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的治疗大体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大多数急、慢性鼻窦炎经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等)一般可取得疗效,复杂的急性鼻窦炎(引起严重的眶颅并发症)和难治性慢性鼻窦炎患者通常需要手术干预。另外,部分特殊因素如过敏因素引起的鼻窦炎,除手术治疗外,还需进行抗过敏治疗,单靠手术难以避免鼻窦炎复发。
治疗目标
控制感染、去除病因、消除炎症、恢复鼻腔通气引流功能、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
- 抗生素类药物:适用于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类(如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大环内酯类(如克拉霉素、乙琥红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二重感染等。
-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细胞炎性因子释放和炎性细胞在炎症局部浸润,从而有利于清除鼻腔黏膜表面细菌,降低鼻腔炎症反应,促进鼻功能恢复。主要包括全身(口服)和局部(鼻用)两种用药方式。
- 鼻用糖皮质激素:主要指鼻腔喷雾型激素,适用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围术期治疗和预防鼻窦炎复发。由于鼻用糖皮质激素属于局部、小剂量用药,故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可以随意用药,用药仍须谨遵医嘱。不合理用药会引起一系列不适和局部不良反应,包括鼻出血、鼻干、鼻烧灼感和刺激感等。
- 口服糖皮质激素:仅适用于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亚型的短期治疗,常用药有泼尼松、泼尼龙和甲泼尼龙。研究证实,口服糖皮质激素短期用药可改善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使鼻息肉缩小,从而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但口服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难以维持,停药后易复发。此外,长期用药后还可能产生一些全身性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满月脸(指脸部肥圆如一轮满月)、水牛背(指背部因脂肪厚而凸起)等[6]。
- 减充血剂:常用于鼻窦炎引起的严重鼻塞,有收缩血管、缓解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腔通气引流的效果。但需注意减充血剂用药须遵医嘱,因为长期使用(>7天)减充血剂可引发药物性鼻炎,反而会加重鼻充血和慢性鼻塞,所以其仅可作为缓解鼻阻塞的短期、辅助性用药。临床常用的减充血剂有麻黄素、羟甲唑啉、四氢唑啉等[7]。
- 黏液溶解促排剂:常用药物有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该类药物有助于降低鼻窦分泌物的黏滞度、增强鼻窦黏膜纤毛活性、提高黏液的清除率、改善鼻腔局部环境,且总体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极少引起胃肠道不适和过敏[2]。
手术治疗
通常情况下,当药物治疗三个月以上仍然不能有效控制鼻窦炎症状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推荐使用手术疗法。
手术治疗可以快速切除鼻腔鼻窦不可逆的病变组织,修正解剖结构异常,从而帮助解除鼻阻塞,恢复或重建各窦腔通气引流,是帮助保守治疗无效者尽快恢复鼻腔、鼻窦黏膜正常生理功能的最佳方法。
目前,鼻窦炎的手术疗法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为主(FESS),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黏膜。因其视野清晰度高、病变清除范围和准确度好、对鼻内结构影响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多作为首选的外科治疗手段。
其它治疗
1.鼻腔盐水冲洗
适用于各类型鼻窦炎。鼻腔盐水冲洗的主要作用在于清除鼻腔鼻窦脓性分泌物、痂皮等,刺激和改善患者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在减轻鼻黏膜水肿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局部药物(特别是鼻用糖皮质激素)的渗透,增进药物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冲洗液浓度不能过高(尽量<2.7%),冲洗时间不能过长(不超过12周),以免引起鼻腔局部血管改变或影响鼻腔-鼻窦局部微环境,最终加重鼻腔鼻窦感染[2][8][9]。
2.鼻窦负压置换疗法
利用负压吸引使药液进入鼻窦反复冲洗,以达到引流鼻窦脓性分泌物,实现局部用药的目的。
该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急性鼻窦炎或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期一般不用负压置换疗法,以免使脓液流进其他鼻窦,造成感染扩散。
3.心理治疗
鼻窦炎患者往往会伴随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应及时治疗。
治疗周期
急性鼻窦炎治疗周期通常为1~2周。慢性鼻窦炎一般的药物治疗周期是4~6周,有一些比较顽固、迁延不愈的鼻窦炎疗程可能会更长。
治疗后效果如何?
急性鼻窦炎治疗效果较好,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一般都能治愈,少数转化为慢性鼻窦炎后,通过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术后两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内也可完全恢复。
多长时间复诊?
为了观察鼻窦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应定期随访,1个月内每周鼻内镜复查1次,1个月后2~3周复查1次,直至治愈。
梁发雅
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高昆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山东省立医院
党华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