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斜视可以治愈,治疗应在儿童双眼视觉发育完善(9岁之前)进行早期治疗,通过一般矫正治疗及手术治疗提高斜视眼的视力,恢复正常视网膜对应,矫正眼位偏斜,增强融合能力。
治疗目标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目标是提高视力,矫正眼位偏斜,获得正常眼位,建立和恢复双眼单视以及融合功能和立体视。
一般治疗
1.矫正屈光不正:可以治疗调节因素引起的斜视,也可以治疗非调节因素引起的弱视。原则是:充分麻痹睫状肌后散瞳验光,应根据视力及眼位情况配镜调整度数。
2.三棱镜矫治:在斜视眼前放置三棱镜并不断改变三棱镜度数,使外界物体成像于斜视眼黄斑,双眼具有共同视觉方向。适用于斜视度在15°以内的斜视,可消除抑制及异常视网膜对应,增强融像功能。
药物治疗
肉毒杆菌毒素眼外肌局部注射:将肉毒杆菌毒素A注入眼外肌以改变眼位,使被注射的肌肉轻度萎缩,张力适当减弱,使对抗肌挛缩得到一定程度减轻,从而使异常眼位得以矫正。适用于小度数斜视、婴幼儿斜视、知觉障碍性偏斜、不能耐受常规麻醉和斜视手术的患者。慎用于重症肌无力、Easton-Lamber综合征和运动神经疾病的斜视患者。缺点是其不像手术治疗更具预测性和稳定性,且约有60%患者需要重复注射,效果不能持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睑下垂和垂直型复视。
手术治疗
眼部肌肉矫正术:适应于斜视眼戴镜半年至1年斜视度恒定不变者,非调节性斜视、双眼视力良好或原有弱视,经治疗视力提高者,异常视网膜对应者、斜视角大者、无麻醉禁忌证及药物过敏史者。手术治疗根据偏斜程度可行单眼肌肉后退—缩短术或双眼眼肌对称性手术,主要是调整肌肉间的不平衡,减弱较强的肌肉,增强较弱肌肉的作用。术后需进行术后训练指导,巩固和提高视功能。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或短期手术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一般手术治疗可早期改善外观,达到功能性治愈,减少其他视觉疲劳症状;若不治疗,后期会影响视力发育,出现视力减退,并一定程度影响患儿外貌美观。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1.非手术患者根据矫正治疗进程遵医嘱定期复查。
2.婴幼儿手术后随访观察是否有弱视发生,尤其对术后有小角度斜视、单眼注视者需每3个月复查一次,直至8岁。
3.4岁后手术的患儿,术后1、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随访一次,直至8岁。随访时需检查视力、屈光度、眼位、双眼视觉情况。如果发生残余斜视或连续性斜视要及时纠正。
周玮琰
副主任医师
眼科
山东省立医院
周红梅
主任医师
小儿眼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李川辉
主治医师
眼科