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夏金校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474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267
接诊人数
1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如何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

每 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一面,开学了,孩子们进入了校园,但是,心真正进入了课堂了吗?一开始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就各有千秋,作为孩子、家长与老师也都在积极的应对与调整。 一个暑假过完了,孩子进入了校园,是真正的在认真学习吗?是否出现了厌学情绪呢?作为家长、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厌学情况?来吧,与一附ifEDU团队的老师们一起探索,一起研究吧。 为了孩子的未来,一起分享、一起加油哦。考虑到每期文章都是分类、分期推出,您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及时了解最新的系列内容,欢迎与我们一起分享。 1.现象篇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是一对孪生兄弟。厌学情绪是逃学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学行为则是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人们常把逃学和厌学联系起来。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作业拖拉、粗心大意,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看书,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去上学。 厌学和逃学虽然是一种负性的情绪和行为,但还不是一种诊断名词,所以在常用的诊断标准里没有这两种现象的诊断标准。但其可能会共患某种有诊断标准的障碍如抑郁症,有时厌学和逃学反而是抑郁症等精神疾患的一种结果。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3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别把抑郁症不当病

别不把抑郁症不当病 抑郁症,表现为无明显原因或者因为一些不良事件诱发的心情不好,兴趣下降,精力下降,并出现躯体不舒服的症状,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干不了事。 01 许多家属为此非常不理解,说“就这么点小事,至于这么想不开吗?”“做了各种检查,不是没查出来病吗?”“有什么值得心情不好的,想开不就没事了。”“怎么这么矫情?”“心情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该上班还得上班呀。” 有些家属会说“坚强一点,克服一下,就会好起来。”大众对抗抑郁药物的了解远不如降压药,感冒药,甚至消炎药的了解多,很多人认为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大,就很排斥使用抗抑郁药,希望通过坚强的意志力或心理治疗克服这个疾病。由于这个病有部分自限性的可能,当疾病程度比较轻,有些会慢慢好转起来。但是当病情比较重,又持续时间很长的时候,还是建议去精神科就诊,必要的时候用上药物治疗。 举个例子,一个青年学生失恋后,开始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回忆自己从小就不被大家喜欢,把很久以前曾经发生的一次同学小矛盾,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导致大家都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现在看同学也不喜欢自己,让父母担心了。许多家长或亲人就认为孩子想不开,反复开导劝说,认为心眼小,想开了就好了,不愿带孩子来看精神科。只有当事情发展的不像家长预料的那样,变得越来越糟糕,甚至出现严重的自杀行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比如在单位晋升遇到困难,出现失眠,许多人认为是小心眼,以常人的思路来劝说当事人,但收效并不好时,就要小心是否患有抑郁症。 02 当情绪持续不好,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高兴不起来,兴趣下降持续 2 周以上需警惕。可能就患有了抑郁症,这时患者也知道自己不应该为外界的事情所干扰,也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想开了,仍旧高兴不起来,那就不是简单的劝说就可以解决的了,就需要进行精神科专科门诊就医,必要时还得使用抗抑郁药物才能好起来。 如果抑郁情绪达到了疾病的程度,就不是简单心理问题,而是有生物学的改变。主要与大脑中某些生物指标或功能改变有关,但真正的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仍然是不清楚的,可能跟大脑神经细胞的神经递质、炎性因子、大脑微观结构改变等有关。 03 大众对抑郁症的了解有限,认为是想不开,问题不大,不需要治疗。其实抑郁症也是一个很严重的疾病,对社会功能的危害很大。当疾病较重时,患者痛苦难耐,甚至痛不欲生,伴随各种身体不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无法完成必要的社会功能,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运动都无法完成。 如果初期症状轻微,减少不良事件对自己的干扰,通过自我调整或者心理咨询,有些患者是可以慢慢好转起来,但是如果抑郁症状持续时间长,程度重,经过非药物治疗调整仍无法改善,就需要药物治疗,与此同时,必要的休息和积极治疗也是刻不容缓的。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38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家长如何处理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

孩子常见的情绪问题有哪些表现: 01.固执 举个简单的例子: 家有一个熊孩子,晚上突然想吃棉花糖。但是因为天已经很晚了,父母就没有出去给他买。然后他就一直不停的说:“不行,我今天就要吃,现在就要吃!”你不给他买他就一直嚷嚷,固执得很,怎么跟他商量都不行,一点都不愿意让步。 02.与人相处时发生冲突 举例: 孩子在学校里与人相处时,常常会因为你碰了我一下,或者我碰了你一下这样的小事而发脾气,和小伙伴产生矛盾和冲突。 03.爱哭 举例: 孩子一遇到问题就会哭。比如不想上学了,从早上起床就开始一直哭。好不容易哄好了,他又说我不想吃鸡蛋不想喝牛奶,于是又开始哭,父母怎么哄也哄不好。 04.与家人对抗 举例: 父母说什么他都跟你耍脾气,你要他去做些事情,他就暴怒,跟父母吵架,甚至动手。我们常在新闻里看到,孩子与妈妈发生很大的情绪冲突,两个人你说我,我说你,互相生气,有些孩子还会动手打妈妈。 05.独自消化不会表达 举例: 有一类孩子,有了情绪后常常自己躲在房间里独自消化,不会跟父母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心情不好等等。即便父母问他,他也会说没事儿。但具体问过之后,他可能才会说出自己与小朋友发生冲突了,但对于自己的情绪怎么样却不懂得如何表达。 我们往往会根据孩子们的种种表现, 给孩子们打上各种标签: 通常孩子们刚刚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最多会认为孩子是行为问题,不会觉得那是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科的问题。比如孩子耍脾气、攻击别人、执拗、爱哭、跟父母对抗等等。父母们被老师叫到学校,大多也是因为这些“行为问题”。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这种情况会弥散。比如孩子最初只是在家里发脾气,但慢慢会弥散到学校里,跟老师、跟同学发生冲突。