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肾病

肾病

别名:肾脏疾病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肾病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喝水不是越多越好?这些人要注意了

水人体中必需的成分,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所以在平时中要多喝水。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建议:男性每天喝达到1700ml的水;女性则是达到1500ml。但这个推荐量是对于健康人群而言的,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则需区别对待: 一、不能过多饮水的特殊人群 慢性肾病患者 这类患者易出现尿少和水肿的现象,意味着喝进去的水无法正常排泄到体外,因此喝水量需要根据尿液的多少来调整。 全天适宜的水量= 500ml+前一天小便量。比如说你前一天的尿液量约在800ml,第二天摄入的水应该控制在1.3升左右。 提示:这里所说的水,不仅是饮用水,还有蔬菜、水果、牛奶、粥等中的水液。 心衰患者 心力衰竭的人本身因心肌收缩舒张障碍,使得血液淤积,有水肿情况。如果饮水量较大,体液量增加,血液可能变稀并增加血容量,从而进一步加重水肿情况。而且心力衰竭会导致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肾脏受到影响,可表现为小便量变少甚至没有小便。因此,饮水较多,代谢过少时,水液出入失衡,反而加重心衰,更易诱发意外!控制饮水量是心衰护理非常重要的一环,严重的心衰病人几乎要控制在800毫升以内,具体可以咨询一下医生。 服用一些治疗胃溃疡药物的人 患有胃溃疡的人,服用的一些药物中含有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物质,这些物质会与胃内渗出的蛋白质结合成凝胶状物,覆盖于胃黏膜表面,对胃部黏膜形成保护。这个时候喝水太多,可能会降低药效,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二、注意喝水的黄金时段 除了早上起床后,其实一天当中,还有几个时间点也需要补充水分: 饭前半小时 饭前半小时胃是空的,胃酸浓度较高,又没有“消化任务”,饥饿感比较强,喝一杯水能稀释胃酸,辅助缓解饥饿感,也可以让肠道为食物消化做好准备。有些人担心喝水会稀释胃液,反而导致消化不良。其实不是边吃饭边喝水或是饭前饮用过多,一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午睡后 午睡时人体体温升高,导致一部分水分变成汗液蒸发,再加上肠胃消化午餐也消耗了水分,容易感到口渴,此时补充200ml的水刚刚好。 下午三四点 这个时候已经工作或者学习较久,人体会出现一定的疲惫感,此时喝水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还能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减少赘肉的产生。 晚上睡前1小时 睡觉时人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呼吸和汗液蒸发而不断流失,血液粘稠度也会进入高峰,因而有必要在睡前1小时的时候补充200ml左右的温水。这个量不用担心晚上要起夜上厕所,也不用担心第二天会水肿,同时有助于稀释血液,对身体好。 起夜时 不少人有起夜的习惯,特别是中老年人,有时会有夜尿频繁的症状。起夜之后可以补充一杯100ml毫升的水,能降低高血压、夜间糖尿病发作的风险。 特殊时期 感冒发烧时,喝水能冲走呼吸道上的黏液,利于疾病康复。 呕吐腹泻时,能够避免脱水。 便秘时,多喝水能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运动期间,出汗多,需要及时补水保持体液平衡。运动前半小时,先喝300-500毫升水;运动中最好每隔15分钟就补充200毫升水;运动后应该持续每15分钟喝水100-200毫升,一直到尿液不再是特别黄为止。 洗澡前后。洗澡前先喝水,可防止因洗浴时出汗较多、血黏稠、血压升高所致的意外发生;洗完澡后喝水则是补充丢失的水分。

