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紫癜、流鼻涕、疲乏
- 咽痛、肌痛、关节痛、肢端麻木
- 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
简介
微小病毒感染,是人类细小病毒B19引起的典型疾病,主要表现为传染性红斑和急性关节病。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人类细小病毒B19侵入人体。微小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流鼻涕和疲乏,部分患者出现咽痛、肌痛、关节痛、肢端麻木等症状。本病多为自己可以好的疾病,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对症治疗。微小病毒感染的预后良好[1]。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为皮肤紫癜、流鼻涕、疲乏。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皮肤紫癜、流鼻涕、疲乏等临床表现,联合免疫学检查,发现血清中检测到B19的抗体;B19DNA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有病毒DNA。通过上述症状和检查,可以诊断微小病毒感染。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该疾病通过血液和呼吸道传播。少去人流量大的场所、勤洗手,通过上述方法来预防该疾病。
是否常见?
本病较常见,目前尚无明确发病率。好发于所有人群[1]。
是否可以治愈?
是。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22岁患者皮肤局部发红,疑似轻微炎症或感染,无疼痛或瘙痒感。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9
小狗患有细小病毒,表现为拉稀带血,粪便有腥味。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5
我最近晚上睡不好,半夜会醒来,想知道是否需要用药?患者男性49岁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总交流次数:13
陈文明
主治医师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文章 微小病毒感染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微小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其潜伏期一般为1-2周。患者可能会出现咽痛、咳嗽、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伴随全身不适、肌肉酸痛、低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仅持续2-3天即可痊愈。然而,微小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皮肤血管受损性疾病、关节病等。
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小儿。患者先出现发热、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症状,随后出现贫血症状,如心悸、乏力等。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随着病毒血症的消失和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患者病情可逐渐好转。
皮肤血管受损性疾病包括血管性紫癜、传染性红斑、肢端瘀斑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疹、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多见于小儿。患者先出现发热、咽痛、流鼻涕等症状,随后出现皮疹,皮疹多从面部开始,逐渐扩展至躯干和四肢。
关节病是微小病毒感染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关节疼痛可发生在任何关节,但以手、腕、踝、膝等关节最为常见。多数患者症状在2周左右好转,但少数患者症状可能迁延不愈。
微小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肌炎、急性肝炎、脑膜炎等。孕妇感染微小病毒感染后,可能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
诊断微小病毒感染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包括检测病毒DNA和病毒抗原,免疫学检查包括检测特异性抗体。
健康百科
文章 微小病毒感染症状
微小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其症状主要包括发烧、咳嗽、咽喉异物感、食欲减退等。这种病毒是已知最小的DNA病毒之一,主要感染小型哺乳动物,人类也是其易感宿主。
微小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病毒血症引起的发热、乏力、肌痛、头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特殊表现,如感染性红斑、血管性紫癜、关节病、手指和脚趾麻木和刺痛等。
感染性红斑是微小病毒感染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皮疹通常先出现在面部,随后迅速扩散至手臂、腿部,躯干、手和脚的皮疹相对较少。儿童关节病较少见,但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出现急性关节痛和关节炎。
治疗微小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通过休息、补充水分、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等方式缓解症状。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针对特殊症状,如关节疼痛、麻木和刺痛等,可以使用止痛药和滋养周围神经的药物。
预防微小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
微小病毒感染的治疗和护理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指导,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远程医疗新视界
文章 微小病毒感染需要做那些检查
微小病毒感染:全面了解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微小病毒感染?
微小病毒感染是由微小病毒B19(HPVB19)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该病毒主要感染人类,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微小病毒感染对健康的影响因人而异,轻者可能只出现轻微症状,重者则可能导致贫血、关节炎等并发症。二、微小病毒感染的检查项目
1. 病毒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抗原或DNA,可以确诊微小病毒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反向免疫电泳、放免检测、EUSA、斑点杂交法等。 2. 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曾经感染过微小病毒。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放免法、ELISA等。 3. B19 DNA检查:通过PCR法检测血清、CSF及病变组织中的B19 DNA,是确诊微小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4. 血象检查:微小病毒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轻度降低或正常,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可能降低。三、如何预防微小病毒感染?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 2.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症状出现期间。 3. 接种疫苗:目前尚无针对微小病毒的疫苗,但接种HPVB1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从而降低感染微小病毒的风险。四、微小病毒感染的治疗
微小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对于轻症患者,可以通过休息、多饮水、退热药等缓解症状。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激素治疗等支持性治疗。五、微小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
1. 微小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传播。 2. 微小病毒感染患者需要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3. 微小病毒感染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4. 微小病毒感染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精准医疗探秘
陈念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董莉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罗明洲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