然后老师会找到家长,告知孩子在学校里的种种“恶劣表现”,希望家长能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这时,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赶紧带着孩子去看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在诊断评估后,也会给孩子们打上一些“标签”。 如,动作比较刻板,不跟人打交道、兴趣狭窄的孩子可能会被诊断为自闭症;在学校里注意力不集中的可能会被诊断为多动症;还有强迫症、儿童精神分裂、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等精神科疾病。 当被诊断为病症后,医生会建议家长给孩子做心理咨询或者治疗。没有被诊断为病症的孩子,医生通常会指导家长,可能是家庭教育方面出了问题。 这时外面的人也会跑过来帮你归类:孩子变成这样都是父母管教不好;或者是爷爷奶奶隔代溺爱造成的...... 父母与孩子互相影响, 陷入死循环。 家长遇到这种事一定会很痛苦,因为不管在教养的过程中发生什么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父母都很爱孩子。父母的痛苦在于:我们也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但事实却总是孩子的发展与我们的期待背道而驰。 我们都知道父母会影响和改变孩子,但其实,孩子也会影响和改变父母。 比如孩子被打上各种标签后,妈妈往往是最痛苦的。比如,她会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有做好才使孩子变成了这样;比如,她会焦虑,不知道孩子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多久才能解决好;还比如,有的妈妈控制不住发脾气,因为诸如写作业这类的事情而与孩子发生争吵...... 父母因为孩子的各种“标签”而痛苦,于是对孩子施加控制和压力,然后孩子也会感到痛苦,于是又产生各种新的情绪问题,然后家长又因为这些新的问题而产生新的焦虑,父母与孩子之间来来往往陷入了死循环...... 解决问题先了解情绪的发展基础 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用科学的角度去看情绪发展最初的状态是什么? 从精神心理角度,我们说情绪是脑的功能。就是你的大脑发育到什么样的程度,你的情绪也应该随之匹配。 爬行脑:它是最原始的部分,控制大脑许多本能功能,比如说呼吸、运动等本质的功能,主管“战或逃”机制。 举例: 如果我们抢走了一只小狗正在啃的骨头。有的小狗会冲你汪汪汪的叫,会咬你,这叫“战”的反应;另外一些小狗则会跑掉,这就是“逃”的机制。 我们在情绪的状态下,我们的脑大部分用的就是战或逃的机制。拿小朋友来讲,当情绪发生的时候,我会攻击,跟你吵架;或者逃避。用的就是爬行脑的机制(战或逃)。 情绪脑:大脑发展已经更进一步,开始控制人的情感、哺乳,在记忆中起关键作用。也就是说它会把你相关事件的记忆存储在那里,当你有相类似的事情发生时,它就会调动相类似的当时发生的情绪。 举例: 孩子放学回家,妈妈问他今天有作业吗,有的孩子只因为这一句话就会勃然大怒,书包一摔,冲着妈妈就发脾气:你管我有没有作业? 可是你问他今天有没有作业这件事情,其实是并没有伤害他的,那为什么会激惹到他呢? 很可能在他过去的经验当中,有那么一次记忆,就是他放学回家后,他本来是想先吃饭再写作业的,但是你命令他先写作业再吃饭,当时因为这个问题你们俩发生了冲突。 所以,每当你问她有没有作业的时候,他的情绪脑就会激活那部分回忆,认为你又开始要插手这件事情了。情绪脑会造成我们在很多类似的环境里,会用相似的处理模式去解决问题。所以孩子才对你发了脾气。 但父母一般是理解不了的,也许你会觉得这孩子又发神经了,然后你的脾气也上来了,两个人就又吵起来了。但是你现在学到了这个知识,就应该知道,当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你要回顾过去的亲子关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事情,然后积极与孩子沟通,解决这个情绪。 理性脑:也叫新皮层,是用来思考、观察、听和创造的。我们经常说的全脑开发,开发的就是这个理性脑。 理性脑相当于大脑的冷却剂。当我们产生情绪的时候,理性脑可以冷却我们的情绪,然后从事情的发展角度、与人沟通的角度、策略的角度等等去指导你解决问题。但是如果理性脑发展的不好,它就会失去功能,那么我们就会被情绪所掌控。 关于理性脑,孩子在六七岁之前基本没有发育好,也就是说,六七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用情绪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家长可以多用理性脑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去刺激孩子的理性脑生长,进而开发孩子理性脑的功能。 了解了情绪发展的基础,我们还要知道, 一个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必须拥有下面五个技能: 01.执行技能 就是他当前具不具备某种执行能力。 举例: 我们有一个小朋友是书写障碍。就是他提起笔,可能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或写字的时候经常超出田字格;或者要么少一笔要么多一笔。 父母们通常不会发现孩子有书写障碍,反而会批评孩子学习态度不认真,“你看别的孩子都写的特别工整,就你写的这么丑”。 但其实很多时候是家长误解了孩子,就是他有没有这个执行技能,有没有书写的能力。如果我们判断他是缺乏书写技能的,我们要做的则是提高他的书写技能,而不是批评他的学习态度。 02.语言处理技能 就是一个孩子能不能把你的信息理解好。 我们经常会对家长说,在给孩子发布指令的时候,指令要清晰、简短。因为有的孩子是没有这种语言处理能力的,比如你跟他讲一个复杂的长句,他没有办法抓住你句子当中的核心,更别说是来理解你语言背后的一个可能隐藏的信息了。 03.情绪管理技能 举例: 有些孩子因为一些事情哭了,你给他一个棒棒糖,他可能迅速就能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长大后,即便情绪不好了,他也会通过一些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但有些孩子是缺乏这个技能的。比如曾经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女人来找我咨询,跟我讲她的丈夫出轨了。那么按道理讲,她首先应该跟我诉说她在被欺骗的过程中有多伤心,和被欺骗的感觉。 但事实上,她没有办法跟我讲这些情绪的问题,她只能跟我讲怎么跟自己老公分财产,或者她老公是怎么跟她保证的。所以她在管理情绪方面是很麻烦的,就是一想到老公出轨这件事情,她就会控制不住的崩溃大哭,但有时又表现得很冷漠。总之她没有一个恰当的情绪管理技能让她去跟自己老公沟通这件事情。 04.认知灵活技能 开篇我们就讲了有些孩子特别固执,他想要一样东西你不给他,他就一直哭,怎么哄都哄不好,那我们说这样的孩子就非常的拧,在认知方面是不够灵活的。 05.社交技能 就是他有没有跟人沟通打交道的技能。 举例: 有些孩子与妈妈散步的时候,遇到熟人不会打招呼。你教他怎么叫人,他也不叫。那这个时候家长可能就会觉得很尴尬,自己的小孩没有教好。 但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要看到什么呢,就是这个孩子,他没有发展出来社交技能。所以家长应该做的,是跟他去沟通,在社交环境下,我们应当表现出来的一些素质和方法。 家长做出改变,重新认识孩子的情绪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还会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否掌握相应的技能。 比如最近我遇到的一个年轻人,20多岁了,他跟我讲他的情绪十分不稳定,有时会特别暴躁,比如正跟朋友聊着天呢,他就会突然生气。有时他又觉得特别难过,比如看看抖音视频自己就会哭很久,然后也安慰不了自己。 我问他在小的时候,当他难过了,爸爸妈妈有没有跟他沟通过,有没有帮助过他。他说,没有。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对于他的情绪问题,他都是自己独自去面对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家长看到情绪问题时,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情绪。看到孩子哭,大多家长也是手足无措的,要么跟孩子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啊;要么就开始训斥孩子,你不许哭之类的。 所以,如果家长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问题,那么孩子处理情绪的技能自然就没有发展起来,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在对情绪发展的基础,以及父母在其中的作用有了深入了解后,接下来 家长就要做出改变, 重新认识孩子的情绪: 01.