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

别名:Eulenberg病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介绍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表现为寒冷环境全身肌强直和无力
  • 治疗上对症治疗为主

简介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指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由单个等位基因突变即可起病的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位于17q23.1-25.3的钠通道基因SCN4A突变。本病罕见,目前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没有明确的患病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在幼年起病 [1]。表现为在寒冷环境出现全身肌强直和无力等。治疗上对症治疗为主。预后好,通常幼年起病,成年后病情稳定或有好转。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寒冷环境全身肌强直和无力。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寒冷环境全身肌强直和无力等表现,结合血清肌酶可增高;冷水诱发试验发现在寒冷环境中能诱发肌强直;肌电图检查显示在非麻痹期为肌强直放电,麻痹期多见电静息现象,可明确诊断。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肌电图表现不同,该病可分为:

  1. 麻痹期
  2. 非麻痹期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罕见,目前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没有明确的患病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在幼年起病[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大多数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后,都能治愈。

是否遗传?

是,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春季儿童美人鱼综合症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美人鱼综合症,也被称为先天性副肌强直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被发现,表现为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在郑州春季,由于气候变化和温差较大,家庭预防和治疗美人鱼综合症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春季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避免过冷或过热,以减少对患儿的影响。 2. 适当锻炼:鼓励患儿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3. 注意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4. 避免感冒: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患儿应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 5. 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肌肉松弛剂、抗痉挛药物等控制病情。 2. 物理治疗: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拉伸等,帮助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 3. 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 心理支持: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勇气。 5. 教育培训: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美人鱼综合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健康饮食指南

9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如何做诊断鉴别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诊断与鉴别 一、认识先天性副肌强直症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收缩后放松延迟、肌强直以及反复活动后症状加重。这种疾病在寒冷环境中尤为明显,进入温暖环境后症状可缓解。了解这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患者及早得到治疗至关重要。 二、诊断方法 诊断先天性副肌强直症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家族史、症状发生时间、环境因素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肌肉强直程度、肌萎缩情况等。 肌电图检查:通过肌电图检查可发现肌强直电位和肌电图异常。 肌活检:通过肌活检可观察肌肉组织的变化。 三、鉴别诊断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包括: 先天性肌强直:肌肥大明显,肌强直程度较重,用力后不能立即放松。 萎缩性肌强直:多于青春期后发病,明显症状有肌萎缩、肌无力,伴内分泌及营养障碍。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早期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并有窄面、秃顶、白内障和内分泌功能障碍等。 症状性肌强直:临床上可见有肌肉主动收缩后放松延迟和叩击肌肉以后产生肌强直。 周期性瘫痪:因先天性副肌强直常合并发作性软瘫,需与之区别。 四、治疗与日常保养 目前尚无根治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的方法,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物理治疗: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寒冷刺激,保持温暖。 适当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五、总结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患者及早得到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医疗故事汇

1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疾病病因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疾病病因 一、病因   1. 发病机制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与高钾型周期性瘫痪属于同一等位基因病。该病主要由17号染色体的钠离子通道SCN4A基因突变引起。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Ⅲ区S3~S4片段以及Ⅲ、Ⅳ区之间的连接区。   这种基因突变会影响钠离子通道的失活功能,导致肌细胞膜持续除极。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肢体接触的气温、水温低于体温时,肌细胞膜静息电位降低,钠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内钠离子增加,干扰了肌肉收缩后肌质网内钙离子的摄取,从而导致肌强直。   当除极程度较轻时,钠离子通道仍可从失活状态恢复,但由于细胞内钠离子仍然较高,干扰了肌肉收缩后肌浆网内对钙离子的再摄取,导致肌浆内钙离子浓度维持于高水平,肌肉舒张障碍,引起肌肉持续性收缩,出现肌强直。   当除极程度较大时,肌细胞膜处于持续失活状态,难以恢复,肌纤维不能兴奋,出现肌无力。寒冷环境中肌细胞膜静息电位降低,更易诱发钠通道功能失调。   2. 病理学   肌肉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肌纤维肥大、内有空泡、肌浆增多、核增多伴核内移。肌纤维横断面呈圆形,偶见肌纤维萎缩。病变以Ⅰ型肌纤维为主,尽管ⅡB型肌纤维缺乏肌动蛋白ATP酶,组织学改变却较轻微。 二、治疗方法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酯酶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抗胆碱酯酶药物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降解,从而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改善肌肉收缩功能。   物理治疗方面,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电刺激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肉功能。   手术治疗方面,对于症状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切断或减轻异常神经冲动的传递,改善肌肉功能。 三、日常保养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患者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病情加重。   首先,患者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其次,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 四、就诊建议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患者应及时就诊,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建议患者选择正规医院就诊,避免误诊、漏诊。 五、预后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症状较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总之,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医疗小助手

17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