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吴昱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1********263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小儿内科

可处方
100%
好评率
262
接诊人数
2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向吴昱医生问诊
服务图标
电话问诊
¥79
/15/20分钟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吴昱医生介绍
专业擅长
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便秘、厌食症、喂养困难、小儿肥胖、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黄疸、肝病、儿童甲亢、甲减、青春发育异常、矮小症。
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高级营养师,就职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营养科。2003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2010年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20年,对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厌食、黄疸、肝病、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身材矮小、性早熟、青春期发育延迟等疾病。
患者评价
100%好评率
回复质量
94%好评
服务态度
88%好评
回复速度
100%好评
j***a
评价详情:吴主任医术高超,十分敬业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06-27
琪***8
评价详情:非常好的一位医生,耐心细致,解答透彻,十分敬业,回复神速给了治疗建议,问题得到解决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04-01
j***j
评价详情:认真负责 超级有耐心 对待每一位宝宝都特别认真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07-13
j***z
评价详情:大年三十一直在线回复!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02-11
j***y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 | 服务态度:非常满意 | 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评价详情:非常满意,细心,耐心,责任心非常好,缓解了我不少焦虑,作为宝妈,整天心惊胆战的非常焦虑,听跟吴老师讲解,心情安心了很多。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05-01
科普文章

文章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患儿的注意事项

一、饮食有节,清淡好消化 避免暴饮暴食 不能爱吃就吃很多,不爱吃就吃很少,饥一顿饱一顿对胃肠非常不好。 避免挑食 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应该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适量的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豆类坚果,以及充足的奶制品(坚果、豆类要选择适当的烹饪方法,不可过食,如果合并牛乳过敏或乳糖不耐受,可先不摄入奶制品)。具体可以参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定时吃饭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每天吃饭的时间应该差不多,两餐间隔 4~6 小时。要每天吃早餐,保证早餐的营养充足。三餐不能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如果每次餐后患儿不适,可以少食多餐,减少每餐饭量,增加餐数以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总量。 细嚼慢咽 清淡好消化 做到清淡饮食,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快餐。忌辛辣、油腻、生冷、粗糙、过硬等食物。粗纤维的食物少吃,食物温度要适中,不可过热更不能过凉。冷饮瓜果建议先不要吃。 不吃零食 尤其是糖果、膨化食品,也不要喝饮料。 进餐时心情舒畅 二、规律生活,避免着凉 早睡早起,适量运动。随着天气增减衣物,不要着凉。尤其是不要凉着肚子。 三、心情舒畅,避免刺激 保证孩子的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压力,减少精神刺激。尤其是就餐前后别批评孩子,容易加重胃炎的症状。 四、避免烟酒 有的家长觉得好玩,给小孩子一点酒,这是绝对错误的。大一点的孩子接触白酒啤酒的可能更大些,无论有无胃炎,都不要喝酒,对孩子的胃肠道在内的多个系统都有着严重的伤害。 大孩子不可以吸烟,小孩子要避免二手烟、三手烟,建议家长不要吸烟。 五、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有相当一部分胃炎患儿,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对于有胃肠道症状的 HP 感染儿童,需要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治,必须按疗程服药。如果 2、3 个疗程仍不能清除,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再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还有很多。 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想欧美人一样进行分餐,因为幽门螺旋杆菌会“传染”。有调查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密切基础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如果父母感染了病菌,其子女染病的机会比其他家庭的孩子高很多。所以,为了防止“传染”,家中宜实行“分食制”,食物分开,食具最好也要分开,餐具蒸煮消毒。平时,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勤刷牙,以清除藏在牙垢中的幽门螺杆菌。 我们发现,孩子有胃炎,父母也“胃口不好”的情况很多,其中很多父母也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孩子进行 HP 根治的时候,其家人最好也检测有无 HP 感染,如果有可以一起治疗,否则容易出现孩子治好了,没过多久再次被家人感染的情况。 六、必要的随诊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就诊开药后,规律服药,按照上面的注意事项生活,症状几天后就可以消失。但是有一小部分患儿效果可能不理想,这时候就需要再次就诊复查,调整用药后可能就好了。当然,还有的孩子需要进一步检查化验。比如胃镜、肝胆胰脾彩超、肝炎抗体、过敏原、胃泌素、胃电图等检查。有一些疾病在沧州本地确诊不了,治疗效果不理想也就无法避免。 七、避免复发 有人说胃病属于“三分治七分养”,因为就算治疗后孩子症状全消失了,胃粘膜要恢复到完全正常,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上面提到的注意事项,在孩子“好了”以后也要坚持。否则,孩子的胃炎还会“复发”。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一定要持之以恒。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15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脱水的表现及如何口服补液?