家长要认识到我们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独一无二的意思,是他不可能每一样都跟别的孩子一样。我们不能把他的问题去跟别的孩子对比。他有他好的地方,也有他可能稍微欠缺的地方。是这些好的与不好的综合起来才组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孩子。 02.家长需要训练他的五个技能 上述讲到的五个技能,家长平时要仔细去观察、记录孩子的表现,看到孩子实实在在的困扰有哪些,比如说情绪管理方面有问题,或者社交方面有问题等等。哪个方面不足就要训练他的相应技能,而不是去评价或批判他。 03.懂得暂时搁置教育计划 比如说,今天家长想让孩子完成一套额外的试卷,但因为他的情绪比较激烈,那么家长就要搁置这个教育计划,而不是逼着孩子一定要写这个试卷,然后与孩子沟通,此时的情绪是什么,为什么会情绪激烈,又该怎么解决。 应对问题的SPCP策略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应对孩子各种情绪问题的策略,叫SPCP策略,也叫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法(solving problems collaboratively and proactively , 缩写为SPCP)。 即:要积极合作使问题解决。 SPCP策略分为三步,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里面蕴含了很多技巧。下面我以完整个案的形式给大家讲解: 第一步:共情和接纳 即将心比心,就是我们要帮助孩子冷静下来。 前两天一个孩子来到我的咨询室,跟我说是他爸妈让他来的,因为他已经休学一个月了。孩子在见到我的时候就跟我讲:我知道你想干什么,你就是想跟我爸妈一样想劝我上学。 那么首先我要共情他,我跟他说:你爸妈让你上学这件事情让你很烦,是吗?然后他就开始说了:对啊,很烦。然后就开始讲他为什么不上学,上学有哪些苦恼等等。 我又跟他说:哦,的确你很不容易啊,别人上学可能都没有像你这样经历过这么多挫折,是这些挫折让你暂时不想回归学校啊。 当这个孩子被共情以后,他就会跟我敞开心扉去跟我聊这些话题。 等他冷静下来的时候,他自己就开始跟我去分析学校里有哪些好的东西,比如说学校可以增长知识,可以有小伙伴,将来通过学习还会找到一口饭吃。然后他也会理性的跟我讲,现在是哪些挫折让他没有办法去学校。到这时,他就开始动用他的脑子去思考上不上学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了。 第二步:界定问题的所在 就是引导孩子说出他事情的原委。 这个孩子跟我回忆他上幼儿园的时候不想上学,他的父母就是不懂得处理孩子的情绪,他一直大哭,但爸妈还是把他扔在了幼儿园里,从来没有问过他,你为什么哭,为什么不想上学,有哪些事情是爸爸妈妈可以跟你一起去解决的。 包括他上初中的时候,他的父母也是直接让他去了一所他不喜欢的学校,也从来没有跟他沟通过上学的问题,问过他的想法,他就觉得父母没有尊重过他的意愿。 当他说清楚这个原委以后,他自己其实也舒了一口气,因为他在梳理中也明白了,现在这种不上学的状态也好,跟父母搞对抗的情况也好,他明白了自己问题的真正症结在哪里。 第三步:邀请共同找出解决办法 深入地沟通之后,我会跟他讲: 你现在不上学,肯定会遇到很多挫折,比如来自父母给你的压力,因为他们希望你上学;来自伙伴的压力,因为你不上学,你跟你的伙伴就会逐渐脱节;另外伙伴的父母也会对你有不好的评价,于是不让你们在一块儿玩;再就是以后你大了,你要靠什么活着。 然后我就邀请他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这些问题。慢慢的就会变成,不是我让他去上学,而是他自己认为“我的确该回到学校”;是“我”自己要上学,而不是你们让我上学。那么“我要上学”,我是要得到什么的。比如我要得到尊重,我要得到理解,同时我也需要控制我的行为,比如说之前发展出来的打游戏的一些坏行为。 至此,这个孩子通过共情接纳,界定问题所在,然后邀请他一起去开动脑筋,一起想解决办法,我们调动了他的理性脑去解决问题,所以他就不会产生情绪,也不会跟我发生冲突。 父母除了在家能做到这些事情以外,还要懂得 寻求专业的帮助, 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01.科学的评估 让专业人士去评估孩子的发展发育情况,评估孩子有没有发展性问题,包括上面我们提到的孩子情绪管控五项必备技能,以及评估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没有问题。 02.系统的心理咨询与训练 训练师及咨询师会根据孩子发展的欠缺能力,科学设计训练内容,同时通过心理咨询来缓解孩子因能力不足而带来的情绪困扰。 03.脑电生物反馈技术 我们还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比如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它可以刺激神经元的发育,促进大脑皮层的结构更加完善,提高应对任务的能力及情绪调节能力。 04.经颅磁技术 它可以直接刺激神经元的传导信号,改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影响情绪的神经递质),通过对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的改变来提高脑功能。 以上我们从“孩子常见的情绪问题”讲到“情绪发展的基础”,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家长该做出怎样的改变”,并在最后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应对问题的SPCP策略”,以及“从专业角度可以给孩子哪些帮助”。 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指南,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绪问题,并能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38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医生是怎样诊断焦虑症

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经历无数的人和事,好的坏的,温暖的回忆,渐长的伤痕,都无法拒绝。 当我们遇到不同阶段的困难和考验时,我们的情绪或多或少会随之影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是焦虑。 你会为什么而焦虑呢? 学生:一到考试就焦虑; 恋人:对象不回我消息的时候,我就会很焦虑; 家长:孩子成绩差,怎么学都学不好,时时刻刻在为他的前途焦虑; 亲人:父母或者孩子生病的时候,深刻体会到焦虑; 职员:领导说你来我办公室一下的时候,迅速变焦虑; 领导:项目不能按时交付,无比焦虑; 房奴:最焦虑的,就是房贷了; 社畜:加班算吗? 平民:没钱所以焦虑...... 焦虑情绪是一种祖传的生存本能,帮助你时刻保持警惕,未雨绸缪。 但焦虑过了头,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 那么,焦虑到什么程度算焦虑症呢? 什么是焦虑障碍 概念: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是女性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焦虑障碍的诊断和类型:在 DSM-IV 中,焦虑障碍是指以过分地、没有理由地担忧为主要症状的一类心理障碍。 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最常见的焦虑障碍:“焦虑症”(又叫做广泛性焦虑障碍) 基本特征:“过度的焦虑和担忧”;持久,保持焦虑六个月以上不是问题。 常见病因:与遗传、个性、不良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有关。 焦虑症是一种病,常和惊恐发作一起搞事,我们必须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 No.1 焦虑症的自我评估 核心临床症状 01 持续存在的过度焦虑和担忧 核心症状是飘忽不定的焦虑。 情绪会变得反复无常,会因为某些事情整日提心吊胆、过度担忧、恐惧和害怕; 对某些事情特别期待,但又容易怯场、惶惶不安,做事手忙脚乱,然后又特别失落等等各种不良情绪; (区别于正常的紧张,紧张是对现实客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而焦虑症是对与现实处境无关的不愉快情绪。) 