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别名:鳞癌,表皮样癌,棘细胞癌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鳞状细胞癌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口腔癌的种类

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口腔癌的发病率占到了第二位,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基因缺陷,电离辐射,遗传等有关。临床症状可能表现为溃疡,出血,疼痛,淋巴结肿大,梗阻等。 那么口腔癌的种类有哪些呢? 从肿瘤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舌癌,牙龈癌,颊面部癌,软腭癌,硬腭癌等。不同部位的癌症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确诊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以及相关的身体情况、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放、化疗等尽可能的进行根治。 从病理类型上可以口腔癌分为鳞状细胞癌,粘液腺癌等。口腔癌在临床上 95%上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鳞癌对于放疗比较敏感,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进行根治性放疗。一般经过进行局部活检,或者手术切除后病理来决定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案有所差距,然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总体上来说,口腔癌根据癌症所在的部位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且不同类型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然后再确定患者的口腔癌的病理类型,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口腔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手段为主,手术结合术后的放化疗来降低复发几率,同时对于晚期患者以维持治疗为主,也可以进行局部的放疗来控制病情。

张旭

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146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鳞状细胞癌也可以简称为鳞癌,早期可呈溃疡,又常继发于慢性溃疡或慢性窦道开口,或瘢痕部的溃疡经久不愈而癌变。此疾病可因日光长期暴晒,放射线过量照射,化学物质刺激,遗传因素等等原因引发。 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常见于面部、头皮、下唇、手背、前臂、阴部等处。尤其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更易发生。初起为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角质物附着,不易剥离,用力剥后可出血。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坚硬的红色斑块,表面有少许鳞屑,边境清楚,向周围浸润,触之较硬,迅速扩大形成溃疡,溃疡向周围及深部侵犯,可深达肌肉与骨骼,损害互相粘连形成坚硬的肿块,不易移动,溃疡基底部为肉红色,有坏死组织,有脓液、臭味,易出血。溃疡边缘隆起外翻,有明显炎症,自觉疼痛。如发生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固潮湿与摩擦更易出血,发展更快,可形成菜花状,破坏性大,有明显疼痛,易转移,预后不良。 如何诊断? 表皮角化,肿瘤由鳞状上皮细胞团块所组成,不规则地向真皮内浸润,棘细胞呈瘤性增生,呈条索状或巢状细胞团,边缘以基底细胞层,中心部有角化性癌珠,在癌细胞团内有很多分裂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1.临床表现早期皮损常呈小而硬的淡红色结节,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但常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有时表面有鳞屑。 根据肿瘤发展的快慢,肿瘤中央迟早会发生溃疡,发展迅速的肿瘤直径达到1~2cm大小之前就发生溃疡,溃疡表面呈颗粒状,有坏死组织,易出血,溃疡边缘宽而高起呈菜花状,性质坚硬,伴恶臭。发生于口唇的鳞癌90%发生于下唇,常为单个结节溃疡性皮损,较皮肤鳞癌发展迅速,预后差。一般来讲继发于放射性皮炎、焦油性角化病、瘢痕、溃疡、窦道者,其转移远较日光损伤,如日光性角化病为高;发生于口唇、阴茎、女阴者亦易于转移。 原发性鳞癌少见,早期为一小的丘疹,结节状或呈疣状突起,淡红色,表面粗糙,生长迅速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多见于头顶部。继发性鳞癌多见,常在原有头皮的慢性溃疡、瘢痕等损害基础上癌变所致。 2.临床分型根据临床形态,通常有两型: (1)菜花样(乳头状)型:初起为浸润性小斑块、小结节或溃疡,继而隆起成乳头状以至菜花样,淡红至暗红色,底宽,质硬,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附以鳞屑和结痂,顶部中心区常有钉刺样角质,若将其强行剥离,底部容易出血。此型多见于面部和四肢。 (2)深在型:初起为淡红色坚硬小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渐增大,中央呈脐形凹陷,周围有新发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火山口样溃疡。边缘坚硬、高起并外翻,溃疡底面高低不平,有污垢坏死组织和恶臭、脓样分泌物,发展较快,向深处浸润,可达肌肉和骨骼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很高,很早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但很少血源转移。预后较差。 3.病理分类根据国际TNM(tumor,lymphnodemetastasis)分类,鳞癌可分为: T肉眼所见原发病灶 Tis上皮内癌 T0初发肿瘤 T1肿瘤最大直径为2cm以下 T2肿瘤最大直径为2cm以上,5cm以下(浸润至真皮浅层) T3肿瘤最大直径为5cm以上(浸润至皮肤深层) T4肿瘤侵犯其他组织(软骨、肌肉和骨骼) N肉眼所见淋巴结转移 N0未扪及淋巴结 N1扪及同侧所属淋巴结 N2扪及两侧淋巴结,同侧淋巴结固定 N3扪及两侧淋巴结,对侧淋巴结固定 M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上述分类中,T1~T4处于N0M0者很少引起死亡。反之,处于N1M1者则预后不良。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病人,病变部位常原有损伤性瘢痕或溃疡。病变质地较硬,呈结节或斑块,边缘隆起,增长较快。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1.病史40岁以上患者原有皮损史,如烧伤瘢痕、慢性溃疡、角化病和着色性干皮病等。 2.临床特征偶或外表正常皮肤上发生质地较硬的结节或斑块,边缘似隆起并向四周扩展、增长迅速,应疑为本病。 3.组织病理检查见真皮内有分化程度不一的鳞状细胞组织。 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而预防主要针对其可能的诱发病因进行,平时注意避免过度日晒和紫外线、X线照射,及频繁接触砷、沥青等化学物质。对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或黏膜白斑等要积极治疗并定期检查,有助于防止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外科苗主任

