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管城爱睦家中医院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是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中医特色突出的综合性医院。管城爱睦家中医院内设有中医科;内科专业,骨伤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针灸科专业,推拿科专业,康复医学专业;医学检验科专业,临床体液、血液检验,临床生化检验;医学影像科专业,X线诊断,超声诊断,心电诊断等八大科室,建立了集针灸、推拿、拔罐、药贴、康复锻炼于一体的康复理疗中心、设施齐全的血液透析中心,功能完备、服务一流的健康管理中心,使其成为名副其实服务百姓健康的、传承岐黄文化、弘扬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基地和医康养中心。
展开更多
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感觉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首先出现反复腰痛,之后可引起臀部和腿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因为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大小便失禁以及鞍区感觉异常。患者还会因为腰椎管狭窄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具体表现为行走一段路程之后,出现一侧或者双侧下肢麻木疼痛及无力,被迫休息后才可继续行走。
对于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药物选择可以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减轻疼痛症状,比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也可以服用神经营养性药物来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比如甲钴胺等。或者可配合使用肌肉松弛剂来改善肌肉紧张状态,缓解疼痛,比如乙哌立松以及氯唑沙宗,而对于服用药物无效症状较重的患者,可推荐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运动习惯,来改善病情。首先,患者应该加强腰背部肌肉的训练,增强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防止因为肌肉萎缩而带来不良后果。其次,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站立以及端坐姿势,同一姿势不能保持太久,应该适当进行活动,解除腰背部肌肉疲劳。最后,患者应该合理饮食,保持合理体重,减少脊柱负荷。
通常根据增生性和膜性组织学,蛋白尿临床特征,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指标,对重度狼疮性肾炎进行分类。从过往的历史数据来看,重度狼疮性肾炎诱导治疗6个月后,完全缓解率还不到40%,缓解持续时间的数据是基于静脉使用环磷酰胺(CYC)的早期NIH试验得到的。实际上, 环磷酰胺和霉酚酸酯目前被普遍认为是狼疮性肾炎诱导治疗的标准疗法,但都没有被提交给美国FDA或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进行批准过。
过去几十年来,针对狼疮性肾炎更有效治疗方法所开展的研究,集中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以及对已有药物的探索,例如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最近,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两项研究,重点介绍了狼疮性肾炎治疗新药物的探索,一个贝利木单抗,另一个是达雷木单抗。
贝利木单抗的效果
BLISS-LN试验[1]研究了生物制剂贝利木单抗的疗效,贝利木单抗是靶向B细胞活化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已经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的非肾性狼疮。该研究纳入了448例活动性III型或IV型以及单纯V型狼疮性肾炎患者,比较了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基础上添加贝利木单抗或安慰剂的疗效。主要结局定义为完全和持续的肾脏缓解,不是6个月也不是1年,而是104周时的完全肾脏缓解。
结果发现,在104周时,贝利木单抗组的肾脏完全缓解率(67/223,30%)要显著高于安慰剂组(44/223,20%)。贝利木单抗治疗组中,肾脏有关的事件例如蛋白尿增加,肾功能受损或死亡事件也明显减少。这项针对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接受贝利木单抗加标准疗法的患者,相比单纯接受标准疗法的患者, 肾脏缓解方面的疗效更好。
狼疮性肾炎领域是一个药物研发失败很多的领域,上述研究的结果带来了非常大的希望。但是,要注意的是,两组的缓解率差异只有10%,入组患者在治疗两年后,一半以上的患者没有出现肾脏缓解。环磷酰胺诱导治疗的患者,其情况远不及霉酚酸酯治疗的患者,在入组时病情似乎就更加严重,这也可能引入了偏倚。上述不足为实际诊疗过程中诱导治疗添加贝利木单抗遗留了 诸多问题:
是否所有重度狼疮性肾炎患者都应该接受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标准疗法联合贝利木单抗的诱导治疗?蛋白尿水平较轻的患者,是否单药治疗就有效,从而可以避免额外费用和不良事件?如果早期没有反应,什么时候应该撤药或添加其他药物?每周皮下注射贝利木单抗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如果出现部分缓解,该怎么办?在完全肾脏缓解的情况下,超过104周后应继续治疗多长时间?如果要考虑减少维持治疗,哪种药物应该先逐渐减量,贝利木单抗或霉酚酸酯?