手护妈妈

145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也会得肾脏病?认识小儿肾病症候群

别认为只有成年人会有肾脏疾病,儿童也有可能有相关的症状,肾病症候群经常发生在两到六岁的儿童身上,而此称为小儿肾病症候群,而且男生得到的比例较高,常见于具有家族过敏史的儿童身上。肾病症候群本身并不是疾病名称,而是许多症状的合称,包含水肿、体重增加、高胆固醇血症及血液中的白蛋白低下等,本文带你认识小儿肾病症候群的成因、前兆和治疗。 小儿肾病症候群成因 大部分的肾病症候群的形成原因仍未知,可能是肾脏本身的疾病,例如肾丝球肾炎、膜性肾病变,或是系统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而有些是因为服用药物,例如非固醇抗发炎药物、家族性的过敏史等,这些可能都属于最常见的成因。 小儿肾病症候群的症状 简单来说,肾病症候群是指肾脏功能不佳所引起蛋白由小便中流失,在发生前会有一些征兆,如果爸妈发现孩子早上起床后,眼睛周遭有些肿胀,这通常都是肾病症候群的第一个病症,这样的肿胀会持续一整天,接下来脚踝、脚和肚子也会开始肿胀,此外,小孩也可能出现疲惫、不安、食欲下降,甚至脸色苍白,而且小孩可能会因为身体肿胀使穿衣服不方便。 当孩子出现身体水肿等征兆时,建议爸妈可以先带去医院检查,医师会做尿液检测,确认 尿液中的蛋白质总量,当 24 小时每小时尿液中蛋白质总量 >40 mg/m2时,即为严重尿蛋白,而每 100 毫升的 体液 <2.5 公克,即为低白蛋白血症,两者皆是诊断小儿肾病症候群的指标。除了血液检测可以检测出孩子的肾脏运作情形,有的医师也会采用肾活体检查,也就是用一个或多个小片的肾脏组织,放在特殊显微镜下观察。 小儿肾病症候群治疗 小儿肾病症候群的治疗方式会依形成原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尿液中的蛋白质,并增加体内排出的尿液量。治疗可以分成支持性疗法和药物治疗: 支持性疗法 鼓励正常的活动,除非严重感染及水肿期才卧床休息。饮食方面,严重水肿期需限制盐、水分的摄取,踩低盐饮食;若出现氮血症与肾衰竭,应限制蛋白摄取量,并踩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物,以免增加肾脏的负荷量。 药物治疗 若极度缺乏白蛋白或极度水肿,可以考虑给予白蛋白注射,并小心配合使用利尿剂,因为极度水肿下过度使用利尿剂,可能增加血栓的机会。皮肤照顾上,也必须预防感染,并发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另外,类固醇是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抗发炎药物,也是肾病症候群主要之治疗药物,它可压抑体内不正常的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控制尿蛋白的效果,但使用类固醇期间,免疫力会降低,所以应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泌尿外科陆巍

147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治疗不当的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足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容易犯的错误,会使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糖尿病治疗不当的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都会引起肾病的出现。2 型糖尿病肾病不明显。1 型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正常白蛋白尿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终末期肾衰竭。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眼病也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糖尿病性白内障。要是得了 糖尿病的话,对视力是会有些影响的。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分为早期和后期两种。早期糖尿病足会对温度、疼痛的感觉减弱,所以在大冬天泡脚的时候,就是很烫的水他们也不会感觉有多烫。后期的话是更加严重了,除了早期出现的神经性病变之外,还会出现溃疡、感染以及骨髓炎等问题。

于英儒

主治医师

寿光市马店医院

14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患者如何降糖

在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肾功能受损,很多用药受到限制,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如何合理降糖?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口服药的选择 在临床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选择口服药方面需要慎重考虑,选择对肾脏影响的口服药进行治疗,比如格列喹酮、瑞格列奈等不影响肾脏代谢的药物 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发现,钠—葡萄糖协调转运蛋白 2 抑制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SGLT-2 抑制剂,可以有效的帮助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控制血糖、保护肾脏以及保护心血管,这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是有非常好前景的一个药物,代表药物包括: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第二,积极的控制血糖和血压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应该以个体化原则为主,建议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 7.0 毫摩尔每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 10.0 毫摩尔每升以下,若无低血糖发生可要求的更严格一些,比如空腹血糖控制在 6.0 毫摩尔每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 8.0 毫摩尔每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的要求控制在 6.5%以下 同时需要控制血压,可以选择一些对肾脏影响小的降压药物,比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是受体的拮抗剂 第三,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目的是为了避免加重肾脏的负担,需要摄入的蛋白以优质蛋白为主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应用加重肾功能不全的药物,降糖的同时应用一些保肾的中药,比如临床上比较常用的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海昆肾喜胶囊等等

