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吕怀宝

她为何成了“120”的“常客”——谈惊恐障碍

她为何成了“120”的“常客”——谈惊恐障碍

提起呼叫“120”急救电话,可能很少人有这种经历,是的,不到万不得已谁会拨打“120”呢,无非就是出现诸如高空摔伤、溺水、雷击以及车祸受伤等危及生命的的情况。可是陈女士最近她却经常拨打“120”,俨然成了“120”的“常客”,究竟为了什么呢?

提到小陈,她是一位 35 岁的高中教师,身体健康,气质很好。记得有一天晚上,陈女士吃过饭后正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突然感到剧烈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发抖、大汗淋漓,她异常恐惧,用她的话说好像马上就要死了。家人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 10 多分钟里,陈女士感到特别难受,也特别紧张,不停地喊:“我的心要跳出来了,我要死了。”救护车到达后,急诊医生听了她的心脏,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赶紧将陈女士送到医院。说来真是奇怪,一到医院,陈女士就感到身体好了,心也不慌了,呼吸也顺溜了,也不感到紧张了。接下来急诊科医生让她做了心电图、血常规和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医生看着各项检查都正常的陈女士,做不出任何诊断,就让陈女士做 24 小时持续心电图检查。然而,24 小时持续心电图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尽管没有诊断结论,陈女士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然而每当回忆当时的情况,陈女士就感到恐惧,害怕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然而,就在首次发病后的第十天,陈女士担心的还是发生了,情况几乎就是第一次发病的重复:突然感到剧烈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发抖、大汗淋漓和极度恐惧,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前后 20 分钟,到医院后症状就消失了。内科医生又给她做了许多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以后,陈女士又反复发作了多次,发病的表现和前两次完全一样。每一次发病,陈女士都要接受许多检查,结果也都是正常的。陈女士整天生活在对失控和“发疯”的恐惧中,渐渐的陈女士也不能正常上班了。那么陈女士到底是怎么了?是的她确实病了,不过生的病不是象阑尾炎或者胃炎等躯体疾病,她得的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叫做惊恐障碍,属于焦虑症的一种。大家平时经常说的焦虑症主要指慢性焦虑,而惊恐障碍属于急性焦虑,发作时病人大多表现为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开会或者操持家务等时,没有任何征兆的突然出现强烈的惊恐,有窒息的感觉,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因此很多病人大声呼喊救命,惊叫或者出现惊恐万分的四处呼救,感觉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了,同时伴有胸痛、胸前压迫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痛、头晕、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全身发抖、步态不稳等表现,发作时间短暂 5 到 20 分钟,一般不超过 1 小时,但发作具有反复性,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病人拨打 120 等送到医院,未经治疗,病人却奇迹般的好了。

那么惊恐障碍如何治疗呢?与一般的躯体疾病不同,由于惊恐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往往明显缺损,目前国际精神医学界主张,在治疗中除了要解除患者的焦虑症状外,还需要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社会功能。治疗惊恐障碍的常用手段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医生需要根据惊恐障碍患者病程的不同、病期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惊恐障碍的药物治疗首选新型抗抑郁药。在获得较好的疗效后,继续服用对惊恐障碍的复发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专家指出,经恰当的治疗,多数患者可在半年内好转,病程长短、症状轻重、病前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完好、有无刺激因素、个性有无缺陷均可作为预后的参考因素。惊恐障碍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要达到最佳疗效,药物治疗通常需要持续 6 个月。对于严重慢性焦虑障碍患者,治疗时间至少要持续 12 个月,部分患者还需要更长期的治疗甚至持续终身。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情绪像过山车,一会在山峰一会在谷底,这是双相情感障碍!

