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刘洪清 >

小儿挑食、夜间出汗、体重身高增长问题咨询

疾病详情
孩子夜间出汗多,挑食,体重不到50斤,身高未量,偶尔口臭,抵抗力一般。患者男性8岁
就诊科室: 小儿保健科
医生建议
疾病:小儿挑食、夜间出汗、体质虚弱。重点:建议改善饮食习惯,中医调理脾胃,使用健胃消食口服液、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玉屏风颗粒敛汗。同时可考虑小儿推拿。生活建议:重点:避免吃零食,吃饭时不看手机电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您好大夫,我孩子白天容易出汗,晚上更严重,吃饭很挑食,体重不到50斤,身高还没量,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医生
你好!孩子挑食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夜间出汗可能是体质虚弱的表现。我会问一些问题来帮助判断。孩子舌苔厚吗?口腔异味吗?大便干结吗?挑食偏食多久了?体重身高增长怎么样?
相关问诊

孩子夜间出汗多,挑食,体重不到50斤,身高未量,偶尔口臭,抵抗力一般。患者男性8岁

就诊科室:小儿保健科

总交流次数:22

医生建议:疾病:小儿挑食、夜间出汗、体质虚弱。重点:建议改善饮食习惯,中医调理脾胃,使用健胃消食口服液、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玉屏风颗粒敛汗。同时可考虑小儿推拿。生活建议:重点:避免吃零食,吃饭时不看手机电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刘洪清

主任医师

新泰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化验单未显示缺铁缺锌,家中有补充营养的药物,是否需要给宝宝吃?宝宝爱出汗,夜里四五遍夜醒,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宝宝信息:1岁。

就诊科室:小儿保健科

总交流次数:18

医生建议:对于不贫血的宝宝,可以通过小剂量补铁或增加肉肝血制品来预防贫血。尿锌不准确,需要根据宝宝的饮食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补锌。宝宝爱出汗、夜里易醒可能是由于钙缺乏引起的,建议口服迪巧钙加上维生素AD来补充钙质。铁剂可以一天一支,一周1-2次。无需口服B12,维生素AD和D3不需要交替吃,只需要吃维生素AD即可。

刘洪清

主任医师

新泰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

4岁男孩走路说话时间晚,眼神交流不佳,喜欢独自玩耍,家长担心是否可能是多动症或自闭症?

就诊科室:小儿保健科

总交流次数:19

医生建议: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孩子可能存在一些发展延迟或行为问题。建议进行智力测验自闭症量表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状况。同时,家长可以通过行为干预和早期教育来帮助孩子改善社交和学习能力。请注意,多动症自闭症的诊断需要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不能仅凭家长的观察和担忧。

刘洪清

主任医师

新泰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矮小症的检查有哪些?生长激素安全吗?

矮小症的检查有哪些?生长激素安全吗?如何判断用药效果? 刘洪清 儿保科 副主任医师 孩子矮小去医院查什么呢?有什么药物能治疗吗?今天,我们来逐一解答! 家长需要准备什么? 首次就诊时,尽可能提供以下资料: ◆ 母亲怀孕时的情况,孩子出生时健康状况,出生时的身长和体重。 ◆ 每年身高增长的速度(测量身高时要脱去鞋子),可以参考孩子学校的体检记录。 ◆ 父母身高和青春发育情况。 ◆ 家族中是否有矮身材遗传史。 ◆ 智力发育情况,以及有无影响发育的慢性病史,如慢性肝炎、肾脏疾病和反复的喘息、腹泻病史。 ◆ 是否用过一些特殊的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等。 需要做哪些检查? 引起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在治疗之前充分了解明确病因,才能实施治疗方案,达到治疗效果。 ◆ 一般项目包括:血、尿检查,肝、肾功能检测、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生长因子、肾上腺功能检测,这些检查对评价孩子的一般健康状况和内分泌功能非常重要! ◆ 左手腕掌指进行X光检查:以了解骨龄,判断骨骺发育程度和生长潜力。 ◆ 垂体MRI检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 ◆ 女孩还要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因为有一种染色体疾病叫做Turner综合征,属于女性特有的疾病,不仅会影响孩子身高,还会阻碍发育。 有什么药物能治疗吗? 目前为止,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矮小症的唯一药物! 生长激素安全吗? 很多家长“闻激素色变”,其实,生长激素(GH)和通常情况下所说的“激素”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由医生确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生长激素也是安全的,相当于外源性补充自身的分泌不足。除了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ISS)、小于胎龄儿、Turner综合征等也是美国FDA批准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适应症。 如何判断用药效果? ◆ 生长激素治疗后,孩子的年生长速率比治疗前增加3厘米/年以上,就认为治疗是有效的。 ◆ 在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过程中,每3个月复查一次:测量身高,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生长因子等;每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骨龄:并根据复查的结果来调整治疗方案。 要用多长时间呢? ◆ 生长激素的治疗时长要根据孩子的适应症、身高与正常值的差距、骨龄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综合因素来决定。 ◆ 一般持续治疗最少1年,对身高的改善才会有较显著的效果。 ◆ 在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期间,让孩子多做弹跳类运动,并摄取均衡的营养,会更有益于身高增长。

刘洪清

主任医师

新泰市中医医院

1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家长要知道的身高那些事儿!!!