145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果皮肤出现这种症状,或许鳞癌已悄然而至

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因癌症不治逝世,享年78岁,据报道他是在前两年发现患鳞状细胞癌,虽然积极配合治疗,但仍无济于事。赵老师去世令人遗憾惋惜,同时人们也在问,究竟什么是鳞状细胞癌?如何早期发现?皮肤出现哪些症状,或许鳞状细胞癌已到来?下面来介绍一下。 什么是鳞状细胞癌?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发生于表皮或有鳞状细胞的皮肤黏膜的恶性肿瘤,是第二大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发生部位多样,但主要发生部位在裸露在外的皮肤,特别是面部、头颈部、手背等。该病好发于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但最常见于70岁以上,从发病年龄来看赵老师属于高发人群。 大量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紫外线、电离辐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癌物接触、器官移植和免疫抑制、肿瘤家族史等因素有关。鳞状细胞癌可通过防晒防辐射、避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致癌物的接触等加以预防,有研究表明维生素、抗氧化物质和硒对预防此类癌症具有一定的作用,故平时可适当多吃蔬菜水果、杏仁、牛肉等富含上述物质的食物。 皮肤出现什么症状,或许鳞状细胞癌已到来? 1.皮肤结节 皮肤鳞状细胞癌早期多表现为疣状样的小结节,暗红色,质地较坚硬,切开或剥脱后可出血。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节可逐渐发展成斑块,表面可有鳞屑,皮肤受侵害的范围会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扩大。 2.皮肤菜花状增生 皮肤表明结节的增多和融合成片,会使皮肤表面可见较多突出的于皮肤的增生性疣状物,形状类似菜花样,故又叫菜花状增生。 3.皮肤溃疡 由于肿瘤细胞的增生繁殖和向深部侵犯,可使发病部位皮肤反复溃疡、疼痛并出血。 结语 所以,当出现以上3种症状时,应及早就诊检查,不可以为只是简单的皮肤病,想当然以为可以自愈,或者自身免疫力足够强大,不担心其进展,这样做的潜在隐患就是耽搁了肯能疾病的治疗,正确做法应该是尽早去医院专科就诊,以明确是否鳞状细胞癌已到来。

方健

药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药师团队

136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皮肤恶性病变

Bowen 病(Bowen’sdisease )亦称原位鳞状细胞癌,为发生于皮肤或黏膜的表皮内鳞状细胞癌。 病因:与长期接触砷剂、慢性日光损伤及免疫功能抑制有关,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证据有: 将患者的滤过性标本接种于鸡胚尿囊和卵黄囊,可引发出类似 Bowen 病的组织病理改变; 电镜下可见皮损细胞中有病毒样颗粒; 患者皮损中能分离出人乳头瘤病毒 16 型,亦能分离如 2、28、31、33 及 56 型等。 临床表现:本病可累及任何年龄,中老年人较多。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如颜面、头颈及四肢远端),亦可累及口腔、鼻、咽、女阴和肛门等黏膜。皮损为孤立性、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片或斑块,圆形、匍行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数毫米至十余厘米不等,缓慢增大,表面常有鳞屑、结痂和渗出,除去鳞屑和结痂可露出暗红色颗粒状或肉芽状湿润面,很少出血或不出血;少数亦呈多发性,可散在、密集或互相融合,有时亦可呈不规则隆起或结节状,如形成溃疡则提示侵袭性生长。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或疼痛感。约 5%患者可演变为鳞状细胞癌。

