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着成千上万种养生或治病的偏方、秘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各种介绍偏方的书籍和报刊大受欢迎。不少人甚至“按图索骥”,自己当起了“郎中”,拿偏方给自己和家人调养、治病。虽然,有人“撞对了路”,但也有人“治丢了命”。
那么,偏方到底是好是坏,我们该如何评价与使用呢?
1
偏方满天飞,治病也索命
“医生,我最近从书上查到治肿瘤的偏方,说是很管用,但吃了好像没效果,你帮我看看……”
在肿瘤科门诊,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这些人来医院之前,早试过各种各样的偏方,病情不但没起色,多数还越吃越糟糕!
不单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心态的肿瘤患者,一些注重养生的人,因乱用偏方送到急诊救治的例子也不少见。
比如,有病人误信生吞鱼苦胆可以降火兼明目,连吞了几个,导致中毒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送到医院后不得不通过血液透析(洗肾)急救才保住了命;
有以为生吃泥鳅能降火清热、治肺病的,结果导致泥鳅钻到支气管里,引起呼吸困难,差点给憋死了;
更有胆结石患者,没咨询专业医师,就按某杂志上推荐的偏方抓药煎服,结果引起药物中毒,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
2
病急乱投医,费钱又危险
不少人是病急乱投医,什么都想试,到头来却是费钱又危险!
比如,不少偏方把灵芝当“神药”,有些古怪的偏方甚至把几十味抗肿瘤的药物汇集在一起,说是能对肿瘤“形成大包围”,结果不但花了冤枉钱,病情还恶化得更快。
李医生提示:缺乏医学常识的人用偏方出了事,多因对有毒副作用的药材使用不当。中医“以毒攻毒”是很讲辨证的,某些带有毒性的药物用得好能够治病,但药材的配搭和剂量的拿捏,都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一般人切莫生搬硬套。
◆下面为大家列出国家保健食品禁用的“黑名单”,如果要使用,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切勿自作主张:
- 八角莲
- 八里麻
- 千金子
- 土青木香
- 山莨菪
- 川乌
- 广防己
- 马桑叶
- 马钱子
- 六角莲
- 天仙子
- 巴豆
- 水银
- 长春花
- 甘遂
- 生天南星
- 生半夏
- 生白附子
- 生狼毒
- 白降丹
- 石蒜
- 关木通
- 农吉痢
- 夹竹桃
- 朱砂
- 米壳(罂粟壳)
- 红升丹
- 红豆杉
- 红茴香
- 红粉
- 羊角拗
- 羊踯躅
- 丽江山慈姑
- 京大戟
- 昆明山海棠
- 河豚
- 闹羊花
- 青娘虫
- 鱼藤
- 洋地黄
- 洋金花
- 牵牛子
- 砒石(白砒、红砒、砒霜)
- 草乌
- 香加皮(杠柳皮)
- 骆驼蓬
- 鬼臼
- 莽草
- 铁棒槌
- 铃兰
- 雪上一枝蒿
- 黄花夹竹桃
- 斑蝥
- 硫磺
- 雄黄
- 雷公藤
- 颠茄
- 藜芦
- 蟾酥
3
民间偏方,有糟粕也有宝
民间偏方,是众多医家和老百姓经过临床实践总结流传下来的,是祖国传统医药的一个组成部分。
偏方中确实也有宝。比如,上世纪研制的 “紫杉醇”、 “羟基喜树碱”、“长春花碱”等抗肿瘤药物,就是从成百上千种民间偏方和植物药中筛选提取的。
但是,这些药物是科学家和专业医务人员带着批判的眼光,从偏方中“淘出来的宝贝”,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的检验。如果是普通老百姓,确实不具备这样的甄别能力。
另外,中医治病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同样的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证型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如果有人说某个病用某个偏方一定能治好,绝对是忽悠!
一般而言,寒体易患寒证,火体易患热证,虚体易患虚证,实体易患实证,还有寒热夹杂,虚实夹杂等等。所以,药方也要分辨温、清、消、补。若是热证用温药,那就是火上加油;同样,寒证用凉药,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如果确实想试用偏方,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切记切记!
文章 肿瘤患者真的不能吃“发物”吗?
李佳殷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文章 偏方:治病还是“忽悠”?
李佳殷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咳嗽带血,晚期疾病,患者寻求中医治疗建议。患者男性68岁
就诊科室:中医肿瘤科
总交流次数:19
李佳殷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月经推迟一个多月,乳房胀痛,最近在减肥,想知道可能的原因和检查建议,女性,30岁。
就诊科室:中医肿瘤科
总交流次数:8
李佳殷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免疫治疗期间出现乏力症状,怀疑脾功能不佳。患者男性54岁
就诊科室:中医肿瘤科
总交流次数:17
李佳殷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