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小儿纵隔囊肿及肿瘤

小儿纵隔囊肿及肿瘤

别名:小儿纵隔占位

就诊科室:

心血管外科 胸外科 儿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小儿纵隔囊肿及肿瘤概述
  • 为儿科常见疾病,多经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 易对气管和心脏大血管产生压迫,引起症状
  • 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及时预后好

简介

小儿纵隔囊肿及肿瘤,指纵隔囊肿和纵隔肿瘤等纵隔占位性病变,为儿科常见慢性疾病,根据肿物生长部位和病理组织不同可存在多个类型,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因其生长部位隐匿,早期不易发现,肿块增大至相当程度后,压迫邻近器官,方可出现呼吸困难、哮鸣音、吞咽困难等,或因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出现头颈及上腔静脉饱满、面部皮肤暗红等症状,一般良性居多,且早期临床症状轻微。恶性肿瘤较少,但生长迅速,易对相邻器官造成侵袭转移,或引发感染、破溃、出血等表现[1]。纵隔区域(指胸腔间的区域,位于脊柱侧面,胸骨后)中的器官包括心脏、胸腺等,多且重要,因而此处出现肿瘤或者囊肿,对于心脏、血管、呼吸等均有所压迫,引发一系列的压迫症状影响患儿各项生理功能,并造成神经功能的障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外科手术为主要手段,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症状表现:

大部分患儿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多在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纵隔区域出现异常阴影时,偶然发现。当肿物侵袭和挤压相邻器官时,可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咳嗽、哮鸣音、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2]

诊断依据:

本病以影像学检查为确诊标准,经由影像学检查(胸片、X线、CT等)于纵隔区域发现肿物,并且可进一步或借助活组织检查进行肿物良性、恶性的鉴别。

小儿纵隔囊肿及肿瘤有哪些类型?

根据发生的部位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神经源性肿瘤;
  2. 畸胎瘤;
  3. 淋巴管瘤;
  4. 支气管囊肿;
  5. 淋巴肉瘤;
  6. 胸腺瘤及增生[1]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小儿纵隔肿瘤为儿科常见肿瘤,约占小儿肿瘤的7%。小儿纵隔囊肿的发病率不详[3]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主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囊肿和肿瘤的切除,若确诊恶性肿瘤,还需联合放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延长患儿的生存期限。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董瑞

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三甲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专业擅长:擅长普外科、肿瘤外科疾病;包括儿童实体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纵膈肿瘤、软组织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卵巢肿瘤等)的综合治疗,手术、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以及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体表包块等。
好评率:100% 接诊量:891
张树建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三甲
天津市儿童医院
血管瘤(7例) 瘢痕(3例)
专业擅长:外伤处理,瘢痕修复,肛周脓肿,包皮炎,包茎,烫伤治疗,血管瘤诊治等。 小儿外科各类疾病的微创和腹腔镜治疗: 体表肿物,血管瘤,淋巴管瘤,黑色素痣,斜疝,鞘膜积液,隐睾,鳃瘘,甲舌囊肿,淋巴结炎。 肝胆疾病,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腹部肿瘤,肛门疾病,消化道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量:21021
刘率斌

主治医师

小儿外科

三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软组织挫伤(1例) 挫伤(1例)
专业擅长:小儿普外科常见疾病,如小儿骨科(儿童骨折、骨肿瘤、骨病等);小儿普外(先天性巨结肠、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实质性肿瘤、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小儿肝胆外科疾病(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胆道结石、肝胆管扩张、胆道寄生虫、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小儿泌尿外科(肾积水、隐睾、疝气、鞘膜积液、尿道下裂、膀胱输尿管异位、泌尿系结石、肾囊肿、肾母细胞瘤等);新生儿外科(先天性膈疝、幽门肥厚、食管闭锁、肛门闭锁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4645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