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微信扫描 预约加号

科普文章

文章 怀孕嘴苦是什么原因 要及时改善治疗

怀孕期间,女性身体会经历一系列变化,其中肠胃系统尤为敏感。很多孕妇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出现嘴苦的情况。那么,怀孕嘴苦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改善和治疗呢? 首先,怀孕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肠胃系统的调整,可能导致肝胆湿热和胃热,从而引发嘴苦。此外,饮食不当也是常见原因,过多摄入辛辣刺激、难以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肠胃不适,进而引发嘴苦。此外,慢性疾病、情绪波动、压力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嘴苦。 针对怀孕嘴苦的情况,建议孕妇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以下是一些改善和治疗嘴苦的方法: 1. 调整饮食: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缓解压力。 3. 调整情绪:学会放松心情,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瑜伽、散步等。 4.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 注意药物使用: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身体和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怀孕嘴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孕妇不必过于担心。通过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调整情绪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和治疗嘴苦。

家庭医疗小助手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治疗肾阳虚用什么药比较好

肾阳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等症状。针对肾阳虚的治疗,中医学中有很多药物可以选择,如金贵肾气丸、右归丸、肾宝片、五子衍宗丸、桂附地黄丸、寄生肾气丸等。 这些药物中,金贵肾气丸具有温肾壮阳、补虚固精的功效;右归丸则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肾宝片则具有补肾壮阳、固精益气的功效;五子衍宗丸则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桂附地黄丸则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寄生肾气丸则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肾阳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应多吃一些温补肾阳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枸杞、干姜、牛肉、狗肉、羊肉、大虾、肉桂、桂圆、韭菜、山药等。同时,冬季要注重保暖,避免寒气侵袭,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肾阳虚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不可随意大量使用某一味中药。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肾阳虚患者在选择医院和科室时,应选择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和科室,如中医科、肾病科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肾阳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

医疗之窗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雪后吃羊肉炖萝卜防内火

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冬季正式拉开序幕。气温逐渐下降,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在这个时节,市民们要注意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养生保健。 首先,要注意保暖。随着气温下降,市民们要适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感冒。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防止心血管意外。同时,在运动时也应以平和为主,避免剧烈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其次,要注意饮食。冬季人们皮肤收缩,新陈代谢下降,因此在进补和饮食上需格外重视。气血不足的人在冬季容易怕冷,可以多吃羊肉、牛肉、大红枣等助阳食物。而口干、咽喉干涩、脸发烫等现象的人,应注意少吃羊肉、牛肉等助阳食物,多吃木耳、桑葚、百合、乌骨鸡等生津养阴的食物。 此外,冬季饮食中可以多食用白萝卜。白萝卜具有健脾养胃、益气补精的功效,可以预防疾病,有益健康。将羊肉和白萝卜一起炖汤,不仅能滋补身体,还可使身体暖和。此外,平日里多吃水果,如生梨、猕猴桃、柚子等,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最后,要注意情绪调节。冬季日照时间缩短,容易使人情绪低落。市民可以通过运动、饮食、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小雪节气过后,市民们要注意保暖、饮食、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养生保健,以应对寒冷的冬季。

医疗故事汇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秋季养生要与时并进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生理机能逐渐收敛、阴气渐生的时期。此时,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中医强调的养生理念正是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秋季养生要点: 1. 起居有常: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2. 饮食调养:秋季宜多食甘淡滋润的食物,如梨、蜂蜜、百合等,以滋阴润肺。同时,要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3. 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太极拳等方式来陶冶情操。 4. 气功养生: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气功,可以帮助调整呼吸、疏通经络,增强免疫力。 5. 中药调理:根据个人体质,可以适当选用一些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等。 二、秋季常见疾病预防: 1. 咳嗽: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发咳嗽。可以通过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2. 感冒: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容易感冒。要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增强抵抗力。 3. 肠胃疾病:秋季天气转凉,容易导致肠胃功能减弱,引发腹泻、便秘等疾病。要注重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 4. 心血管疾病:秋季气温下降,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要注意保暖,避免情绪激动,适当进行运动。 三、中医养生优势: 中医养生注重整体调理,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疾病解码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七大原因让女性更易感觉疲惫

  现代生活中,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感到疲惫不堪,这并非偶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女性和10%的男性表示感到“很累或疲惫”。在18岁-44岁这一年龄段,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有9%的男性和16%的女性有此感觉。   那么,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感到疲惫呢?以下是七大原因:    1. 职场与家庭的双重压力 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既要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又要兼顾家务和育儿,这种双重负担导致女性更容易感到疲惫。 2. 情绪波动与心理压力 女性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的影响,当遇到烦恼时,她们更难以放下,这也会导致疲惫感的产生。 3. 免疫系统差异 研究表明,女性的免疫系统比男性更脆弱,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这也可能导致她们更容易感到疲惫。 4. 营养不良与睡眠不足 由于工作、家庭和社交活动等原因,女性往往难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这也可能导致她们更容易感到疲惫。 5. 缺乏运动与肌肉疲劳 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疲劳,而肌肉疲劳又会进一步加剧疲惫感。 6. 疾病与药物副作用 某些疾病和药物副作用也会导致女性感到疲惫。 7. 情绪低落与抑郁 情绪低落和抑郁是导致女性疲惫的重要原因之一。

