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胰腺囊肿的类型与症状:详细解析

胰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其性质和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IPMN、MCN、SCN和实性假乳头状瘤。其中,良性囊肿如单纯囊肿、假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SCN)占据了大多数的比例。然而,也有一部分胰腺囊肿具备恶性潜能,例如黏液性囊腺瘤(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更严重的是,胰腺腺癌伴囊性变和囊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恶性囊肿的范畴。 大多数胰腺囊肿患者在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被发现。然而,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临床症状,例如急性胰腺炎、出血、黄疸或可触及肿块。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对于那些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来说,疼痛可能是唯一的警示信号。对于MCN患者,虽然大多数人没有症状,但也可能出现持续疼痛、腹部肿块或体重减轻等情况,甚至可能引起黄疸、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全球医疗视野

6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肺典型和非典型类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在探讨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时,我们已经了解到其主要病理类型包括类癌、小细胞肺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今天,我们将聚焦于肺类癌的讨论。 肺类癌曾被归类为“支气管腺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直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肺类癌定义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并将其划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类型。这种分类方法已被广泛接受。 在肺原发肿瘤中,肺类癌大约占2%。典型性类癌和非典型类癌在生物学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可以说它们的行为模式完全不同。非典型类癌比典型类癌更具侵袭性,不仅可以转移到区域淋巴结,还可能扩散到全身。同时,非典型类癌也更容易出现术后复发,并且在确诊时分期更晚。 生存率数据也证实了这种差异。典型类癌的五年生存率大约在87-100%,十年生存率则在82-93%之间。相比之下,非典型类癌的五年生存率为40-70%,十年生存率为30-65%。 因此,了解肺典型性类癌和非典型类癌的生物学行为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尽管这两种类型的肿瘤在临床上相对少见。

疾病解码者

4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依维莫司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依维莫司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用于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mTOR通路来阻止肿瘤生长。然而,高昂的药物成本使得许多患者无法承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期我们将启动一项IV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依维莫司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入选标准包括:确诊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G2),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的病灶,肝肾功能和血象基本正常,且之前未曾使用过依维莫司。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将免费接受依维莫司治疗,并获得部分检查和检验的免费服务。由于名额有限,感兴趣的患者应尽快联系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

病友互助家园

4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内分泌肿瘤:消化道肿瘤的新挑战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起源于消化道的胺前体摄取与脱羧酶细胞的肿瘤,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这些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系统的任何部位,并根据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和出现激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大类。神经内分泌癌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很大,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诊断标准不统一,以致影响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 虽然过去认为此类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最近的研究显示,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内增加了5倍,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然而,国内尚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临床医生对此类肿瘤的认识也非常有限。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消化系统的腺癌。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早期病例经手术可以治愈。晚期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细胞毒药物,与常见消化道腺癌的治疗方案不同。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前景正在改善,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已显示出较好的效果。然而,仍需更多的研究来深入了解这种肿瘤,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医者仁心

3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最新解读:伴远处转移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策略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异质性较高的肿瘤,40%~5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尤其以肝转移最为常见。针对伴远处转移的胃肠道NEN,治疗方式多样,包括手术治疗、内科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和化疗)、放射介入治疗及核素治疗等。 对于仅伴有肝转移的G1/G2及NET患者,研究表明,根治性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能带来生存获益。因此,任何时候都应考虑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然而,对于存在肝外转移或G3级NEC肝转移的患者,不推荐积极手术治疗。对于功能性NEN,减瘤手术非常重要,包括原发灶及肝转移灶减瘤手术、肝转移灶射频消融术或肝动脉栓塞术等。肝移植也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 内科治疗方面,生物治疗药物如SSA和干扰素α-2b可用于控制功能性NEN激素过度分泌引起的相关症状。靶向治疗药物依维莫司和舒尼替尼可用于晚期G1级或G2级胰腺NET和肠道NET的治疗。化疗主要适用于NET G2级(Ki-67>15%)、肿瘤具有较高侵袭性或SSTR表达阴性者。核素治疗则是用于晚期NET治疗的有效手段,尤其适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 总体而言,胃肠道NEN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核素治疗和化疗等。随着临床医生对NEN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治疗进展和突破。