02 运动性不安 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0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如肌肉紧张、慢性消化不良、头晕胸闷、心慌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手抖出汗等。 04 妨碍心理/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受损,影响人际关系和家庭氛围,工作能力也下降。病员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心理痛苦。 05 持久性 病程标准符合上述症状至少六个月。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核心临床症状的描述初步评估下焦虑程度: 其他症状 01 睡眠障碍、注意力集中困难 一直难以入睡,吃不下、睡不香,完全无法做事。 02 易激惹、高度警觉 总是同时在好几件事上小题大做,有时候会因为某些小事大吵大闹,例如烦恼、急躁或愤怒。 03 识别率低 它比抑郁症更难自我察觉,许多人被焦虑症纠缠多年,才会意识到自己可能生病了。 病人自我感知能力差,过多的聚焦于躯体症状,容易被误诊成各种身体疾病(肠胃病、心脏病、高血压、头痛)。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报告大多正常,白花了检查费还治不好。 精神科医生诊断焦虑症的步骤 ①首先需要排除器质性因素(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排除甲亢、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所以要做仪器检查。 ②了解病程特点(纵向、间歇期) 家族史、过往史、病程及病程特点 ③个性特征(旺盛性特质) 性格缺陷、当下精神痛苦程度。 ④生物症状明显度 运动性不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 ⑤自我感知能力 对自身焦虑症的认识,对自己焦虑症的控制及反馈能力。 ⑥发病年龄(焦虑偏早) 35~55 岁是焦虑易发... 如果你自我评估后推测自己可能患焦虑症,不要担心,也不要逃避,对自己宽容一些。 焦虑症并非不可战胜:不必一个人硬抗,医生和咨询师能够帮助你~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3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国式打骂会不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

一名少年在上海某大桥跳桥自杀。
据悉,男孩是一名 17 岁的在校职高二学生,在学校与同学产生了冲突,遭遇了母亲的一顿批评。
冲动的少年,随即打开车门纵身跳下大桥。 很多网友指责男孩“心理承受能力差”、“太脆弱”、“太极端”... 也有网友认为,这是母亲糟糕的教育方式带来的沉痛结果。 可我们都是旁观者,无需评判,毕竟孩子的离开和一个家庭的破碎已经成为悲痛的事实。 所以,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式打骂教育”到底会不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 1 中国孩子普遍被父母打骂过,长大后没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 谁告诉你没有了? 就我们父母辈那个摸石头过河、动辄大棒伺候的教育水平,我可以给你保证,现在大多数成年人都有心理创伤。 只是很多人自己都没意识到罢了。 很多人连什么叫心理创伤都不知道,一提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他就觉得这是精神病才需要的,他能知道自己有没有问题吗? 而且,国内有正经的、成系统的心理学研究才多少年?我印象中还不到三十年(记错的话请指正),以前还有国家组织考试来把关,后来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直接给各机构野蛮生长去了,一群半吊子冒充资深导师在那儿招摇撞骗,连“七天挽回前任、无效退款”这种智商税都遍地跑,真有心理创伤的,怕是早都误诊了吧? 就说一个问题,咱们随便选个人,去问问他周围的亲朋好友,他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保守估计,十个里都得有六个反问他:你是不是闲的? 你和这些人谈心理创伤?他们不打你就不错了。 这种事儿我试过好多次。 写人成年后大半辈子其实都是在给原生家庭还债,一堆人跟我杠什么有病别怨父母、什么养育之恩没齿难忘、什么养不熟的白眼狼。 写原生家庭直接影响到人的择偶,一堆人跟我杠什么“我爸妈离婚了那是不是我肯定要离婚”、什么“恋父恋母好恶心”。 写反刍思维、自我服务偏差、人格缺陷,人直接给你来一句“看不懂,你还是帮我看看他到底喜不喜欢我”。 他们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心理创伤?他们压根就不想了解这些东西。 但把眼睛挡上不看,不代表就没有啊。 前阵子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好羡慕你这种人,不想要的东西可以直接拒绝。 我心想这不是应该的吗? 又聊了聊才知道,她是典型的不懂拒绝,因为从小到大,她吃什么穿什么都是父母一手包办,她如果表示不喜欢就要挨打。 我直接让她去三甲医院找心理诊所了。 这是不是心理创伤? 表面上是不太影响她的生活,但她活得就是很痛苦,这种痛苦累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爆发。 这大概就是题主说的,“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心理创伤”,因为很多人就是忍着,忍到不能忍了,才会想到去求助。 但创伤早就形成了,早就存在了。 多少人在恋爱里是讨好型人格?多少人是依赖性人格?多少人连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多少人连什么是真正的“对我好”都不清楚、别人给颗糖恨不能给人跪下? 这不都是失败的家庭教育留下的心理问题吗。 2 安肯认为:“打骂式教育”只是造成“心理创伤”的原因之一 暴力对待的家庭教育确实会造成心理创伤: 做错了事被父母教训,这没什么好说的。 但你什么也没做错,却被挑理打一顿、语言暴力或者无理由打骂。小时候只能忍着,长大了以后,一部分人就慢慢成了沉默寡言的人,但他们内心可能非常压抑暴躁。由于社会文化对心理问题的“偏见”,让他们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以至于你察觉不到,还认为这类人没有心理创伤。 那为什么很多人小时候曾被父母打或精神暴力过,他们成年后就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吗? 01 受经济条件限制,很多人连身体疾病都没钱治,更没法“有钱有闲”到足以关心自身心理创伤的程度; 02 很多人不把心理创伤当做一种疾病,而是认为“矫情”、“白眼狼”、“吃饱了撑的”; 03 不良家庭教育只是“造成心理创伤/问题”其中的一环,被父母打骂过的孩子不一定会出现心理创伤。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有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 生物因素 遗传基因 (检测出/未检测)精神疾病家族史 激素变化 大脑或器质病变导致体内激素变化 心理因素 人格特质 自卑敏感脆弱、急躁多疑、苛刻等 原生家庭 父母关系、家庭教育、榜样学习等 社会因素 成长经历 校园欺凌、失恋、灾难等创伤经历 人际压力 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人际压力等 什么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理论上好的家庭教育不只是培养出一个正常人,而是培养出十分积极乐观、十分优秀上进的人。但这样的人现实中能找到几个? 只要你性格中有“一分负能量”,那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小时候被父母暴力对待过、上学被同学排挤过、谈恋爱被对象伤过,也可能你的性格本就如此,或者大脑出现了病变...所以出现心理创伤不只是“一分负能量”,自然也不是“被打过,就会有”那么简单。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38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情长期不好,会不会得抑郁症?

