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卒中

卒中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卒中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通过适度增加体育活动,预防脑卒中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罹患脑卒中的概率明显减少,据统计 40 岁以后的男性,积极运动比不活动的同龄人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 30%。运动能够增强心脏的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脑的血流量运动,还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运动还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可以快走 30 分钟,就可以使罹患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 30%。快走是指在 12 分钟内走完 1 公里的路程。除了快走以外,还可以骑自行车,慢跑,爬山,练太极拳等等。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在 30~60 分钟为宜,最好能够长期坚持。

彭涛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147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卒中前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就目前来说,预防是最好的措施,想要做好预防,就得了解脑卒中前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 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同时脑卒中也是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脑卒中前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于英儒

主治医师

寿光市马店医院

145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警惕脑卒中盯上青年人

脑卒中的主要患者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 2/3 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但是目前也有很多的年轻人出现了脑卒中,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年轻人并不能高枕无忧。 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以外,还有代谢异常,比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所以青年人也需要担心罹患脑卒中的风险,要注意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筛查致病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彭涛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148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缺血性脑卒中需要做哪些检查?

怀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以后,首先要做头颅CT或者是核磁共振。进一步还可以做如下的检查,这样可以有助于判断脑卒中是否与颈部或者头颅血管病变有关系,可以明确发生的原因。 这些检查可以分为无创性和有创性的检查。无创性的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TCD),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有创性的检查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

彭涛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145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为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 60%~70%。 脑卒中的名称很多,比如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有时候患者会糊涂: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都是一个病,中风为中医病名,多指因为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者血溢于脑所致,具有疾病急,变化快特点,由于这类病的发生是脑血管出了毛病,发病突然难以预料,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医学上也通称为脑血管病。

彭涛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146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脑卒中,主要是指一组脑部供血、供氧障碍引起的,脑细胞死亡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神经功能包括神经功能的丧失,脑梗死包括脑血栓的形成、脑栓塞、间歇性梗塞等疾病,它主要临床表现一个是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口角歪斜、偏侧肢体的偏瘫。 脑梗死它是由大脑缺血缺氧,导致的一个脑细胞缺血性坏死。所以又分为急性脑梗死和亚急性脑梗死,脑梗死的原因特别的多,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都可能会导致脑梗死,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一定得重视这个问题。

于英儒

主治医师

寿光市马店医院

148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房颤的后果

后果如下 脑卒中及血栓栓塞 缺血性脑卒中及体循环动脉栓塞年发生率分别为 1.92%和 0.24%。其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 4-5 倍,且将导致近 20%的致死率和近 60%致残率。 心衰 心衰的患病率增加 3 倍且加重心衰的症状。 心肌梗死 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 2 倍,但与年龄相关性较小,其心肌梗死的年发病率为 0.4%-2.5%。 认知功能下降、痴呆 增加认知功能吕下降、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风险。

叶伟伟

住院医师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145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烟雾病的临床表现有什么?

烟雾病有以下症状: 儿童患者以缺血性卒中或 TIA 为主 常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和)偏盲,优势侧半球受损可有失语,非优势侧半球受损多有失用或忽视 TIA 反复发作可表现为两侧肢体交替出现的轻偏瘫等 约 10%病例出现脑出血或 SAH 头痛较常见,可有智能减退和抽搐发作 成年患者多表现为出血性卒中 如脑室出血、SAH、脑内出血等 出血性卒中多由于侧支血管或动脉瘤破裂所致,常无动脉硬化的证据,发病时症状重,可反复发作 约 20%为缺血性卒中,也可表现为反复晕厥发作

许多

主治医师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14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几块钱一瓶的利尿剂,轻松横扫这3种疾病

