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苏州市中医医院

苏州市中医医院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头昏、头晕和眩晕,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们抱怨头昏、头晕或眩晕。虽然这三个症状听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健康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头昏、头晕和眩晕的区别,以及它们背后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头昏。头昏是一种持续的头脑昏沉不清醒感,通常与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降低有关。它通常伴随着头重、头闷和失眠等症状,并在劳累和紧张时加重,在休息和心情轻松时减轻。头昏常见于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患者。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头晕。头晕是一种间歇性的头重脚轻和步态摇晃不稳感,通常在行立起坐卧等动作中或用眼时加重。根据病因的不同,头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眼性头晕:这种头晕通常伴随着视物模糊不清,由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引起。在睁眼、用眼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见于屈光不正、视网膜黄斑病变和各种先天性眼病等导致的视力障碍以及眼外肌麻痹(常伴有复视)等。 2. 深感觉性头晕:这种头晕伴随着踏地不实和踩棉花样不稳感,多见于行立起坐等活动中。动作停止后消失,闭眼和暗处加重,睁眼和亮处减轻。常见于亚急性后侧索联合变性、后索硬化和末梢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3. 小脑性头晕:这种头晕伴随着行立等活动中的醉酒样步态不稳感,睁闭眼无影响。常见于小脑炎、血管病和外伤等患者。 4. 耳石性头晕:这种头晕伴随着行立起坐卧和翻身等活动中的不稳感,由内耳耳石平衡功能障碍引起。头晕多在头位和/或躯干直线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常见于丹迪综合征等内耳病变。 最后,我们来谈谈眩晕。眩晕是一种发作性的而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眩晕发作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可由过劳、激动、失眠、月经来潮或烟酒过量等因素而诱发。发病时睁眼、头动和声光刺激时加重,闭眼、静卧不动时减轻,常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错误定位、定向倾倒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常见于美尼尔氏综合征、壶腹嵴顶结石病等患者。 了解头昏、头晕和眩晕的区别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医疗之窗

19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颅内动脉瘤如何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动脉瘤破裂后,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了解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保持头部姿势,预防血栓形成 患者应保持头部适当高度,避免头部过低或过高,以免影响颅内压。同时,注意观察呼吸是否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处理。此外,患者应侧卧位休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 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引流管情况,确保引流管固定良好,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管出口,防止感染和引流管脱出。同时,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三、心理护理,保持良好心态 患者术后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家属也应关心患者,给予关爱和鼓励。 四、日常保养,预防复发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五、定期复查,及时治疗 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颅内动脉瘤情况。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医疗新知速递

1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可以吃薏米红豆粥吗

薏米红豆粥作为一种传统的食疗方,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主要由薏米和红豆熬制而成,不仅口感软糯,还具有诸多保健功效。然而,关于薏米红豆粥的食用频率,很多人存在疑问。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薏米红豆粥的食用方法、功效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享受这款美食。 薏米红豆粥的食用频率 薏米红豆粥虽好,但并非可以无限量食用。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脾胃不适,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因此,建议每天食用量控制在100-200克左右,不宜超过300克。 薏米红豆粥的最佳食用时间 薏米红豆粥的最佳食用时间为早餐后至午餐前。这个时间段正是脾胃开始工作的时段,此时食用薏米红豆粥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薏米红豆粥的功效 薏米具有祛湿、利水、健脾的功效,红豆则具有消肿、利水、清热的作用。两者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湿气重、水肿、肥胖等问题。 薏米红豆粥的适用人群 薏米红豆粥适合以下人群食用: 湿气重、水肿、肥胖者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 工作压力大、睡眠质量差者 薏米红豆粥的禁忌人群 以下人群应慎用或避免食用薏米红豆粥: 孕妇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糖尿病、高血糖患者 薏米红豆粥的做法 薏米红豆粥的做法简单易学,以下为您介绍两种常见的做法: 方法一: 材料:薏米、红枣、红豆、仙鹤草、白砂糖 做法:将薏米和红豆浸泡半天,仙鹤草用纱布包裹,红枣去核。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粥,起锅前加入适量白砂糖调味即可。 方法二: 材料:红豆、薏米、冰糖 做法:将红豆和薏米浸泡,红豆需浸泡2-3小时,薏米需浸泡1小时。将红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开后加入薏米,转小火熬煮至软烂,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总结 薏米红豆粥是一种具有诸多保健功效的传统食疗方,适量食用可以改善湿气重、水肿、肥胖等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避免食用。

