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杨霖娜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4********883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精神科

可处方
100%
好评率
134
接诊人数
1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如何发现孩子有自杀意念?

判断孩子是否抑郁 经常有朋友问说, 为什么有抑郁症? 我怎么知道孩子有抑郁? 怎么诊断?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话题, 篇幅所限, 不跟大家分享这个沉重而复杂的话题 。很多孩子当心情不好, 遇到挫折即使抑郁了, 也不会和”没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长交流或口头上承认, 所以很多家长说 “我家孩子也没跟我说过啊”。为什么? 因为很多家自己”太优秀, 太成功”了, 觉得家里孩子也很优秀, 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有什么”抑郁症”, 更别提自杀了。还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如何照顾孩子的情绪, 在他们成长的年代, 自己的情绪就从来没有被关心过, 以至于”理所应当“的认为孩子应该更“坚强一些”, 甚至责怪孩子 “太懒, 太不争气, 太软弱, 不坚强”。面对这样的父母, 即使孩子在有情绪问题时, 不会找父母说, 而有可能去”网络社交”的虚拟世界中寻找”朋友"帮, 有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们知道, 父母虽然虽然"爱"他们, 但不会明白和理解他们的挑战和感受。 父母可以用以下两种最常见和有效方式: 语言交流, ”细心观察”。交流和观察的目的是要发现以下一些常见的抑郁表现: 常常感到悲伤, 绝望或烦躁。 不想做曾经喜欢做或有趣的事情。 饮食变化–比平时明显多吃或少吃。 睡眠过度或障碍。 体力的变化–感到疲倦, 呆滞或紧张 不安。 上课, 学习不能集中精力, 缺乏动力。 感到一文不值, 一无是处, 无用。 自我隔离, 拒绝社交活动。 自我伤害的行为。很多孩子的自残都是在衣物可以遮蔽的地方, 父母不易发现。 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 家族近亲自杀史。 以前的自杀未遂, 或自残行为(很多自杀死于意外)。初高中阶段,大约有17%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过至少一次自残行为, 这种行为曾经被认为是白人女孩的行为。现在见于任何族裔, 在男孩子中也很常见, 一般在成人和小小孩子中相对少见。 常常说到死亡这个词。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创伤或现在学习, 人际关系压力。 重度临床抑郁症。 强烈的孤独感和缺乏支持, 爱和关怀。通常家, 父母是我们休养生息, 倾诉情感的地方, 有多少孩子真正能跟父母有可以交心的朋友/亲子关系呢? 对自我能力, 价值的负面认同。 容易冲动, 烦躁的性格。 缺乏处理真实社会的人际关系能力。 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等问题。 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 (父母对完美主义的要求使得本来其实不错的孩子努力去做的更好, 如果做不到, 往往有很强的负罪感)。 获得自杀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对精神心理健康的污名化, "家丑不可外扬", 不愿意寻求帮助。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1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复诊患者使用提示

微信扫描医生二维码关注医生步骤: 关注公众号 点此立即咨询 填写患者档案 授权登录 填写疾病情况,选择门诊患者 提交,完成报到,到达与医生的对话界面 之后怎么找医生? 点此立即咨询,跳转找医生 个人中心——我的医生,跳转找医生 您可以按以下操作完成购药: 点击绿色部分查看咨询总结 点击预约药品,截图预约药品这一页 跳转后去填写收药地址和用药人信息 点击上传处方按钮,上传预约药品这一页的截图,点击提交预约,支付完成购药。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2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强迫症的自我心理调节

