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
黄疸,这个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担忧。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对于黄疸的了解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提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黄疸的类型。生理性黄疸通常是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内出现的,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有效代谢血液中的胆红素。大多数情况下,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宝宝会在一周左右自然康复。家长可以通过给宝宝适量喂食葡萄糖水,以及尽早开奶来帮助黄疸消退。 然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引起重视。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于遗传、感染、溶血等原因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光照疗法:这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宝宝置于光疗箱中,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宝宝的身体,加速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2. 换血疗法:对于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更换宝宝的血液,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从而减轻黄疸症状。 3.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如苯巴比妥等。 4. 食疗:一些传统的食疗方法,如使用冬瓜皮、玉米叶等煎水服用,可以缓解黄疸症状,但并不能彻底治愈。 除了治疗,日常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应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喂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等。此外,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不必过于恐慌。通过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大部分宝宝都可以顺利康复。
精准医疗探秘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维生素K助乙肝者消灭病毒
维生素K,一种看似普通的维生素,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生理作用。它不仅参与肝内凝血因子的合成,还与多种疾病的治疗息息相关。本文将深入探讨维生素K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了解这一神奇的维生素。 维生素K主要有四种类型:K1、K2、K3和K4。K1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苜蓿、菠菜等;K2则由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合成;K3和K4则是人工合成的。其中,K1和K2为脂溶性维生素,需要胆汁帮助吸收;而K3和K4为水溶性维生素,无需胆汁即可吸收。 近年来,维生素K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乙肝治疗:研究表明,维生素K1可以有效缓解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的方式给药,2周为1个疗程。 2. 肠道疾病:维生素K可以帮助调整肠道蠕动功能,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适用于胃肠道蠕动功能不良、手术后肠蠕动无力等患者。 3. 小儿疾病:维生素K在小儿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痉挛、咳嗽、肝炎等疾病,具有解痉、平喘、镇静等作用。 4. 营养不良:维生素K还可以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营养不良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K并非万能良药,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1. 特殊人群: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特异质病人,使用维生素K可能诱发溶血性贫血;新生儿使用维生素K可能诱发高胆红素血症。 2. 用药方式:静脉点滴维生素K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出现不良反应。肌肉注射相对较为安全。 总之,维生素K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的维生素。了解其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为健康保驾护航。
生命守护者联盟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1种表现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了解其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以下列举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11种常见表现: 1. 腹痛:腹痛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约95%的病人会出现。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呈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疼痛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2. 恶心呕吐:约2/3的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内容为食物、胆汁。晚期由于麻痹性肠梗阻引起,呕吐物为粪样。 3. 腹胀:腹胀在重型病例中较为常见,由于腹腔内渗出液的刺激和腹膜后出血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致肠道积气积液引起腹胀。 4. 黄疸:约20%的患者于病后1~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其原因可能为胆管结石并存,引起胆管阻塞,或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下端或肝功受损出现黄疸,黄疸越重,提示病情越重,预后不佳。 5. 发热:多为中度热,38°~39℃之间,一般3~5天后逐渐下降。但重型者则可持续多日不降,提示胰腺感染或脓肿形成,并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体温不升。合并胆管炎时可有寒战、高热。 6. 手足抽搐:为血钙降低所致。系进入腹腔的脂肪酶作用,使大网膜、腹膜上的脂肪组织被消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者与钙结合为不溶性的脂肪酸钙,因而血清钙下降,如血清钙<1.98mmol/L(8mg%),则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7. 休克:多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由于腹腔、腹膜后大量渗液出血,肠麻痹肠腔内积液,呕吐致体液丧失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另外吸收大量蛋白质分解产物,导致中毒性休克的发生。主要表现烦躁、冷汗、口渴,四肢厥冷,脉细,呼吸浅快、血压下降,尿少。严重者出现紫绀、呼吸困难,谵妄、昏迷、脉快、血压测不到,无尿、BUN>100mg%、肾功衰竭等。 8. 急性呼吸衰竭: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进行性呼吸窘迫,过度换气,紫绀,焦急,出汗等,常规氧疗法不能使之缓解。 9. 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者23%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80%。其发生原因与低血容量、休克和胰激肽的作用有关。胰酶引起血凝异常,出现高凝状态,产生微循环障碍,导致肾缺血缺氧。 10. 循环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可引起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后者可酷似心肌梗塞。 11. 胰性脑病:发生率约5.9%-11.9%,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定向力缺乏,精神混乱,伴有幻想,幻觉,躁狂状态等。常为一过性,可完全恢复正常,也可遗留精神异常。
生命守护者联盟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多吃黑豆能够预防视力下降
