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生理、心理等原因产生的异常心理
- 常见的症状为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
- 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
简介
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强调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心理障碍是一种因为生理、心理或社会等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及行为方式,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但心理障碍患者更多见于20~40岁、工作压力大的人群[1]。最常见的症状为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本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选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正规治疗后,状况可以得以改善,复发率也会降低。
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
诊断依据:
依据会通过观察患者与之前精神状态、行为等进行比较(患者自己可以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不同于以往),观察患者是否有心理活动性质的改变(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来确诊。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但心理障碍患者更多见于20~40岁、工作压力大的人群[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无法治愈,经过正规治疗后,状况可以得以改善,复发率也会降低。
是否遗传?
是,心理障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是否医保范围?
是
老人家无明原因反复不适,去年在市医院住院7、8天也未查出问题,回家后情况有所好转但不久又恢复原状,吃了很多药也无效,血糖和血脂正常,基础疾病无。
就诊科室:老年病科
总交流次数:12
许兵丽
主治医师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我有时会在生气时产生极端的想法,例如在睡觉时想掐死男朋友,这种想法从初中开始,虽然没有付诸行动,但让我感到很困扰。请问我该怎么办?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13
齐亚伟
主治医师
郑州颐和医院
我最近开始与一位女士交往,但由于看了一些不适合的内容,导致我感到非常自责和焦虑,甚至影响了我的睡眠。请问医生,我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34
文章 社交恐怖的心理调适
社交恐怖症患者往往见了生人害羞、紧张、害怕,会觉得不适应和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需要有意识地练习解除这个抑制和拘谨,不那么担心,不那么过于认真。
1、改变对自我的认知:社交恐怖患者往往认为自己长得丑,或者没有自信,觉得自己讲话讲不好,或者其它消极的想法,如觉得自己口臭以至不敢讲话等,这些都是消极的自我暗示,一个人长得怎么样,实际上不是自己决定的,是遗传的因素,这一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能拿这一点来自豪或者嘲笑别人,能掌控的是个人的才华,口才都是锻炼出来的,需要锻炼能可以获得成长的,不要事先考虑想说什么或者说错什么,张开嘴巴说出来就行,只有愿意说敢说以后才能逐步提高的讲话水平。
2、不要批评自己:社交恐怖的患者往往经常沉溺在自我批评中,讲了一些话或者作出一些行动后往往会对自己说“讲错了,别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丢死人了”“真不该这样做,让他们笑话了”,如果经常这样有意无意的批评自己,也是对自己的折磨,对将来再次的社交行为会起到阻碍作用,经常这样不断的自我猜疑或者对过去行为无休止的批评会导致下一次社交的失败,需要停止这样的自我批评。
3、养成大声讲话的习惯:社交障碍的人往往说话声音明显的细小,甚至别人听不清楚,表明患者自信心不够,需要养成大声讲话的习惯,尽量提高自己讲话的音量,大声讲话是提高自信、解除压抑的有效办法,讲话时可以用比平时明显增高的音量,但不比对着别人吼,注意到语调和讲话带的情绪,让别人听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积极的自我练习:可以想象一些场景,比如有很多人在场,自己要去讲话,看看自己要讲什么,构思好自己要讲的内容,预判自己讲话时的情况,预判自己出现一些不好的想法时的处理措施,多做一些这样的场景练习,再去实际有人的场合练习,做到习惯化后可能注意力就放到了外界,而不是老是盯着自己。
主任医师常宪鲁
文章 社交恐怖如何治疗能改善?
JDH健康大讲堂
文章 什么是特定恐惧?
特定恐惧
通常是对某种事物或情境感到强烈的恐惧,
从而尽量回避而不去面对,
特定恐惧不是自发性产生的,
特定恐惧不会使人产生内疚或羞耻感,
特定恐惧是突然遇到自己害怕的事物,引发的惊恐,
这种特定的恐惧和回避太过强烈,以至于打乱你的行程,人际关系和工作,
把生活搞的一团糟,并带来巨大的压力,
即使你意识到它是不合理的,
但是,依然会感觉到焦虑,
常见的特定恐惧有:动物恐惧,电梯恐惧,飞行恐惧,看医生的恐惧,恐高,雷电恐惧,患病恐惧等,
有的恐惧童年就有,那个时候被认为生正常的,只是当恐惧持续到成年阶段,并且干扰到了你的生活,造成了压力,才被认为是特定恐惧,
特定恐惧很常见,一般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有很少的患者会寻求治疗,
其中女性容易患动物恐惧,男性更容易得患病恐惧。
二级心理咨询师冯小青
侯大勇
主治医师
临床心理科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张玲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苏州市广济医院
罗兴伟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