李慧娟

主治医师

定南县天九镇中心卫生院

134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皮肤鳞癌

皮肤鳞癌 定义: 皮肤 SCC(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其特征在于表皮角质细胞的恶性增殖,并且它被归类为角蛋白酶癌与基底细胞癌。分为原位和侵袭性两种方式。这里主要讲侵袭性。 流行病学:皮肤肿瘤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800%发生于头颈部。 预后:皮肤鳞癌多数是惰性肿瘤;5 年的治愈率大于 90%。 复发:一篇大样本的报道通过对 900 例患者 10 年随访;复发率为 4.6%。疾病特异性死亡为 2.1%。转移概率 5%以下;转移的患者中多数为头颈鳞癌患者。另一篇大样本报道:在 2149 例 CSCC(1434 名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报告了 36.5 个月的中位随访后疾病特异性死亡 2.8%。 病因学: 紫外线照射最主要原因;BRAF 抑制剂;b-HPV 亚型;吸烟,器官移植, 治疗: SLNB:目前不推荐。 局部患者:手术切除治愈率达到 90%。 放疗: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 其他:冷冻、激光,光动力疗法。 晚期 cSCC 具有疗效的系统性治疗方案包括免疫疗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抑制剂、化疗和电化学疗法。但目前的标准方案仍未确定。目前,没有批准用于晚期 cSCC 患者的全身化疗。用于晚期 cSCC 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药物(如顺铂或卡铂;顺铂、卡铂和 5-FU )、5 氟尿嘧啶、博莱霉素、甲氨蝶呤、阿霉素、紫杉烷、卡培他滨、阿霉素、吉西他滨和异环磷酰胺。关于此类治疗的数据薄弱且不一致,并且受限于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少、治疗方案的异质性和不同的结果评估。基于铂的疗法已被用作晚期 cSCC 治疗的标准化疗方案之一。 那么免疫和 EGFR 抑制剂那个好呢:欢迎来咨询。

靖长友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130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皮肤癌10

首次报道IMQ用于LM治疗是在2000年,1名患有LM的88岁男性使用IMQ每天1次,每周3次, 治疗7个月后,病灶完全清除,9个月的随访中也没有发现复发的迹象[21]。随后的研究报告IMQ的长期疗效。有3项研究报道了IMQ每日治疗LM或原位黑色素瘤的有效率为93%~100%,且复发率极低[22-24]。但IMQ治疗LM的剂量、疗程尚未达成 共识。研究中的大多数受试者每天使用IMQ至少12周,少数受试者药物应用期较短(6周),但均可达到70%以上的完全清除率,34个月的随访中也未见复发[25]。此外,部分患者由于IMQ引起的炎症反应而未坚持每日用药,如1例下眼睑LM患者每3天给予IMQ治疗,6周后病灶完全清除,6个月随访也未见复发[26]。类似的是,1名患者在94d的疗程中有22d未进行IMQ治疗,治疗后4年仍无复发[27]。因此,是否遵循每日用药有待考究。

杨品花

主治医师

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

128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皮肤癌9

很重要,对于临床分型为红斑型或组织病理学分类为萎缩型或肥厚型的 AK,使用 IMQ 局部治疗将更为有效[17]。然而根据另外一项研究[18]表明: 使用 5% IMQ 治疗后,42.6%的 AK 患者至少有一个病灶复发,这说明局部 IMQ 似乎无法解决 AK 的复发问题。最近,FDA 批准了 2.5%和 3.75%的 IMQ 制剂可用于 AK 的治疗。这些产品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能减少皮肤的不良反应,因此可在大面积病变中使用[19-20]。目前 IMQ 和 5-FU 联合治疗难治性 AK 已成为的研究热点。

杨品花

主治医师

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

128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皮肤癌

皮肤癌是白种人最常见的癌症。澳大利亚 是世界上皮肤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流行病学显示: 2018 年全球估计有 300/10 万皮肤癌患者[1]。 当今由于环境污染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我国皮肤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皮肤癌主要分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 ) 和黑色素瘤。 其中 BCC 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表浅型、结节型和硬化型,cSCC 以日光性角化病 (actinic keratosis,AK )的癌前病变为主,黑色素瘤

杨品花

主治医师

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

128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皮肤癌22

4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针对皮肤癌的药物研发较少,但开发和利用新型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癌仍有相当大的空间,特别是近期在外用给药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虽然面对难治型高风险皮肤癌如 cSCC 和黑色素瘤,局部药物制剂的开发或许缺乏实用价值,但今后可将研发重点放在治疗低风险病变如 AK 和表浅型 BCC 的天然制剂中。目前,5-FU 对低侵袭性皮肤癌的疗效甚好,似乎阻碍了人们进一步探索天然或合成的新型制剂,但随着医疗研究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型药物用于皮肤癌。

杨品花

主治医师

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

12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皮肤癌8

局部 IMQ 也可有效地用于治疗 AK。 一项试验纳入了 65 例 AK 患者进行连续 8 天,至少 8 次的 5% IMQ 乳膏治疗,结果显示 AK 的完全缓解率为 52.3%,部分缓解率为 75.4%,病灶的数量显著降低和范围显著缩小[16]。 随后另一项试验[17]中,40 例 AK 患者(55 个病灶)接受了 5% IMQ 局部治疗,并根据临床/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 IMQ 治疗 AK 的疗效。结果显示不同临床分型的 AK 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85.4%(红斑型)和 46.2%(角化过度型),不同组织病理学分型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80.0%(肥厚型),81.8%(萎缩型)和 42.9%(鲍温病)。

杨品花

主治医师

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

128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