几乎所有人都曾有过情绪低落,通常是因为生活中出现了烦心事或遇到了困难。但是,持续的悲伤或绝望感可能是抑郁症引起的。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治疗。建议尽快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医生会进行抑郁症的筛查,并采取药物、心理治疗等手段来改善你的情绪。 一、抑郁的人多吗? 抑郁症影响着世界上 20% 的女性、10% 的男性以及 5% 左右的青少年。 抑郁症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列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四大原因,WHO 的官网数据显示,抑郁症的发病率比焦虑症略高,每年影响大约 1760 万人,造成大约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抑郁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包括童年。2008 年在美国进行的研究发现,7.4%-8.7% 的成年人(18-49 岁)和 8.3% 的未成年人(12-17 岁),在 2007 年有过重度抑郁症发作。但大多数患者是在 30 岁初经历过第一次抑郁症。 抑郁症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它并非衰老和负性生活事件(如配偶或朋友死亡、年龄增长带来的身心功能下降)的正常反应,而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 另外,大约 15% 的女性在分娩后出现产后抑郁症,相关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年。 二、抑郁症有哪些类型? 1、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通常源于特定的生活境遇,也可以理解为,面对特定人生压力时的“应激反应综合征”。 除非还包括其他症状,如睡眠和食欲变差、有自杀念头等,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而且会在 2 周-6 个月内缓解。但当症状开始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时,医生可能会推荐心理治疗。 2、重度抑郁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甚至死亡。 患者不仅会出现抑郁情绪,还难以完成简单的日常工作,对以往的活动失去兴趣,极度疲劳,睡眠出现问题,有负罪感和无助感。 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妄想(比如相信自己做了罪恶的事情或马上要死亡)或幻觉(比如听到有人说他们一无是处)。 这是一种周期性疾病,虽然大多数患者会从首次抑郁发作中恢复,但复发率很高——2 年内的复发率可达到 60%,10 年内可达 75%,15 年内则高达 90%。 重度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 4.4%,终生患病率略高一些,可达到 10%以上。它通常自发出现,似乎没有诱因,或者在经历失去亲人、伤痛或其他重大应激事件后出现。 抑郁发作通常在 6-12 个月内自行缓解,但要完全控制病情,通常需要药物和其他形式的治疗。重度抑郁症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及自杀风险,因此通常需要医治。 3、心境恶劣 一种程度较低的长期抑郁症,会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持续超过 1 年,在成年人中持续至少 2 年。心境恶劣导致的症状轻于重度抑郁症,但持续时间长,且有时负面影响与重度抑郁症一样严重。 根据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的统计,超过 11% 的青少年(13~18 岁)有过心境恶劣。 三、是什么导致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病因还不明确,可能是一种诸多生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疾病。抑郁反应常由某一特定事件引发,也可能是药物、激素变化(比如月经期前或产后)或病毒感染等带来的副作用。 重度抑郁症则是一种涉及诸多生理、情绪或行为症状的综合征,可以在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发生于易感人群中。 研究人员认为,负责调节情绪、思考和行为的大脑回路无法正常工作,是抑郁症的“罪魁祸首”。大脑中有一类化学物质,被称为“神经递质”,包括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它们对健康的神经细胞连接有重要作用,当其水平失调,就会诱发抑郁;而能够调节这些神经递质的药物,则有助于改善抑郁。 遗传因素是比较确切的抑郁发病原因。在一项研究中,27% 的抑郁症儿童,其近亲存在情感障碍。 四、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下列因素或几种因素相结合,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虐待。过往的身体、性或情绪上的虐待,与人生后期的抑郁症存在关联。 特定药物。例如,一些治疗高血压或肝脏疾病的药物,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冲突。与家人或朋友的个人冲突或争执,有时会触发抑郁症。 亲人死亡或失去亲人。这些负面的事件会引起悲伤情绪,这很正常,但同时也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遗传。抑郁症的家族史会增加患病风险。通常认为,抑郁症会从一代人遗传给下一代人,这与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遗传风险相似,但确切机制都不明确。而且,遗传不能完全解释抑郁症的发生。 重大生活事件。不仅是搬家、失业或失去收入、离婚或退休等负面事件,开始一项新工作、毕业、结婚等积极事件,也可能引起抑郁症。 其他个人问题。因为某些原因(如患上其他精神疾病、性格不好等),而被家庭或社群抛弃,会引起一种叫“社会隔离”的负面状态,有可能会引起抑郁症。 重大疾病。有时,抑郁症会同一种重大疾病并存,而受到大病的折磨,有可能诱发抑郁症。 物质滥用。大约 30% 存在物质滥用问题的人,同时患有重度抑郁症。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36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因抑郁而痛苦的朋友:这五个迹象,说明你正在变得更好

抑郁症,这看似不是身体上的疾病,却比肉体上疾病更折磨人。 当抑郁症患者疾病发作时, 常常会表现为兴趣丧失、自罪感、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身体上还会伴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表现。 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有自杀的念头, 并存在认知、行为和社会交往功能的异常。 抑郁症其实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很高的。 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 全局抑郁症患者超过3.5亿人口, 并且近十年来的患者人数的增长速度为18%。 2019年,我国的抑郁症患病人口就已经超过了9500万人, 这个数字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 可以看出,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不容乐观的。 