1、提升自信心 何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既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心理行为,还是一种心理语言。通常自卑者的心理语言是:我无能、我没价值。心理行为是: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贬低自己、厌恶自己、痛恨自己...心理感受是:焦虑不安、心情低落,烦躁、痛苦... 要想提升自信心,首先改变心理语言。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每天在比较放松、平静的时刻对自己说:我有能力、我有价值、我相信我自己、我爱我自己...自我暗示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编写。 其次是改变心理行为,比如: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赞美自己、喜欢自己、爱上自己...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会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进而奖赏、鼓励自己,并且珍惜现在拥有的资源。 再次是在生活之间中订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或者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一步步的去完成,持续的增加成功经验,继而提升自信心。 2、增加掌控感 包括我们对于我们自身思维、情绪、行为表现,对于学习、工作和周边人际关系,对于事态的发展,对于未来的掌控感。 对于自身的思维顺其自然,允许但不跟随,可以尝试做一个思维的观察者。对于情绪,允许情绪的起伏变化,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自己、抚慰自己的情绪,尝试做一个情绪的陪伴者。对于自身的行为表现,允许自己有这样、那样的表现,自己的表现与自身的价值无关,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就可以。这样反而可以使人感觉比较放松,外在的表现会更加轻松自如。 对于学习、工作,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去做的,并且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学习、工作的方法、技巧可以向自己周围比较先进的人学习,而自己也需要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去学、去做。 对于人际关系,经营好人际关系的秘诀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你希望别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并且少论是非、少讲道理,多谈感受。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可以尝试把注意力从自身的感受、表现慢慢的转移到对他人的关注上。多关注他人的表现,多用心的感受他人的需求,多理解和接纳他人。 活在当下,把当下做好,对于未来有明确、清晰、切实可行、可操作的目标,并且可以制定比较详细的、循序渐进的实施计划,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现有哪些资源,还需要哪些资源,如何获得需要的资源。一步步的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逐步恢复对于未来的可控感。 个体的可控感增加之后,安全感也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3、学会放松、愉悦自己 劳逸结合,学习、工作之余,可以做做运动,从事一些兴趣爱好,和朋友聊聊天、吹吹牛,出门散散心,或者干脆来一场旅行。可以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来做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就是为了单纯的快乐。 康复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努力,也是需要时间的。几个月、几年,而这一过程不会太过于漫长。而那些到处找捷径、找方法,一心想要脱离苦海的人,他们寻寻觅觅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还是老样子的比比皆是。记住,慢就是快,而“快”就是慢。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2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防御模式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是外在自我的隐喻”,用以隐藏深藏的真相,抵御外界的伤痛。在丛林生存的各种交锋中,心理防御是铠甲,能保护真实的自我。 我们将心理防御划分为两重。第一重面具,在攻击触及到内在的脆弱时被激发;第二重面具,在攻击触及最本真的自我时被激发。 第一重心理防御模式:探讨的是,在内心受伤之后,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减轻痛苦。由于受伤让你变得脆弱,所以这一类方式通常是比较不成熟的,有逃避、自骗的倾向。 假性独立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太成熟的面具,以表面的独立来回避内在的真实需要,以情感上的拒绝来保护自己,避免羞耻感。 0 1 行为表现 在需要时,你会对自己说:我自己可以,我不需要别人。于是,你也就成为了大家眼中那个独立、强大、自信的你。 但实际上,在内心深处,你脆弱不安,感到害怕。你很希望有个人能够给你帮助和依赖,然而理智告诉你,这是不靠谱的,是羞耻的。所以,你会尽可能地回避对他人的需要。即便伤心欲绝,你也不会主动寻求慰藉和关怀。 当有人主动帮助你的时候,你的内心会有一些波动的瞬间,感受到自己想要亲近、依赖他人的愿望,但通常会拒绝,并且用更加严实的“外壳”武装自己——封闭自己,拒绝和别人接触。 0 2 正面影响 这锻炼了你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你可以在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独立于他人而自己做主,可以很好地划分自己和他人的边界,承担自己的责任;可以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处理困难,拥有独立适应和生存的能力。这往往体现在,为了不依靠别人,你能自发地学习,凡事靠自己。因此,你会更容易走上追求成功的道路。 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状态能让你感觉到自己对自己的情感、对自己的冲动和欲望、对自我中心的整个世界有着全能的控制力。这让你有一种安全感,同时,你能够体会到自己是有实力的、能胜任的,从而感觉到自我价值被肯定。 0 3 负面影响 这种过分强调独立的状态会让你隔绝很多亲密关系的建立,使得你与他人的情感连接缺乏深度,流于表面。所以在关系里,到了某个点,你可能就会给人一种很难再靠近的感觉,给人一种距离感。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彼此之间就像是隔了一堵墙,对方很难真正走进你的内心。身边的伴侣和亲近的人会产生“找不到存在感”的挫败心情,而你则会用独立的姿态掩饰内在的孤独与悲伤。所以,你有时可能会被人贴上“冷漠”、“情感淡漠”等类似的负面标签。 04 心理防御模式的形成 可能是源于小时候亲近的人的疏远或冷漠,让你觉得没有人是真的在乎你,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且他人是不可靠的。 也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长期感到需求无法被满足,成年后你会建立起一种脆弱的自尊感。对你而言,接受他人的帮助让你感受到的,更多是虚弱和没有力量。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为了自己能够好过一些,你给自己建立了一个自我保护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明白,没有谁可以依靠,除了自己。 但其实,这建立了一种不安全的关系模式。你刻意和他人保持距离,以致越来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难以建立满意的、真实的亲密关系。 如果你能尝试着摘下面具,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在,深层次的问题才有真正解决的可能。 如何适当使用心理防御模式: 1、量力而行 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坚持独立完成。这意味着,你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瞎逞能。自我觉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你可以试着向别人讲述自己过去的故事,甚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看到自己的能力,同时,你可以看到自己更深层次的内在。 2、学会分辨情感和理智 回顾一下自己过去所做的一些决定和选择,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自己扛事?是因为我有能力,还是因为在情感上不想依赖别人,这样做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和后续体验。这样一来,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真的独立,还是假装独立。 此时,回到自己的内在,告诉自己:你不需要所有事情都自己扛,你可以脆弱,可以依赖别人。一个人只有正视自己的脆弱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力量。 3、适度依赖他人 真正的独立应该是在保持强大的自我意识的同时敢于依靠他人。你可以从一些小事开始,慢慢做到适度依赖。比如,生病的时候请求对方帮你倒一杯水,拿一下药。 其次,试着袒露自己的脆弱和需要。你可以找一个值得信赖、可信任的人诉说,在对方的回应中找到被包容的感觉。你需要知道,依赖对于一段关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养分,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会在你向Ta寻求依靠的过程中获得安全感。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0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深层心理防御模式

