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由于进食太少而引起的腹泻。
- 表现为粪便量少,呈绿色或棕色的稀便等。
- 治疗上以对症治疗和调整饮食为主。
简介
饥饿性腹泻,是一种由于进食太少而引起的腹泻。该病的发作与进食太少有关。常表现为腹泻、腹痛、粪便量少,呈绿色或棕色的稀便。治疗上以对症治疗和调整饮食为主。预后情况良好,通过及时调整饮食均可治愈。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排便次数增多、腹痛、粪便量少,呈棕色稀薄水样便等。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排便次数增多、腹痛、粪便量少,呈棕色稀薄水样便等表现,结合患者近期进食太少的既往史,以及粪便培养检查、肠镜、血常规检查等排除了其他肠道感染等疾病后,可明确诊断。
饥饿性腹泻有哪些类型?
根据疾病的严重情况,该病可分为:
- 轻度饥饿性腹泻;
- 中度饥饿性腹泻;
- 重度饥饿性腹泻。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较常见,好发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山区等,0到5岁婴幼儿中总的患病率为0.42‰[1] 。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大多数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和调整饮食等治疗后病情稳定,部分患者可治愈。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婴儿饥饿性腹泻的症状 家长需注意这些情况
婴幼儿腹泻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腹泻。大家通常认为吃得多会导致腹泻,但饥饿也会引起腹泻吗?许多家长对此并不了解,难以做出准确判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婴幼儿饥饿性腹泻的症状及其护理方法。
一、饥饿性腹泻的症状
饥饿性腹泻是由于宝宝摄入的食物量不足,导致肠蠕动异常引起的。初期,宝宝每天排便次数约为4-6次,大便呈稀糊状,颜色为黄色或黄绿色,并伴有少量粘液和奶瓣。如果此时未能及时增加食物摄入量,腹泻症状会逐渐加重,每天排便次数可增至10次以上,严重时还会影响宝宝的食欲。
饥饿性腹泻的特点是排便次数虽多,但每次量很少,大便检查结果正常。这表明并非由感染引起,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只需逐渐加强饮食营养,改进喂养方式,添加辅食即可。
二、护理方法
对于饥饿性腹泻的宝宝,家长可以从少量增加食物摄入量开始改善。如果宝宝的食物量稍增加后,大便次数没有明显增加,家长可以继续增加食物量。即使宝宝排便增加1-2次,也没有关系,坚持下去。家长可以观察3天,如果大便数量没有明显增加,可以给宝宝增加一些牛奶。一边观察一边增加宝宝的食物量,直到宝宝恢复正常饮食。
在治疗期间,如果母乳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可以搭配一些配方奶粉,或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一些辅食。喝牛奶的宝宝,奶粉要按照说明冲泡,奶粉和水的比例一般为1:4,以确保宝宝吃饱。
饥饿性腹泻的症状与消化不良的症状相似,但病因和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家长必须注意区分。通常情况下,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伴有明显的腹痛和哭闹,而饥饿性腹泻则不会腹痛,排便也不会哭闹,也不影响食欲。
医疗趋势观察站
文章 小儿腹泻和某些病相鉴别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需要仔细鉴别。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儿腹泻类型及其特点:
1. 生理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渗出性体质的婴儿,表现为虚胖和湿疹。腹泻通常发生在出生后不久,但婴儿的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长满意。大便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通常正常。随着添加辅食,腹泻通常会得到缓解。
2. 饥饿性腹泻:一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进食过度,对饮食加以限制。这种情况下,由于肠蠕动增加,导致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量不多,可能伴有粘液。随着逐渐添加饮食,腹泻通常会停止。
3.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临床表现与一般腹泻不同。婴儿会频繁排便,大便量较少,可能伴有脓血。大便显微镜检查可见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培养可发现痢疾杆菌。
4. 婴儿出血性肠炎:婴儿出血性肠炎,也称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或节段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便血。病情可能逐渐加重,出现典型的血水样便或果酱样便,并伴有高热、频繁呕吐、腹胀等症状。
5. 鼠伤寒:鼠伤寒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婴儿除了腹痛、呕吐外,腹泻是其主要表现,大便性状多样,如水样便、粘液便甚至脓血便。只有在大便培养出致病菌后,才能明确诊断。
总之,小儿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家长和医生需要仔细鉴别。如果孩子出现腹泻,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精准医疗探秘
文章 什么是饥饿性腹泻
饥饿性腹泻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病症,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摄入食物不足而导致的腹泻。许多新手父母由于缺乏育儿经验,在喂养过程中往往无法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导致其肠道蠕动加快,肠壁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引发腹泻。
这种病症多见于体质较弱或患有慢性病的宝宝。一些家长误以为应该给宝宝忌口和控制食量,反而加剧了宝宝的腹泻症状。
饥饿性腹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睡眠不佳、食欲减退、吐奶和盗汗等。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饮食情况,避免过量或不足,保证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
判断宝宝是否摄入足够的食物,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如果宝宝大便次数多而量少,呈绿色黏液状,可能是因为进食量过大,应适当减少奶量。如果大便带泡沫,便状清稀呈黄色,且酸味较重,则应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一旦确诊为饥饿性腹泻,家长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宝宝的食量,观察大便次数,直至食量适合宝宝。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食量不足,可以在喂奶后添加配方奶或米糊。
除了调整饮食,家长还应加强宝宝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宝宝着凉。同时,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其他可能引发腹泻的疾病。
若宝宝出现严重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医疗新知速递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方霖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