急性腹泻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水样便、蛋花汤样便最为常见,大部分是由于病毒感染、喂养不等所致,可以使用蒙脱石混悬液(或散剂)、益生菌治疗。慎用抗生素,如果发热,可以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退热。 腹泻的儿童常常会出现脱水,家长可以通过下列表现判断孩子是否脱水: 1、皮肤弹性变差; 2、口唇、黏膜干燥,口渴,哭泣时无泪; 3、眼窝、前囟门凹陷 4、四肢末端,也就是手脚变凉,严重的会出现皮肤发花; 5、尿量减少; 6、精神萎靡、爱睡觉或者烦躁。 如果只是轻中度的脱水,可以口服补液,首先选择ORS液(口服补液盐)。共识推荐低渗ORS液,也就是口服补液盐Ⅲ。 用于纠正轻度、中度脱水时口服补液盐服用方法:按照比例配置好ORS液,按照体重,每公斤体重50-75ml,4小时内服完。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需要静脉补液。 1、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也就是腹泻特别严重。比如:一个10kg的孩子一个小时排出水样便超过100ml,就属于大量腹泻了。 2、ORS液服用量不足; 3、频繁、严重呕吐;——孩子喝不进去 4、如果临近4 h,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不时判断孩子脱水程度。 如果没有口服补液盐或孩子不想喜欢口味不喝,可以用新鲜米汤加少许食盐(每500ml米汤,加1/3~1/2啤酒瓶盖食盐),代替ORS液。 脱水对孩子有危害,那应该如何预防脱水呢: 1、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 3、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 4、人工喂养儿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 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 ml;2-10岁者,150 ml;10岁以上的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虽然大部分孩子,在口服补液、止泻治疗后会逐渐好转。但是部分患儿会出现病情加重或并发症,需要及时就诊住院治疗。 如果孩子病情未好转或出现下列情况中的一种,需要及时送医院: 1、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 2、不能正常饮食; 3、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 4、发热,且体温较高(<3个月的婴儿体温>38℃,3-36个月幼儿体温>39℃); 5、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泪少、黏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神志改变,如易激惹、淡漠、嗜睡等; 6、粪便带血; 7、年龄<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 8、出现抽搐; 9、哭闹不止。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15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便秘总不好,这可怎么办?

