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立克次体病

立克次体病

别名:地方性斑疹伤寒,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传染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立克次体病概述
  • 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包括多种类型病变
  •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皮疹、皮肤焦痂等
  • 多数可以治愈,主要药物包括多西环素等抗生素

简介

立克次体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本质为一种革兰染色阴性细菌。但是与常规细菌不同的是,立克次体缺乏完整的酶系,不能直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物质进行有效代谢,故其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立克次体感染人体后所导致的疾病,称为立克次体病,立克次体以节肢动物为媒介进行传播,如人虱、鼠蚤、蜱或恙螨等,属于传染病。不同种类的立克次体感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病变,我国主要的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人类对立克次体普遍易感,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包括血管病变、全身中毒症状和变态反应等,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皮疹及各系统器官相关症状。本病可通过多西环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而对于身体衰弱者、孕妇、以及合并并发症者而言则预后较差[1, 2]

症状表现[1, 2]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头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精神异常等。

诊断依据[1, 2]

依据流行病学相关资料,例如当时当地有立克次体病流行状态、或近期到过疫区者,曾被节肢动物叮咬,出现发热、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典型表现,且血清学检测呈阳性者,可以诊断为立克次体病。

疾病类型[1, 2]

  1. 流行性斑疹伤寒:通过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又称虱传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急性起病、高热、剧烈头痛、皮疹及头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 地方性斑疹伤寒:通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又称鼠型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其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症状较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3. 恙虫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染给人,又称为丛林斑疹伤寒,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减少;
  4.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经蜱传播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嗜吞唾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发热、头痛、肌痛、全血细胞减少和血清转氨酶升高等。

是否具有传染性[3]

有传染性,其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属于国家丙类传染病。

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2]? 

  1. 传染源:

    (1) 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2) 地方性斑疹伤寒:家鼠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此外,患者及牛、羊、猪、马、骡等有可能作为传染源;

    (3) 恙虫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此外,兔、猪、猫和家禽等也能感染本病,成为传染源;

    (4)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储存宿主有白足鼠、野鼠类等,人也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宿主。

  2. 传播方式:

    (1) 流行性斑疹伤寒:人虱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以体虱为主,头虱次之。当虱叮咬患者时,病原体随血入虱肠,侵入肠壁上皮细胞内增殖,约5天后细胞胀破,大量立克次体溢入肠腔,随虱类排出,或因虱体被压碎而散出,可通过搔痒的抓痕侵入人体。虱粪中的立克次体偶可随尘埃经呼吸道、口腔或眼结膜感染;

    (2) 地方性斑疹伤寒:主要通过鼠蚤的叮咬传播。鼠感染后,立克次体在其血内循环,此时鼠蚤吸血,莫氏立克次体随血入蚤肠繁殖,由蚤粪通过搔痒的伤痕,立克次体侵入人体,或病原体随尘土经呼吸道、眼结膜而致感染。人食入被鼠尿、粪污染物的食物亦可受染;

    (3) 恙虫病:恙螨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在我国最主要的是地里纤恙螨和红纤恙螨,当人在疫区的草地上工作、活动或坐卧时,被带有病原体的恙螨幼虫叮咬而得病;

    (4)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此外,直接接触危重患者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也会导致本病传播。

怎么预防[2]

保持个人身体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定期洗澡更衣,灭虱、灭鼠、灭蚤,注意避免被蜱虫等节肢动物叮咬。

是否常见[2]

城市及卫生条件良好地方相对少见,从事野外劳动、接触杂草昆虫者可发生本病;此外,在战争、灾荒后立克次体流行风险明显增高。

是否可以治愈[2]

可以治愈,多西环素、四环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治疗本病,亦可选用氯霉素、甲氧苄啶等;禁用磺胺类抗生素,因有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能具有促进立克次体繁殖的作用。

是否遗传[1]

是否在医保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