以上部分问题的答案可能来自重复肾活检,尤其是针对部分缓解的情况。 肾脏活动和慢性指数的测量可能是目前评估长期结局的最佳方法。寻找能够反映组织病理学结局并准确反映长期结局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会减少对重复肾脏活检的需求。2020年度美国风湿病学院会议提出了几种令人兴奋的方法,包括尿液蛋白组学以及基因表达的纵向分层,以发现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和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例如,尿蛋白组学分类可预测肾脏活动和慢性指数,并可预测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反应。
达雷木单抗的疗效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标准治疗无效的狼疮性肾炎患者,无论是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互相换药,还是通过添加利妥昔单抗,均无疗效,应该如何处理。
在威胁生命的情况下,患者通常没有足够时间去参加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批准用于另一种疾病,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已有药物可能会给某些患者带来希望。《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病例报告[2]采用了这种方法,引入了达雷木单抗这个药物,该药物是靶向cd38的人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病例报告中其中一名患者为50岁女性,尽管采用了霉酚酸酯、环孢霉素A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仍具有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并伴有肾病综合征、心包炎、关节炎和皮疹,先前使用硼替佐米、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时,未能诱导持续性缓解。
患者继续采用环孢菌素A以外的药物维持治疗,并接受达雷木单抗治疗,一周一次,持续4周。治疗后,尿蛋白从6362mg/g肌酐降至1197mg/g肌酐,12个月随访期中,血肌酐水平也逐渐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炎完全消退,心输出功能得到改善,患者的关节炎和皮疹也得到解决。达雷木单抗没有产生不良反应,也未观察到输液相关反应。
但是, 如果想批准达雷木单抗或任何现成药物来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还是需要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设计研究方案时,必须考虑到既往使用的诱导治疗方案的药物累积效应,以及新药物应使用多长时间或多少剂量的问题。例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达雷木单抗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是小于8个月的。此外,这些新药的费用也将是一个考虑因素。
为什么这两项研究很有价值?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这两项最新研究,都强调了应考虑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新药物,无论是早期诱导阶段,还是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以及复发的长期预防等都需要新药物。考虑到医生的临床实际使用问题以及FDA和EMA等监管机构的批准要求,严格方案设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N Engl J Med. 2020;383:1117–1128
2. N Engl J Med. 2020;383:1149–1155
3. Kidney International. 2021;99: 298–300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杨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慢性肾脏病。
食物过敏是 "特应性疾病 "的4种表现之一,另外还有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食物过敏被定义为 "由特定的免疫反应引起的不良健康影响,这种反应在接触特定的食物时可反复发生"。食物过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发病率不断上升。下文重点介绍了儿童食物过敏的管理和预防策略。
食物过敏的管理
过敏是一种严重的IgE介导的反应,可能会危及生命,快速识别过敏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反应的首选方法,如果延迟使用,会增加患者死亡率。要教育患者了解双相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即症状常在最初事件消失后8小时内复发,而且是在未重新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下。第二阶段的症状可能比最初事件更温和、相似或更严重,而且有可能是致命的。双相过敏性反应的发生率为10%-30%。