孩子便秘总不好,这可怎么办! 儿童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儿胃肠病,困扰着很多孩子和家长。很多家长用了多种方法都看不到持续的效果,看着孩子被憋得难受,甚至肛裂出血,很是焦急。他们非常想知道,为什么孩子便秘总不好呢? 所谓儿童功能性便秘,并不是看到孩子几天不大便就能诊断的。目前儿科医生所说的儿童功能性便秘是根据 2016 年罗马专家委员会发表的《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诊断的。具体诊断标准如下(有些枯燥,直接跳过不看也可以): 4 岁以下儿童符合以下至少 2 项条件,且症状持续至少 1 个月: (1)每周排便次数不大于 2 次; (2)有大量粪便潴留病史; (3)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劲病史; (4)排粗大粪便史; (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块。 对于已经进行排便训练的儿童,以下情况也可列人选项: (6)能控制排便后每周出现至少 1 次大便失禁; (7)粗大粪块曾堵塞马桶。 4 岁及以上儿童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不足的情况下,符合以下至少 2 项条件,且至少每周发生 1 次,持续至少 1 个月: (1)每周在厕所排便次数不大于 2 次; (2)每周至少出现 1 次大便失禁; (3)有粪潴留姿势或过度克制排便病史; (4)有排便疼痛或排便费力病史; (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6)粗大粪块曾堵塞马桶。 此外,功能性表面诊断标准中,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即应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 诊断功能性便秘,需要除外机械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脊髓疾病、其他代谢性疾病或肠源性疾病。还有一些较少见的排便异常如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 可见,虽然小儿便秘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孩子都出现过,但是儿童功能性便秘这一疾病必须到医院看过小儿消化专业医生才能诊断。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大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次数 1~2 次)、排便费劲、不敢排便、大便干燥甚至呈球状,要考虑孩子出现了便秘,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超过 1 个月,则需要考虑儿童功能性便秘,请带着孩子到医院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愈。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便秘呢?→宝宝便秘的 13 个常见原因,看这一篇就够了! 孩子出生后的数年内,饮食结构发生巨大的改变,由完全的流食(母乳或配方奶)逐步转变为固体食物为主,加上孩子身体功能仍不健全,需要不断的适应环境。这期间出现饮食、环境、疾病等异常干扰,孩子就会出现排便异常,出现急性便秘,引起孩子排便时疼痛,继之害怕排便,避免排便,久之出现慢性便秘。 另外,缺乏排便训练,不恰当的排便训练也会造成孩子粪便滞留,引起便秘。 所以便秘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排便方法异常,恐惧排便等。其他原因还可能和近期生病,菌群失调,食物过敏等有关。 小婴儿也会出现数日一次大便,但是大便不干燥,可能是婴儿排便困难,不是儿童功能性便秘。 孩子一旦诊断为功能性便秘,一定要及时治疗,因为症状持续时间越短,治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软化大便和确保无痛性排便是治疗的关键! 软化大便的维持治疗需要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因为孩子获得正确的排便技能需要很长时间,便秘时间越长的孩子,获得排便技能的时间越长。 软化大便的方法首先是改变饮食,多饮水,选择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避免食物过于精细。 在改善饮食的基础上,可以给予孩子一些药物治疗,以软化大便。 常用的药物有: 乳果糖,乳果糖在肠道并不吸收,可以增加肠道的液体量,从而软化大便。是一种很安全、可以长期使用的药物。小婴儿也可以服用。 聚乙二醇 4000,可以用于 8 岁以上儿童,作用机制和乳果糖类似,效果更好些,不过说明书有年龄规定。(国外指南可以用于小婴儿,如果乳果糖效果不好,如果家长同意可以试用) 小麦纤维颗粒,是一种很好的膳食纤维,如果不能有效的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口服一些小麦纤维,使粪便含量增加促进排便。 大便软化,减轻孩子对排便的恐惧心理之后,可以训练孩子的排便习惯。 一般 18 个月以后就可以开始排便训练了。→如何进行便秘的基础治疗。 每天定时定点让孩子排便,哪怕孩子没有便意,也要让孩子到便盆上坐十几分钟,而且要专心于排便。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有效果的。 其实很多孩子并不会“排便”,不会配合肠蠕动用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才能真正掌握排便技能。 如果孩子通过自己不能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不会用力,则需要通过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 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仪器将排便时肛门直肠局部的压力和电活动呈现在屏幕上,患儿对照屏幕,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训练,纠正错误的排便动作。通过“用力训练”,锻炼排便的肌肉正确的松弛紧张,提高患儿对已经到达直肠的粪便的敏感性,从而学会排便。有效率大概是 70%。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见效容易,维持效果难,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配合。需要家长有耐心、够细心、有恒心,长期正规治疗才有治愈的可能。 如果治疗效果不好,需要回过头来看看有没有其他原因造成孩子便秘。比如,有的孩子先天结肠冗长,很可能需要持续用药。 总之,儿童功能性便秘需要孩子、家长及医生,甚至学校一起配合才能治疗的一种常见疾病,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生活的更舒适更快乐。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13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发热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0至0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 2.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3.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 4. 儿童发热健康教育30问 5.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 6. 《儿科学》第八版 发热,俗称发烧,是儿童生病时常见的症状,也是让家长非常担心的症状。对于发热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1、WHO推荐的儿童退热药只有两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也被称为解热镇痛药。 具体用法用量如下: 布洛芬,≥6月以上儿童可以使用,每次10mg/kg体重(最大剂量400mg/次),两次用药最短间隔4小时。不同剂型浓度不同,使用前一定看清楚。 (右旋)布洛芬混悬液(100ml:2g)每次0.5ml/kg体重。 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上儿童可以使用,每次15mg/kg体重(最大剂量600mg/次),最小间隔4小时。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15ml:1.5g)每次0.1ml/kg(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即可。)不同剂型浓度不同,使用前一定看清楚。 2、体温多少度需要口服退热药 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腋温)≥38.2℃伴明显不适时,推荐使用退热药。因为WHO建议2月以内的小婴儿禁用解热镇痛药物退热,如果体温高于39℃可以给予物理降温。具体方法包括:减少包裹增加散热,温水擦浴3-5分钟。 3、退热的目的 退热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发热给患儿带来的不适,也就是改善舒适度。而不是单纯地将体温降至正常。特殊情况(长时间高热、超高热)下需要积极降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所以,发热时寻找发热的病因比降温更重要。 4、体温多少度属于高热、超高热? 临床上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 37.5~38℃为低热, 38.1~38.9℃为中度发热, 39.0~40.9℃为高热, ≥41℃为超高热。 持续高热和超高热对人体有害,需要积极退热。 5、发热对人体利弊同在,不必太过积极的退热。 有些孩子一发现孩子体温偏高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认为发热对孩子伤害很大。这是错误的,因为发热仅仅是疾病的症状之一,也就是所谓的“标”,而“本”则是导致发热的原因,在儿童急性发热往往是病菌感染所致。退热仅仅是对症处理,并不能治疗疾病本身。同时发热时机体对病菌感染进行抵抗的一种表现,中等程度的发热能够提高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对机体有利。而长时间高热或超高热则会损伤脏器功能,甚至出现细胞因子风暴造成危险。所以,对于大多数情况,不需要太过积极的退热。 6、发热时的一般护理也很重要。 发现儿童发热时,要尽快给孩子测量体温,不能用手感觉孩子体温高就认为孩子发热,给予退热处理。建议在家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 对发热患儿进行恰当的护理不仅能够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还能帮助疾病恢复。 注意休息,环境安静,光线柔和,舒适的室内温湿度(18-22℃,相对湿度60%左右),卧室交替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清新,给孩子适当的衣着,多喝温水,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宜选易消化食物。记录患儿的体温、饮水、饮食、大小便情况。如果口服退热药物后大量出汗,要及时快速的更换衣物,使孩子舒适。出门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勤洗手,避免家庭内部传染。 7、哪些药物不推荐儿童使用。 尼美舒利、安乃近、阿司匹林等均不能用于儿童退热。 8、物理降温也不推荐! 因为退热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孩子的舒适度,避免超高热。而物理降温会增加孩子的不适感,让孩子不舒服,出现寒颤、哭闹、鸡皮疙瘩。所以,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物理降温方法君不推荐使用。 9、发热时不能捂汗退热。 在体温上升期,若患儿出现畏寒、寒战等症状,可适当为患儿增添衣物保暖以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在发热持续期,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完善,太多、太厚的衣物或被子不易散热,反而可能导致患儿体内热量储积出现高热。