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针眼样伤口
- 主要表现为疼痛、红肿,伴或不伴全身中毒症状
- 通过及时控制毒素、解毒,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简介
蛇咬伤是指被蛇咬伤后机体出现局部不适或全身中毒症状,常见于夏、秋季,根据是否有毒可分为无毒蛇咬伤和毒蛇咬伤,无毒蛇咬伤仅表现为皮肤表面针眼样伤口、伴有疼痛、红肿,及时消毒、包扎即可;毒蛇咬伤除伤口的疼痛、红肿,还会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不同的蛇毒侵害人体的表现也不相同,主要表现为神经毒型(主要表现为流血不多、疼痛较轻、但有麻木感,伴眩晕、嗜睡、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和复视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循毒型(主要表现为伤口剧痛、出血不止、肿胀明显,伴皮下出血、瘀斑、水泡、血泡、头昏、胸闷等全身中毒症状)及混合型等,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通过及时的有效的处理(控制毒素、解毒),可有效挽救生命,减少死亡。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症状表现:
无毒蛇咬伤仅表现为皮肤表面针眼样伤口、伴有疼痛、红肿;毒蛇咬伤除伤口的疼痛、红肿,还会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毒型(主要表现为流血不多、疼痛较轻、但有麻木感,伴眩晕、嗜睡、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和复视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循毒型(主要表现为伤口剧痛、出血不止、肿胀明显,伴皮下出血、瘀斑、水泡、血泡、头昏、胸闷等全身中毒症状)及混合型等。
诊断依据:
医生通过蛇咬伤病史,咬伤部位典型齿痕,临床症状(如咬伤局部或邻近部位肿胀、疼痛,伴或不伴出血、瘀斑、头昏、胸闷、心悸、恶心呕吐、患肢麻木、复视等)即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等)可诊断病情,有助于治疗。
蛇咬伤有哪些类型?
根据蛇是否有毒分为:
1.无毒蛇咬伤
2.毒蛇咬伤:又可分为
(1)神经毒型
(2)血循毒型
(3)混合毒型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蛇咬伤好发于夏、秋两季,我国发现的毒蛇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有50多个种类,其中剧毒蛇约占1/5[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预后与蛇的种类,急救的早晚等因素相关。轻度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组织坏死;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被蛇咬了怎么办?在线医生指导
那天早晨,我起床后发现自己的脚踝上有一个奇怪的红肿,伴随着一阵阵刺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恐惧,难道我被蛇咬了?我立即想起了前几天在山里散步时,曾经看到过一条蛇的影子。慌乱中,我打开手机,搜索“被蛇咬了怎么办”,然后点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咨询页面。
“您好,医生。”我紧张地打字问候。医生回复:“请问是有毒还是五毒?”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医生继续说:“首先需要去线下医院清洗消毒并注射破伤风针。”
我心中一沉,想起了自己对医院的恐惧。医生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安慰道:“毒蛇需要注射抗蛇毒血清,时间很重要。”我犹豫了一下,问:“我不知道是不是被毒蛇咬的。”
医生问:“多久了?”我回答:“刚刚起床。”医生说:“这个需要您自己确定,我们不会认定。”我感到一丝无助,问:“怎么判断?”医生说:“真正要认需要动物专家。”
我开始感到疼痛加剧,问:“要怎么处理呢?”医生再次强调:“在家不能处理,必须去线下医院清洗消毒并注射破伤风针。”我点头表示理解,心中却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挂断咨询后,我深呼吸几次,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我拿起手机,拨通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很快就到了,我被送往最近的医院。在路上,我不停地想象着各种可能的结果,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到达医院后,医生立即对我进行了检查和处理。幸运的是,我的伤口并非由毒蛇咬伤,但医生仍然建议我注射破伤风针以防万一。整个过程中,我都感到非常紧张和害怕,但医生的专业和温暖让我逐渐放松下来。
回家后,我再次打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页面,想起了医生的话:“不论什么咬伤,及时就医是最重要的。”我深深地感激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也意识到健康问题不能忽视,必须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现在,每当我想起那次经历,心中仍然会有一丝恐惧。但同时,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学会了如何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希望我的经历能够提醒大家,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全球医疗视野