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β激动剂是治疗过敏反应的辅助药物。不建议使用抗组胺药作为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药物。为了治疗急性IgE介导的反应,抗组胺药物可能只有利于控制轻微的症状,如皮疹或瘙痒。
一旦确定为食物过敏,建议严格避免食用该过敏食物。从饮食中消除1种或多种食物的策略可能不那么容易,必须考虑到年龄、营养状况、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因素。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婴儿,建议使用广泛的水解或基于氨基酸的配方;在IgE介导的牛奶过敏(CMA)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大豆配方。在母乳喂养的儿童中,由于人奶中可能存在过敏原,建议母亲避免食用。
避免食用特定食物可能导致生长受限和营养不足,并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掌握好临床病史并选择最佳的诊断工具。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对于防止进一步的过敏事件至关重要;充分了解交叉反应、食品标签和无过敏原的替代品也非常重要。
新的治疗方法
目前正在进行多项研究,以确定食物过敏的有效治疗方法。未来的治疗方法旨在消除食物超敏反应。一些策略已经可以有效地使患者能够摄取更多数量的食物过敏原而不发生严重的反应,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反应。这些策略包括 口服免疫疗法、舌下含服免疫疗法、经皮贴敷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辅助使用。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技术是导致暂时性脱敏还是真正达到了耐受。
在暂时性脱敏过程中,患者必须继续频繁地摄入规定的最低数量的食物。如果患者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既定的剂量,过敏反应将无法得到预防。目前看来,口服免疫疗法似乎是诱导脱敏的最有效疗法。口服免疫疗法包括让患者接触逐渐增加摄入食物的数量。虽然有良好的效果报道,但口服免疫治疗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口服免疫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在感染时、月经周期、运动、海产品过敏和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时更常见。
相比之下, 舌下和皮下免疫疗法的安全性更高,但效果略差。皮下免疫疗法是在皮肤上涂抹少量的食物,由一个贴片覆盖,每24至48小时更换一次贴片。目前的临床试验评估了其治疗1年内的疗效,长时间治疗的疗效尚不清楚。考虑到其轻微的不良反应和应用的方便性,幼儿可能会从这种治疗中更能受益。
奥马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IgE抗体,已被成功用于食物过敏患者的脱敏治疗。与安慰剂相比,辅助使用奥马利珠单抗可以更快地脱敏,而且最终能够摄入的食物量更多。除了单克隆抗体辅助使用以外,有人提出单克隆抗体可以直接抑制过敏反应。单克隆抗体 度匹鲁单抗由于具有抑制IL-4和IL-13受体的活性,可能对减少或阻断食物过敏反应有效果。在最近的一份病例报告中,一位有玉米过敏性病史的女性在使用度匹鲁单抗治疗后,能够耐受这种食物。
食物过敏的预防措施
食物过敏初级预防的目标是避免最初的过敏反应,二级预防的重点是避免患者过敏后的过敏进展。美国儿科学会(AAP)也认同早期暴露于高致敏性食物。LEAP研究表明,在高风险患者中及早食用花生是一种有效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EAT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纯母乳喂养的普通人群的婴儿在3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早期食用花生。目前的指南建议,对于患有严重特应性皮炎和/或鸡蛋过敏的儿童,在经过对花生的sIgE或皮肤点刺试验(SPT)评估后, 可在4-6个月大时及早食用花生。
关于早期食用鸡蛋作为过敏预防措施的现有数据不完全一致,因为各研究的人群、剂量和摄入形式并不一致。在现有的6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只有2项试验显示过敏率有明显的下降。
评估早期摄入牛奶作为主要预防措施的数据有限。EAT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3个月与6个月时摄入牛奶,牛奶过敏率的发生没有显著差异。一项前瞻性出生队列显示,在婴儿出生后的头14天内摄入牛奶蛋白可以防止牛奶过敏。最近的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与在出生后第一个月摄入牛奶的组别相比,延迟摄入牛奶的婴儿发生牛奶过敏的几率更高。
早期摄入高致敏性食物并不会改变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由于对食物的耐受性和过敏性在生命早期就开始了,有很多研究探讨了不同的产前干预措施用于初级预防的效果。目前的指南 不建议在怀孕期间补充益生菌、益生元、维生素补充剂或有任何特定的食物限制,因为缺乏证据表明这种策略可预防食物过敏。
没有证据表明使用水解配方、益生菌或益生元、哺乳期避免特定饮食、特殊皮肤护理或婴儿期维生素补充对预防食物过敏有效。因此, 目前的指南不推荐上述产前干预措施。母乳喂养在食物过敏初级预防中的作用,相关证据不太一致。最近一项荟萃分析发现,母乳喂养对食物过敏的发生并无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Pediatr Rev. 2020;41(8):403-41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本期内容