中医养生之道

3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类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类癌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进入体循环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包括发作性腹痛、腹泻、皮肤潮红、心脏瓣膜病、毛细血管扩张、喘息和糙皮病等。该综合征多发生于前肠和中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尤其在肿瘤出现肝转移后更为常见。 类癌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主要涉及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和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异常分泌可以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例如,5-羟色胺可以引起皮肤潮红、喘息、腹痛和腹泻;缓激肽可以使小动脉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毛细血管舒张和皮肤潮红;组胺也可使皮肤潮红及喘息,并可能引起消化性溃疡。 类癌综合征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生物标记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升高的生物标记物包括血中的5-羟色胺及尿中5-HIAA。铬粒素A(CgA)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影像学检查如内镜、超声内镜、超声、CT、MRI、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和PET-CT等可用于肿瘤的定位诊断。 治疗类癌综合征的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神经内分泌肿瘤本身。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肽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或药物治疗(如生长抑素类似物和干扰素)可以控制症状。新型药物如帕瑞肽和telotristat etiprate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对于类癌性心脏病,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但必要时仍需行瓣膜置换术来改善心脏功能。

医疗科普小站

3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GIST高峰论坛:专家共识与最新治疗进展

2015年7月11日,GIST高峰论坛在上海顺利举行。来自华东地区的多位著名胃肠外科专家和20多位各地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由普外科主任邵成浩教授和李乐平教授主持。 上海市仁济医院普外科主任曹晖教授首先解读了《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小于2cm的局限性胃间质瘤患者若无临床症状可密切随访,而大于2cm的局限性胃间质瘤应积极手术切除。南京军区总院普外科李国立教授介绍了《胃肠道间质瘤术前治疗的几个关键环节》,强调了手术介入时机的重要性。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徐皓教授做了《伊马替尼血药浓度检测对指导胃肠道间质瘤治疗及评估预后的临床意义》的报告,指出每个间质瘤患者的体质不同,用药剂量需要更加个体化、科学化。山东省立医院的靖昌庆教授讲解了《GIST术前治疗临床实例探讨》,报告了多例通过术前辅助治疗获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的黄陈教授报告了《双镜联合在胃GIST手术中的应用》,提出术中胃镜能帮助肿瘤定位,且能观察腹腔镜切割吻合线的胃腔内部分是否出血。最后,上海仁济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赵刚教授为大家讲述了《4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综合治疗》,介绍了4型胃NEN的相关特点。 会议结束后,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内容涉及胃镜是否适合2cm以上胃间质瘤的切除以及胃肠间质瘤的术前治疗、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要点,及胃NEC的病理特点及预后等等。

医疗数据守护者

5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理解神经内分泌肿瘤:定义、特点与诊断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源自人体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与常见的癌症不同,神经内分泌肿瘤并非起源于上皮组织。这些肿瘤可以在肺、胃、结直肠、肝等多个器官中形成,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性质从良性到高度恶性不等,治疗和预后也因此存在很大差异。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潮红、腹泻和腹部绞痛等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的表现。据统计,神经内分泌肿瘤从发生到临床诊断通常需要5-7年时间,5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侵犯或晚期阶段。因此,提高公众对此疾病的认识,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健康驿站

3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分类与表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根据是否产生相应的激素,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大类。功能性PNETs会分泌特定的激素,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例如,胰岛素瘤会导致低血糖;胰高糖素瘤则可能引起高血糖和腹泻;胃泌素瘤会使胃酸过多,出现腹痛和胃溃疡;而血管活性肠肽(VIP)瘤会引起大量分泌性腹泻,甚至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相比之下,无功能性PNETs不分泌具有活性的激素,因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这类肿瘤的发现是由于其增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如中上腹痛、黄疸和消瘦等。由于无功能性PNETs常在发现时已经有远处转移,预后相对较差。

药事通

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垂体瘤:良性与恶性之分,症状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这些肿瘤主要发生在垂体上,也被称为垂体腺瘤。 垂体瘤的症状可以分为四类: 激素分泌异常症群,包括激素分泌过多和激素分泌过少两种情况。例如,生长激素过多可能导致肢端肥大症,而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能引起闭经、不育或阳痿等问题。 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常见的有神经纤维刺激症、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等。这些症状可能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等。 垂体卒中,指的是垂体瘤突然出血或坏死,引起头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垂体瘤,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康复之路

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