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夏金校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474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267
接诊人数
1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认识非典型性抑郁症

近期,一则“高二女生因白天嗜睡,睡眠过多被诊断为抑郁情绪”的新闻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莎莎(化名)最近上课时常常打瞌睡,即使周末休息,莎莎睡到日上三竿还是觉得疲乏。 医生通过对莎莎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发现她存在抑郁情绪。 其实睡眠增多也可能是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非典型”表现之一,拥有该类表现为特征的抑郁情绪被称为“非典型”抑郁症。 “非典型”抑郁症约占抑郁症患者的 15%,和典型抑郁症患者的区别在于症状表现不同。 典型的抑郁症表现为“三低”:心境低落(心情糟糕),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脑袋“空白”),行为动作减少减慢,另外还包括睡眠障碍(早醒、眠浅易醒或入睡困难)、乏力、食欲减退(进食减少)、记忆力下降等,总体而言,典型抑郁症的症状多表现为“低、慢、少”。 而“非典型”抑郁症的症状则较少见,包括有:食欲增加、嗜睡、坐立不安、铅样瘫痪(严重乏力到自觉手脚沉重),另外,与典型抑郁症不可控的抑郁情绪不同,“非典型”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会被周围发生的好事、让人开心的事件有所缓解,可一旦这些事过去了,患者又会产生抑郁情绪。该类患者的人际关系可以长期保持,而并非像典型抑郁症患者一样逃避人际交往。 当然,单纯出现上述的一些表现也不能证明是患有非典型抑郁症,比如一段时间单纯的嗜睡与食量增加可能与近期遇到的生活事件有关,可能工作学习量大导致身体劳累进而大量进食,那该如何判断反常的表现是否与抑郁症相关呢?我们需谨记一点:抑郁症的核心还是抑郁情绪,患者存在自责自罪(觉得自己没用、连累家人朋友)、悲观消极(感觉周围世界一片灰暗、未来没有希望、活着没意思)等,且“非典型”症状如嗜睡与食量增加等持续存在,不受周围事物影响,患者虽然睡眠时间增加,白天仍呈现出无精打采的状态。这些表现与正常的生活状态改变不同,可以帮助自己和周围的人进行鉴别。 “非典型”抑郁表现常常被误诊或者忽视,认为他们并非抑郁情绪或者是抑郁症。如同前文提到的女孩的案例一样,她的主要表现为嗜睡,而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因此,女孩的诊断才会引发网友的议论与不解。同样的,一些看似情绪不低落,甚至在人际交往中给人以乐观开朗印象的人,其实也有意想不到的“另一面”,也有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比如著名喜剧演员罗温阿特金森(憨豆先生)和金·凯利,这种类型也被称为“微笑型抑郁症”。 “非典型”抑郁症需要被我们重视,也在于它的特性,在以中国患者为目标的一项临床研究总结道:非典型抑郁更容易存在自杀倾向和自杀尝试;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发病年龄比典型抑郁症早;抑郁症一生发作可能性增加且有更多的季节性抑郁症发作。海外的研究也指出:该病多发于女性且多共病焦虑症。从该研究总结来看,“非典型”抑郁症的预后和严重程度比典型抑郁严重,诊疗时机的延误也可能是“非典型”抑郁预后较差的原因之一。因此,当自己和身边人出现微笑的假面,增加的睡眠,食量的异常,都不能掉以轻心。 虽然我们不能有效防止“非典型”抑郁症的出现,但是当发现自己或者亲友出现症状时,可以参考以下四个建议:慢慢地尝试把握进而控制自己的压力;积极寻找亲友的帮助,在感到情绪很不好时尤为重要;尽早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以防症状进一步恶化;根据专业医师的建议,坚持长期的治疗。 随着大众对抑郁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多抑郁症患者得到帮助,但此时,在太阳的阴影下还有一群“非典型”抑郁症患者,他们看似“阳光”,温暖却无法照射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大家忙碌时也不忘多关心亲人朋友,及时发现身边的“非典型”抑郁症患者,及时就医及时治疗,陪伴、帮助与支持是他们最温暖的“阳光”。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11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足量足疗程十分重要

精神疾病是指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影响,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等。 精神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会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甚至产生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精神疾病需保证有效治疗,足量和足疗程的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 精神疾病的发病包括哪几个阶段? 01 前驱期。 出现非特异性的躯体症状,包括:情绪改变、认知功能改变、行为活动改变、食欲和睡眠改变等。 02 急性期。 指疾病首次发作或症状急性恶化。 03 恢复期。 指疾病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或急性期症状没有再现,疾病趋向缓解。 04 康复期。 患者症状缓解,社会功能恢复,逐步回归社会。 什么是足量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疗效和服药剂量密切相关。