张旭

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147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大,不可不防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会致残,甚至会致死!那么,你知道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吗?怎么预防这些并发症?本文便带你了解那些不可不防的糖尿病并发症! 一、这些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你有中招吗? 糖尿病可能会引起 100 多种并发症,有些糖尿病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病就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负担,目前糖尿病相关医疗支出已经占到全球医疗健康总支出的 10%,形势非常严峻。因此,了解一些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并积极加以预防,变得十分必要! 1. 心脑血管部位并发症——心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所致的心血管病变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2 型糖尿病患者 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高收缩压、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均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2. 眼睛部位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这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发病于 40 岁以上患者且病史较长的患者。病变与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情况及患病时间长短有关。据研究表明,患病 15 年后,70%以上患者会合并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白内障、青光眼以及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3. 肾部并发症——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群中发生率为 20%~40%,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病理特征表现为患者尿蛋白增加、肾小球损害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糖尿病肾病常与糖尿病眼病同时发生,肾脏损害逐渐加重直至肾衰竭,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4.神经部位并发症——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很高,部分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而少见中枢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泌汗障碍、心率过快、排尿困难、胃肠道不适等,严重者可导致足部溃疡和截肢。遗憾的是,在治疗上,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相当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发生和控制发展。 5. 下肢部位并发症——下肢血管病变 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常伴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肢体发冷、麻木、行走无力,严重可致肢体坏疽。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神经性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4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耳鸣的原因有哪些

1.耳部疾病   出现耳鸣,可能是耳部疾病造成的,例如中耳炎、耳硬化症、外耳道有异物、耳聋等。中耳疾病中,有少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耳鸣,但程度较轻。耳硬化症的耳鸣比较明显,开始时间歇性低音调,逐渐加重转变为持续性耳鸣。而由内耳疾病所引起的耳鸣多为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还是耳聋的先兆,约有 70%的突聋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的发生。 2.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所引起的耳鸣,一般为双侧性。动脉硬化、心瓣膜病变等,也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高血压患者若是出现耳鸣的情况,好是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尽早的去医院治疗。 3.鼻咽癌   在鼻咽癌患者中,约有半数的病人有耳鸣现象。人鼻咽部与中耳腔之间相通的咽鼓管可以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部鼓管开口的附近,癌肿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阻塞,从而引起耳鸣。 4.肝肾病   一些上班族刚参加工作不久,却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了耳鸣、耳聋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是肝肾不好。不少职场人士日常作息、生活饮食习惯不规律,很容易伤害到肝肾。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故两目干涩。虚火上扰,津不上润故咽干口燥。肝肾阴虚,心火易亢,就会导致耳鸣耳聋。 5.神经衰弱   出现耳鸣,也有可能是神经衰弱病人,因为病人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导致耳内中枢神经进入亢奋状态,可以听到外界并不存在而由自己耳内发出的响声,间接导致耳鸣。 6.颈椎病   当脊柱内外平衡遭到破坏,发生颈椎解剖位置的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使内耳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而产生耳鸣。颈椎病可引起血管受压的那一侧耳鸣。

