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密切相关。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一、病因 1. 生理性因素: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胆红素生成较多,肝脏功能尚未完善,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2. 病理性因素:感染、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 二、临床表现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黄染,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三、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清胆红素水平等可确诊新生儿黄疸。 四、治疗 1. 生理性黄疸:密切观察,无需特殊治疗。 2. 病理性黄疸: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疾病需抗感染治疗,溶血性疾病需输血治疗,胆道闭锁需手术治疗等。 五、预防 1. 加强孕期保健,预防胎儿感染。 2. 提高母乳喂养率,预防母乳性黄疸。 3. 定期进行新生儿黄疸筛查。
智慧医疗先锋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吃了退烧药后手脚冰凉
发热,作为人体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在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便会产生不适感,甚至威胁到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正确应对发热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发热的分类。根据体温的高低,发热可分为低热、中度发热、高热和超高热。一般来说,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迅速,体温比成人略高,37.5℃以下通常不算发热。 针对发热,我们可以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方法。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冷敷、退热贴等,适用于低热或高热。而药物降温则适用于38℃以上,尤其是38.5℃或39℃以上的高热患者。 市面上常见的退热药物有泰诺林、美林、恬倩等。在使用退热药物时,请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 此外,在发热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若高烧不退,应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退烧后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这是由于体温下降后,血管收缩,血流减缓所致。此时,患者应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受凉。 总之,正确认识发热,采取科学的降温方法,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
精准医疗探秘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