如果剂量过低,则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疗效会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强,但是达到某个剂量后,再增加剂量,疗效也不再继续增强,但毒性反应会不成比例地增强。所以足量不等于高量,而是针对每一位患者获得最大疗效而又相对安全的合适剂量。 什么是足疗程治疗? 剂量足够,但无足够的治疗时间,则多数精神疾病患者仍有可能出现急性发作或恶化、症状复燃和疾病复发。所谓足疗程,是指必须按照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的程序完成一个规范化治疗,并且根据疾病种类和病程特征,参照治疗指南推荐的剂量和时间来进行每个阶段的治疗。 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疗程至少 4~6 周,巩固期疗程至少 3~6 个月,而维持期治疗一般不少于 2~5 年。 而未经过足够长时间维持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1 年内复发率高达 40%~60%。另外,足疗程对于急性期疗效不佳需要换药的患者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何进行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量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以致痊愈,重建和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并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其疾病的性质,自愿接受治疗和评估。 急性期治疗包括加量期与疗效观察期两个阶段。加量期为 1~2 周,对所选用的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达有效剂量进入疗效观察期。疗效观察期为 4~6 周,如果用足量(即有效剂量)治疗,症状得以控制,达 6 周后而转入恢复期持续(巩固)治疗。如果以最大有效剂量治疗时限达 8~12 周,仍不能控制症状者,可考虑换药。 如何进行恢复期的治疗? 症状缓解即进入恢复期(巩固期)治疗阶段。巩固治疗的目的在于防止症状复燃,确保病情稳定,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社会适应程度。 一般来说,此期主要治疗药物的剂量应维持急性治疗期的水平。对于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巩固期治至少 3~6 个月,倘若疾病多次发作,所需要的巩固治疗时间将会更长。 如何进行维持期的治疗? 从巩固期过渡到维持期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维持治疗期的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患者良好的社会功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不同的疾病发病周期及远期预后差别较大,所以在此期的治疗和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并不相同。 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恢复期的维持治疗后药物维持治疗周期是:首次发作者药物维持 1~2 年;多次发作者药物维持至少 5 年;具有自杀、暴力或攻击行为者药物维持更长;急性期后的前 3~6 个月更易复发,应充分巩固治疗;巩固治疗完成后的减量,应采用每 6 个月减低大约 20%剂量的方式,直到达到最低有效维持剂量。在此期,如无必要,应当逐渐撤去急性期和巩固期合并使用的非预防复发的药物。若维持期症状已得到控制,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复发,非预防复发药物主要是用于改善急性期的症状,也包括焦虑失眠、冲动伤人等。 总之,对于精神疾病应有一个正规、系统、全程的药物治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认真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10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什么心理咨询需要较多次数

一般去医院看感冒的流程是:挂号、门诊、开药,最多再挂个点滴,然后回家吃点药,就可等待病好。所以,很多人误以为,心理咨询应该就是象看感冒一样,看个门诊,回家休息两天,就差不多了。 其实,这是误会。当一个人心理出现问题,象感冒一样,一般情况下,也会自愈的。但是,当一段时间不能自愈,而且影响到日常社会交往与工作生活、需要心理咨询或就医时,说明心理问题已经相对明显或比较严重,只靠自己努力,已经无法恢复的状况。就象感冒太重、拖的时间太久、体质较弱,引发了并发症等,就需要住院治疗,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这时,心理咨询就相当于是一个诊断+住院治疗的过程。 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人群,在人格上可能会存在某种先天不足,一旦出现心理问题的端倪和触发点,就需要在心理咨询的帮助下才能恢复。类似于感冒,在一定条件下仍会复发,是一样的道理。 有些人对心理咨询“说说话”就能治病,感觉不可思议。 这里面要说一下,人为什么会生病,会生什么样的病? 一般情况下,致病原因有三种:代谢致病、外伤致病和心因致病。 代谢致病,就是由于人体代谢所需,比如饮食、空气、水等进入人体后,因病毒、细菌、生物本身反应发生的毒素沉积或人体本身代谢问题,在体内引发的器官病变和代谢堵塞。 外伤致病,就是由外力,如交通意外、施工不当等突发外力冲击,引发的人体伤害。 以上两种相对比较常见,也是普通医院的就医范畴。 而心因致病,是因本身人格发育和演化不完全、或因社会交往等原因,引发的各种心理不适,直至影响到正常工作生活,甚至引发躯体性病症的情况。他的发病,不易被察觉,很难被理解,所以发现难、认可难,治疗和治愈的难度就更大。 为什么心理咨询可以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有帮助,并有一定的治愈率呢? 