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癌的治疗是依据病理类型及病情分期分级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的,首次治疗对预后有很大影响。治疗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或术后可能需要放化疗辅助,术后面容有明显缺损者应行重建整形。终末期患者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为主。
治疗目标
对于可手术患者,主要目标是尽最大可能祛除原发病灶,明确疾病分期、分级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终末期患者以减少患者痛苦为主。
手术治疗
鼻腔鼻窦癌手术治疗传统方式为经面部切开暴露病灶,常用术式为鼻侧切开术,但随着内镜技术发展,目前已基本被电视鼻内镜下手术所替代,对于病变累及范围广或累及上颌骨者需行上颌骨切除术或扩大上颌骨切除术。一些复杂病例可能需要鼻内窥镜联合面部切开手术。
- 鼻侧切开术:主要适用于鼻腔癌治疗,经鼻侧切口可直接暴露鼻腔进行手术操作,还可以延长切口暴露鼻窦,但视野狭小不利于操作。
- 上颌骨切除术:适用于大部分鼻腔鼻窦癌,尤其是上颌窦癌,该术式可以很好地暴露鼻鼻腔鼻窦以清理病变组织。
- 扩大上颌骨切除术:适用于广泛侵犯的上颌窦癌,有利于清理颞下窝病变,同时可行上颌动脉结扎以利止血。
- 眶内容物切除术:适用于病变侵犯眶筋膜及内容物者,需术前影像评估及术中冰冻病理结果辅助判断。
- 颈部淋巴结切除术:适用于可疑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需切除可疑转移灶及周围淋巴结。
- 电视鼻内窥镜下手术:适用于大部分鼻腔鼻窦癌,尤其是有颅底或眶壁侵犯者,该术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因手术所致的面部畸形。
- 面部重建术:针对术后存在面部缺损患者,可行上颌骨假体植入、义眼植入等。
放射治疗
指应用电离射线杀死癌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的方法,分为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对于不可手术切除患者亦可选择姑息性放射治疗。
- 术前放疗:主要针对放疗敏感的病理类型经放疗后可手术治疗者。
- 术后放疗:为鼻腔鼻窦癌术后常规采取的治疗措施,尤其是放疗敏感病例。
药物治疗
主要是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指应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的方法,但大部分鼻腔鼻窦癌化疗敏感性较差。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增压法提高化疗效果。亦可分为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不可手术治疗者也可行姑息性化疗或联合放疗。常用化疗方案是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其它化疗药物进行的。
其它治疗
1. 抗感染治疗:鼻腔鼻窦癌患者往往合并鼻-鼻窦炎,故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对头孢菌素耐药者可合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头孢菌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抑制细菌增长,常用药物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曲松等,可有恶心、呕吐等刺激症状及头晕等不良反应,过敏者禁用。
(2)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β-内酰胺酶活性达到降低或消除细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性,增强其杀菌能力。可有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过敏者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大环内酯类:通过阻断细菌核糖体中肽酰转移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菌生长,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可有恶心、头晕、过敏等不良反应,还可能出现心脏毒性。过敏者禁用,心脏疾病者慎用。
(4)喹诺酮类: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Ⅳ及回旋酶活性而杀菌,常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可引起恶心、呕吐、过敏等不良反应。过敏者、孕妇、儿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 鼻腔冲洗:适用于各个疾病时期,可以有效清洁鼻腔,减轻感染症状,对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3. 鼻腔黏膜保护:主要用油性制剂于鼻腔喷洒或涂抹,可保持鼻腔黏膜湿润度。常用制剂为薄荷油滴鼻剂。对其过敏者可用红霉素眼膏代替。
治疗周期
本病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绝大多数需终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少部分早期病例经规范治疗后可完全治愈,鼻腔癌5年生存率约60~80%[4],鼻窦癌5年生存率约30~50%[2,3]。
多长时间复诊?
术后患者需每三天一次行术腔换药,稳定后可每月复诊1次;达到临床治愈者即5年内没有复发每3月至半年复诊1次。
孔琳
主任医师
介入与放疗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田文栋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姜翠红
副主任医师
介入与放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