在婴儿中,过度保暖或捂闷还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脱水。 10、哪些辅助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孩子的舒适度 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降低室内温度等,这些方法均可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 11、服用退热药后呕吐,还需要补服吗? 如服用后立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中看到完整的片剂、胶囊剂或全部液体,如有必要,可考虑补服。如果服用时间超过15分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需权衡错过一剂的潜在风险和补服后药物过量的危害。 同时分析用药后呕吐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疾病本身、喂药不当等,对于依从性差的患儿可考虑处方退热栓剂。不过一定注意栓剂的剂量,根据患儿体重给予适量的栓剂,不可不顾孩子大小都给一粒栓剂退热。有些家长常说退热栓比口服药效果好,很可能是用药过量了! 12、口服退热药后一般多长时间开始起效? 退热药物使用后多在30~6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部分患儿如仍高热不退,亦不宜短期内重复使用退热药物,一般应间隔4h以上。 13、服用解热镇痛药后,体温一点儿没降怎么办? 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即使患儿体温仍高,也不宜提前服用解热镇痛药,2次用药应间隔4~6以上,24小时之内用药不超过4次。频繁用药或加大剂量用药,可能导致因药物过量的伤害。发热时,患儿容易出现脱水或不显性失水,理论上,更容易因药物过量而出现肝、肾损害。解热镇痛药治疗无效时,应重点关注引起发热的病因查找和治疗,可以辅以降低环境温度、减少穿着衣物等方式改善患儿的舒适度。 14、目前指南不推荐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 虽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交替使用,较单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在体温降低值上有一些差异,但并不能有效改善患儿因发热而导致的不适,同时增加了解热镇痛药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剂量、间隔时间和用法不同,造成用药的方案复杂,易造成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混淆,导致解热镇痛药的药物过量甚至中毒。 15、高热时输液不一定使疾病好得更快。 多数情况下,发热患儿不需要输液治疗,是否进行输液治疗,取决于病情及诊断,与体温高低无直接关系。 16、尤其是不能为了退热而滥用抗生素、滥用糖皮质激素。 17、注射退热药需谨慎 当口服药不能缓解时,或对于危重患儿、不能口服用药的患儿、胃肠道吸收障碍的患儿等,可考虑注射给药。但临床治疗用药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优先考虑口服方式给药。 18、退热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发作,对于热性惊厥或癫痫患儿出现发热时建议按一般退热原则处理。 19、孩子发热需要立即去医院吗? 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不能单纯以发热程度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所以不能仅仅通过体温高低判断孩子的病情轻重,可以通过下表帮助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如果只有绿色“低危”表现,发热儿童可在家中护理,但需了解何时需要进一步就诊。如果发热儿童存在“黄区”的临床表现,应尽快就诊;如果发热儿童存在“红区”的临床特征,应立即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小婴儿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更容易出现重症,所以<3月龄的婴儿体温≥38℃、3~6月龄婴儿体温≥39℃时,需要非常重视。 若果发热儿童看过医生后出现这些情况,提示病情出现变化或加重,需要再次到医院就诊。 20、儿童急性发热的常见病因: 儿童急性发热很常见,病因众多,有轻有重。可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从病原可以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等。其中病毒和细菌属于最常见的原因。 从感染部位可以分为:呼吸道感染,比如急性鼻咽炎(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消化道感染,比如轮状病毒肠炎、诺如病毒胃肠炎等。 小婴儿容易出现的泌尿道感染、中耳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就是脑炎、脑膜炎等。 还有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血流感染。 非感染性病因包括: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肿瘤、脱水热、药物热、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外胚层发育不良等原因。相对少见。 大部分急性发热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少部分经儿科医生详尽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急性发热的病因暂时不明确,属于不明原因急性发热。 21、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有哪些? 儿童急性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以病毒最为常见,其次是细菌。因为病毒感染多有自愈性,仅需要退热等对症处理就可以,而细菌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生素, 所以,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判断是否细菌感染非常重要。 医生处理观察临床表现外,还会化验血常规、CRP、PCT等进行辅助判断是否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则不能使用抗生素。 22、什么是不明原因的急性发热? 发热时间≤7天的称为急性发热; 经儿科医生详尽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急性发热的病因暂时不明确,属于不明原因急性发热。 虽然病因不明,大多数孩子经过医生治疗会逐渐退热痊愈。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孩子处于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阶段,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需要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对于医生和家长,既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表现,也不要过于紧张焦虑,进而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23、孩子反复高热会烧坏脑子吗? 很多家长都担心高热会烧坏孩子大脑,其实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但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热时,患儿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同时某些孩子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婴幼儿期发热较其他时期容易出现热性惊厥。只要对症处理,退热后均能恢复正常,不会留下后遗症。 那些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热儿童,往往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如果发现过晚得不到及时治疗就有可能留下后遗症,出现瘫痪、癫痫、智力低下等情况。 出现抽搐、昏迷固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典型表现,但是疾病早期很少出现,更多的是一些不典型表现。如:大孩子会有头痛、呕吐、精神差,尤其是退热后仍然头痛,需要警惕脑炎。婴儿可能出现颈强直、前囟膨隆、多睡、烦躁、哭声尖、吃奶差等等情况。 通过上面的“三色”图片,如果出现这些表现均属于黄色或红色的范围,需要及时就诊。所以掌握了这张表格不会耽误孩子的病情。 24、接种疫苗后发热如何处理 有些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发热,多数发生在疫苗接种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个别人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出现,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 但不推荐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热药物。当接种疫苗后发热时,首先应该尽量判断发热是否由接种疫苗所致。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短暂的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无其他明显异常反应,大多属于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可多饮水、多休息,密切观察,体温会慢慢下降。如果持续发热,或出现高热,不能仅考虑是接种疫苗所致,需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根据具体病因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如果除了发热,还有其他呼吸道、消化道的症状,可能不是疫苗后反应,而是小孩子在外出接种疫苗过程中护理不当、环境变化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出现发热。 25、炎症、病毒、细菌的关系 炎症包括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感染的原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而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26、支原体是个啥? 支原体是一种有别于细菌与病毒的病原体,常见的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支原体无效,需要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27、如何判断急性发热的孩子是否细菌感染? 孩子出现急性发热,多是感染所致,如果是细菌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生素。医生仅仅依靠孩子的症状难以判断是否细菌感染,往往需要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来判断患儿是否细菌感染,有时是否严重细菌感染。如果考虑严重细菌感染,需要积极治疗,避免出现败血症、休克、迁延感染等严重情况。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10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看过医生孩子仍然发热,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再次就诊?