是因为从致病原因来说,人类的语言交流,是通往心灵和心理感受,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心理咨询工作,是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专业技能的,其谈话交流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着探索人类心灵和心理疗愈的科学原理作为支撑。所以,不是随便什么人随意说说话,都可以达到疗愈作用的。 为什么会说有一定的疗愈率?而不是说完全治愈呢? 从科学和循证医学的角度,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治疗对任何一种疾病达到百分百的治愈率,即使当时治愈了,也还有复发的可能。心理咨询对于从业者,有着严格的保密要求,任何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都不会、也不能去随便推广宣传:“我把***的心理问题解决了,我把***的心理疾病治好了”。而是要为来访者和患者保密。所以,无论是心理咨询师群体,还是心理医生群体,也都是人类健康事业里面的默默无闻者,认可和知晓度相对较低。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需要多关注身心的健康! 在和一些年轻人交流时,经常会听到和看到:“我的心理问题不是病,不敢对爸妈说,不敢就医。父母根本不认为我有病,就是认为我只是懒、性格弱,过了这段时间自己会好的……”,而让孩子失去最佳的疗愈时期。 曾有一名患者,在 18 岁时发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不能自我缓解,因各种原因拖延后,形成了精神障碍,目前将近 50 岁了,仍只能在精卫医院里面呆着……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不象外伤和身体疾病那么直观和感同身受,随着生活日渐富裕,疾病的发病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原来营养缺乏一类的疾病,比如营养不良、贫血等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少;现在因为过度饮食和锻炼不足的三高慢病,却是越来越多。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也是与物质生活相对富裕呈正相关的一类,希望从苦孩子成长起来的家长和现在的孩子们,都能够更多地理解和关心,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哦!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11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常用安眠药的用法

地西泮、氯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都是临床上常用的安眠药,属于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地西泮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与特异性的神经细胞膜受体相互作用后,可以强化并促进脑内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神经传导功能,主要在中枢神经各个部位,发挥突出前和突触后的抑制作用,不仅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还可抗焦虑、抗惊厥、抗癫痫、松弛骨骼肌,治疗剂量下,就能干扰记忆通路的建立,影响近事记忆。 地西泮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症及伴焦虑的抑郁症、恐惧症、紧张性头痛、特发性震颤等。氯硝西泮主要用于控制各型癫痫发作,对失神小发作、肌阵挛发作、运动不能性发作、婴儿痉挛症疗效较好。此外,氯硝西泮还具有抗惊恐作用,镇静催眠作用相对较弱,适用于惊恐障碍,较少用于失眠。艾司唑仑主要用于失眠、焦虑、紧张和恐惧,也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阿普唑仑主要用于抗焦虑,可作为焦虑伴抑郁的辅助用药,也可用于抗惊恐和镇静催眠。劳拉西泮主要用于抗焦虑,治疗焦虑症或短期缓解焦虑症状,包括伴有精神抑郁的焦虑,也适用于镇静催眠,治疗焦虑或暂时性、环境性应激状态的失眠,还可治疗紧张性头痛。 地西泮用于镇静,一次 2.5-5mg,一日 3 次。用于催眠,一次 5-10mg,睡前服。用于抗焦虑,一次 2.5-10mg,一日 2-4 次。用于抗癫痫、抗惊厥,一次 2.5-10mg,一日 2-4 次。用于急性酒精戒断,首日一次 10mg,一日 3-4 次,以后可减至一次 5mg,一日 3-4 次。老年人应使用最小有效剂量,缓慢增量,以减少头晕、共济失调和过度镇静。口服初始剂量为一次 2-2.5mg,一日 1-2 次,逐渐增量。 氯硝西泮用于癫痫,起始剂量为一次 0.5mg,一日 3 次,每次增加 0.5-1mg,直到发作被控制或出现不良反应为止。用药剂量应个体化,成人最大量一日不超过 20mg。用于惊恐障碍,起始剂量为一次 0.25mg,一日 2 次,推荐治疗剂量为一日 1mg。停药时应逐渐减量至一次 0.125mg,一日 2 次,维持 3 日后停药。用于失眠,一次 2mg,睡前服用。 艾司唑仑用于镇静,剂量为一次 1-2mg,一日 3 次。用于失眠和抗焦虑,剂量为 1-2mg,睡前服用 1 次。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剂量为一次 2-4mg,一日 3 次。老年人或体弱者可以由 0.5mg 起始,视情况缓慢加量。 阿普唑仑用于镇静催眠,剂量为 0.4-0.8mg,睡前服用一次。用于抗焦虑,起始剂量为一次 0.4-1.2mg,一日 2 次,用量按需递增,最大限量为一日 4mg。用于抗恐惧,剂量为一次 0.4mg,一日 3 次,需要时逐渐增加剂量,一日最大量为 10mg。老年和体弱患者可以由 0.2mg 起始,逐渐递增至最大耐受剂量。 劳拉西泮用于抗焦虑,一次 0.5-1mg,一日 2-3 次。用于镇静催眠,睡前服用 2-4mg。年老体弱者应减量。 