大家好,我是吕医生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叫做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者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的精神障碍。 病人在燥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病人可能出现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无忧无虑,乐观热情,他们的情感高涨,可以有相当高的感染力。有时病人的情感高涨表现不典型,可以表现容易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严重的可以有冲动,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此外,还表现讲话显得急促,语速比平时明显加快,言语增多,好像有满脑子的话,要赶快倾诉出来,活动明显增多,难以安静,不断计划,整日忙碌,爱交往,凑热闹,与人一见如故,爱开玩笑,爱管闲事,容易冲动,行为鲁莽,不计后果,花钱大方,挥霍摆阔,不负责任,还有的精力充沛,睡眠减少,性欲亢进,等等。 抑郁发作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悲观意志行为减退,三低症状为特征,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可以从闷闷不乐到严重的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常有活着没有意思的想法,赶到思路闭塞,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主动的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自我评价低,自责或者后悔,常常有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病人存在认知方面的损害,如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学习困难,生活懒散,被动,常常独自坐在一旁,或者整日卧床,不修边幅,日常生活料理需要他人督促,等等抑郁的表现。 之所以叫双相情感障碍,是因为这类疾病病人的临床表现躁狂发作相和抑郁发作相的表现,就像磁铁的两极一样,这两种临床相的症状完全相反,有天壤之别,病人形容自己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躁狂发作时在山峰,看见鸟语花香,阳光明媚,在抑郁发作时,情绪却跌入谷底,黯淡无光,昏暗低沉。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是多种多样的,有发作性,循环往复性,或者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混合迁延性,或者情绪像潮水一样潮起潮落性。并且如果病情多次反复发作,会出现发作的频率加快,病情越发复杂等现象。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的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有一定的致残风险,一定要引起重视。 好的,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是吕医生,咨询精神心理问题,可以找吕医生!

吕怀宝

副主任医师

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

12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疾病是脑子缺乏一些激素,能直接静脉注射这些药治疗吗?

大家好,我是吕医生 目前临床上精神疾病的病因还是停留在假说的层面,例如精神分裂症是多巴胺亢进假说,抑郁症是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低下假说,从而通过这些假说,研制出了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 既然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是脑内的多巴胺亢进,或者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低下导致的,那么能不能直接给这些病人注射多巴胺或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来治疗这些精神疾病呢? 答案是不能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必须进入脑组织,才能发挥治疗作用,但是人体对自己的脑组织有着很严密的保护措施,这就是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一个屏障叫做血——脑脊液屏障,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肌肉注射多巴胺五羟色胺,或者去甲肾上腺素,因为它们都不能通过血液——脑脊液屏障进入脑组织,所以就不能发挥治疗作用。 血液中是有多巴胺、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但是它们的多少只反映脑组织以外的外周组织的情况,并不能反映脑组织中这些激素的含量的多少。 对人体来说,药物都是来自身体外的异物,因此都会被排除在血液——脑脊液屏障之外。 所以不论是多巴胺五羟色胺,还是去甲肾上腺素都进不了脑组织,都不可能作为药物来直接治疗精神疾病,我们只能利用能够影响他们代谢,并且又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药物,去替代他们起到治疗精神疾病的作用。

吕怀宝

副主任医师

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

12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抗精神病药有依赖性吗?

患病后要服用药物治疗,在询问医生药物用法时我们往往有很多的顾虑,问东问西的:大夫,这药有副作用吗?这药需不需要忌口?这药有依赖性吗等等不一而足。在精神科也是如此,可是患者和家属比较关心的是另一个话题:抗精神病药有依赖性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精神科药物的种类。目前精神科临床上常用药物以下几个大类: 1、抗精神病药,顾名思义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2、抗抑郁药;3、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双相障碍等的药物;4、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药,也就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5、抗痴呆药,指的是治疗各种类型痴呆的药物。6、镇静催眠药,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安眠药。 其中精神分裂症有慢性迁延反复加重慢性化的特点,而抑郁症、双相障碍、多动症等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老年痴呆更有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病程。服用这些药物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治疗,控制精神症状,防止复发。所以服用这些药物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精神症状,而不是因为患者对这些药物有依赖性。 谈到有依赖性的药物就不得不说镇静催眠药,目前市面上用来治疗睡眠障碍的药物有传统的苯二氮卓类的药物(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安定),再就是以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等药物为代表的新型安定类药物。这些药物多少都有依赖性的特点,其中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最强。服药物这类药物超过一个月就会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除非失眠较重或者年龄较大的病人外,失眠病人原则上不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果临床上服用的话也不要超过一个月,等失眠改善控制症状后,就应换用其他副作用小的药物。所以受失眠的困扰的网友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吕怀宝

副主任医师

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

123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