写在前面 深层心理防御模式:指的是,为了保护深层的自我,你是否会启用婴儿期使用的保护方式。最初的婴儿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无法区分自我和外界,所以这一类方式通常是原始且简单的,而这里的“自我”是最柔软的,最真实的。 全能感:在潜意识深处,你觉得自己比其他任何一个人对你的评价都要更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世界上的事情都应该如你所愿。因此,你不必面对自己的缺陷,甚至你会觉得自己是没有缺陷的,完美的。 01 你的深层心理防御模式 在意识层面,你会计划好自己的事情,甚至会在脑海中想好要做的每一步。有时,你还会幻想自己很厉害,什么都会,又或者是觉得自己一学就会。 你期望能够控制所有事情的发展,期望自己能做到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然后在心里面告诉自己:看看我多棒。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鲜活的生命力。你能够抛开头脑层面的理性计算,不顾代价地追求心中所想所愿。你感到自己势如破竹,一往无前。 这样一来,你可以把真我包裹在“我很棒,我很好”的密闭空间中,从而在心理层面上给自己持续且稳定的安慰和价值感。 所以,即使遭遇沉重的打击,当下你的内心依然是怀抱希望的。你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抱持着这种强大的信念,你能创造更好的成就。 02 深层心理防御模式的形成 这种全能感源自婴儿早期的原始心理状态。那个时候的你只照顾自己,只关注自己,认为外部世界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予回应。 这是一种原始且简单的深层心理防御模式,从心理上构建一个全能的、完美的自己去抵御外界的风暴。但这是一种理想的幻梦,因为客观世界里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世界也不会围绕着你转。 当现实不符合想象,事情没有按照你期待的方向发展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全能是个幻觉,你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全能,然后你会从全能感跌落,体验到自我和整个世界都破碎了,随即陷入彻底无助感。你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表现得非常糟糕。 所以,越是觉得自己是全能的,就越容易痛苦。物极必反,越是强大,实际也越是脆弱。 从最深层次上讲,这是对死亡的惧怕。因为自我破碎的感觉让你体验到了死的力量,你感觉自我正在慢慢逝去,你觉得自己是不完整的。 当你无法承接住现实的时候,你的内心会滋生出摧毁欲,恨不得把那些破坏你全能感的人或物全都毁掉。 于是表现出暴力的行为,如怪罪别人、贬低别人等。也可能你会向内攻击自己,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是差劲的,不好的,没用的。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全能感得到了完全的满足,父母对你有求必应,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但也可能是因为全能感严重没有得到满足,即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照顾,以致无法形成一种整体的掌控感,那么你会滞留在全能感的原始心理中。 03 深层心理防御模式的影响 总的来说,全能感让你更能将内在原始的野性能量展示出来,但长期以往,你会逐渐形成虚假的、空的自我。 每一次的打击都会引起情绪的惊涛骇浪,都会把你的内心拍翻或掏空。在某个时刻,你就会被击垮而一蹶不振。 如何适度使用深层心理防御模式: 1、正反两面看自己 保持对自己的积极看法,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功,但同时你需要看到自己做不到的地方,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用“足够好”的标准替代不切实际的“全能标准”,在面对自己不满意的部分,多看到自己背后付出的努力,试着为“足够好”而庆祝。 2、全身心投入 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全能感,展现自己的生命力,把理想变成现实,而不是停留在对全能的幻想中。 3、诚实地对待自己 接受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承认自己的脆弱,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看见自己的内在。你可以试着自我催眠,这是与你的内心、与你的身体建立连接,所以这是一个持续练习的过程。 首先,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关掉所有点子设备,找到一个坐着的舒适的姿势,脊背挺直,把注意力带到你的身体,跟自己说:到我返回内在意识的时候了,到我回家的时间了。 接着,呼气,吸气,感受所有的紧张,然后呼——释放,放松。接着,张开双臂,你感觉自己回到了过去,感觉到自己从许许多多的存在那里获得滋养,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微风轻轻,阳光正好,爱你的人在你的身旁,他们爱你,他们保护你,他们关心你。温柔地收回双臂,给自己一个好好的拥抱,让自己感受那个感觉:我看到了你,我感受到了你,我接纳你,我支持你,我爱你。 做完这个练习之后,你会平静许多,也能够更好地看见自己的内在,并从中获得力量,更好地面对深埋在心中的“秘密”。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0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青少年的抑郁症表现