常用安眠药的用法 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是临床上常用的新型安眠药。佐匹克隆是环吡咯酮类第三代催眠药,药理作用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似,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氯离子通道复合物中的苯二氮卓位点的不同结合位点(A-1 亚型受体),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佐匹克隆为速效催眠药,起效迅速,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作用更强,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能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和早醒次数,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次日残留作用的患者。 右佐匹克隆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属于环吡咯酮类化合物,是佐匹克隆的右旋单一异构体,对中枢苯二氮卓受体的亲和力比佐匹克隆强 50 倍,其选择性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偶联的γ-氨基丁酸受体的 A1 和 A2 亚型,对 A1 亚型受体的选择性更强,表现为镇静、催眠、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等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症。 唑吡坦是一种新型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主要通过激动苯二氮卓受体,选择性作用于γ-氨基丁酸的 A1 亚型受体,仅有镇静、催眠作用,而无抗惊厥、肌肉松弛和抗焦虑作用,适用于短期失眠患者。 佐匹克隆推荐成人临睡前服用 7.5mg,老年和体质虚弱者服用佐匹克隆,可损害运动和认知能力,肝功能不全患者服用佐匹克隆,容易引起蓄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推荐上述人群的用药剂量为 3.75mg,肾功能不全者无须调整剂量。 右佐匹克隆成年人推荐的起始剂量为入睡前口服 2mg,可根据临床需要逐渐增加至 3mg,对于入睡困难的老年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睡前 1mg,可逐渐增量至 2mg,对于易醒的老年患者起始剂量为入睡前 2mg。肝功能严重受损者起始剂量应减为 1mg。避免高脂肪饮食后立即服用右佐匹克隆。 唑吡坦每晚睡前口服 10mg,肝、肾功能损害者,睡前 5mg 开始,每天用量不超过 20mg。老年人起始剂量为 5mg,睡前口服,每晚不超过 10mg。如果在治疗中(尤其老年人)出现步态不稳、手足笨拙等不良反应,应及时核对用药剂量。唑吡坦作用快,务必在临睡前服用,若要使其快速起效,必须空腹服用。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11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要化验血液

怀疑抑郁症就医时,医生可能会让你做血液学检查。你可能会有疑问:抑郁症不是心理疾病吗?为何要验血呢?这是因为,一些躯体疾病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状,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导致情绪问题。 一、甲状腺功能和抑郁有啥关系? 甲状腺产生并调节甲状腺激素,后者可以影响能量水平、情绪、体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性功能等有调节作用。 当甲状腺产生过多激素时,身体对能量的消耗会比预期更快,此时被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下列表现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 甲状腺肿大; 对热不耐受; 月经量少、经期长; 烦躁或紧张; 心跳加速; 肌无力或震颤; 睡眠障碍; 排便频繁; 体重减轻。 当甲状腺不能分泌足够激素时,身体消耗能量的速度会减慢,此时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以下症状表明甲状腺功能可能发生减退: 皮肤和头发干燥,粗糙; 疲劳; 健忘; 月经量过多,周期短; 声音沙哑; 易患感冒; 体重增加; 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 甲亢和甲减的一些症状,如疲劳、烦躁、体重变化和睡眠问题,可能与抑郁症类似。 医生要进行血液检查以确定激素水平,检测项目包括: 脑下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TSH);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甲状腺素(T4)。 二、哪些原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约 2000 万美国人患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各年龄段人群都有患上甲状腺疾病的可能。女性患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是男性的 5-8 倍。 导致甲亢或甲减的原因有很多。 甲减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甲状腺炎,甲状腺炎症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产生水平; 桥本甲状腺炎,一种无痛的遗传性免疫系统疾病; 产后甲状腺炎,此病可发生于 5%-9% 的妊娠女性中,通常是暂时性的。 某些药物(如碳酸锂和胺碘酮)所致,或碘缺乏症的副作用。 