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抗炎及调节激素水平,以到达消除囊肿性痤疮,恢复正常皮肤状态,减少复发率。
治疗目标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消除皮脂腺囊肿,及预后残留的色素及瘢痕,不影响患者皮肤美感为目标。
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1)维A酸类:包括第一代异维A酸和第三代异维A酸乳膏,具有缩小皮脂腺,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质分泌,减轻上皮细胞分化和减少毛囊中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适用于囊肿性痤疮的轻中症,但此类药物存在红斑、脱屑、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所以治疗上常选择低浓度、小范围、避光使用。
(2)过氧化苯甲酰:该药具有杀菌能力,主要针对痤疮丙酸杆菌,过量使用会出现大量脱屑、红斑和水肿,也可能出现过敏性接触皮炎和干燥现象。适用于有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的患者。
(3)抗生素:包括夫西地酸乳膏、氧氟沙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甲硝唑凝胶和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外用制剂,有抗菌作用。适用于囊肿性痤疮的轻中症患者,不良反应有晕眩、耳鸣、恶心、呕吐等。药物过敏者禁用。副作用?
(4)壬二酸:对炎症及粉瘤均有治疗作用,对炎症后色素沉着也有减轻的作用,可配成15%~20%壬二酸霜外用。适用于囊肿性痤疮的轻中症患者,该药毒性均较低,少数患者局部应用时有刺激感,可能出现红斑、瘙痒及灼热感,一般为轻度、暂时性,继续治疗2~4周后多可消失。
(5)二硫化硒: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适用于囊肿性痤疮的轻中症患者,不良反应非常少,有可能会对局部的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症状。
(6)其他药物:5%~10%硫黄洗剂和5%~10%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适用于大多数囊肿性痤疮患者,不良反应有头晕、呼吸急促、持续耳鸣、皮肤刺痛等[1]。
2.系统药物:
(1)抗生素类:具有抗菌作用,首选四环素类如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等;其次可选择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适用于囊肿性痤疮的轻中症患者,不良反应有晕眩、耳鸣、恶心、呕吐等。药物过敏者禁用。
(2)异维A酸:可抑制皮脂腺分泌、调节毛囊导管角化、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本药副作用(如口唇发干、脱屑、血脂升高,甚至致畸作用)较多,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
(3)抗雄激素药物:适应于体内雄激素分泌过多的女性患者,常用药物包括避孕药及螺内酯。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月经提前等。
(4)糖皮质激素:可抑制雄激素的产生,首选泼尼松,严重时可辅助选用皮损内类固醇激素注射。适用于大多数囊肿性痤疮患者。不良反应有骨质疏松、抑制儿童生长发育、诱发或加重感染等。儿童、孕妇、骨质疏松、心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手术治疗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只有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多采取切开引流术或切除术。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建议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治疗[4]。
其它治疗
- 光疗:红蓝光可治疗轻、中度皮损;还可考虑光动力治疗,将5-氨基酮戊酸涂抹于毛囊皮脂腺单位,再加照红光进行治疗,适用于重度痤疮;非剥脱和剥脱性点阵激光疗法可治疗痤疮瘢痕。
- 化学剥脱疗法:利用各种化学剥脱剂帮助皮肤再生重塑,常用的剥脱剂包括果酸、水杨酸、羟基乙酸等。
治疗周期
大多数患者治疗周期为6周~3个月。但囊肿性痤疮的治疗因人而异,对于低龄或有内分泌疾病、痤疮家族史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约为3~5年;对于年长者,维持治疗时间约为2年。
治疗后效果如何?
患者经合理治疗后一般都会取得不错的疗效,部分患者治疗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斑,或小的坑凹状疤痕;若患者未能及时接受规范治疗,患者病程将不定期延长,或可引起并发症,严重者可留下永久性疤痕,影响患者皮肤美观。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因囊肿性痤疮为痤疮分度中的重度(Ⅳ)痤疮,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定期复诊。
王磊
主治医师
中医皮肤科
中日友好医院
邓云华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冯爱平
主任医师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