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就诊科室:

传染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钩端螺旋体病介绍
  • 是由致病性钩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
  • 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乏力、腓肠肌疼痛
  • 可以治愈,轻症者预后良好,重症者病死率高

简介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老鼠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人一般经皮肤或黏膜接触含钩体的疫水而感染。典型的临床症状经过三期,早期(钩体血症期)、中期(器官损伤期)、后期(恢复期)。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弥漫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轻症者预后良好,恢复快、病死率低,重症者,如弥漫性肺出血型、肝肾衰竭或未得到及时治疗者,预后差、病死率高[1]

症状表现[1]

典型的临床症状经过三期:

  1. 早期:以发热、头痛、乏力、腓肠肌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2. 中期: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黄疸、出血(皮肤瘀点瘀斑、血尿、呕血、阴道流血等)、少尿、蛋白尿、头痛、烦躁、神志不清、抽搐等各脏器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
  3. 后期:会出现发热、视力下降、偏瘫、失语等钩体后发症。

诊断依据[1]

依据患者在28天内有接触疫水或接触病畜的流行病学史,结合特异性临床表现:急起发热、全身酸痛、腓肠肌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并发有肺出血、黄疸、肾损害、脑膜脑炎;或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出现赫氏反应(应用青霉素治疗螺旋体感染时,可出现症状加剧现象,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症状),结合特异性血清学检查或病原学检查阳性,可确诊。

疾病类型[1]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分为三期:

1. 早期(钩体血症期)

2. 中期(器官损伤期):起病后的3~10天,为症状明显的阶段,可以分为以下五型:

(1)流感伤寒型

(2)肺出血型:分为以下两型:肺出血普通型;肺弥漫性出血型。

(3)黄疸出血型

(4)肾衰竭型

(5)脑膜脑炎型

3. 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是否具有传染性[1]

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

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 

  • 传染源:鼠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 传播方式:
  1. 直接接触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人通过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受污染的水而感染。
  2.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腔和食管黏膜也可感染。

怎么预防[1]

改善环境和预防接种,是控制钩体病流行和减少发病的关键。

是否常见[1]

常见病。本病分布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钩体病年发病873000例,死亡48600例。我国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外,其他地区均有本病散发或流行,尤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

是否可以治愈[1]

可以治愈,杀灭病原菌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和根本措施。

是否遗传?

是否在医保范围内?

钩端螺旋体病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与易混淆疾病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这种疾病发展迅速,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易混淆的疾病:

1. 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性休克:这种疾病也可能出现发热、休克等症状,但血培养结果为非金黄色葡萄球菌。

2. 中毒性猩红热:这种疾病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杨梅舌等症状,但咽拭子培养结果为阳性。

3. 钩端螺旋体病:这种疾病由钩端螺旋体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全身肌痛、头痛、呕吐等症状,血液中可分离出病原体。

4.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这种疾病也称为川崎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结膜充血、皮疹等症状,提示可能为共同病原。

5. 溶血性尿毒性综合征:这种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呕吐、腹泻、抽搐、昏迷、肾功能障碍等症状,有重度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凝血机制障碍。

6. 食物中毒: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有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的病史。

7.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病原学或血清学检验获阳性结果。

了解这些易混淆的疾病对于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台风来袭该预防的几种疾病

台风季节,狂风暴雨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本文将针对台风来袭时可能出现的几种疾病进行科普,帮助大家做好预防措施。

一、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台风季节,蚊虫滋生,疟疾风险增加。预防疟疾,首先要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纱窗、蚊香等,其次要避免在疟疾流行地区蚊虫活跃时段外出。

二、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或水传播。台风季节,洪水泛滥,容易导致水源污染,增加钩端螺旋体病风险。预防钩端螺旋体病,要避免接触洪水、疫水,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就医。

三、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台风季节,蚊虫增多,登革热风险增加。预防登革热,要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纱窗、蚊香等,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外出。

四、肠胃炎

肠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台风季节,洪水泛滥,容易导致食物和水污染,增加肠胃炎风险。预防肠胃炎,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用生食、剩饭剩菜,注意食物储存和烹饪。

五、黄疸

黄疸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巩膜和尿液发黄的症状,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肝脏疾病。台风季节,洪水泛滥,可能污染水源,导致肝炎病毒传播,增加黄疸风险。预防黄疸,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肝炎病毒感染者,及时就医。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细菌感染与用药--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俗称‘打谷黄’或‘稻瘟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人畜共患病。这种细菌主要存在于鼠类和猪等动物体内,并通过皮肤暴露进入人体,引起感染。除了鼠类和猪,犬、牛、蛇、蛙、兔、鸡、鸭、鹅等动物也可能是钩体的中间宿主。

钩端螺旋体在干燥环境下极易死亡,但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引起各种症状。典型病例起病急骤,早期症状包括高热、全身无力、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和表浅淋巴结肿大等。中期可伴有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晚期多数病人可恢复,但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发热、眼葡萄膜炎、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症状。

为了诊断钩端螺旋体病,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病原体分离和血清学试验等。其中,血清学试验(如聚合酶链反应)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首选药物是青霉素,但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选用阿莫西林、多西环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或氯霉素等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为了预防钩端螺旋体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灭鼠、加强对猪、犬、羊、牛的疫检和粪便管理、切断传染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