甲亢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格雷夫斯病,甲状腺肿大(又称弥漫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中形成的结节可能导致其过度活跃; 甲状腺炎,一种可引起所储存的激素释放的甲状腺炎症(如果甲状腺炎导致几乎所有激素释放,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随之发生); 过量的碘,可能存在于某些药物和一些止咳糖浆中。 三、如何治疗甲状腺疾病? 甲减的治疗,临床常用左旋甲状腺素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其中,左旋甲状腺素是一种合成激素,可替代体内缺失的甲状腺激素。这两种药物有时也可联合应用。 甲亢则比较难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可能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在接受相关治疗后,医生常建议服用左旋甲状腺素,以使激素水平正常化。 四、女性的激素变化,让她们离抑郁症更近 如前所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甲状腺疾病,而且,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被诊断患有抑郁症。从生物学观点看来,女性更容易发生激素诱导的抑郁症。 月经期间,雌激素等会发生波动,使得一些女性在月经前会经历抑郁相关症状,如悲伤、烦躁和疲劳,这些往往是经前综合征的一部分。还有一种与月经有关的更严重的情绪问题,称为经前焦虑性障碍 (PMDD)。 怀孕期间,激素变化会引起身体和情绪的变化。怀孕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巨大变化,可能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因之一。多达 80% 的女性会在分娩后立即出现轻微抑郁情绪,但通常很快会消失;10%~20% 的新妈妈则会患上抑郁症。 围绝经期和更年期,女性也会经历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出现疲劳、睡眠障碍、体重增加、皮肤变化等症状,并可能诱发更年期抑郁症。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11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可以自行停药吗

根据国外机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在停止服用药物后会出现复发的情况。而且在停用药物后,其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而复发后的抑郁症其抑郁、焦虑症状会更加严重。 但值得可喜的是,研究发现有部分患者在停药后,却不会再次引发抑郁症,这说明抑郁症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停止服药的,这需要一个专业的综合评估才能决定。 作为患者,我们可以自行随意停药吗?答案是:切勿随意停药 ,停药后一半以上的抑郁症会复发! 第一次患重度抑郁症的人,尤其是遭逢人生重大变故的患者,例如亲人去世、生意失败等等,通常他们症状在缓解之后,还会再给予药物治疗至少 4-9 个月。 而如果一个人曾经得过一次抑郁症,在一生中,发生第二次抑郁症的机率是 50%,如果已经得过 2 次抑郁症,则是超过 75%的患者会再得到第三次抑郁症。”超过三次复发的患者,通常会需要“终生治疗”。 有超过 56%抑郁症在停药后会再度复发,而继续服药的人则为 39%。这也证明,停止服用药物造成复发机率确实提高。 如果我们想完美地战胜抑郁,我们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其实,抑郁症患者除了服用药物,还可以多管齐下,运用多种方式去干预。以下几种方法是用来改善抑郁症状的比较高效方法。 保持身体活动: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活动,例如每周到公园快走,不仅有助于治疗抑郁症,还能预防复发。 维持社会关系: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努力让自己不要与社会脱节,可以找亲朋好友,或一些社会资源管道,找寻被支持感或归属感。或是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做志工、公益活动,人们追求对他们而言“有意义”的目标,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寻求心理治疗:如果服用药物却没有改善症状,可以一边服药,一边寻求专业的心理师进行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该疗法着重于人的“思维”,可以帮助患者中断对自己或对他人的错误、负面想法,还能够鼓励人们用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除了认知行为疗法,荣新奇教授表示,还可以尝试催眠疗法,催眠疗法能让人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介绍心理咨询治疗,也可以以催眠疗法为平台,结合多种心理咨询方式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具体看患者更适合哪一种方式。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09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患上抑郁症为什么需要治疗