赵金坤

主治医师

寿光市中医医院

14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全球流行病学趋势

几十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从1980年的1.08亿增加到2019年的4.63亿,预测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亿。糖尿病会损害肾脏,最严重的结局是终末期肾病(ESRD),这类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RRT),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长期以来的数据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导致ESRD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 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的ESRD发病率保持稳定或出现下降,这可能是糖尿病相关的ESRD的下降所致。一项美国研究发现,从2000年到2014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标化ESRD发生率下降了33%。芬兰一项研究观察到,与1990-1994年间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相比,2000-2011年间诊断的糖尿病患者ESRD发生率较低。 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报告了糖尿病患者中ESRD的发生率。欧洲ERA-EDTA注册数据库和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报告显示,2016年,糖尿病导致的ESRD发生率,从马来西亚的66.7%到阿尔巴尼亚的12.0%不等。更好了解糖尿病在ESRD发病中的重要性,可能会增进我们对ESRD潜在机制的认识,能够更有效地分配医疗资源,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近日,《Diabetes Care》刊登了一项研究,通过对142个国家2000年、2003年、2007年、2010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数据总结,分析2000-2015年这15年间,糖尿病相关ESRD的发病率发生了哪些变化。 图源:《Diabetes Care》官网 糖尿病对ESRD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影响 糖尿病相关ESRD的全球患病率,从2000年的19.0%上升到2015年的29.7%,103个国家(72.0%,103/142)均出现上升趋势。增长最快的是西太平洋和东地中海区域,相比之下,欧洲增长最慢。相对于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中患病率的增长速度明显较慢。 糖尿病相关ESRD的全球发病率稳步上升,从2000年的22.1%上升到2015年的31.3%。大多数国家(63.4%)都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和美国更为显著。这些地区的国家早在21世纪初就报告了与糖尿病相关的ESRD发病率较高的情况,而且增长速度比其他国家要快得多。在21世纪初,欧洲地区糖尿病引起的ESRD发病率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速度也较慢。此外,收入水平的差异对发病率的影响也不同,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间的差异最明显,52%的高收入国家、72.2%的中高收入国家、68.7%的低中收入国家、66.7%的低收入国家呈增长趋势。 糖尿病患者中ESRD发病率的国际差异 数据显示,非洲地区、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的ESRD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且ESRD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在研究期间(2000-2015),东南亚地区ESRD发病率急剧上升,使得2015年ESRD发病率位居第二位(与第一名很接近)。 2000-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中的ESRD年发病率,从每百万糖尿病患者中发生375.8例上升到1016.0例。在欧洲,发病率一直不太高,在2000年约为西太平洋区域的50%,到2015年约为三分之一。糖尿病相关ESRD发病率的年增长率最快和最慢的地区,分别是西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地区;后者的变化速度也比全球变化速度慢得多。2000-2011年,西太平洋地区的年均增长率最高。糖尿病患者中ESRD的发病率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非常高,这些国家的年增长率也很高。 分析讨论 本文从全球视角对糖尿病人群中ESRD发病率的调查,有助于揭示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机制。国际间的差异是巨大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肾衰竭之间的竞争风险。本研究的评估只纳入了接受RRT治疗的患者,没有考虑那些在发生ESRD之前就死于心血管或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在有些国家,糖尿病患者在发生ESRD之前死亡的比例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缺乏适当的诊疗或未及时接受RRT治疗,或由于缺乏RRT治疗或自愿选择保守治疗,在发生ESRD后不久就死亡了。合适的诊疗办法应包括控制血压,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CKD进行治疗,及时转诊至肾病专家等,也许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但这些办法在许多不发达国家都无法进行。 众所周知,吸烟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死亡和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报告显示,英国糖尿病患者吸烟率约为17.4%,日本约为28.1%。这一差异小于这些国家糖尿病患者ESRD年发病率的差异。气候或空气污染的影响也被认为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欧洲西北部国家(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英国)糖尿病患者中ESRD发病率低,表明在这些国家存在一种未知的环境保护因素。2015年欧洲西北部发病率为212-510/百万糖尿病,而2014年美国缅因州(95%为欧洲人)发病率为1143 /百万糖尿病。饮食习惯,如肉类摄入量高是糖尿病并发症进展的另一个风险因素。曾有人提出,从公元前8000年起,东亚和西亚在食物的选择和制作上就存在着长期的差异,有可能是食物及其烹饪技术的不同逐渐影响了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 种族是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在美国,不同种族中糖尿病相关ESRD的发病率存在差异,从美洲印第安人的69.8%到非洲裔的42.5%。亚洲糖尿病患者比西方国家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大,因此,前者也面临着更高的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USRDS(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的数据表明,从2000-2004年,非裔美国人、印第安人和亚裔美国人因糖尿病引起的ESRD的发病率分别比白种人高出3.8倍、3.5倍和1.5倍。对62432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一项纵向观察研究,显示相对于白人参与者,黑人ESRD的调整风险比为2.03,亚裔为1.85,西班牙裔为1.46。 总结 本研究对2000-2015年全球糖尿病相关终末期肾病的全球概况进行了阐述。本研究观察到在糖尿病患者中ESRD发病率和趋势在不同地区中随时间变化的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突出了不同因素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并强调了为减轻糖尿病肾病日益加重的负担而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相关患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Diabetes Care. 2020 Nov 17; dc201913. 京东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

