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微信扫描 预约加号

科普文章

文章 冠心病人吃什么好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针对冠心病患者,介绍一些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建议,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1. 低盐低脂:冠心病患者应尽量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避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 高纤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3. 适量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鸡肉、豆制品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适量摄入抗氧化物质: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绿茶、蓝莓、番茄等,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心脏健康。 5. 限制饮酒:饮酒过量会加重心脏负担,建议冠心病患者尽量避免饮酒。 二、冠心病患者适合食用的食物 1. 人参银耳汤:具有益气补血、生津宁神的作用,适合冠心病患者饮用。 2. 薤白炖猪心:具有通阳散结、健脾益心的作用,对治疗胸痹、胸闷疼痛、气短、心悸等冠心病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3. 灵芝三七山楂饮:具有益气活血、通脉止痛的作用,可有效控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4. 仙人粥:具有益气养阴、滋补心肾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的冠心病患者。 5. 三仁粥:具有活血化淤、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淤血内阻之胸部憋闷、时或绞痛以及心失所养之心悸气短、失眠等症状。 6. 炖海参:具有养血安神、滋阴补肾的作用,适用于有气短乏力、耳鸣头昏、失眠多梦、心区时痛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 7. 丹参饮:具有行气活血、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长期心前区闷、时或绞痛等冠心病症状。 三、冠心病患者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冠心病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生命守护者联盟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源性猝死救命4分钟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的心血管疾病,每年约有50万中国人因此失去生命。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患者将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了解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电生理紊乱,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 根据最新的急救指南,胸外按压被提升为急救程序中的首要步骤。这是因为口对口人工呼吸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较为困难,而胸外按压可以有效地维持血液循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进行胸外按压时,需要将一手掌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另一手掌重叠,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同时,如果患者无头部或颈部创伤,可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除了胸外按压,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预防和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例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措施。 如果遇到突发的心跳呼吸骤停,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即进行胸外按压。记住,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拯救它。

医疗之窗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室间隔缺损确诊需要做什么检查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成因主要是心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室间隔未能完全闭合。这种缺陷会导致心脏内部左右两侧血流混合,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为了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一系列辅助检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方法: 1. 心脏彩超检查 心脏彩超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通过心脏彩超,医生可以观察到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 心脏导管检查 心脏导管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通过将导管送入心脏,医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对于一些复杂或疑难病例,心脏导管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3. 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显示心脏大小、形态以及肺血管状况。对于一些较大或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X线检查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以反映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对于一些伴有心脏肥大或心律失常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 5. 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检查方法,医生还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检查,如心脏磁共振、运动平板试验等。 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断。

医疗新知速递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