不论是轻度抑郁,还是严重抑郁,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10道题,测一测你的抑郁情况 抑郁症虽然是心理疾病,但是却可以从人们日常外部表现中察觉出来。 很多人对于抑郁症不是很了解,自己有抑郁的问题,常常不自知。 如果你感觉自己可能有抑郁的问题。 那么不妨测试一下。下面10种表现,如果你满足5个以上, 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那你就要警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1、常常感觉到心情低落或是沮丧。这种沮丧的情绪就像是一片乌云一样笼罩在心底里,久久不能散去。 2、有很严重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睡着了也会多梦、易醒,或是严重嗜睡。 3、工作或学习是提不起精神和兴趣,甚至对于从前自己很感兴趣的事情,也会失去兴趣,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和乐趣。 4、常常感觉身体很疲倦,有气无力,没有精神,没有动力。 5、对以前觉得好吃的食物失去兴趣,食之无味,食欲不振。 或是完全相反,出现暴饮暴食,吃得太多。因此导致体重的快速上升或是快速下降。 6、自我认知很差,认为自己很失败,觉得自己让朋友和家人失望了,有自罪感, 常常为自己精神状态不佳,工作学习处理不当感到无力又自责。 7、身体常常出现非常难受的头晕、出冷汗、怕冷怕热、头痛、心悸、皮肤发麻的感觉,还会有尿频尿急的问题。 8、做事或是学习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专心地做事。跟人说话时常常走神,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经常发呆。 9、自己的脑袋变得迟钝,说话做事都变得非常缓慢。严重的患者会感觉自己像是一台生了锈的机器一样难以工作和运转。 10、有悲欢消极的念头,觉得自己不应该活在世上,会痛苦的伤害自己,用自残的方式来缓解心里的痛苦。 抑郁症患者好转时,会有哪些明显表现? 我们都知道,有了抑郁症问题的人,自愈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并且抑郁问题很容易会反复。但是大家不要放弃治疗的决心。 如果大家有以下5个迹象,说明抑郁正在好转,有希望能全痊愈。 一、能做到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轻松就能做到的事, 但是对于很有抑郁症患者来说,却是无比困难。 他们很难掌控自己,如果当你开始能够做到掌控自己,按时起,按时睡, 不论自己是不是能睡得着,能起得来,你都能坚持掌控自己,那么恭喜你, 你的抑郁将会好转。很多患者会说,睡不着怎么办, 我能告诉你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出去, 去跑、去游泳、去健身,去做所有能将你能量耗尽的事,然后相信你,你就能睡得着了。 二、开始正视自己的缺点 抑郁症患者,最令自己痛苦的事,就是不停地否定自己。 认为自己不够努力,认为自己不够有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让爱自己的人失望。却从不会正视自己,原谅自己。 当你开始正视自己的缺点时,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是有其他方面的优点, 你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相信自己。 三、开始好好吃饭 严重的抑郁出现时,患者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好好吃饭的。 不是暴饮暴食就是食欲不振,不想吃饭。 当你发现自己开始能够做到每天好好吃饭时,真心地为你感到高兴,你的抑郁快好了。 四、学会和自己相处 抑郁是心理上的疾病也是身体上的疾病。 但是通过心理方面的治疗,可以缓解身体上的问题。 抑郁患者会很难和自己相处,尤其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会有更强烈的被抛弃感,这种感受让他们非常痛苦。 当抑郁的朋友开始学会和自己相处时,说明他的抑郁也快好了。 五、找到人生的希望 没有希望的人生是黑暗的。 抑郁患者往往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无意义的,毫无希望的。 如果他们开始找到了自己活着的价值和人生的希望,他们将会有治愈的动力。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32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自测抑郁症严重程度

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以下 16 项自测 1.入睡 0 我不曾用超过 30 分钟入睡 1 我在少于半数的时候,需要至少 30 分钟才能入睡 2 我在超过半数的时候,需要至少 30 分钟才能入睡 3 我在超过半数的时候,需要超过 60 分钟才能入睡 2.夜间睡眠 0 我不会在半夜醒来 1 我每晚都睡得不安宁、睡得很浅,而且会短暂地醒来几次 2 我在半夜至少醒来一次,但容易再度入睡 3 我在超过半数的时候,会在半夜醒来超过一次,每次醒来 20 分钟或更长时间 3.太早醒来 0 我在大多数的时候,都在需要起床的时间之前 30 分钟内醒来 1 我在超过半数的时候,都在需要起床之前超过 30 分钟便已醒来 2 我几乎都是在需要醒来之前至少 1 小时左右醒来,但我最后会再次入睡 3 我在需要起床之前至少 1 小时醒来,而且无法再次入睡 4.睡太多 0 我每晚睡眠时间不超过 7-8 个小时,白天不需要午睡 1 我在 24 小时内的睡眠时间(包括午睡)不超过 10 小时 2 我在 24 小时内的睡眠时间(包括午睡)不超过 12 小时 3 我在 24 小时内的睡眠时间(包括午睡)超过 12 小时 5.情绪悲伤 0 我没有感到悲伤 1 我在少于半数的时候会感到悲伤 2 我在超过半数的时候会感到悲伤 3 我在几乎所有时间都感到悲伤 6.食欲减退 0 我的食欲与平常没有不同 1 我的进食次数比平常稍微少一点,或进食量较少 2 我的食量比平常少很多,并且需要费劲才能进食 3 我在 24 小时内很少进食,而且需要费很大的劲或者在别人的说服下才进食 7.食欲增强 0 我的食欲与平常没有不同 1 我比平常更常觉得需要吃东西 2 我的进食次数比以往频繁和(或)食量增加 3 我在用餐时和两餐之间感到有过量进食的欲望 请选择第 8 题或 9 题作答(不可两题都答) 8.在前 2 个星期中体重减轻 0 我的体重没有改变 1 我觉得体重好像减轻了点 2 我的体重减轻了 1 公斤或更多 3 我的体重减轻了 2.5 公斤或更多 9.在前 2 个星期中体重增加 0 我的体重没有改变 1 我觉得体重好像增加了点 2 我的体重增加了 1 公斤或更多 3 我的体重增加了 2.5 公斤或更多 10.注意力和决策能力 0 我平常的注意力与进行决策的能力没有改变 1 我偶尔感到犹豫不决或发现注意力经常分散 2 我在大部分时间需要费劲才能集中注意力或做出决策 3 我无法集中注意力阅读或无法做出简单的决定 11.自我评价 0 我认为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有价值和一样重要 1 我比平时更会自我责备 2 我通常认为自己会带给别人麻烦 3 我几乎不断地在想自己的大小缺点 12.自杀的念头 0 我没有想到自杀或死亡 1 我感觉生命空虚或活着没有价值 2 我在 1 个星期内有几次想到自杀或死亡,而且每次持续几分钟 3 我在 1 天内有几次深入地想到自杀或死亡,或对自杀做过具体的计划,或曾经试图自杀 13.一般兴趣 0 我对其他人或活动的兴趣和平时一样,没有改变 1 我注意到以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活动减少了 2 我发现我只对一两种以往热衷的活动仍有兴趣 3 我对以往热衷的活动几乎毫无兴趣 14.体力 0 我的体力与平常没有不同 1 我比平常更容易疲倦 2 我需要费很大的劲才能开始或完成我的日常活动(如购物,功课,煮饭或上班) 3 我因为缺乏精力,无法完成大部分的日常生活 15.感觉变慢 0 我的思维、行动和说话的速度正常 1 我注意到自己的思维减缓或我的声音呆滞或单调 2 我对多数问题都需要几秒钟才能做出反应,而且我确信自己的思维能力已经减缓 3 如果没有极力鼓励,我经常无法对问题做出反应 16.觉得坐立不安 0 我没有觉得坐立不安 1 我经常觉得坐立不安,揉搓双手并经常变换坐姿 2 我感觉有四处走动的冲动,而且感觉相当不安 3 有时候我无法安静地坐着,需要四处走动 按计算结果看你的分数。每个问题从 0 分(症状不存在)到 3 分(最严重的症状)。只有 9 个回答得分。得分是将第 1-4 题(睡眠项目中选一项)、第 5 题、第 6-9 题(食欲/体重项目中选一项)、第 10 题、第 11 题、第 12 题、第 13 题、第 14 题、第 15 题和第 16 题(精神运动项目中选一)的最高得分相加得出的。最高得分为 27 分, 根据 QIDS 总分对严重程度的判断如下: 轻度抑郁(6~10) 中度抑郁(11~15) 重度抑郁(16~20) 非常严重(21~27)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32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警惕这些人易患抑郁症