“患上抑郁症为什么要治疗?不治疗的风险有哪些?” 患上抑郁症是一件极度痛苦的事情,那种痛苦是不受控的,是绝望的、是煎熬的,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折磨与难受。 网上经常有人“把抑郁症比作是精神癌症。”在我看来这样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可见抑郁症的痛苦是多么的令人不堪啊! 好在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所以,患上抑郁症之后,千万不要过于担心和紧张,不要盲目去查阅过多资料,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这时应积极寻求治疗和培养自己的自救意识,同时家人要给予得到的陪伴与呵护。只要在这三方面的支持下,可以说就给了患者康复的最大保障与支持,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是非常有利和正确的措施、步骤。 抑郁症最大的痛苦是持续性的心境低落、消极、绝望、悲观,同时还伴随着或轻或重的失眠症状。这种痛苦不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了,这个时候我们再去简单的理解是心理问题,那么就会一味地劝导患者“你想开点,你看开点,有什么好难过的呢?”这样的劝导,无异于再次给患者带来新的伤害! 因为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这是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了,并非想开和想不开的问题,而是患者由于长期处于一个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导致大脑、精神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了,比如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不仅心理问题存在,还存在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和紊乱,因为神经递质的紊乱失衡,抑郁症患者的痛苦绝望才不受控,才持续的难受和悲观起来。 这个时候,我们按照平常的理解去劝导患者,可能适得其反! 这时,家属要做的就是理解和共情,并引导建议患者需求医生的帮助,多拥抱他们,多关心,多理解支持,少劝导和抱怨,杜绝指责。唯有这样,才能令患者身心都相对舒畅一些。 因为抑郁症的痛苦是不受控的,是大脑神经递质的失常,进而痛苦就是持续性的,是长期的,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你想想看,一个人都生无可恋了,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欲望与激情了,同时还伴随失眠的症状,可想而知是有多么的可怕啊!活着完全跟一具躯体一样,行尸走肉,痛不欲生! 正因为如此,患上重度抑郁症了,一定要接受科学系统的治疗,若没有药物的干预,重度抑郁症患者是比较危险和可怕的。 毕竟那种痛苦是无法受控的,因为无法受控,那种极度的痛苦,极有可能令人在那一瞬间失去理智,进而有可能使患者产生强烈的轻生念头,甚至是行为!这也是为什么要治疗的意义了。可以说药物的治疗的和干预,就是阻止患者自杀。 药物可以很快地帮助患者缓解痛苦症状,杜绝自杀的风险! 所以,患上重度抑郁症了,千万不要盲目地扛了,越扛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最后人大概率会走向崩溃的边缘。 我们患者本人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家属亦是如此,毕竟这个时候了,家属可以说是患者最可靠的坚强后盾! 家属的理解到位,呵护到位,引导到位,对于患者的康复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家属也是需要多学习一些抑郁症的知识与陪伴技巧的。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09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患都是极其脆弱和敏感的,因为他们真的生病了,也因为他们生病了之后,长期陷入到了一种悲观负面、消极绝望的世界中,所以看什么都是无意义的,想什么都是绝望的。 除了此,他们还有深深的自卑感与无价值心理,沉浸在过去的伤痛中,对于未来亦毫无激情与欲望,仿佛犹如一具行尸走肉的尸体般,灵魂已不在线上,感受到只有痛苦或者与这个世界隔着一层厚厚的膜,即不真实感袭满全身。 这就是处于抑郁症世界的人们,所以作为患者的家属和周围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万分的理解和支持鼓励,以及爱和拥抱。只要我们都能够真正做到理解支持他们,传递一些正能量,给予多点微笑,那么他们的世界也就不会如此绝望了。 所以,我认为家属以及周围人对患者的尊重和陪伴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很重要,但是陪伴和帮助还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不是一味地小心和谨慎,而是做到一种灵活变通的陪伴姿势。 那么何谓是灵活变通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和观点,希望对家属和患者的周围的人有所启发和实际上的帮助作用。 家属和周围的人,在对待抑郁症患者,并不需要我们格外小心翼翼和胆小谨慎。 因为当我们小心翼翼或特别关注时,我们的小心谨慎反而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可以这么理解:就是我们要把患者当成一个正常人一样去看待,但是言语和方式上注意即可。 在陪伴中,家属们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耐心并降低对患者的要求。 尤其是在沟通和疏导中,不要去指责患者,否定患者,多以聆听、建议、探讨为主,切忌盲目乐观或急于改变患者目前的症状与境遇,而是带着一颗耐心陪伴的心,不抱有过多期待去陪伴他们,这样自己不焦虑,患者也没有压迫感。 除此之外,我们家属不要因为担心影响患者的情绪,就一味地顺从,毕竟一味地顺从也会放纵患者,所以我们该管的一定要管,该引导的一定要勇敢引导。 很多家害怕影响患者,就放任患者随心所欲,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敢做,这也是很不妥当的。因为这样做,患者很容易放纵自己,没有了适当的监督和约束,只会增加后面陪伴的难度。 事实上,我看到很多家属都是这么做的,以至于把局面弄得越来越困难了,比如一味地放纵患者熬夜、吃垃圾食品、久坐、封闭自我、游戏,那么这种局面一旦长久,那么对于患者来说就会越来越困难,到了后面几乎就躺平了。 