发热患儿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再次就诊。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儿,门诊就诊后大部分回家口服药物、居家观察。绝大多数孩子,经过药物治疗,家长的精心护理,体温会在 3 天内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 不过,有些孩子在发热 24 小时之内就来看病,很多症状还没有表现出来,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逐渐典型,需要更正诊断,变换治疗方案。还有些孩子病情口服药物不能控制,甚至快速加重,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也需要再次到医院就诊。 总之,孩子出现下列情况需要再次到医院就诊。 精神状态变差,比如退热后仍然不爱玩耍,很少说话,精神反应差,小婴儿微笑减少,睡眠增多,不易唤醒,出现呻吟等。 出现脱水症状,比如尿量减少。 初次发生惊厥、抽搐。 出现了新的症状,如明显的咳喘、呕吐、腹泻、皮疹、抽搐、活动异常、精神异常、头痛等。或者发热之外的症状明显加重,如剧烈咳嗽、憋气、疼痛加重等。 小婴儿前囟门膨隆。 出现严重影响进食的情况,如小婴儿拒绝吃奶,稍大孩子不吃饭不喝水,剧烈呕吐或呕吐物中有血、胆汁等。 四肢发凉,皮肤颜色苍白或有花纹。 退热后呼吸次数增快、心跳增快,口唇发紫等。 诊后 72 小时仍有发热。 体温超过 39℃,口服适量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治疗 2 小时后仍不退热。 其他家长不能自行判断的异常情况。 以上均需要家长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如果没有自信,还是及时到医院就诊,让医生帮你判断孩子的病情轻重。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10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数天不排便是怎么回事?