了解健康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模式以及抑郁症的不良认知
我们家孩子从小特别内向,因为我们当时考虑是想有个独生子女,所以他就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孩子现在已经在幼儿园上中班了,老师每次跟我反映孩子的,总是说孩子不怎么爱说话,喜欢一个人独处玩具,平常我们做一些团队活动的时候,孩子也总是容易老的,建议家长平常可以多跟孩子沟通一下,开展一下他的社会活动生活,让孩子可以更加好的融入这个集体。
步骤/方法:
注意事项:每个孩子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是不同的,关键在于看家长从小是如何培养的,我们要培养出一个有独立性,有创造力,能够与人沟通的孩子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育孩子也是一门技术问题,家长一定要好好的学习。
关注营养 关爱健康 健康一生相随。
感谢平台让我们相遇,感谢有您的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营养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我将继续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有网友在网上平台咨询:病人确诊晚期肺癌,肺穿刺病理是小细胞肺癌,但有腺癌成分,是否可以靶向治疗?
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小细胞肺癌(SCLC),占了 15%~20%。而在小细胞肺癌中有部分是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分相混合的,称为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其中的非小细胞肺癌成分可以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梭形细胞癌、巨细胞癌等等,以混合鳞癌最常见,混合成分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复合型小细胞肺癌总的发生率(活检+手术)占小细胞肺癌的2%-24%。在小细胞肺癌的术后病理诊断中,复合型小细胞肺癌为12%~28%,而细胞学或组织活检标本中仅为8.6%,这是由于支气管镜和肺穿刺所取标本太少,导致复合型小细胞肺癌诊断率不高。可见标本采集数量和完整性对于发病率不高的复合型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十分重要。
复合型小细胞肺癌临床特点与纯小细胞肺癌相似,常见于中老年伴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男性约占发病总人数的 70%,中位发病年龄60岁,中央型肺癌约占80%,处于晚期约占80%。目前发现复合型小细胞肺癌与鳞癌有更为紧密的组织联系和起源关系,且两者均来源于鳞状上皮细胞基底细胞层,发生部位一致,多表现为中央型团块病灶,且合并纵隔、肺门多组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可压迫纵隔内动脉、静脉、食管、肺组织及周围组织等重要器官,造成上腔静脉阻塞、食管受压及肺不张等表现,少部分患者的肺部病灶呈孤立结节或浸润性改变,亦可合并有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2014年美国NCCN推荐把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列入小细胞肺癌的分支中,在治疗复合型小细胞肺癌方面无明确及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的各大指南都将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归为小细胞肺癌的范畴,采用相同的治疗模式。
1.对于早期(T1-2N0M0)的复合型小细胞肺癌主要治疗为手术联合放、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放疗患者在生存率上获益。
2.对于高于T1-2N0的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放疗,标准化疗方案为EP(依托泊苷+顺铂)及EC(依托泊苷+卡铂)。效果较好的患者可考虑预防性脑部放疗。
3.广泛期患者首选联合化疗,体力状况较差的患者选择最佳支持治疗。由于混杂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分,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低于纯小细胞肺癌,有效率在50%左右。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对于混杂有腺癌成分的小细胞肺癌能否考虑靶向治疗,首先必须先进行基因检测。有报道显示,EGFR突变在纯小细胞肺癌中发生率是4%,而在复合型小细胞肺癌中,可达到15%~20%,一般发生在无吸烟史且混合腺癌成分的患者中。对这类患者靶向治疗可能能够获益,但目前无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支持。如果病人体质弱,拒绝化疗,在有敏感基因突变的前提,可以使用相对应的靶向治疗。如果没有敏感基因突变,也可以考虑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安罗替尼,但使用期间需密切关注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