跨界医疗探索者

18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怎么利用仰卧起坐科学减肥

许多女性都深受腹部脂肪的困扰,如何才能有效地减掉腹部赘肉呢?其实,仰卧起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腹部减肥方法。 仰卧起坐减肥的原理在于锻炼腹部肌肉,通过持续的训练,腹部脂肪会逐渐减少,腹肌线条也会逐渐显现。此外,仰卧起坐还能改善整体形态,保护背部健康。 以下是进行仰卧起坐减肥时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1. 起身高度:保持在45度角处 在进行仰卧起坐时,并不是起身高度越高越好,而是要延长身体与地面45度角的持续时间,这样才能有效地锻炼腹部肌肉。(持续时间建议30秒以上) 2. 配合呼吸 在进行仰卧起坐时,需要配合呼吸,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腹部肌肉,达到减小肚子的效果。练习时,起的状态(用力时)呼气,退力状态吸气。在保持45度角时,保持正常的胸腔呼吸,不要屏气。 3. 双手不要抱头 传统的仰卧起坐是将双手交叉放于头后,这样很容易借助手臂的力量将头部抬起,造成颈部肌肉拉伤。正确的方法是将双手交叉抱于胸前,或者把手放于耳侧,起坐时应让腹部发力,而并非手臂。 4. 逐渐增加仰卧起坐次数 对于刚开始进行仰卧起坐训练的人来说,每次的次数建议不超过10个反覆,以训练腹部肌肉的肌力。每次完成一次仰卧起坐后,应站起或躺下休息,让腹部肌肉能够放松10分钟以上。 5. 仰卧起坐的动作要领 在进行仰卧起坐时,上半身应做纵轴旋转的动作,这样才能使腹肌训练更加协调。 除了以上几点,以下是一些关于仰卧起坐的注意事项: 1. 做仰卧起坐时,躺下时吸气,起来时呼气,保持呼吸与动作的协调和节奏。 2. 刚开始锻炼时,可能会感到腹肌疼痛,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应继续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适应后就不疼了,再慢慢加量,始终在适应-不适应-适应中上升。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医疗相关的拓展内容: 1. 腹部肥胖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除了仰卧起坐,还有其他一些运动可以有效地减掉腹部脂肪,如深蹲、卷腹等。 3. 腹部减肥需要结合饮食和运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 在进行腹部减肥运动时,要注意保护腰部,避免受伤。 5. 如果有严重的腹部肥胖问题,建议咨询医生,寻求专业的治疗方案。

健康百科

1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养生八式为您耳朵保驾护航

中医理论认为,耳朵与肾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肾之窍,也是“宗脉之所聚”。清代《杂病源流犀烛》中提到:“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民间有“要想全身少得病,勤揉耳朵与聆听”的说法。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耳朵与人体各个部位都存在着生理性的内在联系。当人体出现疾病时,耳廓上的相应部位常常会出现反应点。因此,通过按摩特定的耳穴,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还能起到保健和美容的作用。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的耳穴按摩方法,帮助您保护耳朵健康: **第一式**:用食指指端在两耳甲腔内沿顺时针方向按摩16次,再同样按摩两耳甲艇和两三角窝各16次。此法有温补气血、脏腑及健身的效果。 **第二式**:以食指桡侧和拇指罗纹面分别置于耳轮上部的前、后侧,沿耳轮由上而下揉捏8次,再由下而上揉捏8次。此法有防治耳壳冻疮、增强听力的功效。 **第三式**:以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别置于两耳根之前、后侧上下来回地擦耳根16次。此法有聪耳、消除面部皱纹、美容等作用。 **第四式**:闭紧两眼,以两食指罗纹面按双耳屏,盖紧5秒后,突然松开双食指,重复3次。此法有增进听力、防治耳鸣之效。 **第五式**:两手紧盖双耳,双中指同置于枕部,双食指骑于双中指上,再以双食指同时滑下,有节奏地弹敲枕部16次。然后,置于枕印的手指不动,两手掌快速而有节奏地一松一盖两耳,操作16次。此法可益脑清神,消除疲劳,有增强记忆力和听力、防治耳鸣和耳聋的作用。 **第六式**:闭紧嘴,以两食指置于双外耳道口内,轻轻转动两食指3次,边转边紧闭双外耳道。3~5秒后,突然松开两食指。重复3次。此法有防治耳鸣、耳聋,增进听力的功效。 **第七式**:两手掌轻贴于两耳上,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缓缓摩揉两耳壳各16次。此法有助听防聋、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作用。 **第八式**:以两食指桡侧及拇指罗纹面,分捏住两耳轮中部、上部及耳垂部,向外、向上、向下提拉耳朵各16次。此法有健身、消皱、保颜的作用,对小孩受惊吓有镇静疗效。

全球医疗视野

1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肩胛骨缝疼痛是什么原因

肩胛骨缝疼痛是常见的病症,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将详细介绍肩胛骨缝疼痛的常见原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预防措施。 一、常见原因 1. 着凉:肩胛骨部位受凉时间较长,导致局部气滞血瘀、经络阻塞,从而产生疼痛。 2. 肌肉劳损:肩胛骨部位的肌肉肌群反复受外力刺激,导致肌肉紧张、收缩、痉挛,产生炎症因子,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 3. 姿势不良: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坐姿不端正、长时间低头等,导致肌肉疲劳、拉伤,引起疼痛。 4. 提重物:反复提重物,导致肩胛骨部位肌肉拉伤,引起疼痛。 5. 心血管疾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肩胛区、肩胛内侧疼痛。 二、症状 肩胛骨缝疼痛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 三、治疗方法 1. 针灸:通过针灸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2. 理疗: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 药物治疗:外用消炎镇痛膏药,或局部注射药物,缓解疼痛。 4. 手术治疗:对于肩胛骨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四、日常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姿势:坐姿、站姿要端正,避免长时间低头。 2. 注意保暖:避免肩胛骨部位受凉。 3. 适当运动:加强肩部肌肉锻炼,提高肌肉力量。 4. 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改变姿势。 五、就医指南 若出现肩胛骨缝疼痛,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医疗趋势观察站

19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脚底疼痛怎么治疗?