青少年面对许多压力,从青春期的变化到关于自己是谁、可以与谁融洽相处的困惑。这些混乱和不确定状态的存在使得区分正常的成长的烦恼与抑郁症并不总是容易的事情。然而,青少年抑郁远不止心情不好这样简单,它是一种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生活各个方面的严重健康问题,它 可能会摧毁孩子人格的核心特质,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沮丧、绝望或是愤怒的感受。 很多逆反和不健康的行为与态度可能表明青少年正在经受抑郁症的折磨。 以下是一些通常意义上的青少年 “越轨” 行为,实际上,他们是在试图以此应对痛苦的情绪。 学业问题。 抑郁症可能会引起精力缺乏和注意力困难。在学校,学生可能会有出勤问题或留/降级,又或是一向表现良好的学生难以完成作业。 离家出走。 许多被抑郁症困扰的青少年会逃离家庭或者谈论离家出走。这些尝试通常表明他们需要帮助。 低自尊感。 抑郁症可能会使当事人感觉自己样貌丑陋,并有强烈的羞耻、失败以及无价值感。 手机上瘾。 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上网来逃避问题,但是过度的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孤立,也让抑郁症变得更加严重。 冒险行为。 被抑郁症困扰的青少年可能会有危险或高风险的行为,比如危险驾驶、醉酒或没有保护的性行为。 暴力行为。 一些青少年——通常是受过霸凌的男孩子——可能变得有攻击性或产生暴力倾向。 青少年抑郁也与一系列其他的精神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进食障碍和自残行为。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1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青少年的抑郁症表现