绿色医疗倡导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四大食谱 吃出水嫩雪肌

拥有健康美丽的肌肤是每个人的梦想,但你是否知道,肌肤的保养不仅仅依赖于护肤品,还需要从内而外的调理。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食疗方法,帮助您吃出水嫩雪肌,焕发健康光彩。 一、清热解毒,薄荷柠檬茶 夏季是痘痘的高发季节,很多人因此留下了痘印。这时,一杯清凉的薄荷柠檬茶可以帮助您清热解毒,祛除痘印。薄荷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功效,柠檬则富含维生素C,可以美白肌肤。将薄荷和柠檬一起泡茶饮用,不仅可以消除痘痘,还能让您的肌肤更加白皙。 二、滋补肝肾,薏仁豆腐 面色发黄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肝肾不足。薏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肺的功效,而黄豆则富含蛋白质和植物雌激素,可以帮助女性调理内分泌,改善面色。将薏仁和黄豆一起做成豆腐,不仅美味可口,还能滋补肝肾,让您的面色更加红润。 三、养阴补血,山药荔枝西米露 肤色黯沉和斑点问题往往是由于肾气不足、阴液亏损引起的。山药具有滋阴补脾的功效,荔枝则具有滋补肾脏的作用。将山药、荔枝和西米一起煮成露,不仅可以改善肤色,还能缓解疲劳,让您焕发活力。 四、活血补血,玫瑰洛神花茶 脸色苍白、手脚冰凉的人,通常是因为火气不足,导致气血两虚。玫瑰和洛神花都具有活血补血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宫寒体质,让您的脸色更加红润。 五、日常保养,呵护肌肤 除了食疗,日常的保养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多喝水,保持肌肤的水润;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这些都能帮助您拥有健康美丽的肌肤。

健康饮食指南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女性饮茶有助增强免疫力防癌

茶,这一源于东方的饮品,近年来在西方也逐渐受到关注。研究表明,适量饮茶,尤其是针对女性群体,具有诸多益处。 首先,茶中的抗氧化剂能有效对抗细胞损伤,降低感染和某些癌症的风险。对于女性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既美味又健康的饮品。 除了抗氧化作用,茶还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早晨一杯茶,能让你神清气爽,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茶还具有减肥的效果。一项研究显示,就餐时饮用姜茶,能抑制饥饿感,从而减少进食量。这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木槿茶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持皮肤光泽。而洋甘菊茶则能舒缓情绪,帮助你放松身心。 绿茶中的茶多酚(EGCG)具有燃烧脂肪、减重的功效。此外,绿茶还具有抗癌作用。 薄荷茶则能缓解胃肠不适,改善肠易激综合征。

生物医疗创新站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除夕带娃最好别做3件事

除夕佳节,家家户户欢庆团圆,但对于带着宝宝的家长来说,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影响宝宝的健康。以下这三件事,家长们一定要避免。 1. 过度饮食 春节期间,丰盛的美食琳琅满目,家长们往往放松对孩子的饮食限制。然而,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容易导致食积、腹泻等问题。建议家长控制宝宝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2. 熬夜守岁 守岁是传统的习俗,但对于宝宝来说,熬夜不利于健康成长。熬夜会打乱宝宝的作息规律,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3. 观看烟花炮竹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炮竹是庆祝节日的重要方式。然而,烟花炮竹的噪音和火花对宝宝的健康有害。建议家长避免带宝宝靠近烟花炮竹,确保宝宝的安全。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穿着保暖:春节期间气温较低,家长要为宝宝选择合适的衣物,确保宝宝温暖舒适。 2. 注意卫生: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家长要教育宝宝勤洗手,预防疾病。 3. 适当运动:春节期间,家长可以带宝宝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总之,春节期间,家长要关注宝宝的健康,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和饮食,让宝宝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康复之路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24小时最佳性爱方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生活,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如何根据时辰养生,提高生活质量。 一、中医养生与时辰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相对应,不同的时辰,人体的阴阳气血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时辰养生,可以更好地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疾病。 二、中医时辰养生方法 1. 子时(23:00-1:00):子时是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时期,此时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过度劳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2. 丑时(1:00-3:00):丑时是肝脏和肾脏的排毒时期,此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安静,让身体充分休息。 3. 寅时(3:00-5:00):寅时是肾脏的排毒时期,此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 4. 卯时(5:00-7:00):卯时是肝脏的排毒时期,此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安静,让身体充分休息。 5. 辰时(7:00-9:00):辰时是脾胃的消化吸收时期,此时应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的食物,保持清淡饮食。 6. 巳时(9:00-11:00):巳时是心脏的排毒时期,此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7. 午时(11:00-13:00):午时是心脏的排毒时期,此时应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的食物,保持清淡饮食。 8. 未时(13:00-15:00):未时是心脏的排毒时期,此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9. 申时(15:00-17:00):申时是肺的排毒时期,此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呼吸运动,如瑜伽、冥想等。 10. 酉时(17:00-19:00):酉时是肺的排毒时期,此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呼吸运动,如瑜伽、冥想等。 11. 戌时(19:00-21:00):戌时是肾脏的排毒时期,此时应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的食物,保持清淡饮食。 12. 亥时(21:00-23:00):亥时是肾脏的排毒时期,此时应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的食物,保持清淡饮食。 三、总结 中医时辰养生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遵循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享受健康的生活。

智慧医疗先锋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医养生之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养生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医养生之道。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中医养生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的常见方法 1. 饮食养生:中医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主张饮食多样化,均衡营养。同时,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 起居养生:中医认为,作息规律对养生至关重要。提倡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 运动养生:中医主张“动则不衰”,提倡适量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4. 情绪养生:中医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有助于养生保健。 5. 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三、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 1. 个体差异:中医养生强调个体化治疗,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制定相应的养生方案。 2. 病情变化:养生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养生方法。 3. 遵循医嘱:在进行中医养生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盲目治疗。 4. 综合调理:中医养生强调综合调理,应从饮食、起居、运动、情绪等方面全面调理,才能达到最佳养生效果。

医疗之窗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