行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如被督导者对督导者的专业能力进行督导后反馈评价,如在多维度给予胜任力高度评价,并且在同行督导案例评比与年度审中也认为该督导者在督导工作中其表现出色,更可多维度评估督导工作者的督导胜任力。
(八)区别与创新
更以人为本:与传统督导模式相比,应和心理督导模型更加注重被督导者的个性特点和内在需求,以激发其成长潜力。
传统督导可能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应和心理督导模型则关注被督导者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一个督导案例中,一位被督导者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传统督导可能会给出一些具体的职业规划建议,但应和心理督导模型会先了解被督导者的兴趣、价值观等收集督导证据,然后根据收集的督导证据与咨询师的个性特点,帮助咨询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达成督导共识。
注重“应和”督导的全面效果评估:全面评估受督咨询师咨询能力和督导师的督导过程与效果等维度,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更好的为来访者服务。
传统督导可能较少进行系统的效果评估,而应和心理督导模型通过多种方式对咨询效果和督导效果进行评估。比如,在一个督导项目结束后,不仅对被督导者的咨询技能进行评估,还对督导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不断改进督导方法。
交互式平等的心理督导模式:建立咨询师与督导师共成长的督导模式,强调双方的平等互动和共同进步。
在应和心理督导模型中,督导者和被督导者不再是单向的传授关系,而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例如,在一个督导小组中,被督导者分享了自己受到督导的启发后,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创新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启发了督导者,同时促进了督导者与智导团队的专业成长。这些创新的方法是督导者创设的平等安全的督导环境下面,受督咨询师的智力结晶。
三、赵坡 “应和师生对话” 路径的借鉴与融合
(一)平等对话与相互倾听
赵坡的 “应和师生对话” 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相互倾听。在应和心理督导模型中,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也应建立起这样的平等对话机制。双方共同探索问题、分享经验,通过相互倾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在一次督导中,被督导者提出了一个关于伦理问题的困惑,督导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与他一起探讨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平等交流,互相倾听对方的观点,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法。
(二)关系哲学的融入
“应和师生对话” 中的关系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在互动中不断塑造彼此。应和心理督导模型注重构建积极健康的督导关系,通过双方的互动促进关系发展,进而推动被督导者的专业成长。
比如,在一个长期的督导项目中,督导者和被督导者在不断的互动中,关系逐渐变得更加紧密和信任。这种良好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还为被督导者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支持。
(三)问题的共同探索
在 “应和师生对话” 中,师生共同面对问题,通过对话和思考寻找答案。应和心理督导模型倡导督导双方共同探索被督导者在咨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问题本质、寻找解决方法。
例如,一位被督导者遇到一个复杂的家庭问题案例,督导者和他一起深入分析家庭关系、成员的心理需求等,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帮助来访者改善了家庭关系。
四、应和心理督导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可行性
多元理论融合为模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心理现象和问题,为督导者提供全面的分析工具。
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帮助揭示来访者的潜意识冲突;存在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存在意义和自由选择;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认知行为理论注重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相互关系;正念理论培养个体的当下觉察和接纳能力。这些理论的融合为督导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例如,在一个案例中,来访者有长期的焦虑和自我否定问题。督导者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来访者童年时期的经历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结合存在主义理论,引导来访者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运用人本主义理论,激发来访者的内在潜力和积极品质;再结合认知行为理论,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最后引入正念理论,让来访者学会关注当下,调节情绪。通过多种理论的融合,为来访者制定了个性化的督导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系哲学与 “应和师生对话” 路径强调的平等、互动关系符合现代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督导关系。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平等、尊重和合作的关系。应和心理督导模型中的平等对话、相互倾听和共同探索问题的方式,符合这种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满足被督导者的需求,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督导关系。
“人之初,性本善” 等哲学思考为模型赋予了积极的人性观,为激发被督导者的内在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性相近,习相远”从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提醒督导师与咨询师,从多维度,多视角去了解人的发展,做到承上启下,承接人之初,性本善,积极的人性观,启下更好的做好“用生命影响生命”咨询理念,提醒督导师跟咨询师,不断进行自我成长,自我觉察,自我剖析。回应在实践中寻找真理,科学实践观。中国千年文化中提及的“天下大同”的世界观。
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一哲学观点出发,督导者相信被督导者内心深处都有善良的本质和成长的渴望。例如,一位年轻的咨询师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后,陷入了自我怀疑和沮丧之中。督导者运用 “人之初,性本善” 的理念,引导他看到自己在错误中所展现出的善良动机,如对来访者的关心和想要帮助他们的愿望。同时,鼓励他从错误中学习,激发他内在的成长潜力。这种积极的人性观让被督导者感受到被理解和信任,更有动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实践可行性
实际心理督导工作中有案例证明平等对话、共同探索问题的有效性。督导者与被督导者的互动和合作可以激发更多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一个案例中,一位咨询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来访者,来访者对咨询非常抵触,不愿意配合。督导者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与咨询师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来访者抵触的原因。通过分析来访者的背景、性格特点和咨询过程中的细节,他们一起想出了一些创新并符合咨询伦理的方法来建立与来访者的信任关系。最终,咨询师成功地让来访者参与到咨询中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个案例充分证明了应和心理督导模型中平等对话和共同探索问题的实践可行性。
应和心理督导模型的路径和实践指导具有可操作性。评估、倾听等环节可以通过具体方法和技巧实现,为督导者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
例如,在评估环节,督导者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模拟咨询等方法来了解被督导者的专业能力和需求。在倾听环节,督导者可以通过专注的眼神、点头、适当的回应等方式来表达对被督导者的关注和理解。这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让督导者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能够有效地开展督导工作。
受督咨询师咨询效果评估和督导效果评估体系为督导过程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衡量标准,有助于提高督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咨访关系、情绪调节、自我觉察等方面的评估,督导者可以清楚地了解被督导者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对督导关系、工作适应等方面的评估也可以让督导者反思自己的督导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督导策略。例如,在一个督导项目结束后,督导者通过对被督导者的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发现被督导者在自我觉察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情绪调节方面还有所欠缺。于是,督导者在后续的督导中重点关注被督导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培养,提高了督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应用前景可行性
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高质量督导的需求日益增加。应和心理督导模型以其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有望在心理督导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心理咨询行业也在迅速发展。然而,高质量的督导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应和心理督导模型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为心理督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例如,一些应和心理督导模型先行者在督导中,不断的践行应和心理督导的理念、路径与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发表了相关的实践研究与分析论文,吸引了更多的心理学同行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创新的督导模型有望在心理督导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该模型可以促进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咨询服务质量,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应和心理督导模型注重激发被督导者的内在潜力,通过平等对话、共同探索问题等方式,帮助咨询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当咨询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后,他们能够为来访者提供更优质的咨询服务,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心理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例如,一位经过应和心理督导的咨询师,在处理复杂案例时更加自信和从容,能够更好地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为来访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情绪、行为、态度与认知信念,社会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这种积极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个体层面,也会在社会层面产生连锁反应,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五、结论
应和心理督导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借鉴赵坡的 “应和师生对话” 路径及关系哲学,融合各要素,该模型为心理督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理论、实践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应和心理督导模型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该模型,使其在心理督导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可以开展更多的实证研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加强对督导者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应和心理督导模型的能力;建立应和心理督导的交流平台,促进督导者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学习。
总之,应和心理督导模型的构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有信心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心理督导模式,为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和社会的心理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文章 心理治疗中的人际关系三要义对家长辅导学生作业的启发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文章 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探究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文章 循证心理咨询领域新星: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