所以家属在整个陪伴的过程中,不是放任和小心,而是以引导和督促、约束、陪伴为主,不要怕刺激患者,而是有度、有灵活性地去陪伴和指引。即便有摩擦也不要紧,因为这个是很难避免的,但也不要焦虑,坚持适度干扰,循序渐进就是最合适的一种督促和约束了。 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可以经常性地做好这些督促。 比如,一些好的引导,如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不要熬夜,因为有一个充足的睡眠,才能利于恢复。引导之后,要学会分析告知结果,这样的引导才能真正触及患者的内心世界。 再者,家属尽量陪同患者定期到医院去复查,这是在乎也是重视和尊重。 如果有条件,或者患者有需求,也可以参加一些团体的心理疗愈,或者个人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咨询。总之陪伴是艰难的,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乐观,坚持往对的方向前进,那么情况就会越来越乐观和向上起来。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些走出来的抑郁症患者,无疑不是具备了以上我所说的一切。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10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病患者居家照护注意事项

来自一位外地患者家属的咨询:“我爱人去年12月下旬出院的,出院后状态还不错,快一个月了,药快吃完了。本来想去北京复查加开药,可马上春节又加上冬奥会,政府号召过年期间减少人员流动,我们也不想给国家添乱,不知怎么处理更好。我爱人有次就是过年期间复发的,所以我特别担心,请问我该注意些什么呢?” 这一则咨询非常具有代表性,确实是很多患者和家属特别关心的问题。 春节将至,虽然疫情阴霾依然笼罩,但阻挡不了传统节日带给大家的喜悦。家人团聚,走亲访友,好友相聚,把酒言欢,贴春联,看春晚,抢红包等,都是春节假期的保留节目。但对于曾经受过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朋友,春节期间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的呢?为了让患者和家属朋友,过一个祥和的春节,我们特意整理了春节期间要遵守的“五要”原则,希望可以帮助各位患者朋友欢度春节,预防复发。 1. 药物要备足 全球疫情局势严峻,春节期间人群流动较大,尽量减少外出,保护自己和他人。 最好节前安排一次门诊复查,把药物备足,以防疫情反复,或“不经意”处于疫区被隔离,导致储备药物不足而出现焦虑情绪,或因药物不够而延误治疗。如有需要,也可就近至当地医院复诊或正规药房买药。 提前通过医院官方信息渠道(网页、公众号、咨询电话等),获悉医院在春节期间的门诊时间,去医院前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切勿因只去特定医院或只看特定医生,而停药等待,影响治疗。 2. 作息要规律 今年的春节,居家可能会成为假期的主要度过方式。窝在沙发里或躺在床上看联欢会、冬奥会比赛以及打游戏可能会成为最触手可及的娱乐项目。 对于我们精神障碍患者朋友,要注意积极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减少白天卧床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兴奋,培养规律的生物钟。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促进情绪稳定,以及精神心理疾病的康复。 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家务和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也可与力量练习及柔韧性练习相结合。运动频率宜每周 3 ~ 5 次,每次至少 30分钟。运动强度,以患者自选的、能接受的强度为宜,运动形式建议与家人结伴进行。 3. 饮食要节制,忌饮酒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美味的菜肴,同时部分精神科药物会导致患者食欲增加,患者易出现饮食过量、体重增加、代谢异常。 因此春节期间,要均衡饮食,并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体重。部分精神科药物可能导致便秘,还要保证饮食的合理多样化,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当的进行运动。 尽量避免饮用咖啡、可乐、浓茶等易引起兴奋的饮料。切记不要饮酒,酒精会影响药物的代谢,从而影响药效;服药期间饮酒,加重肝脏负担,增加肝损害的可能。所以“把酒言欢”这个环节,还是用其他活动替代吧。 4. 服药要准确 即使精神疾病相关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科药物治疗也需要一定的巩固期和维持期。不规律服药和过早减药、停药是精神科疾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大家千万不要迷信“过节不吃药,吃药不吉利”的说法,也不要因为“玩得太高兴忘记服药”,更不要因为“担心被他人发现患有精神疾病而断药”。 可使用设定闹钟等方式提醒自己服药,更换包装瓶等方式减轻病耻感。对于不能自我管理药物或依从性差的患者,由家属保管药品,提醒和监督患者服药,避免出现少服、漏服、误服等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必要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家属需了解,精神疾病常见复发征兆,包括: 连续失眠1周;出现令人难以理解的想法;情绪不稳,心烦不安,脾气变大;变得退缩,不与他人交流;变得敏感多疑;自语自笑等。 5. 关爱要给足 患者可能会因患病而感到自卑,而家庭的温暖、鼓励和支持,是患者恢复自信心的源泉。 过节期间,家属应多陪伴和关心患者,倾听患者想法,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避免患者独居,以免与春节的热闹气氛形成落差,引起情绪波动。亲友要尊重和理解患者,尽量避免造成患者情绪波动的言语和行为,注意稳定其情绪。 综上,过年期间,请患者朋友们注意备足药物、规律作息、节制饮食、适当运动、滴酒不沾、遵医嘱服药;请家属朋友们多给予患者陪伴与关爱,督促患者好好服药,协助患者安排好节日活动、快乐健康地生活。 做到以上这些,让我们过一个幸福、和谐、欢乐的中国年!预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康健,阖家幸福,虎年大吉!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107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策略