一分钱一分货,或许在许多人的眼中,贵的药就一定是好药。 在医院里也常常会碰到一些病人,医生使用了非常便宜的药反而觉得心里不踏实,认为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医生在拖延病情。 其实非也,临床上还是有许多既便宜又疗效确切的好药的! 就拿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来说吧,利尿剂可以说是老药了,而且价钱不贵,几块钱一瓶,针剂也是几块钱一支,但却是临床必不可少的,还可以横扫3大危及生命的疾病,毫不手软。 利尿剂的药理作用 利尿剂顾名思义就是有利尿的作用,这个非常好记。它们主要通过作用于肾脏的不同部位而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尿液排泄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又分为强、中、弱效利尿剂三种类型。 但它们的强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此,而在于它们利尿作用背后所引起的身体一系列的生物效应,所以利尿剂在临床上又可用于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肾衰、高钾血症以及各种水肿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利尿剂横扫的3种疾病 1.高血压病 利尿剂一方面通过利尿作用来使血容量下降,另一方面会使钠离子经肾小管的重吸收减少,增加钠离子排泄,降低血浆中钠的含量,从而使血管舒张,这两方面的作用都能够使血压下降。 不仅如此,治疗由醛固酮分泌增多而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也是弱效利尿剂螺内酯的强项,因此利尿剂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之一。 通常治疗高血压时利尿剂可以搭配其他降压药,比如和普利类降压药联合使用,会发挥协同加倍效应,促进利尿效果。当然,同时也要注意监测血电解质,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2.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急危重症疾病之一,救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利尿剂可以通过利尿脱水作用降低血容量,减轻心衰患者的液体潴留,从而减轻双下肢水肿,肺淤血和肺水肿的症状,所以利尿剂特别适用于有明显液体潴留或伴有肾功能受损的心衰患者。 治疗心衰的“金三角”:一是普利类、沙坦类药物,二是β受体阻滞剂,三是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安体舒通)。其中螺内酯就是利尿剂。 这些药物的筛选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的结果,三类药物互相配合,能显著降低心衰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急性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时由于脑细胞的缺血坏死而引起急性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利尿剂呋塞米加上白蛋白能够通过利尿脱水作用以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从而确保脑卒中患者能够安全度过脑水肿的高峰期。可以说,利尿剂挽救了无数大面积脑梗患者的生命! 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利尿剂的强大之处了吧?而且这个救命药还非常便宜,即使针剂也是几块钱一支,口服片剂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说药并非一定要贵才是好药,临床上还是有很多既便宜又实用的好药的。 参考文献: [1]《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2]《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方健

药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药师团队

14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你真的知道吗?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呈现在低龄化、低收入群体中快速增长及个体聚集趋势。今后 10 年 CVD 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推算 CVD 现患人数 2.9 亿,其中脑卒中 1 300 万,冠心病 1 100 万,目前,CVD 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 45.01%,城市为 42.61%。中国 CVD 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 CVD 刻不容缓。 1. 关于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事实如下 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等。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糖尿病、肥胖、久坐不动等。 ②目前确实无证据食用胆固醇增加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病的证据。 血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内源性主要是肝脏合成,是胆固醇的主要来源,饮食中的胆固醇占到1/7-1/3,他的吸收受到遗传和代谢状态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饮食中的胆固醇的吸收受到不等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目前没有发现饮食胆固醇升高和脑卒中、冠心病有关。 ③饮食中的脂肪酸却有好坏之分。 因为:膳食中脂肪酸的性质,例如饱和脂肪酸对胆固醇合成速率和血脂的影响更为明显,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可以明显影响血胆固醇的升高。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 在2015版美国、日本膳食指南,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均未提及限制胆固醇。但请一定注意,指南中核心推荐的一般人群进食方式: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结合,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大豆、奶类,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请自行评估以上饮食中胆固醇含量) ④但这并不意味着胆固醇的摄入可以毫无节制,血脂水平的升高确实与心血管病风险增高有关。对于具有慢性病或血脂偏高的人,仍需注意胆固醇摄入。 对于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或已经罹患冠心病、脑梗死的患者,胆固醇的摄入应当受限。例如,现有证据证明,冠心病患者推荐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8mmol/L,在临床实践中,只用药物降脂是不够的,还需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和增加有氧运动,促进脂肪的消耗。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63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