黑豆被誉为“豆中之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黑豆中的抗氧化剂花青素和维生素A对眼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长时间对着电脑的上班族和学生来说,适量食用黑豆可以有效预防视力下降。 视力下降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人群。黑豆中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眼内的自由基,保护眼睛健康。同时,黑豆中的维生素A对维持正常视力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等眼部疾病。 《本草纲目》中记载,黑豆具有养阴补气、清热明目、补肾益气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黑豆具有降低血脂、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因此,经常食用黑豆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除了直接食用黑豆,还可以将黑豆与醋一起泡制,制成醋泡黑豆。醋泡黑豆不仅口感更佳,而且能更好地促进黑豆中营养元素的吸收。醋泡黑豆具有以下功效: 1. 缓解眼睛疲劳,预防视力下降 2. 滋补肝肾,改善视力 3. 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4. 抗氧化,延缓衰老 5. 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对于经常伏案工作的上班族和学生来说,每天食用一些醋泡黑豆,不仅可以预防视力下降,还能有效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全球医疗视野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体重明显下降竟是胰腺癌征兆
胰腺癌,一种隐匿而致命的恶性肿瘤,在全球癌症排行榜中虽然发生率位于第9位,但其死亡率却高居第6位。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迅速且容易转移,导致5年生存率不到5%。因此,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甚至有取代肝癌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胰腺癌如此可怕?它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生活方式因素对胰腺癌的发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吸烟、酗酒、高热量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胰腺癌的主要诱因。 要预防胰腺癌,戒烟是首要任务。据统计,27%的胰腺癌患者是由吸烟引起的。此外,长期饮酒也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吸烟和酗酒。 除了戒烟限酒,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三个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1. 体重明显下降:早期胰腺癌患者常常会出现体重明显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胰腺参与重要物质的消化,一旦胰腺长了肿瘤,引起消化障碍,体重就会出现变化。如果在没有特意减肥的情况下,半年内体重下降10%以上,就要引起重视。 2. 梗阻性黄疸:六成的胰腺癌患者肿瘤长在胰头部位,这时会压迫到十二指肠,引起梗阻性黄疸。 3. 腹痛:胰腺癌腹痛部位为中上腹深处,常表现为持续进行性加剧的钝痛或钻痛。到了中晚期,腹痛剧烈时还会放射到腰背部。 为了及早发现肿瘤,高危人群(如肥胖、糖尿病、高龄、资深烟民、有家族史等)应每年进行一次胰腺癌筛查。常见的筛查手段包括肿瘤标志物CA19-9和CT等。 除了定期筛查,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少吃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2.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增强免疫力。 3. 控制体重:肥胖是胰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4.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医者荣耀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丙肝抗体HCV相关问题
丙肝抗体阳性是否具有传染性? 丙肝抗体阳性意味着患者的血液中含有丙型肝炎病毒,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研究对1984年至1986年间接受5150份血制品注射的383例心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9例输血后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中,有6例(占67%)丙肝抗体阳性,而在374例未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中,只有9例(占2.4%)丙肝抗体阳性(P<0.001)。此外,9例输血后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共接受了151份血制品,其中6份(占3.9%)丙肝抗体阳性;而374例未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共接受了4999份血制品,其中丙肝抗体阳性31份(占0.6%),P<0.001。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输注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液,发生丙型肝炎的风险显著高于输注丙肝抗体阴性患者的血液。 丙肝抗体不具有保护力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初期,患者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在约2个月的潜伏期后,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病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疲倦、黄疸等症状;而大部分的患者却没有任何感觉。此外,感染后大约需要20年左右才会出现肝硬化。因此,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最重要的方法是检查血液中是否含有病毒。在急性感染后的数天内,血清中会出现病毒RNA,并且在产生抗体前会持续存在几个月,因此通过检查病毒抗原或病毒RNA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然而,目前使用的试剂是利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所产生的病毒蛋白制成的,因此不能直接检查病毒。而且,由于血液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数量相当少,有时甚至测不出。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感染,只是代表病毒当时的活性很低。 病毒在体内“躲藏”7-8个星期之后,这时,在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抗体。但是,这种抗体并不具有中和或消除入侵病毒的作用,也就是说,这种抗体不具有保护作用,这是与乙型肝炎不同之处。因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并不代表不会再感染丙型肝炎,只是代表患者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丙型肝炎而已。
未来医疗领航员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得了酒精肝有什么症状 患者有哪些表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酒精肝这种疾病越来越常见。酒精肝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了解其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酒精肝的早期症状 1. 体重减轻:酒精肝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导致代谢紊乱。 2. 食欲不振: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厌食。 3. 疲劳乏力: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 4. 腹部不适: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这是由于肝脏肿大或炎症引起的。 5. 皮肤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黄染、蜘蛛痣等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二、酒精肝的严重症状 1. 肝昏迷:酒精肝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肝昏迷,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2. 腹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可能会导致腹水形成,表现为腹部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 3. 肝癌:长期饮酒可增加肝癌的风险,酒精肝患者需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癌。 三、预防与治疗 1. 预防:避免长期过量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预防酒精肝的发生。 2. 治疗:酒精肝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戒酒等。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了解酒精肝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
健康管理专家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胆管癌黄疸后能活多久?