首先,不是所有的大便费力,数天排便一次都是便秘。 便秘的孩子排便费力的同时,大便是干燥的。 还有些孩子,也是好几天大便一次,甚至不用开塞露就不解大便,导致孩子腹胀、哭闹、睡眠不好。解出的大便并不干燥,甚至是稀便或者糊状便。这种情况就不能称之为便秘。 (有些中医师认为大便粘稠不易排出,属于胃肠湿热,称之为湿热便秘。) 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婴儿排便困难。 排便困难的诊断标准 按照罗马Ⅳ标准(国际上一个非常权威的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小于 9 月龄的婴儿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可以诊断婴儿排便困难: 在排出软便或未能成功排便前处于紧张和哭闹状态至少持续 10 min; 无其他健康问题。 出生后 1 个月的孩子就可以出现婴儿排便困难,发生率还是很高的。 排便困难的原因 为什么小婴儿会出现排便困难呢?原因是小婴儿排便动作的各个肌肉间配合不协调,骨盆底部的肌肉在排便时不能放松,所以孩子需要不断地使劲,加大压力,才能排出大便。于是有了,孩子排便时憋气、面部充血发红等表现。 不过,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排便动作逐渐变得协调,学会了如何用力,如何放松盆的肌肉,这些症状也就逐渐消失了,一般持续时间 1 个月左右。 所以,家长们不用太过担心哦! 需要就诊的情况 不过,诊断婴儿排便困难需要“除外其他疾病”这其中就包括肛裂、脱肛、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等,所以,还是需要到医院就诊做除外诊断的。 虽然婴儿排便困难可以自愈,但是孩子太难受了,是否可以给点开塞露帮帮孩子呢?如果没有上面的疾病,不建议帮助孩子,因为可能延长孩子的自行正常时间。 如果超过一个月,孩子还没有好转,需要再次到医院就诊除外其他诊断。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107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应该每天摄入多少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不被人小肠消化酶水解的、由10个或10个以上单体组成的碳水化合物聚合体,包括不溶性纤维和可溶性纤维。半纤维素、果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纤维素、木质素属于不溶性膳食纤维。虽然低聚糖不完全符合该定义,但考虑到低聚糖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营养与特殊食品法典委员会也将低聚糖纳入到膳食纤维范畴。近年亦有学者将人乳中未被完全消化吸收的、进入肠道发酵的乳糖视为婴儿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具有保水和促进大肠运动的功能。粗纤维比细小纤维具有更强的保水性,更利于通便 。膳食纤维经肠道菌群酵解后,可刺激结肠蠕动,少部分未被酵解的膳食纤维直接成为粪便组成部分,使大便软化。天然膳食纤维较加工后膳食纤维保水性更好,故其通便作用亦优于烹煮过的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通便作用不同。大部分可溶性膳食纤维可被肠道微生物降解,降解后的产物可促进肠道菌群增殖;不溶性膳食纤维多不被肠道菌群分解,通过吸收水分与增加粪便体积,减少肠道传输时间。 膳食纤维对儿童健康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排便,儿童食物缺乏膳食纤维可发生功能性便秘。 目前已发表的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推荐指南多为美国标准,其次是欧洲国家及日本标准。各种标准因方法不同而异,如按儿童体重、微量元素摄取情况、儿童年龄、儿童能量摄人量、餐份与餐量、或是儿童膳食纤维摄取量与成年期疾病相关性制定。 目前我国对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膳食纤维25~35g,对儿童没有明确的推荐量。 可以参考美国、日本的儿童推荐量。 1995年美国健康基金会指南以排便正常为依据,建议3岁以上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最低为(年龄+5)g/d,并提出(年龄+5)g/d至(年龄+10)g/d的摄入量范围。例如:5岁儿童,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应该在10~15g。 2002年美国科学协会根据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心肌梗死和(或)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风险的相关性,从对37~64岁女性(1984年)和40~75岁男性(1986年)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统计推算,1岁以上人群膳食纤维摄入量标准为14 g/1000kcal。仍然以5岁儿童为例:每天推荐摄入热量1400kcal,则膳食纤维应该摄入19.6g。 2006年美国农业部制定膳食纤维推荐量以餐份及餐量所提供的能量为基础进行评估。推算学龄前儿童摄人能量为1 600 kcal时,需要摄人膳食纤维19 g/d 。 1993年日本大阪公共健康学会 以成人每日大便排出量140~150 g可降低肠道疾病风险为依据估计膳食纤维最低摄人量为10 g/1000 kcal,若为预防健康成人慢性疾病(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肠道憩室病等)则推荐膳食纤维最高摄人量为12 g/1000kcal。目前该标准亦应用于青春期儿童,未涉及较小年龄儿童。 门诊很多便秘的儿童,治疗效果不好,与摄入的膳食纤维不足有关。家长并不能详细记录膳食日记,每种食物吃了多少说不清楚。通过家长描述估计每天蔬菜量不会超过250g,最多不超过3g膳食纤维,算上主食和水果,距离需要的摄取量相差甚远,所以需要药物维持。 建议家长们给孩子记录膳食日记,以便进行膳食分析,了解孩子各种营养是否充足。 以下是部分食物膳食纤维的含量。(不同研究给出的数值有所差距)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107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便秘的基础治疗