青少年面对许多压力,从青春期的变化到关于自己是谁、可以与谁融洽相处的困惑。这些混乱和不确定状态的存在使得区分正常的成长的烦恼与抑郁症并不总是容易的事情。然而,青少年抑郁远不止心情不好这样简单,它是一种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生活各个方面的严重健康问题,它 可能会摧毁孩子人格的核心特质,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沮丧、绝望或是愤怒的感受。 很多逆反和不健康的行为与态度可能表明青少年正在经受抑郁症的折磨。 以下是一些通常意义上的青少年 “越轨” 行为,实际上,他们是在试图以此应对痛苦的情绪。 学业问题。 抑郁症可能会引起精力缺乏和注意力困难。在学校,学生可能会有出勤问题或留/降级,又或是一向表现良好的学生难以完成作业。 离家出走。 许多被抑郁症困扰的青少年会逃离家庭或者谈论离家出走。这些尝试通常表明他们需要帮助。 低自尊感。 抑郁症可能会使当事人感觉自己样貌丑陋,并有强烈的羞耻、失败以及无价值感。 手机上瘾。 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上网来逃避问题,但是过度的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孤立,也让抑郁症变得更加严重。 冒险行为。 被抑郁症困扰的青少年可能会有危险或高风险的行为,比如危险驾驶、醉酒或没有保护的性行为。 暴力行为。 一些青少年——通常是受过霸凌的男孩子——可能变得有攻击性或产生暴力倾向。 青少年抑郁也与一系列其他的精神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进食障碍和自残行为。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1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压力最大的人

对很多父母来讲, 一说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起电视媒体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孩子自杀的新闻, 自然而然的会把抑郁症联系起来。 其实,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远远不只抑郁症, 有很多其它问题, 只是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挣扎和挑战。甚至有些父母在”一直阳光自信”孩子自杀之前, 从来都没有任何觉察孩子有何异样。 很多父母觉得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 为什么还会抑郁/自杀? 如果你做为父母这么理解, 可能您考虑的是现在孩子所拥有的物质条件和科技跟他们带来的快乐, 而忽略了他们心理成长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诱惑是父辈们没有经历过的。在他们"光鲜"的"外表下", 往往是内心的困惑与迷茫。抑郁, 焦虑, 毒品, 自杀, 孩子休学, 缺乏幸福感, 自我认同感, 对前途的担心/焦虑种种问题一部分归因于”社交媒体”的无限放大, 也因为当前时代, 社会, 科技的进步, “进步的意识形态", 与信息时代给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社会, 家庭文化, 教育就业等孩子的成长环境等造成的极大冲击和挑战。速度之快, 让我们的父母无所适从。 他们的压力来自哪里? 学业压力, 尤其是在中国。 家长, 学校, 老师以及大环境社会的压力。无论有多么美丽动听的”素质教育”, 国内的不能逃脱的现实就是”学习”永远第一位。 孩子的上学问题, 已经不再是教育的一个简单问题了, 而是整个社会生存压力, 各个行业的不良竞争的一个压力释放出口。链条反应使社会的压力, 传导给学校, 老师, 家长, 最终全部压到身心还没成熟的孩子身上。 高昂的学费, 学生贷款。比如在美国, 有人说是次贷危机后另一大危机。 朋友, 爱情的梦想和挫折。埃里克森人生阶段论中这个年龄段的”主题”。 就业与前途, 并与总体社会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刚刚就业的不适应, 与压力。 学校教育的意识形态, 新时代孩子的幸福观与人生态度。”我就是想活的高兴, 洒脱, 就是想活的完美一些”。在美国看到孩子常见的对幸福的理解: “I just want to be happy, I just want to be perfect, I am frustrated that I can not help others”。 校园的犯罪问题, 包括校园霸凌、毒品枪支 ( 这 一点主要是美国),既 可能是原因也能 是 结 果 。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1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自杀的警惕症状