脚底疼痛,又称足底疼痛,是常见的足部问题。治疗脚底疼痛,首先要明确病因,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 1.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脚底疼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长期穿着硬底鞋行走或站立,导致足底软组织慢性劳损、炎症,最终引发疼痛。治疗方法包括: - 休息:避免患肢负重和长时间行走,建议每日步行不超过4000步。穿着软底鞋,特别是带有气垫的鞋子,有助于减轻脚底炎症。 - 足疗、按摩:进行足部按摩,或使用按摩球、按摩棒对足部进行拉伸和按压,缓解炎症。 - 药物治疗:口服抗炎镇痛药物,如西乐葆、乐松。 - 手术治疗:如果症状无法缓解,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 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压迫神经根,可引起下肢疼痛、麻木、无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脚掌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 - 骨科和脊柱外科检查:明确是否由脊柱退变引起。 - 休息、牵引、理疗、按摩:缓解症状。 -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 3. 痛风: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法包括: - 清淡饮食:减少嘌呤摄入。 - 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 - 口服降尿酸药物和消炎镇痛药物。 4.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脚底疼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治疗方法包括: - 热敷、理疗或按摩:缓解炎症。 - 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 5. 足跟痛: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跟骨骨刺。治疗方法包括: - 口服消炎止痛药物。 - 局部注射类固醇。 - 手术治疗:如果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摘除骨刺。 二、日常保养 1. 穿着合适的鞋子: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着硬底鞋或高跟鞋。 2. 注意足部卫生: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 3. 增强足部力量:进行足部锻炼,增强足部肌肉力量,减少疼痛。 三、医院及科室 1. 骨科:骨科医生可以诊断和治疗足部疾病。 2. 脊柱外科:脊柱外科医生可以诊断和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3. 疼痛科:疼痛科医生可以诊断和治疗各种疼痛疾病。

医疗科普小站

17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更年期乳房胀痛怎么办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激素水平的波动,许多女性会出现乳房胀痛的症状。这种疼痛可能与乳腺增生、纤维瘤等疾病有关,因此,及时进行乳房彩超检查,明确病因至关重要。 针对更年期乳房疼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缓解: 1. 药物治疗:通过使用具有消肿散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如益母草颗粒、逍遥丸等,可以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的症状。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2. 按摩与热敷:通过热敷和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具体方法是将一条干毛巾用热水浸泡后拧干,敷在乳房上,每次约20分钟。此外,按摩乳房也有助于缓解疼痛,可以在按摩时加入一些精油,以增强效果。 3. 日常保养: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压力,有助于缓解更年期乳房疼痛。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绿色蔬菜和水果,少吃含激素的食物。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也有助于改善更年期症状。 当乳房疼痛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医疗故事汇

1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右尺神经损伤的原因

右尺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损伤,其发生原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机械损伤:如肱骨或耻骨骨折等,可能导致右尺神经受到压迫或断裂,进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2. 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局部神经炎或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损伤右尺神经。 3. 长期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伏案工作、玩手机等,可能导致尺神经受到压迫。 4. 运动损伤:如羽毛球、网球等运动中,姿势不当或过度运动可能导致局部磨损和压迫,引发神经损伤。 5. 其他因素: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右尺神经损伤。 右尺神经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手指麻木、无力、握力下降等症状。治疗方面,首先应限制患侧肢体活动,避免神经进一步受损。同时,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促进神经恢复。若症状未明显改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预防右尺神经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 运动时注意姿势正确,避免过度运动。 3. 患有相关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4. 注意手部保健,避免长时间按压手腕和手掌。

精准医疗探秘

1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浅筋膜炎怎么治疗

浅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疼痛疾病。它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僵硬和板滞,尤其在晨起或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浅筋膜炎的治疗方法、日常保养以及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依托考昔、塞来昔布或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疼痛。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冲击波治疗,以改善疼痛症状。 2. 理疗:理疗是治疗浅筋膜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常见的理疗方式包括热敷、按摩、超声波治疗等,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 3.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浅筋膜炎的方法包括针灸、拔罐、中药熏洗等。这些方法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缓解疼痛。 4. 手术治疗:对于极少数病情严重、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二、日常保养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时,要特别注意保暖。 2.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3. 增强肌肉力量: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预防浅筋膜炎的发生。 4. 保持正确姿势: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剧烈运动:在急性发作期,要尽量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加重症状。 2. 饮食调理: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及时就医:如果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要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健康解码专家

17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9条记录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