一、排便习惯训练 给孩子准备外观引人、颜色鲜艳的便器,放置在小儿易于使用的位置(不一定是卫生间),鼓励小儿每天在便器上坐一会。便器高度要合适,使孩子双膝高于臀部,双足应该着地以便用力,并学会排便用力。 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餐后 30~60 min,5~10 min/次较适宜,避免排便时久蹲、久坐及强努而导致肛门肌疲劳。 这种训练的适宜年龄为 18 个月左右。 给予一定的心理诱导。排便成功后父母给予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如排便失败不应训斥,应消除小儿紧张感。训练中可能出现后退现象,如强忍粪便而不解,后退为训练中正常现象,不代表失败,父母应接受这一事实,不必焦虑和施加压力。 二、合理饮食 孩子的食物要侧重膳食纤维(DF)的摄入。 我国饮食习惯以谷类及植物性食物(蔬菜)为主,兼食豆类、鱼、肉及水果。但当今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食物越来越精细,蔬菜及豆类摄入量减少。仍应提倡以谷类为主食,多食富含 DF 食物。谷类中含 DF 较多者为高粱米、玉米;蔬菜类为菠菜、韭菜、胡萝卜、茄子、青椒及蘑菇;水果类为梨、桃、香蕉、柿子、杏及枣;豆类为红小豆、芸豆及黄豆。 三、足量饮水 对于便秘患儿强调“足量饮水”,除正常饮食应补充饮水。 并随季节、气温及运动量适度调节,需观察患儿粪便。 可以监测尿色、尿比重。保证尿色为白色或者浅黄色。 四、增加活动量 鼓励患儿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培养劳动习惯,可以走路场合尽量不坐车、上下楼自己爬楼梯,每日应有 1 h 以上的体育锻炼(慢跑、跳舞、游泳、跳绳)。 五、心理、行为治疗 需要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小儿便秘有下列几种情况: 痛性排便,未经系统治疗的便秘患儿经常发生粪便嵌塞导致“干便恶性循环”,此时强行排便可引发肛裂、脱肛,使患儿痛苦异常,此疼痛经历足以使患儿恐惧排便、拒绝排便而致“忍便”,粪便更为干结。遇此情况应先予以灌肠和软化剂解除粪便嵌塞,并进行心理疏导、抚慰以消除恐惧心理,再行正规 DHP 突然的惊吓和偶尔的排便过失(如溢粪弄脏衣裤)受到过度责难,造成心理创伤导致排便异常。此时应创造减轻心理压力、体贴照顾的良好环境,取得患儿信任配合,循序渐进最终消除心理创伤 便秘患儿在 DHP 过程可能遭遇失败,家长应予以理解并给予心理支持使 DHP 顺利进行,此为小儿便秘基础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136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问诊记录