如果孩子已经处于抑郁状态, 父母一定要认识到以下的一些”警示标志或提示自杀的信号” 来保护孩子的安全。 剧烈的情绪波动。 忽略个人外表, 和形象。 谈论或开玩笑自杀。比如, 对已经死亡的人的怀念, 与死去亲人的团聚。 绝望, 无助或毫无价值的陈述。“生活没有意义, 我是你们的负担, 没有我你们会更好, 没关系, 反正我也不会再呆多久了, 我希望我可以消失”。 对死亡的专注(可以表现在音乐, 文学, 绘画或信件中)。 突然的快乐或平静状态。失去曾经的兴趣, 自我封闭。学业成绩突然变差。 不寻常的与朋友, 亲人说再见。 反常的托付财产或整理自己东西。 酗酒/滥用毒品。 自残行为。 不负责与危险的行为, 滥交, 毒品问题, 喝酒, 鲁莽驾驶,有意无意的出没在桥梁, 悬崖或阳台等危险地带) 无缘无故的”受伤”。 迷恋枪支或刀具。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2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发现孩子抑郁•有自杀意念怎么办?

父母需要如何去做? 保持对他们生活的尊重和带有尺度的参与, 才会知道和了解他们在”做什么”。 参加他们的体育赛事, 表演和其他活动。默默的支持是取得他们信任有效的方式。 如你发孩子成绩下降, 不参与社会活动, 或出现行为问题, 切记不能用训斥甚至打骂来”教育”孩子(如果在美国, 甚至有可能是违法的)。及时与学校和教师交流, 多些包容, 并调整自己对孩子的预期。 以各种方式, 尤其是他们喜欢的社交工具如, 微信, 短信, 视频等保持联系。注意他们的语气, 说话的内容, 表情等等。 刚离开父母去异地上学的孩子需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和家庭支持与爱仍然存在,哪怕距离很远。 与孩子交流发现问题的关键方法: 在合适的情境下提出开放式问题。如果发现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有不对的苗头, 不要惊慌, 千万不要刨根问底, 尊重每个人的隐私,当然包括孩子。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说话的语气和分享意愿。避免批评, 苛刻的言语或不耐烦。 从小培养自我独立和保护意识。帮助孩子们学会减压方式, 照顾自己。无论是读一本好书,看电影, 小睡片刻, 还是去趟健身房, 打场球, 或者找朋友吃饭聊天。 父母学会分享年轻时的奋斗经历。告诉孩子你们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会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理解, 而不是被忽视。但千万忌讳用自己的”不同时代的经历”来渺视他们的努力, 提出过高, 不合时代, 不符合孩子自身情况的要求。 监控社交媒体。青少年可能不太能意识到社交媒体对他们产生的情感与认知影响, f父母需要了解可能的网络欺凌, 欺诈, 不良内容, 或及时发现孩子被排除在朋友的社交圈以外。 面对孩子严重抑郁甚至自杀想法或行为的危机, 父母该怎么办? 自杀行为预示着深深的心理痛苦。在发生危的情况下, 父母务必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不要让孩子独自一人。 不要刻意弱化他们的感受,哪怕看似很小问题。 不要总是认为他们只是在寻求你的关注, 孩子的每个言语, 行为都应该万分重视。 一定要向孩子清楚的传递你的信息, 他们不是负担, 也不是懦弱的孩子。 鼓励他们勇于寻求帮助。 父母要孩子感受到真心和无条件的爱和包容, 那是孩子度过难关最大的力量和后盾。 相对于养育一个拥有健康心灵的孩子, 学习即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不重要"的。

杨霖娜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486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1条记录共2页
杨霖娜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891 次
总文章 11 篇
在线服务患者 71 次
患者评价 104 个
获得锦旗 1 个
入驻时间 2020-09-23 11:23:59
杨霖娜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71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
杨霖娜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1 个
医德高尚
1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