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

别名:动静脉内瘘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动静脉瘘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肺动静脉瘘:手术指征与注意事项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存在异常的直接连接。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引发一系列症状。对于PAVF患者,手术治疗是常见的选择。以下是肺动静脉瘘的手术指征: 症状性PAVF: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头痛、晕厥等症状,手术通常是必要的。 心脏负担增加:当PAVF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引起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时,手术是必须的。 感染风险:PAVF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当瘘口较大时。手术可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预防并发症:肺动静脉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脑脓肿、脑卒中等。手术可以预防这些严重的并发症。 在考虑手术治疗时,医生还会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瘘口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手术方法通常包括传统的开胸手术和微创的介入手术。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绿色医疗倡导者

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管性耳鸣:病因、诊断和治疗策略

血管性耳鸣,也被称为脉动性或搏动性耳鸣,是一种客观性耳鸣。它是由耳周血管的原因引起的耳鸣或是耳朵听到了耳周血管的声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血液流经血管产生的声音发生了改变,或者是耳朵本身的敏感度增强,之前没有听到或没有达到耳朵感受阈值的血管声音被敏感度增加的耳朵听到了,从而产生感知。 在第一种情况下,血管的内外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引起血流经过产生过大的声音,例如外伤引起的动静脉瘘或血管内斑块形成造成血管狭窄。另一种可能是血液流速加快,产生的声音比以往大,这种情况在剧烈运动时也可以一过性感觉到,但有些疾病如甲亢、贫血等则是持续性的。 目前,血管性耳鸣的治疗主要从血管结构变化、血液流速和耳朵本身敏感度增加的角度来考虑。然而,由于临床上个体差异和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很难准确的判断。往往需要反复多次就诊方能确诊。对于手术治疗血管性耳鸣的问题,临床上进行着探索很多,动静脉瘘是确切的需要手术治疗的,而对于血管的畸形则需要权衡利弊的采取手术。对于血管相关的肿瘤引起的耳鸣,手术或介入治疗是必须的。保守治疗应该还是血管性耳鸣的主流,特别是对于中年女性多见的更年期患者,出现血管性耳鸣绝大多数与颈内静脉相关,这种情况的治疗以治疗更年期为主。对于甲亢的患者同时治疗甲亢是必须的。对于非更年期的患者,情绪评价是有必要的,改善焦虑或抑郁对改善血管性耳鸣是有帮助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治疗药物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血管性耳鸣需要查找可能的疾病进行对因治疗,在查找病因的过程中辅助音乐转移耳鸣的困扰,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降低血液流体摩擦力是比较好的选择。对于不能明确原因而查到有可能是血管结构异常引起的情况,手术治疗建议放到最后采用。

健康饮食指南

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临床分析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我们对2005年至2008年期间在本中心接受伽玛刀治疗的9例患者进行了随访。根据Congard分型,6例为Ⅰ型,1例为Ⅱ型,2例为Ⅲ型。治疗中,靶区平均周边剂量为19.5Gy,平均中心剂量为38Gy。随访期平均为53个月(6~58个月)。结果显示,所有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或消失。其中,3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瘘口完全闭塞,4例患者经MRI长期随访证实瘘口闭塞,2例患者MRI短期随访显示瘘口部分闭塞,电话长期随访证实无症状,闭塞率为78%。此外,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内DAVF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综合治疗颅内DAVFs的重要手段。

健康饮食指南

5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成功治疗右侧海绵窦瘘:一个特殊的2020年

一名男性患者因右眼球突出四个月被诊断出右侧海绵窦瘘,双侧颈动脉供血,主要由右侧眼静脉引流。治疗团队首先尝试通过右侧岩下窦入路进行栓塞,但未能成功。随后,他们转而采用右侧眼静脉入路,顺利到达瘘口,并使用弹簧圈和Onyx胶进行栓塞。最终,动静脉瘘被完全栓塞。术后,栓塞剂形成了一只小松鼠的形状,象征着2020年的结束和新希望的开始。

医疗趋势观察站

5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原因及症状

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引起的静脉迂曲、扩张。下肢是静脉曲张最常见的部位。然而,静脉曲张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继发表现,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明确其原发病。 以下是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疾病: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小腿肿胀、肢体困胀不适等症状,站立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色素沉着及溃疡等并发症。 单纯大隐静脉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沿下肢内侧浅表静脉迂曲扩张,但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不明显,但在交通支部位及周边往往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伴有皮肤瘙痒,甚至有溃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小腿分支静脉为主,肢体沉重、胀痛,患肢肿胀明显,活动或站立后加重,卧床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胫前、后踝部较明显,皮肤变得菲薄及色素沉着。 下肢动静脉瘘:下肢静脉曲张,伴有皮肤温度升高,瘘口附近的曲张静脉有震颤及杂音。如果在青年及儿童中出现患肢增长、增粗、多毛、多汗等症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本病有显著的肢体增长、增粗、浅静脉异常粗大并曲张,皮肤血管瘤(葡萄酒色斑)三联征,下肢静脉造影可发现深部静脉畸形呈部分缺如,分支紊乱而多,浅静脉曲张等。 布加综合征: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伴胸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水肿及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Cockett):又称为May-Thurner综合征,主要是指左髂总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处受到从前方跨过的右髂动脉的长期压迫及其搏动所产生的机械作用,导致左髂总静脉内膜肥厚,腔内粘连,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改变,进而引起髂静脉回流受阻。盆腔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综合征。常见下肢静脉曲张,水肿,严重者出现色素沉着,甚至溃疡。 当出现静脉曲张时,必须明确其原因,并同时治疗原发病和曲张静脉,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医疗之窗