家长要知道的身高那些事儿!!! 刘洪清 儿保科 副主任医师 除了我们早已熟知的文艺、体育、空乘等特殊职业对身高有要求外,越来越多的企业事业单位把身高作为招聘的硬性条件,特别是近年来的热门行业、热门职位,例如播音、旅游管理、医疗等。 在说身高这件事之前,我先分别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 好消息 2020年11月《柳叶刀》研究指出: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75.7cm跃居亚洲第一!统计到2019年,中国人平均身高已经跃居东亚第一,尤其中国男性成为全世界身高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 我们来认识一下身高 儿童身高增长是有规律的,成长过程中总共有两个生长高峰,孩子出生后第一年是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可长高25cm,一般新生儿刚出生时约50厘米,1岁时可以长到75-76厘米左右。随后第二年约长高10-11cm,2岁时就可以长到85-86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大概可以长高5-7厘米。 进入青春期后,便开始了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 ,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女孩在9-11岁的时候乳房开始发育,身高大约增长20-25厘米;男孩11-13岁的时候睾丸增大,身高大约增长28-30厘米。 能够准确的测量身高十分重要 年龄小于3岁的宝宝,测量时要采取仰卧位,多在保健机构监测,3岁以后可以在家测量,应采取立位测量法,枕部、臀部及双足跟均紧贴尺板,双足跟靠拢,两足尖成45度,收下颏,耳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平行于地面。测量时要注意采用同一时间、同一人、同一身高尺的原则。 小儿测量身长 儿童测量身高 如何根据父母身高 判断孩子的遗传身高呢? 孩子应该能长多高?来看一下遗传靶身高的计算方法: 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cm) 女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cm) 身高增长有没有“早长”和“晚长”? 老观念认为孩子有早长和晚长之分,所谓“二十三窜一窜”,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在青春期后身高增长有限,不可盲目等待。所谓的 “晚长”医学上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这样的孩子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只是到了青春期其他同龄人身高陡增而自己青春期延迟,才会显得身材矮小。 孩子身高生长有早长和晚长的不同类型。例如,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身高一直在班上属于比较高的状态,但是进入中学之后,身高生长的速度明显缓慢,最终身高的水平并不太高,这是属于早长的类型;有的孩子一直在班上是比较矮的,但是进入青春期较晚,直到高中,身高仍然在长,这是属于晚长的类型。 根据儿童骨龄和年龄的比较,可以分析儿童的生长状况。 骨龄提前,年龄早长的孩子,一般可能会有营养过剩、运动不足,或者性早熟的情况;骨龄落后于年龄属于晚长的孩子,一般可能有营养不足的情况,也要排除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可能性。 身高早长或者晚长,是由孩子自身的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可以通过女孩乳房开始发育的年龄、男孩睾丸开始增大的年龄来估测孩子是属于早长还是晚长的类型。 骨龄是唯一能够相对准确地评价孩子属于哪种发育类型的检测方法。如果孩子骨龄落后实际年龄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考虑到现在经济水平与一二十年前的巨大差距,父母的身高不一定代表了准确的遗传水平,如果孩子身高落后较大,是否晚长应由专业医生作出判断,切不可只是等待。 个性化评价孩子的身高应包括以下四点: >>> 全国同龄孩子比; >>> 遗传身高比; >>> 生长速度; >>> 按骨龄的身高比预测成年身高; 因为家长经济、文化等参差不齐,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长高,日常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类孩子: >>> 每年长高不到5厘米的孩子; >>> 长期坐在第一排的孩子; >>> 比同龄甚至低龄孩子明显矮半头的孩子; >>> 长时间不买大的衣服和鞋袜的孩子; 如果有上述情况,或监测身高明显落后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遵从医生的指导及建议,这对孩子的身高发育十分重要。 刘洪清 新泰市中医医院 儿保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重症的诊治;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矮小症、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智力落后、遗尿症、睡眠障碍、厌食、肥胖症、高危儿、早产儿等儿童保健专业相关疾病的诊治。 访问主页 电话咨询(未完善)

刘洪清

主任医师

新泰市中医医院

15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