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内脏利什曼病

内脏利什曼病

就诊科室:

传染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内脏利什曼病介绍
  • 无传染性疾病,通过昆虫白蛉叮咬感染人体
  • 可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 药物杀灭病原体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

简介

内脏利什曼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通过昆虫或白蛉叮咬皮肤,进而感染机体并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而导致的疾病,本病是一种少见的传染病。我国1958年已基本控制了本病的流行,但在新疆、甘肃南部、四川北部仍有散在病例发生。人类有普遍易感性。该病起病缓慢,但是致病力强,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长期不规则的发热、消瘦、肝脾肿大等。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一般对症治疗、病原体治疗及脾切除。如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如果病情拖延,则预后较差。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等。

诊断依据:

根据在利什曼病流行区居住或生活过,具有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的症状,通过病原学检查可发现利士曼原虫,即可确诊。

内脏利什曼病有哪些类型?

是否具有传染性?

通过什么方式传染?

通过媒介白蛉叮咬感染人体。

怎么预防?

包括消除传染源、减少与白蛉的接触、增强个人防护等。

是否常见?

本病少见。我国1958年已基本控制了本病的流行,但在新疆、甘肃南部、四川北部仍有散在病例发生。人类有普遍易感性。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包括一般治疗、病原体治疗及脾切除。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内脏利什曼病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黑热病是什么病呢怎么处理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一种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这种疾病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主要侵犯患者的内脏器官,如肝脏、脾脏、骨髓等。患者常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体重减轻、肝脾肿大等症状。

黑热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病原治疗,常用药物为葡萄糖酸钠。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能还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如输血、抗感染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黑热病的预防和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摄入,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要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的季节和地区活动,减少感染风险。

黑热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肝脾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在我国的医疗机构中,感染病科是负责黑热病等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专业科室。如果您或您的家人不幸感染了黑热病,建议及时前往感染病科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健康百科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引起黑热病的原因是什么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一种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内脏器官,如肝脏、脾脏和骨髓,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黑热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三种:杜氏利什曼原虫指名亚种、杜氏利什曼原虫婴儿亚种和杜氏利什曼原虫恰氏亚种。这些病原体在形态上非常相似,只能通过同工酶电泳和DNA分析等方法进行区分。其中,杜氏利什曼原虫指名亚种主要感染较大的儿童和青壮年,而婴儿利什曼原虫和恰氏利什曼原虫主要感染5岁以下的婴幼儿。近年来,也有报道指出热带利什曼原虫也可能引起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白蛉叮咬。白蛉叮咬宿主时,病原体从宿主体内进入白蛉体内,转化为前鞭毛体,经过7天左右的发育和繁殖后,前鞭毛体到达白蛉的咽或喙部。当白蛉再次叮咬宿主时,前鞭毛体进入宿主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转变为无鞭毛体,并在巨噬细胞内繁殖。无鞭毛体主要在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的巨噬细胞中繁殖。

黑热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巨噬细胞和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当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进入人体后,一部分被血清中的补体溶解或被多核白细胞吞噬消灭,另一部分则被宿主的吞噬细胞吞噬。被吞噬的前鞭毛体表膜上的糖蛋白Gp63可以与巨噬细胞表面的C3受体结合,而其表膜上的另一大分子膦酸酯多糖(lipophosphoglycan,LPG)则可以激活补体,使C3沉着在虫体表面,并通过CR3 (C3biR)受体使虫体附着于巨噬细胞,从而被吞噬。被吸附在巨噬细胞表面的虫体可以诱发细胞形成伪足,将虫体摄入胞质内,之后鞭毛消失,变成无鞭毛体,并在巨噬细胞内繁殖,直至将吞噬细胞胀破,散出的无鞭毛体又为其他吞噬细胞所吞噬,并继续繁殖。这个过程会导致网状内皮系统大量增生,引起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

黑热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吞噬细胞和网织细胞增生,并有浆细胞浸润。脾小结数量明显减少,结构不清,且显著萎缩,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胸腺依赖区内小淋巴细胞几乎全部丧失。血象中红细胞、白细胞、白蛋白减少。除了有脾、肝肿大等症状外,还表现为对机体无保护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大量增加。

跨界医疗探索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发热5天,脾大,全血细胞降低是什么问题?

孩子发热5天,脾大,全血细胞降低,这种情况可能让人心生担忧。本文将为您解析这种症状可能涉及的疾病,以及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当这些细胞数量异常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孩子发热5天,脾大,全血细胞降低,可能涉及的疾病包括:

1. 内脏利什曼病:这是一种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沙蝇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发热、脾大、肝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

2.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这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3. 遗传代谢病:如戈谢病、粘多糖病、尼曼匹克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溶酶体功能障碍,引起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

4.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包括血液系统。

5. 肝硬化: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脾肿大、腹水等症状。

针对这些疾病,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穿刺等,以确定诊断。

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同。例如,内脏利什曼病需要使用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HLH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遗传代谢病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之,孩子发热5天,脾大,全血细胞降低,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才能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中医养生之道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