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腺瘤

别名:结肠直肠腺瘤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结直肠腺瘤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直肠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复杂,涉及多个方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包括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结肠炎性疾病、结直肠腺瘤以及个人高危因素等。

首先,饮食因素是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则有助于降低风险。此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也对直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影响。

其次,遗传因素在直肠癌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等遗传性疾病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结肠炎性疾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血吸虫性结肠炎等,也与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结直肠腺瘤是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约2/3的结直肠癌起源于腺瘤。

此外,个人高危因素,如既往患有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或子宫颈癌等,也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了解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疾病解码者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发现:幽门螺杆菌或许可预测结直肠癌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CR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CRC仍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如何有效预防CRC,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率高达50%。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Hp感染与CRC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一项最新的国内回顾性队列研究,进一步探讨了Hp感染与CRC风险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招募了1375名受试者,其中180名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AP),其余1195名为健康对照组。研究发现,CAP组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发现,Hp感染与CAP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且Hp感染可能通过多条通路促进CAP的发展。

此外,研究还发现,Hp感染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CAP的发生:

  • 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促进CAP进展。
  • 诱导促炎因子环氧化酶(COX-2)的产生,启动CAP的发生。
  • 降低雌激素水平,增加CRC和CAP的发生风险。
  • 增加钙离子浓度,降低CRC和CAP术后复发风险。

尽管Hp感染与CAP的风险存在关联,但结肠镜检查仍是CRC筛查的最有效手段。结肠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结肠黏膜,发现早期病变,从而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总之,Hp感染与CRC风险存在一定关联,但需进一步研究其具体机制。同时,结肠镜检查仍是CRC筛查的最佳选择。

健康饮食指南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结直肠腺瘤的原因

结直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肠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进而诱发结直肠腺瘤。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有助于预防结直肠腺瘤的发生。

2. 炎症刺激:肠道感染、炎症等疾病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进而诱发结直肠腺瘤。因此,积极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是预防结直肠腺瘤的重要措施。

3. 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较高。因此,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并治疗结直肠腺瘤。

4. 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肠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因此,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如适量食用益生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有助于预防结直肠腺瘤。

5. 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肥胖、吸烟等,也可能增加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

为了预防结直肠腺瘤,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并及时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

病友互助家园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结直肠癌预防策略:从饮食到生活方式的全面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预防和干预至关重要。以下是专家共识推荐的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 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同样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 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应尽量避免。
  • 肥胖也被认为是潜在的高危因素,因此保持健康体重是必要的。
  •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 结直肠腺瘤的筛查对于发现高危人群非常重要,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和环氧合酶2抑制剂可能减少结直肠腺瘤的初发,但需要注意潜在的不良反应。
  • 叶酸干预和维生素D的摄入都显示出一定的预防效果,值得关注。

二级预防

  • 摘除结直肠腺瘤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但需要注意再发率较高的问题。
  • 改善生活习惯和调整饮食结构可能有助于降低腺瘤摘除后的再发率。
  • 非甾体抗炎药、钙剂和维生素D都有助于减少腺瘤的再发。

炎症性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预防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内镜筛查,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 5氨基水杨酸和硫唑嘌呤等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家族性结直肠肿瘤的预防

  • 林奇综合征等家族性结直肠瘤患者和家族成员应进行遗传学监测和结肠镜随访。
  • 结肠切除术是基本的治疗方式,术后仍需定期进行肠镜随访。

医疗科普小站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结直肠腺瘤切除后的复查:预防复发和恶变

结直肠腺瘤患者在接受切除手术后,面临着两大潜在风险:复发和恶变。复发的可能性从术后5年的20%上升到15年的50%,而多发性腺瘤的复发率更高达80%。良性管状腺瘤的复发情况相对较少。局部复发多发生在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通常是由于手术方法不当导致肿瘤残留所致。

一项研究表明,结肠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管状腺瘤的复发率为8%,且以下情况更容易出现复发:①有息肉病史者,复发率增加2-3倍;②直肠腺瘤的复发率比结肠者高9倍;③腺瘤直径大于4cm者复发率比局部切除高10倍。值得注意的是,结直肠腺瘤具有多发倾向,多发腺瘤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治疗后30%的患者将再次出现新的腺瘤,且再发的可能性与首次治疗时腺瘤的数量密切相关。

再次出现的腺瘤同样存在癌变的风险。绒毛状腺瘤术后患结直肠癌的机率高于正常人群8倍以上。多发性腺瘤(2-12个)再次出现腺瘤的机率和癌变率都较高,5年、10年和15年各为1/14、1/9和1/9。因此,腺瘤治疗后的随访至关重要。Lambert提出的随访方案可以作为参考。

对于低危险组患者(单个、有蒂或广基但小于2cm的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在腺瘤切除术后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第2年重复检查,如结果阴性,则每年进行大便潜血试验,每隔3年重复内窥镜检查,连续3次内窥镜检查阴性者,内窥镜检查延至每5年1次。如发现新的腺瘤,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随诊原则进行。

对于高危险组患者(多发性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性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伴原位癌以及有浸润性癌变的腺瘤),首次治疗的同时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每年1次镜检,经3-6个重复镜检仍阴性者,则镜检间隔延至1年;连续2次镜检阴性,镜检间隔延至3年;同时每年行大便潜血检查。如某次镜检发现新的腺瘤,治疗后仍旧按首次治疗后随诊原则进行。

随诊检查方法最好使用纤维结肠镜,因为在随访时有30%-50%的机会可以立即摘除息肉。但是,内窥镜检查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在一组600例同时作内窥镜及X线检查的研究中,14例>7mm腺瘤在内窥镜下漏诊而被气钡双重造影发现,漏诊部位多在脾区近端、直肠壶腹部。因此,在随访中要同时做这两种检查,若纤维结肠镜造影检查结果为阴性,则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检查方法。

医疗星辰探秘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5条记录共1页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