文章 暑期野外活动要警惕不起眼的威胁
前日一篇生死急救的文章再次刷爆朋友圈,作者急救医生巍子写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做医生做久了,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在很多情况下,命是攥在患者自己手里的,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医生救了你的命,倒不如说是你自己救了你的命。
(以下摘自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这是我在急诊夜班时发生的事。医院的急诊无论何时都是人来人往,一位50岁的男性,走进了我的诊室。
“医生,给我看看,刚才被蜜蜂蜇了,现在全身痒,起了不少疹子。”病人边说边把一只被拍死的蜜蜂递给我看:“这是这种土蜂蜇的,劲儿还挺大。”
我示意他脱掉上衣,查看被蜜蜂蜇到的颈部,发现仍有蜂刺刺入而未拔出。我带他到换药室,马上对其完整的取出了毒刺。但当撩起他衣服的时候我却发现前胸、后背,腹部,大腿布满了红色密集的皮疹。
“除了痒,有心慌憋气的感觉吗?”我急切地问。
“没有,您给我开点外用止痒的药就行。”他若无其事地说。
“止痒药肯定要给您用,但是您现在已经过敏了,没有出现憋气、呼吸困难有可能是暂时的,需要去抢救室,给您系统抗过敏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不用,不用,就被蜇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本来都不想过来,孩子非不放心,您给我开点止痒药,我就回家了,还去什么抢救室。”病人有些不耐烦了。
“过敏可能会引起休克、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一定要治疗和观察后才能回家......”话还没说完,病人突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眼皮半睁半闭,身体摇摇晃晃。我赶紧一把抱住了他,他的身子完全软了下来,我们俩差点一起摔倒
我迅速通知抢救室推来平车,将他推入抢救室,吸氧、肌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输液扩容、大剂量激素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等,我甚至还请喉科来会诊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紧急行气管切开。
10分钟后,患者睁开了眼,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了。3个小时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在孩子的陪同下离开了抢救室。
临走时特意到诊室和我说了声谢谢,说我救了他一条命。我说还是谢谢你自己吧,幸亏你听从了孩子的建议,能第一时间来医院,为你自己、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我不禁想起曾接诊过的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也是在夏天,父母带着她回农村姥姥家。被蜜蜂蜇到了手后涂了点牙膏蜇伤处,孩子不哭了,一家人就放心了,各自走开干别的事情去了。20分钟后,朵朵的妈妈切好了一盘水果端去给朵朵吃时,才发现朵朵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呕吐、眼皮肿得根本睁不开,小脸通红,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冲出了家门。这时候,一家人并没有选择只有3分钟路程的就近医院,而是选择了需要30分钟路程的一家大医院。
那天正好我值班,朵朵送到医院时早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我们努力地抢救,努力地想把朵朵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努力地盼着奇迹出现,但是奇迹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我难受了好久,在这里也想把蜜蜂蛰后的自救技能和常识转给所有人——
夏季户外游玩时,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蜜蜂蜇伤后:
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蜜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
第二,肥皂水反复冲洗;
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过敏症状时,切记要立刻就近就医。
(以上摘自 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除了蜜蜂,每当这个时节,还有一种不起眼的小虫,频频出现在急诊室抢救联系在一起,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小女孩突然瘫痪原因成谜的消息也是刷爆了朋友圈。
据《华盛顿邮报》,美国一名5岁的小女孩突然无法站立、说话困难。小女孩的妈妈发推特说“经过了无数次的血液检查和头部CT检查,才发现有一只蜘蛛形的小虫扒在小女孩的头皮上,因为吸满了血肿了起来,确诊为蜱麻痹!”