医咖会

146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表现

糖尿病 是一组血糖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可怕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说明糖尿病已经很长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预防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的发生,避免肾功能衰竭的进一步加重。那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症状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的表现。 第一,容易出现疲倦乏力的症状,一般发生肾病就有很多其他异常的情况发生,为什么糖尿病肾病会出现容易疲乏无力这种症状,可能与肾功能下降,肾脏受到损害导致机体代谢出现问题,而出现疲乏无力的这种症状,但是这种症状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肾病的加重,这也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症状。 第二,会出现面色发白,甚至面色苍白。中医讲望,闻,问,切,而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表现,就会通过面部的颜色而表现出来,比如会出现发黄或者发白甚至苍白,这可能与肾功能受损出现肾性贫血有关。 第三,尿中泡沫较多,很多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出现尿中泡沫较多,这可能与尿中蛋白漏出过多有关,肾功能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液中蛋白随着尿液而露出而形成泡沫。 第四,尿量逐渐减少,由于肾病发生异常会导致尿量发生改变,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当患有糖尿病肾病时,一旦发现尿量减少,提示肾脏的滤过功能下降,尿量逐渐减少,甚至无尿! 第五,那尿量减少之后就会出现浮肿,福总也是糖尿病肾病最典型的表现,肾脏不能够及时的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导致水钠潴留,早期可表现为足踝部的水肿或者是脸部的水肿,如果进一步加重可表现为全身的水肿。 总结,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还有很多比如高血压,肾性贫血以及其他相关病变,总之,应该监测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提早发现糖尿病肾病,做出治疗与预防,让肾衰离我们更远一些!

周喜玉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45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腹膜透析常见问题(3)

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管路如何保护? 腹膜透析管路是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为了使透析管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管路的日常保护尤为重要,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 )触碰腹膜透析管路前一定要洗手,谨防细菌通过管路进入腹腔。 (2)切勿扭曲、牵拉腹膜透析管路,切勿涂抹护肤品于导管出口处,切勿用手搔抓导管出口,这会刺激或污染出口处,增加出口周围的细菌进入腹腔的机会。 (3 )为防止管路被扭曲、牵拉,用胶布按十字交叉法将腹膜透析管路固定在皮肤上。 (4 )避免在腹膜透析管路周围使用如剪刀等任何锐器。腹膜透析导管及腹膜透析短管由硅橡胶制成,锐器容易损伤管路,如果不小心剪断或刺破腹膜透析管路,细菌就很容易进人腹腔。 (5 )按照培训要求护理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持清洁干燥,每周至少做两次出口护理,切勿自行涂抹药膏于出口处,避免使用腐蚀性的化学消毒液接触腹膜透析导管。

穆霖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14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症

一、眼病: 类风湿也能累及眼睛,约15%患者可出现干燥综合征,从而引起角膜和结膜干燥不适,少数患者可并发巩膜炎、虹膜炎,多发生在角膜边缘2~3毫米处。 二、肾病: (1)类风湿关节炎出现肾功能障碍,多与长期使用抗类风湿药和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有关。停止用药后,即可逐渐改善。 (2)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也有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虽然进展缓慢,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和有肾病患者应慎重使用。 三、心脏病: (1)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心包炎的概率可高达20% ~50%,少数还会形成类风湿结节,多数无症状,往往在心脏超声检查时才会发现,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 四、肿瘤; (1)由于类风湿本身就是因为自身免疫紊乱,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肿瘤的发生,传统的药物治疗都含有免疫抑制剂,而这类药品有一定的致癌性。 五、总论述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不仅仅局限在关节处,还会对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都会造成很大影响。临床上出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死亡病例,多是因为引起的并发症造成的。 (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有利于预防心梗的发生。对于病史较长,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一定要尽快治疗疾病,以免给身体造成致命伤害。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1445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