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胆结石的症状患者有什么表现
胆结石,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常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人体内。由于其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了解胆结石的症状,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胆结石的症状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终身无症状。然而,当症状出现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表现: 1. 胆绞痛:这是胆结石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阵发性痉挛痛,疼痛可向背部、肩部放射。 2. 恶心、呕吐:胆结石阻塞胆管时,可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3. 发热、寒战:胆结石并发胆囊炎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4. 黄疸:胆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可引起黄疸。 5. 胃肠道不适:胆结石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外,胆结石还可能导致以下并发症: 1. 胆囊炎:胆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引起胆囊炎症。 2. 胆管炎:胆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引起胆管炎症。 3. 胆囊结石:胆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引起胆囊结石。 4. 胆囊穿孔:胆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囊炎症,严重时可引起胆囊穿孔。 5. 胰腺炎:胆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引起胰腺炎症。 为了预防和治疗胆结石,以下措施值得参考: 1. 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适量运动:保持体重,避免肥胖。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胆结石症状。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胆结石,进行早期治疗。 5. 及时就医:出现胆结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癌症防治先锋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孩子头晕是怎么回事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尤其在儿童群体中较为普遍。儿童头晕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那么,孩子头晕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帮助家长了解并应对孩子头晕的各种情况。 首先,睡眠不足是导致儿童头晕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孩子不得不熬夜学习,导致睡眠时间不足。这会导致孩子出现头晕、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因此,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低血糖也是导致儿童头晕的常见原因。早餐摄入不足、夜间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低血糖,从而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家长应确保孩子早餐营养均衡,避免因饥饿导致的低血糖。 此外,晕船、晕车等运动性头晕也是儿童常见的头晕原因。这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家长应关注孩子是否具有晕动症倾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颅内压增高也是一种可能导致儿童头晕的原因。这可能与脑震荡、颅内肿瘤等疾病有关。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持续性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美尼尔综合征是另一种可能导致儿童头晕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或耳聋等症状。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 为了预防孩子头晕,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此外,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医疗之窗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几个月才能开始吃鱼肝油
鱼肝油作为宝宝补充维生素A和D的重要营养补充剂,许多新手妈妈都会关注宝宝何时开始服用。然而,关于宝宝何时添加鱼肝油,并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对于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只要宝宝吃奶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就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根据辅食添加情况,适当补充每天50~200毫克的钙元素。如果宝宝出现睡眠不安、多汗、夜啼、易惊醒、枕秃、出牙迟、牙齿排列不齐、鸡胸或漏斗胸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微量元素等检测,在医生指导下补钙。 鱼肝油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不能被及时排除,而会在体内储存起来,进而产生毒性作用。因此,鱼肝油不能长期服用。 足月新生儿满月后可以每日服用鱼肝油,再配合日晒,一般以预防量为基础,口服至两岁。如果有消化道疾病,考虑停服至病愈。婴幼儿建议使用滴剂,胶囊型则建议挤出滴在嘴中服用。正常生长的幼儿可在满月后每日口服维生素D3。 除了鱼肝油,晒太阳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有效途径。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和增强免疫力。建议在太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进行,比如早上7-8点的时候带宝宝出去。晒太阳的时间不需要太久,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即可。宝宝晒太阳的时候,最好晒背部,把他的头和眼睛用太阳帽遮起来,避免强光对眼睛的损害。 除了晒太阳和服用鱼肝油,还可以通过饮食来补充维生素D。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类、蛋黄、奶酪、牛奶等。然而,日常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量往往不足,因此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过量摄入会导致中毒,因此在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时,要注意控制剂量。一般小儿每日摄入维生素D 500~1250ug(2万~5万IU),或每日50ug/kg(2000IU/kg),连续数周或数月即可发生中毒。敏感小儿每日100ug(4000IU),连续1~3个月即可中毒。建议最保险的方法是不要超量服用,然后定期去看保健医生。
药事通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