雌蜱在即将产卵时,吸饱血之后会向宿主分泌一种神经毒素。症状可能在叮咬后5-7天才出现,一开始仅表现为疲劳、麻木,从腿部开始蔓延到上肢,逐渐感到难以动弹。接着宿主可能会出现舌头僵硬和面瘫。如果还不进行治疗,毒素最终可能麻痹宿主的呼吸系统,使宿主难呼吸衰竭。
蜱麻痹往往在动物身上出现。但是小孩由于体重较轻,也容易受毒素影响,尤其是长发的小女孩容易中招,因为蜱虫藏在长发中很难被发现。
只要除去蜱后,蜱麻痹可迅速好转。
蜱麻痹相对来说比较少见,更常见的是被叮咬部位的皮肤感染。如果蜱虫生活环境恶劣,它们吸血为生的特性,可能传播一些流行性病毒,或者更严重更致命的疾病。
所以对于预防蜱虫叮咬我们还是要了解的:
蜱虫在4-11月间都比较活跃。
如果去森林、草丛茂盛、落叶堆积的灌木丛等野外,要穿长袖长裤,并且扎紧裤腿,佩戴帽子和其他护具,减少裸露部位;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避蚊胺(DEET)或百灭宁等驱虫剂。
从野外回来,要检查孩子身体,尤其是皮肤褶皱处,比如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等。
有宠物的朋友们要检查他们皮肤表面是否有蜱虫,避免从动物身上被传染。
如果最近去了野外,或经过了疫区,如出现发热或麻痹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发现蜱虫之后,无论是在人或动物体表,还是在衣物等物体表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去捏碎。因为蜱虫的「嘴」,结构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必须使用镊子完整夹住,垂直向上取出;如不小心接触到了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取出蜱虫后,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做局部消毒处理,严重者可能需要应用抗生素;就医前应参考本文小女孩的妈妈,把蜱虫装起来带给医生做参考。
暑假期间户外活动要警惕小虫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京东互联网医院
文章 动物咬伤需要如何解决?
处理蛇咬伤
第一要务是记住咬人的动物的样子,尤其是蛇类,假如动物已经被当场打死,则应该带着动物尸体去就医。如果是被蛇咬伤的话,应当完全固定被咬的身体部位并立即送医。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网上流传较广的止血带和切割伤口的方法,实际上会加重毒液的影响,不能作为急救措施。
二、处理其它野生动物咬伤
被猫、狗、狼、猴子等抓伤咬伤,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洗伤口。至少使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 15 分钟,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用棉球擦干,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如果在野外,条件无法满足的话,可以在送医途中用矿泉水或自来水清洗伤口,绝对不要用嘴来吸伤口。到了医院以后,由医生负责伤口处理,根据伤口情况注射破伤风疫苗、狂犬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三、如何接种狂犬疫苗?
目前全世界通行的有两种狂犬病疫苗的注射程序:(1)四针法: 第一次注射当天(第 0 天)注射 2 剂、第 7、21 天各注射 1 剂;
(2)五针法: 第 0、3、7、14 和 28 天各接种 1 剂。
由于接种全程狂犬病疫苗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第一次注射疫苗的时候也应当了解疫苗的品种、厂家以及注射程序。不同国家和地区用的免疫程序可能不一样,部分狂犬疫苗对于两种接种程序也不能混用,建议能够坚持按照原来的接种程序进行注射。
四、接种之后被咬伤,还需要再打狂犬疫苗吗?
如果当时接种狂犬疫苗时打足了整个疗程,那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 1 年。所以,可以参考以下的处理方法:
(1)如在半年内再被咬伤,一般不需要再次接种;
(2)半年到 1 年内被咬,应当于第 0 和第 3 天各接种 1 剂疫苗;
(3)在 1~3 年内再次被咬,则应在第 0、3、7 天各接种 1 剂疫苗;
(4)超过 3 年的,就别省了,再全程接种一次疫苗吧。
住院医师曾沣
凌晓锋
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颜昕
副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漳州市医院
赵轩
主治医师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