5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和并发症

脑血管病变的常见表现包括意识改变、头痛、呕吐和肢体功能障碍。早期症状可能涉及头痛、面部或一侧肢体的感觉异常、单侧偏瘫、一过性黑矇或一过性神志不清等。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可能引起短暂或持久的局部或弥漫脑损害,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这些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和脑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可能包括肺炎、尿路感染、皮肤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医者荣耀

4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液透析通路:建立、维护与挑战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手段。目前,血液透析是全球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血液透析需要足够的血流量以确保充分透析,这就需要人工建立动静脉瘘。血液透析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瘘、人工血管动静脉瘘和中心静脉置管,建立顺序通常是先自体、再人工、最后选择中心静脉置管。自体动静脉瘘经济且并发症最少,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人工血管动静脉瘘为那些自体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替代方案,但其建立对当地医生的外科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中心静脉置管虽然可以作为最后的手段,但并发症最多,可能会导致中心静脉狭窄和肢体肿胀等问题。 内瘘的建立需要满足一定的血管条件和心脏功能要求。即使内瘘建立成功,也需要等待一段时间(通常是8-12周)才能使用。内瘘成熟的标准是“6S”原则:瘘体直径>6mm,瘘体长度>6cm,内瘘自然血流量>600ml/min。内瘘的维护工作量远高于建立的工作量,主要的并发症是内瘘狭窄和血栓形成。患者需要注意内瘘保护,及时解决任何问题,以避免内瘘突然失功。良好的内瘘维护可以降低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血管外科在内瘘建立和维护中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人工血管内瘘的建立和内瘘的维护方面。外科介入可以通过1-2个穿刺点解决传统外科手术无法入手的难题,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安全性。总之,内瘘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才能使透析患者受益最大。

未来医疗领航员

5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成功治疗复杂出血性幕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探索理想的栓塞入路

出血性幕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一种血管异常,常见于颅内。这种疾病的供血动脉非常复杂,通常涉及双侧颈外动脉脑膜支、椎动脉脑膜支和软膜支以及颈内动脉脑膜支等多个来源,向深静脉引流。由于其复杂的血管构造,栓塞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选择合适的血管入路对于栓塞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某些情况下,枕动脉被用作栓塞的入路,但由于其迂曲的路径和穿过骨膜形成的狭窄瘘口,可能会导致栓塞失败。相比之下,脑膜中动脉入路被认为是更理想的选择,可以提高栓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本文描述了一例成功治疗复杂出血性幕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例。患者最初在另一家医院通过枕动脉入路进行了栓塞,但瘘口残留。随后,在我们的医院进行了再次栓塞治疗,采用了脑膜中动脉入路,成功治愈了患者的病情。

AI医疗先锋

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显微外科技术在动静脉瘘建立中的应用与分析

动静脉瘘是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为了提高动静脉内瘘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微外科技术在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吻合质量,减少周围组织粘连,并且术后认真护理和正确应用也可以降低造瘘的失败率。 在本研究中,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共有2000例患者接受了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治疗。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1321例,鼻咽窝部内瘘432例,人工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247例。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吻合血管,并且术后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以提高动静脉瘘的质量。 结果显示,1820例患者一次成功至今仍在使用,180例术后失败。随访时间为12月至50月,平均17.8个月。153例患者出现血栓形成,其中132例发生于6周之内。15例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功能衰竭,12例缓解,3例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12例患者出现窃血现象,其中7例在外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侧侧吻合,术后患侧拇指缺血症状严重,水肿、紫黑并有坏疽趋势;另5例外院先后应用同侧桡动脉和尺动脉作为动脉端造瘘,术后患肢缺血。 综上所述,显微外科技术在动静脉瘘建立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应常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血管位置、吻合口管径和血流量;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吻合血管,提高吻合质量;术后认真护理,正确应用,以减少造瘘的失败率。同时,显微外科医生也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并与其他科室医生密切沟通,提高动静脉内瘘的质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AI医疗先锋

4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肢缺血性疾病:症状、类型和影响

如果你在行走后感到肢体乏力、酸软、坠胀和疼痛,需要休息数分钟才能继续前进,或者在夜间经常抱膝而卧,无法入睡,甚至出现下肢色素沉着、溃疡和趾端坏死等情况,那么你可能正在遭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困扰。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由动脉狭窄、闭塞、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血流不畅,导致下肢血供相对或绝对不足,进而引发远端肢体缺血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肢体坏死。这种疾病不仅包括动脉疾病因素引起的肢体缺血,还包括静脉回流障碍所导致的肢体瘀血、肿胀和代谢障碍,同样可能引发肢体缺血症状,甚至肢体坏死。 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包括间歇性或持续性腿痛、皮温降低、苍白、动脉波动减弱甚至不能扪及、麻木和活动受限。下垂和休息肢体疼痛或能减轻,抬高肢体或行走距离增加则可能出现或加重肢体疼痛。通过血管彩超及下肢血管CT三维重建,可以明确动脉疾病的部位、原因和严重程度。 静脉缺血性疾病的表现则为逐渐加重的间歇性肢体沉重感、酸软、乏力,向持续性肢体疼痛发展,下垂及活动肢体加重,抬高及休息肢体可相对减轻,患肢皮温较对侧肢体增高,肢体较对侧增粗,可出现青紫、色素沉着、溃疡或坏疽。

医疗故事汇

55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49条记录共25页
...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