宝宝出生48小时内未排便,近期出现便秘,是否需要检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患者女性2岁7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10

医生建议:首先,需要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消化道问题引起的便秘。如果没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补充膳食纤维和使用聚乙二醇4000等药物来改善便秘。同时,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定期运动和避免长时间久坐也是预防便秘的重要措施。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热、腹胀、便血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孩子长期便秘,尿黄,蔬菜水果摄入少,水喝得少,益生菌效果不明显。患者男性2岁8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50

医生建议:儿童便秘可能由喂养不当、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原因造成,需解除便秘,调整饮食和饮水。建议使用乳果糖软化大便,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培养排便习惯,注意饮食调整,保持足够水分摄入。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在增加奶粉后出现腹泻,怀疑是牛奶蛋白过敏,已经采取了一些对症处理方法,需要进一步的建议和指导。患者女性7个月17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10

医生建议:宝宝的腹泻可能是由于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首先,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如喂养不当或急性肠胃炎等。如果宝宝的症状持续不改善,可以考虑换用深度水解奶粉。在此期间,补锌、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丁桂儿脐贴、乳酶生和蒙脱石散等对症处理方法可以继续使用。无需添加抗生素。至于是否需要添加乳糖酶,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我儿子最近大便不太正常,喝了三天纯奶粉后拉了两次绿粑粑,平时是混合喂养,晚上加两顿奶粉,纯母乳时大便有时候有点稀,放屁很臭,肚子有时候响,睡觉不太踏实,想知道是消化不良还是乳糖不耐受?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113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分析,孩子可能是消化不良,建议使用三联活菌和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避免过度补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儿童功能性便秘,尝试多种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寻求专业建议。患者男性2岁4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49

医生建议:建议尝试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根据排便情况调整剂量,如有嵌顿可使用甘油灌肠或大剂量聚乙二醇治疗。注意药物副作用和长期使用的必要性。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辅助中医药调理可能有助于改善消化和缓解便秘症状。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厌奶,脾胃不好,疑似过敏体质,不知如何调整喂养和加辅食。患者女性6个月24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婴儿厌奶可能与喂养不当、脾胃不好、过敏体质有关。建议控制奶量,尝试适度水解奶粉,通过回避激发试验确定过敏。同时,可结合中医调理脾胃。辅食添加注意控制总量,观察宝宝消化情况。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便秘,聚乙二醇4000使用量过大导致大便不成型,两天多未排便,担心副作用及治疗效果。患者男性2岁10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20

医生建议:便秘治疗需耐心,聚乙二醇4000使用需逐渐减量,避免过早停药导致症状复发。若胃肠动力问题严重,可辅助中医方法。生活上保持规律饮食和适量运动,注意饮食清淡,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因食物过敏引起腹泻和血丝粘液大便,已忌口几天,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疑问,希望得到专业建议。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15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初步判断为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和血丝粘液大便。建议继续忌口,并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如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同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孩子从添加辅食后开始便秘,时好时坏,乳果糖治疗无效,孩子不爱喝水,家长担心形成依赖,希望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针对便秘,首先需要进行基础治疗,包括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乳果糖可以作为治疗手段,但需要注意用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过度依赖。另外,益生菌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最后,家长需要耐心和恒心,长期坚持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改善孩子的便秘问题。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腹泻,体重增长缓慢,是否需要换奶粉?患者男性3个月14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18

医生建议:对于婴儿腹泻,首先考虑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建议使用无乳糖奶粉进行激发试验以确诊。如果确诊为蛋白过敏氨基酸奶粉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同时,添加乳糖酶可以帮助消化母乳中的乳糖。注意,区分是乳糖不耐受还是蛋白过敏需要使用无乳糖奶粉进行激发试验。

吴昱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吴昱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704 次
总文章 8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98 次
患者评价 175 个
获得锦旗 2 个
入驻时间 2020-09-07 14:46:55
吴昱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198 人
随访中的患者 12 人
吴昱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2 个
医德高尚
2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