“难治性抑郁症”就是难以治好? 专家总结难治性抑郁六大危险因素, 三种调整策略 你是否听说过“难治性抑郁”这个名词?听上去,这类抑郁十分顽固,很难将其治好。那什么样的抑郁算是难治性抑郁症呢? 目前难治性抑郁被定义为:在经过 2 种或多种抗抑郁剂足量、足疗程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20%的抑郁者。在抑郁障碍患者中,有 20%-30%经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属于难治性抑郁。同时,难治性抑郁的治疗成本更高,疾病负担更重。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难治性抑郁”,经研究者总结难治性抑郁有六大危险因素: 病程长:抑郁症发作时间越长,特定脑区(如海马)萎缩越严重;长期发作中的认知及行为改变更难恢复到原状态。 起效慢:开始治疗后 2-3 周内,有效性迟钝,患者症状的改善欠佳。 共病焦虑和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中,特别是回避型及边缘型人格,均为抑郁转归不良的预测因素。 高龄:老年是导致难治性抑郁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发作严重度:抑郁症谱系的两个极端(极严重,轻微)均可增加疗效不佳风险。严重抑郁与复杂的生物性紊乱有关;而轻微抑郁,药物往往难以发挥显著优于安慰剂的疗效。 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社会支持系统差,难以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是难治性抑郁的危险因素。 难治性抑郁症尽管治疗难度大,但也并非完全束手无策。通常,医生会考虑通过调整治疗策略来应对难治性抑郁症。 可以从患者的当前用药方案入手,对初始治疗进行“强化”。有些患者抗抑郁药的用量不足,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再加一加药物剂量,剂量增加以后,抗抑郁药的效果也可能进一步提升。除了药物剂量的调整,对于有部分治疗效果的患者,用药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相当于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让药物“强强联手”,是另一种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策略。如果联合抗抑郁药,则需要加用具有不同抗抑郁机制的药物。一些药物在抗抑郁治疗中有增效的作用,例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可以加用这些增效药,提高抗抑郁治疗效果。另外,一些患者除了抑郁症状之外,还可能存在焦虑、失眠等其他症状,对这些伴随症状的处理,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除了从药物治疗的角度改善治疗效果,还可以选择联合物理治疗。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即是物理治疗中效果最好的一种。MECT 具有起效快、疗效强的特点。对于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未遂、自杀行为的患者以及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的患者,在排除禁忌症后,均可考虑接受 MECT 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治疗(VNS)也是可以选择的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物理治疗方案。 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也可能起到改善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此外,有氧运动、光照疗法等也可以帮助到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总之,难治性抑郁尽管如其字面意思那样“难以治疗”,但在医学上,难治性抑郁是有其严格的定义的,需要由医生进行辨别,判断其高危因素,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调整治疗策略。

夏金校

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9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9条记录共4页
夏金校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776 次
总文章 39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92 次
患者评价 261 个
获得锦旗 1 个
入驻时间 2020-10-27 14:46:45
夏金校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192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
夏金校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1 个
济世良医
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