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抑郁症亦多见于社会层次高、经济条件好,以及处于剧烈竞争状态中的人群,因为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但事实上,正如专家发现的那样,没有人能对抑郁症有免疫力,当人们处于精神免疫力低下的状态时,就容易患抑郁症。所以在生活中要警惕这些人容易得抑郁症。 警惕这些人容易得抑郁症: 亲属:患有或曾经患有抑郁症的人的亲属,由于遗传或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患重度抑郁症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两倍。 女性:根据大多数调查,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数量是男性患者的两倍。女性在经期、孕期、分娩期、更年期、避孕期必须面对激素变化对情绪的影响。女人和男人相比,和别人的关系更明确。因此,挫折对他们的影响更深,他们更容易抑郁症。另一方面,与单身女性相比,母亲较少患严重的抑郁或自杀,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保护她们免受其他挫折。最近的研究表明,童年时期严重的情感攻击也在许多女性的抑郁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约 37%的抑郁症女性在 21 岁之前曾遭受过身体或性方面虐待。 生育高峰期的一代:他们在升学、就业、住房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很多人的梦想破灭了,导致失望、挫折和丧失信心,直到抑郁。 老年人:老年抑郁症往往是身体虚弱,失去亲人的反应。“身处孤独、寂寞和衰弱之中,是非常令人沮伤的”。 儿童:抑郁症很少发生在童年,但虐待、挫折和父母患重度抑郁症增加了其风险。孩子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悲伤情绪,但往往会出现异常的焦虑、攻击性、学习问题的行为障碍。 青少年:自杀是 15-19 岁青少年中仅次于事故的第二大死因。专家认为青春期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体内激素剧烈变化;徘徊在骄傲和自卑之间;也就是摆脱家庭的束缚,但不完全独立。这使得他们容易对重大挫折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这些青春期抑郁症可以通过识别学习问题,失败后难以恢复,或突然的难以理解的情绪、行为的变化,可发现这些青春期抑郁症。“高考落榜族”是青春期抑郁症高发人群,正是因为他们在学业上经历了严重的挫折。 城市居民:城市重度抑郁症患者比农村多,原因不明。患有慢性病的女性会感到悲观暗淡郁,尤其是当慢性病导致疼痛和活动受限的时候。治疗抑郁症往往可以改善慢性病。 酒精和药物滥用者:许多抑郁症,尤其是男性抑郁症,通常与酒精、麻醉剂和安眠镇静剂的使用密切相关。 其他:经历如丧偶等重大生活事件者,缺乏社会支持者,曾有过抑郁发作者。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30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和焦虑症为什么需要服药

我是一名精神心理工作者,实际上在工作中碰到最多的心理疾病也就是抑郁症和焦虑症。 有时候抑郁症和焦虑症又很难分开,因为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伴有焦虑的情绪,大部分焦虑症患者也有情绪抑郁的状态,可以说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一对好兄弟,很难分开。 那么我们不仅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这是最通俗的讲法,实际上再说的深一点就是我们大脑当中的神经递质紊乱而导致的一系列的全身反应,会引起我们的情绪、精神、躯体各种紊乱的症状。 导致我们躯体特别痛苦,情绪十分消极,精神活动特别缓慢,再进一步就是抑郁症患者已经进入了人生的另一面,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看不到任何希望,感觉不到任何高兴的事情,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活着就是一种负担。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和抑郁症这个还真不太好说,抑郁症的人群很广泛,上到明星,下到普通民众,一旦患上了抑郁症可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很难很快的彻底的摆脱他,需要抗抑郁治疗,所以需要药物、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综合参与,才能让患者快速的摆脱抑郁症。 而焦虑症的症状和抑郁症也是不同的,焦虑症就是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的担惊受怕。让自己不能正常的吃喝睡,慢慢的也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焦虑症患者和抑郁症一样也会引起许多情绪精神和躯体上的表现,患者也是十分痛苦的,患者明明知道自己的担惊受怕没有很大意义,但是又不能控制,难以自拔。 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和抑郁症是一样的,也是我们的大脑当中的神经递质紊乱所引起的,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大脑的神经递质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机体有很大的自愈能力,不管我们遭受刺激挫折或者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他都一次又一次的恢复到平衡。但是当种种的原因打破了这个平衡,使我们无法恢复平衡的时候就又会发病。 其实这两种病也是分两种情况的,一种是一过性的,也就是单纯性的,暂时的患者的性格是良好的,而且也没有家族遗传史,这种就是单纯的、过大的刺激导致患者一时不能反应而引发的心理疾病。这种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是很快能恢复的,并且能够逐渐的摆脱药物,摆脱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的大脑机能也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可是还有一类人需要坚持服药,基本上一停药就会出现症状,也就是说基本上需要终身服药,那么为什么这类人需要终身服药呢? 那么今天我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类人需要终身服药?我们共同来探讨! 