胆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常伴有黄疸症状。那么,胆管癌黄疸后能活多久呢?这是许多患者及家属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胆管癌黄疸是胆道阻塞的结果,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尿色深黄,大便变浅或呈陶土色。除了黄疸,患者还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消瘦、瘙痒等症状。晚期胆管癌黄疸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治疗方法、患者年龄、身体机能等。 对于胆管癌黄疸患者,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病理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超声等,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等。血液检查可以评估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病理检查是确诊胆管癌的金标准。 治疗胆管癌黄疸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中医药等。对于早期胆管癌,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晚期胆管癌患者,手术难度较大,常需联合放化疗、中医药等治疗。放化疗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中医药可以调节机体免疫,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积极治疗,患者及家属还需要关注日常保养。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胆管癌黄疸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关注日常保养,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医疗趋势观察站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1个月婴儿睡觉哼哼唧唧
新生儿的睡眠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家长反映,1个月大的婴儿在睡眠过程中常常哼哼唧唧,睡不安稳。这不禁让家长们担心,婴儿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或者这样的睡眠问题是否会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 事实上,婴儿睡眠不踏实确实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相应的护理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现象。 1. 肠胃不适:新生儿的肠胃功能尚未完善,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如果婴儿在睡前摄入过多的食物,或者吃了不适合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导致睡眠不踏实。家长可以注意观察婴儿的饮食情况,避免在睡前喂食过多,并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 2. 环境因素:新生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嘈杂、刺眼的环境可能会让婴儿感到不适,从而影响睡眠。家长可以为婴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使用柔和的灯光、减少噪音等。 3. 情绪因素:新生儿的情绪波动较大,当婴儿感到焦虑、紧张或不安时,可能会表现为睡眠不踏实。家长可以通过抚摸、轻拍等方式安抚婴儿的情绪,帮助其入睡。 4. 睡眠习惯:新生儿的睡眠习惯尚未形成,可能会出现白天睡眠过多、夜间睡眠不足等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调整婴儿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5. 生长发育: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完善,睡眠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如果婴儿的睡眠问题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因素。 在护理婴儿的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婴儿的睡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婴儿的需求,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相信在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宝宝们一定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睡眠时光。
AI医疗先锋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身体生长发育各项标准
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是每位父母关注的焦点。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宝宝的生长发育就受到父母的密切关注。那么,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标准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排便、排尿、体温、睡眠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一、排便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便。胎便呈深绿色、黑绿色或黑色的黏稠糊状,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粪便。一般需要3~4天胎便可排尽。随着哺乳,胎便逐渐转成黄色。喂配方奶的宝宝大便呈淡黄色或土灰色,且多为成形便,但常有便秘现象。母乳喂养的宝宝,胎便则多是金黄色的糊状便,次数多少不一,每天1~4次或5~6次甚至更多。有的宝宝则与之相反,经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粪便并不干结,仍呈软便或糊状便,排便时要用力屏气,脸涨得红红的,好似排便困难,这也是母乳喂养儿常有的现象,俗称“攒肚子”。 二、排尿 新生儿第一天的尿量一般为10~30毫升。在生后36小时之内排尿都属正常现象。随着哺乳、摄入水分,宝宝的尿量逐渐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每日总量可达100~300毫升,满月前后每日可达250~450毫升。宝宝排尿的次数多,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宝宝排尿次数多,就减少给水量。尤其是夏季,如果喂水少,室温又高,宝宝会出现脱水热,喝母乳的宝宝可以不喂水。 三、体温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在36℃~37℃。由于新生儿的体温中枢功能尚不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体温变化较大。新生儿的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因此,要注意新生儿保暖。尤其在冬季,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如果室温过低容易引起硬肿症。 四、睡眠 新生儿每天睡眠约需20小时以上。出生后,宝宝睡眠规律未养成,夜间尽量少打扰,哺乳间隔时间由2~3小时逐渐延长至4~5小时,尽量使宝宝晚上多睡白天少睡一些,尽快和成人生活节奏同步。 五、新生儿的健康护理 新生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科学的护理。以下是一些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建议: 1. 保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受凉,应注意保暖。 2. 喂养: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喂养方式,若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 3. 洗浴:新生儿皮肤娇嫩,应选择温和的洗护用品,避免刺激。 4. 日常护理:定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观察黄疸、脐带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5. 疫苗接种:按照国家规定,按时为新生儿接种各类疫苗,预防疾病。 总之,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和科学的护理。希望本文能为新手父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健康解码专家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科室医生
郭艳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沧州市人民医院
专业擅长:儿童支气管哮喘,难治性肺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咳血等病人的诊治。能熟练应用支气管镜解决儿童呼吸系统疑难病例的诊治。
好评率:100%
接诊量:3
付向男
主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沧州市人民医院
消化不良(2例)
专业擅长:各种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如: 儿童肺炎、儿童腹泻、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红斑、新生儿呕吐、新生儿腹泻等各种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量:249
王雪
主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沧州市人民医院
专业擅长:儿科常见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如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
好评率:-
接诊量:0
姜玉媛
主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沧州市人民医院
专业擅长:小儿神经,消化,呼吸,泌尿
好评率:100%
接诊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