一,疾病本身就是病原性的。 这种抑郁症患者就是病原性的,根源性的是大脑实质的存在问题,大脑的分泌功能失调,就像一个钟摆一样。给他上了弦,他就会走动,一旦停掉了它就会失衡。药物就像他的弦一样。患者很难断药,甚至需要终身服药,需要借助药物的补充来让大脑的神经底是恢复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所以大部分人需要终身服药,基本上一停药就会出现症状出现问题。 我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是我们的腿骨折了一样,有一些骨折是轻微的,只要固定好少活动,再配合服用一点活血化瘀的药物,他就会慢慢的愈合,但是有一些可能是粉碎性的骨折或者特别严重,即便是能够痊愈也会落下残疾,有些走路可能有点跛,有些特别严重的,属于坏死型的可能需要截肢,那样就会成为终生的残疾。 其实严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也会落下精神的残疾。所以需要借助药物来维持,患者很难恢复到病前的状态,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二,大脑分泌神经的功能低下。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本质是我们大脑的神经递质的平衡状态失调,我们的大脑有两种神经递质,一种是 5 羟色胺,一种是去甲肾上腺素,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多巴胺、内啡肽等等。但是主要还是依靠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调节我们的情绪。 之所以焦虑症和抑郁症反复发作,就是我们大脑分泌这两种神经递质的能力下降。这就好比我们一个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慢慢的你就会变得弱不禁风,因为不运动身体气血不调和没有抵抗力,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们的大脑也有调节神经递质的能力,当它的分泌功能一直下降,我们只能依靠药物来维持。 就像某些机器的部件里面都有一个弹簧一样,这个弹簧就是维持它往复运动。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一旦这个弹簧坏掉他就只能下去以后上不来,要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更换这个弹簧,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大脑分泌神经递质,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更换,可惜我们的大脑无法更换,因为它远比弹簧要复杂的多,而且大脑有很多我们未知的领域! 三,具有抑郁性性格。 性格也是很关键的一方面,所以我们才说山难移,性难改,性格后天可以改造一部分,但是能改造的只是可以改造的部分,先天的部分还是很难改造。 例如有些人就是抑郁质性格,他遇到事情以后就是胆小,甚至悲观失落。这就是他的天性,很难改变,如果这种人生活不顺遭遇一些坎坷曲折,相比于正常的性格,他是很容易诱发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这类人比其他的这种性格得抑郁症的概率会高一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他就是典型的抑郁症症状,其实后来林黛玉也得了抑郁症,如果不得抑郁症的话,也不会早早的去世,其实这个角色也影响了扮演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后来她也是得乳腺癌去世的,可能演了那个角色以后从里面走不出来,也患上了抑郁症。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很重要,但是性格又很难去改造。 因为性格决定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就直接影响你的情绪和所采取的行动。抑郁症的性格的人看任何问题都是负面的,所以他更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即便吃药能走出抑郁症,性格改变不了,还是会一次又一次的复发。 四,长期的抑郁已经造成了大脑某些区域的 缩小。 国有研究表明长期抑郁的人,大脑中相关的区域是会缩小的,例如海马区,大脑的海马区是帮助我们处理短期学习与记忆味觉等事件的大脑区域,长期抑郁的人,海马区会比正常人明显的缩小,也就导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这些人的反应能力会更加迟钝。 有时候我们的反应,有意识的判断都是需要大脑中的海马出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它充当转换站的功能。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接触到各种信息的时候,它会传递给海马区,然后海马区形成反应我们再作出决定。 还有研究表明,长期抑郁的患者大脑的杏仁核也在缩小。 杏仁核主要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调节的,我们的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当这个区域缩小以后,我们人体调节情绪的能力就会越来越下降。 这就像是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一样,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引发高血糖就是因为胰腺分泌不出胰岛素,从而导致胰腺慢慢的退化,只能靠药物补充来分泌我们所吸收的糖分,这个道理跟我们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很类似,基本上糖尿病患者也需要终身服药。 一个人一旦患上了焦虑症或者抑郁症是很痛苦的,通过药物的治疗能慢慢的走出这种心理疾病,即便是终身服药也没有什么关系,就像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一样,也是需要长期服用的,你就把它理解为体内需要或者缺少这种药物成分,吃进去以后补充上这些药物成分,身体就会慢慢好起来,不要有什么心理的顾虑。 抑郁症患者终身服药也没什么可怕的,不要自己难为自己,只要吃药能缓解和控制病情,那就好好吃药,总比生不如死强多了。如果说不吃药能痛苦的活 50 年,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宁可吃药少活 10 年,那样毕竟能正常的生活 40 年。即便能多活 10 年,如果生活质量很低下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还是那句话,只要能好好活着还是该吃药吃药吧,别想太多,别难为自己,现在的社会高度竞争一个正常人都能很难应付,更何况是你得了抑郁症的一个不正常的。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306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9条记录共4页
夏金校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776 次
总文章 39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92 次
患者评价 261 个
获得锦旗 1 个
入驻时间 2020-10-27 14:46:45
夏金校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192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
夏金校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1 个
济世良医
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